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其中带队行动的头目,似乎便是叫这个古怪的名字。此人据说是安全部的一员干将,其地位并不比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张千智低,想不到竟然会在这里出现,而且还是专门来问自己口供。

    刘尚想不到龚十七只是临时领了这么一个差事,他认为既然龚十七都在跑腿核实信息,想必马博事发之后的影响已经颇大,海汉上层对此十分重视,才会安排了这等干将来排查线索。刘尚慢慢回想刚才与龚十七的交谈内容,确认自己并未有失言之处,心情才稍稍舒缓了一些。

    既然安全部介入了,那马博犯的事应该就不只是贪污的罪名了。刘尚并不担心落网的马博以受贿之类的罪名咬上自己,钱他虽然收了,但一分一毫都没动过,而且也没有为钱真正答应过马博任何要求。就连马博要求他离开马家庄这件事,也因为阴差阳错遇到曾晓文派给自己的差事,而被彻彻底底地盖了过去。

    当然了,刘尚现在基本可以确认,曾晓文给自己的差事实际上是出于保护的目的,以此让自己暂时离开是非地而已。只是这个措施是曾晓文的意思,还是他上司的意思,刘尚还是尚未可知。从这个措施来看,至少军方并没有对自己产生什么怀疑。

    而安全部的调查,刘尚不敢去多想,除了谨言慎行之外,他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应对举措。好在从龚十七的问询内容来看,安全部对他似乎并无明显恶意,也没有要限制他行动自由的打算,看样子并没有将那封举报信联系到他身上。

    “以后不能再写举报信这种玩意儿了!”刘尚暗暗在心中给自己下了警告。这次还好他事前掩饰做得周全,没有让军方和安全部怀疑到自己头上,但想起来还是十分后怕了。一旦被揪出来,他很难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来说明自己为何能识破那几名锦衣卫探子的真实身份。

    不过接下来马上就要去辽东出差,想来这马家庄的案子也不会再牵扯到自己了,想到这一节,刘尚更是巴不得马上就走,一刻都不想在芝罘岛待下去了。

    此次山东驻军要派去辽东的人手当然不止他一人,哪能随他心意说走便走。除了像刘尚、覃韦这样过去代班的文武官员外,还有一个连的陆军要去旅顺补足驻军兵力。此外由摩根率领的医卫团队也将一同赶赴辽东,他们将带去近期采购的大量药材,对原本缺医少药的当地病患就近进行救治,以尽量减少需要送回山东治疗的病号。

    摩根虽然不太懂中医,对于中药材的使用远不及这个时空的大夫,但他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却是同行望尘莫及的。他去到辽东的主要任务不是救治病患,而是设法控制住传染渠道,力求阻止当地的疫情蔓延。对于这方面的操作,目前在山东的海汉高官中可就他这么一个专业人士,大伙儿都得听他的安排才行。

    不幸中的万幸,海军主力部队已经南下浙江过冬去了,基本不会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不过因此少了王汤姆和孙长弥两人,山东这边的高层人手在这样的突发状况下的确显得有些吃紧,一些日常管理工作也因为疫情原因而出现停滞。

    正好在这个节骨眼上,马家庄这边又闹出一通事情来,不过指挥部对于陈一鑫指挥下的清剿行动倒是乐见其成,把这些藏在暗处的大明探子挖出来之后,就不用担心在山东占领区最混乱的时候被人趁机捣乱生事了,对本地治安来说肯定是好事一桩。只是军方和安全部都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精力,去处理这起间谍案。

    不过指挥部安排对刘尚的调令倒真是临时举措,如果不是他被派回芝罘岛来,指挥部大概也不会专门将他从马家庄征调回来。这对于刘尚目前的处境而言自然是利大于弊,正好可以将他从间谍案的泥潭里拯救出来。等他从辽东公干结束回来的时候,这案子大概也早就已经结案了。

    但刘尚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才能借着种种巧合逢凶化吉,一而再再而三地躲过了危机。从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对海汉国造成太大负面影响的那一天开始,他所有的举动都只是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在行事,但起到的效果的确是超乎他的认知。从海南岛到山东,他的好运一直在持续,而且看起来并没有即将中断的迹象。

    1636年一月的某个上午,四艘帆船缓缓驶离芝罘港,向北驶往辽东方向。即便是靠海吃饭的渔民,也不会在当下这种时节顶风冒雪出海,这支船队出海之后,很快便消失在了风雪之中。

    这样的恶劣天气,刘尚当然也没什么心情到甲板上看海景散心,只能和其他人一样,缩在船舱里守着炭炉烤火。虽然身上裹着后勤部门发的制式军大衣,但刘尚还是觉得身上不太暖和,留着通风的舷窗刮进来的海风吹到肌肤便如同刀子一般,让人实在难以抵挡。

    (本章完)

第1405章 控制疫情() 
    海汉从北方招募移民的措施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期间也有为数不少的北方人被征召入伍或是进入到各个政府部门中,成为海汉的忠实拥趸,其中不少人被重新派回到北方来执行任务。不过要想以北方士兵为主来组编部队,军中目前还并不具备这样的客观条件,所以摩根的想法也只能暂时停留在口头上,在近期还难以得到实现。

    但即便是以海汉的国力,要在距离本土数千里之外的寒冷地区为自家军队提供充足有效的后勤保障,也依然一件十分艰难的任务,特别是这些驻防在辽东的人员还以南方人为主,更是大大增加了适应当地环境的难度。

    高桥南浑身上下都裹在厚厚的衣物中,只露出两只眼盯着脚下已经被积雪覆盖的道路,小心翼翼地在雪地中前行。虽然地面的积雪厚度不过刚到脚踝而已,但实际上积雪下方的露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在有坡度的地方稍不注意便会滑倒。尽管高桥南脚上的军官皮靴做工精良,保暖性也还不错,但防滑就还是差了点意思。好在他人矮重心低,加之有功夫在身,下盘比常人更稳,在雪地中行走倒也还算稳当。

    高桥南在海汉入伍以来参加过的作战行动已多不胜数,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待过,但他所率领的部队极少会像现在这样被动。尽管所有人都在努力坚持,但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却已经高达十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对于一支处于休战期的部队来说实在是高得吓人。而军医对于这种突然爆发的大面积疫情显然准备不足,不管是药材还是治疗措施都没有能够有效抑制住疫情的传播。但面对高桥南的怒火,军医也是非常无奈,谁又能想到这种违背常理的状况,在如此寒冷的季节还会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呢?

    好在特战营平时治军极严,即便是遇到这样的不利状况,军中的士气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转。不过在得到来自山东方面的建议之后,高桥南还是下令停止了三天一次的集体户外操练,并尽可能减少人员大量集中的行动,以期能从传染渠道上限制疫情继续扩散。同时将一些病情恶化的人员用船运回山东,毕竟芝罘岛的医疗条件要比旅顺这边稍好一些,送回去才有治愈的希望。

    当然了,仅有这些措施是不够的,高桥南也在等待芝罘岛能派来一些医疗人员援助旅顺。按照前两天所收到的电报,指挥部已经在山东组织了人手和药物,近日便会运抵旅顺了。这让高桥南的心情稍稍好转了一些,至少已经看到了改善目前状况的可能性。

    冒着大雪出门,是因为他要去看看隔离病区的状况,这是每天的例行公事之一。已经被确诊的病号们都被集中到了旅顺堡内东北角的一处营房内安置,与外界暂时隔离开,以免传染到更多的人。

    到了隔离区门口,高桥南将围巾从脸上扒下来,接过医疗兵递过来的棉布口罩戴上,掸掉帽子上和肩头的雪花,又跺了跺脚,这才掀开门帘进到其中一间营房中。

    屋内生着炉子,要比室外暖和了不少,这间屋子里安置了十名病号,其症状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由流感引起的发热、乏力、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全身疼痛等等。但由于旅顺堡这边的医疗兵和军医太少,一个人需要照顾大约二十名病号,而且目前也没有什么特效药能够提供给这些病人,所以这与其说是在治病,不如说只是将他们人工隔离,等待病情自动好转。

    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通过身体自愈能力恢复健康,显然是概率相当小的事件,所以哪怕一些重病号已经被送回山东,这里的病号数量也依然是有增无减。而高桥南所擅长的带兵打仗,对治病救人却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

    他每天来到病房巡视一圈,主要也还是为了安定人心,但很难从这边听到什么好消息,痊愈者寥寥无几,几乎每次过来都只收到今天又增加病号若干这样的坏消息。今天也不例外,根据医疗兵的报告,今天又有五人被确诊需要进入隔离营区,另有两人病情加重,需要尽快送回山东治疗。

    高桥南听了报告之后只是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再对医疗兵下达任何指令,因为他知道以旅顺堡目前的条件,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治疗手段能用在病号身上。外面大雪封路,想到野外挖草药都变得十分困难,如今也只能指望山东的援助可以快些到来。

    他没有向病号们发表什么鼓励士气的演说,只是默默地帮着医疗兵给每个病号送上一碗冒着热气的药水。桂枝汤是当下本地能提供的最有效的药剂了,而且只需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五味药,对于一部分状况较轻的病号还是能起到抑制病情的作用。不过就这五味药材也已经所剩不多,军医不得不在煎药时降低了药剂的浓度,以求同等份量的药材能够多煎出一些药剂,提供给更多的病人服用。

    营长在病房里亲手为病号们分发药物,其实已经无需再多说什么来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