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道石道:“正是如此,还请董兄弟为我指点迷津。”

    董尚义道:“过往从我福建军中派来三亚留学的人员其实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其实很简单,一次留学学不完的东西,那以后再多来几次就是了。”

    “多来几次?”安道石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董尚义的意思,琢磨了一下才道:“董兄弟是说,多来三亚留学几次?”

    董尚义点点头道:“是啊,以后再找机会来进修就是了。我福建军中有三四次留学经历的也不乏其人。每次学一部分课程,多得几次就能学完了。”

    然而这在董尚义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对朝鲜学员来说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难题,他们能够来这一趟就已经殊为不易,还有没有再来留学的机会,当下根本连想都不敢想。这种一次学不完就安排多次进修的操作,他们肯定没法效仿福建明军。站在安道石的立场上,自然希望能够把握好这次难得的留学机会,从海汉尽可能多地学到真本领。今后自己能爬到多高的位置,很可能就要看留学期间的努力程度和造化了。但能在三亚留学多久,并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看国家的安排,毕竟他们的留学费用相当昂贵,在海汉多待一天就要多花一天的钱,国家当然希望他们越快学成归国越好。

    关于海汉提供的军事培训在专业方向上的分类,朝鲜方面此前的确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什么针对性的准备。安道石之前的猜测,认为海汉人可能会根据不同兵种来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但没想到这培训课程的专业划分并非根据兵种,而是军官在军队中的不同职能。

    以安道石的认知,作为一名合格的军官当然不能只会指挥打仗,跟军事相关的事务都得懂点会点才行,但他也从未想过这些东西还要通过专门的课程去学习,如果只学其中一个专业,成效肯定要大打折扣。

    不过安道石立刻便想到福建明军历年来派遣了多批学员到海汉学习军事技能,对此应该早就有了妥善的安排,倒不如问问董尚义,要如何选择才最为合理。

    董尚义听了他的问题后笑道:“安兄的意思是所有专业都想学,但又不想因此大大延长留学的时间,这样理解可对?”

    安道石道:“正是如此,还请董兄弟为我指点迷津。”

    董尚义道:“过往从我福建军中派来三亚留学的人员其实也有过类似的问题,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其实很简单,一次留学学不完的东西,那以后再多来几次就是了。”

    “多来几次?”安道石第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董尚义的意思,琢磨了一下才道:“董兄弟是说,多来三亚留学几次?”

    董尚义点点头道:“是啊,以后再找机会来进修就是了。我福建军中有三四次留学经历的也不乏其人。每次学一部分课程,多得几次就能学完了。”

    然而这在董尚义看来再正常不过的操作,对朝鲜学员来说却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难题,他们能够来这一趟就已经殊为不易,还有没有再来留学的机会,当下根本连想都不敢想。

第1910章 并不简单() 
其实大明朝廷与福建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别说安道石这个局外人了,就算是有内部消息渠道的董尚义也未必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君臣双方加上海汉,三家都不想破坏目前的局面,于是便默契地维持着当下的平衡,福建军方出兵海外,也大多都是悄无声息地暗中进行,既不会在行动前向朝廷请示报备,也不会在结束后找朝廷邀功请赏。

    但大明朝廷即便是有心要调遣福建明军到北疆抵御清军,多半也不会直接公开下达调令,否则要是许心素犟起来不听调遣不肯出兵,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了。明智的做法是先与福建方面和海汉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作战意愿和大致安排之后,再给许心素下达调令,这才能真正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而且到时候福建明军在辽东取得了战果,大明朝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当然了,届时大明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海汉动手的时候在北方战线对清军发动反扑攻势。之前的金州大战,大明方面就因为消息闭塞而错过了战机,而今年的朝鲜之战又一直作壁上观,相当于就是错过了两次打击清军的大好机会。如果下次还把握不住机会,那自兵部尚书以下的武官都可以解职回家了。

    董尚义听得微微摇头道:“我福建军中猛将如云,出战的机会……小弟未必轮得上啊!”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其实大明朝廷与福建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别说安道石这个局外人了,就算是有内部消息渠道的董尚义也未必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君臣双方加上海汉,三家都不想破坏目前的局面,于是便默契地维持着当下的平衡,福建军方出兵海外,也大多都是悄无声息地暗中进行,既不会在行动前向朝廷请示报备,也不会在结束后找朝廷邀功请赏。

    但大明朝廷即便是有心要调遣福建明军到北疆抵御清军,多半也不会直接公开下达调令,否则要是许心素犟起来不听调遣不肯出兵,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了。明智的做法是先与福建方面和海汉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作战意愿和大致安排之后,再给许心素下达调令,这才能真正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而且到时候福建明军在辽东取得了战果,大明朝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当然了,届时大明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海汉动手的时候在北方战线对清军发动反扑攻势。之前的金州大战,大明方面就因为消息闭塞而错过了战机,而今年的朝鲜之战又一直作壁上观,相当于就是错过了两次打击清军的大好机会。如果下次还把握不住机会,那自兵部尚书以下的武官都可以解职回家了。

    董尚义听得微微摇头道:“我福建军中猛将如云,出战的机会……小弟未必轮得上啊!”

    其实大明朝廷与福建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别说安道石这个局外人了,就算是有内部消息渠道的董尚义也未必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君臣双方加上海汉,三家都不想破坏目前的局面,于是便默契地维持着当下的平衡,福建军方出兵海外,也大多都是悄无声息地暗中进行,既不会在行动前向朝廷请示报备,也不会在结束后找朝廷邀功请赏。

    但大明朝廷即便是有心要调遣福建明军到北疆抵御清军,多半也不会直接公开下达调令,否则要是许心素犟起来不听调遣不肯出兵,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了。明智的做法是先与福建方面和海汉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作战意愿和大致安排之后,再给许心素下达调令,这才能真正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而且到时候福建明军在辽东取得了战果,大明朝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当然了,届时大明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海汉动手的时候在北方战线对清军发动反扑攻势。之前的金州大战,大明方面就因为消息闭塞而错过了战机,而今年的朝鲜之战又一直作壁上观,相当于就是错过了两次打击清军的大好机会。如果下次还把握不住机会,那自兵部尚书以下的武官都可以解职回家了。

    董尚义听得微微摇头道:“我福建军中猛将如云,出战的机会……小弟未必轮得上啊!”

    其实大明朝廷与福建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别说安道石这个局外人了,就算是有内部消息渠道的董尚义也未必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君臣双方加上海汉,三家都不想破坏目前的局面,于是便默契地维持着当下的平衡,福建军方出兵海外,也大多都是悄无声息地暗中进行,既不会在行动前向朝廷请示报备,也不会在结束后找朝廷邀功请赏。

    但大明朝廷即便是有心要调遣福建明军到北疆抵御清军,多半也不会直接公开下达调令,否则要是许心素犟起来不听调遣不肯出兵,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了。明智的做法是先与福建方面和海汉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作战意愿和大致安排之后,再给许心素下达调令,这才能真正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而且到时候福建明军在辽东取得了战果,大明朝廷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功劳记在自己头上。

    当然了,届时大明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趁着海汉动手的时候在北方战线对清军发动反扑攻势。之前的金州大战,大明方面就因为消息闭塞而错过了战机,而今年的朝鲜之战又一直作壁上观,相当于就是错过了两次打击清军的大好机会。如果下次还把握不住机会,那自兵部尚书以下的武官都可以解职回家了。

    董尚义听得微微摇头道:“我福建军中猛将如云,出战的机会……小弟未必轮得上啊!”

    其实大明朝廷与福建之间的利益纠葛相当复杂,并不是几句话就能够说清。别说安道石这个局外人了,就算是有内部消息渠道的董尚义也未必清楚其中的门道。这君臣双方加上海汉,三家都不想破坏目前的局面,于是便默契地维持着当下的平衡,福建军方出兵海外,也大多都是悄无声息地暗中进行,既不会在行动前向朝廷请示报备,也不会在结束后找朝廷邀功请赏。

    但大明朝廷即便是有心要调遣福建明军到北疆抵御清军,多半也不会直接公开下达调令,否则要是许心素犟起来不听调遣不肯出兵,局面就会变得很尴尬了。明智的做法是先与福建方面和海汉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在辽东地区的作战意愿和大致安排之后,再给许心素下达调令,这才能真正起到顺水推舟的效果。而且到时候福建明军在辽东取得了战果,大明朝廷也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