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一直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海面上依然没见着动静,于大山急得坐立不安,还专门跑去工地指挥部打听有没有新的消息。下午两点多,于大山翘首期盼的两艘船终于驶进了海湾,远远看到桅杆顶上的海汉旗帜,于大山便兴奋地挥动起了双手。

    “好小子,又长高了一截啊!”于大山看着个头已经超过自己的儿子站到面前,欣喜地感叹道:“小宝,你现在可是我们于家个头最高的人了!”

    “老爹,首长们说了,二十五岁之前都能一直长个,我这还早着呢!”于小宝笑嘻嘻地说着,将手中的包袱递给了于大山:“这是在广州给你做的一套衣服,等下回去试试看和不合身。”

    “浪费这钱干嘛,每年都要发新的工作服呢!”于大山虽然嘴里埋怨着,手上却是把包袱抓得紧紧的,仿佛里面装的全是大额流通券一样:“对了,你的行李呢?这次要长驻,应该有不少东西吧?”

    “行李有人负责,我这次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了几个下属过来。”于小宝干咳一声道:“如今我可也是干部了。”

    “哟,你小子可以啊!怎么之前写回来的信上没提这事?”于大山又惊又喜地问道。

    “小干部而已,没什么好显摆的。”于小宝摆摆手谦虚道。

    “长大了,的确长大了!”于大山欣慰地点点头道:“既然首长们看重你,给你机会,那就好好干!你现在岁数还小,今后往上升官的机会可比你爹多得多。”

    类似于小宝这样得到了火箭提拔速度的归化民干部其实远远不止他一人,例如与他同时去驻广办任职的张千智,现在也是以刚满十八岁的年龄就担任了驻广办的机要工作,甚至已经在驻广办信产事务主管陈天齐的训练之下学会了使用电台发报。而大本营这边与他们年纪相仿的符力,也已经在警察司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干部。

    由于穿越之后的发展时间尚短,人事部门培训归化民干部的成果并不算太好,用人单位希望能得到既忠心又有文化,最好还能具备一定办事能力的归化民,但事实上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人选实在太少。相对而言,年纪较小的归化民在学习文化、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对于大明也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畏惧感,反倒是在接受长期的洗脑之后对海汉的归属感更强,因而各个部门所任用的归化民干部中都有相当比例不满二十周岁的年轻人。

    当然了,类似于小宝、符力这样直接跟在穿越者身边的年轻归化民毫无疑问是更为幸运的一批人,升迁的机会和速度都远超常人。虽然目前来看他们还不能与穿越者中的同龄人得到同等程度的任用,但再过上数年时间,海汉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像他们这样的人员同样也有机会成为新社会当中的统治阶级。

    驻广办让于小宝来香港这边也并不完全是为了照顾人情,他到这边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监督并收集本地的建设进度,定期向驻广办方面进行汇报,而本地建设工程中需要驻广办提供协作的事务,例如从广州调集移民劳工,各类匠人等等,也都得由他经办才行。这些工作倒说不上繁重,不过对于小宝来说,这也是他首次在外独当一面,对于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将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关于港湾内的码头工程建设,建设部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早就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开发模式,所需的只是将这套码头建设模式套用到本地的具体地理环境上而已。相较于穿越初期的港口码头建设工程,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更为优越,建设难度也随之大为降低。

    原本居住在海湾附近区域的民众,绝大部分在得到海汉的承诺之后都选择了放弃原来的生活方式,应聘成为海汉下属的船员水手。极少数不愿与海汉合作的居民,在得到了搬迁补偿款之后就被送去了大陆,当然这种搬迁可能并非出于自愿,有些人甚至是被绳索绑起来丢上船的。至于他们究竟是真的得到了经济补偿,还是被船运到了什么奇怪的地方,本地的民众就无从知晓了。

第480章 新港开发() 
与于小宝一起乘船抵达这里的还有来自广州的一些商户代表,他们早早抵达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那是提前在这里圈地开始修建自家的商栈。

    海汉之前在珠江口修建的万山港转运点虽然也能给大明海商们提供便利的转运服务,但当地的港口规模着实小了一点,并不能满足海汉与大明之间日益扩大的贸易需求。而且万山港是民团下辖的军事管制区,不但对到港的船只和人员有着诸多的限制,而且也不允许商人们在岛自行圈地修建商业设施,商人们只能租用岛已经建好的仓库、商栈等设施,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商人们的经营成本。

    香港岛的开发建设将会改变这种现状,今后万山港的作用会趋向于军事方面居多,而贸易和货物转运的功能则会更多的由香港岛这边的港口来承担。目前海汉在香港岛西南所划定的地盘,起胜利港初期建设的时候还更小一些,要平均分配给几十家商户,每一家所能获得的面积并不会太大。但执委会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吞并整个港岛,届时莫说几十家商户,算几百家进驻也绰绰有余。

    当然这些商户所看的并非香港岛本身所具备的地理优势,而是现在开发工程的主导方是海汉。海汉在港口开发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三亚两处港口的实证,并且商业信誉也让人无可挑剔,如果是换作地方官府来主持这件事,那恐怕真的会应者寥寥了。

    港岛北边的明军水师驻守部队显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在最初的几天还派了几艘船过来巡视,然而当他们在鸭洲外海碰了海汉海军的两艘“探险级”战船之后,立刻打了退堂鼓海汉海军这边当时很不友好地打开了船舷炮窗,露出了一整排黑洞洞的炮口。明军的几艘船加在一起,才总共有两门小口径铜炮,当然不敢跟海汉这边炸刺,带队的军官一声令下,明军的战船迅速离开了这片危险的水域,转回北边去了。

    民团海军当然并没有跟明军水师发生武装冲突的心思,这么做的目的更多的还是为了展示肌肉。随着这个海港的开发,会有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涌入当地,而一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地方驻军,恐怕会难以避免地把主意打到这边来。早一点展示出肌肉,也好早一点绝了某些人不安定的心思。

    除了武力威胁这种硬手段之外,海汉这边也同样准备了一些软措施来瓦解岛大明驻军的戒备心。通过小恩小惠来拉拢明军,这类的手段在琼州岛已经有了多次的成功经验,而对于经济状况窘迫的大明军队而言,这些收买手段直接而有效,并且很少会遭到拒绝。再加有罗升东这个“顾问”提供支持,相关部门在操作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对大明军职的编制不明而出现送礼送错了对象的状况。

    执委会并不指望岛的大明驻军会在短时间内主动撤离,这也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决定的事情,调离这些驻军,恐怕要得两广总督王尊德亲自下令才行。而目前执委会还没打算暴露出吞并整个香港岛的意图,在现阶段只要跟岛的明军保持相安无事的状态好。当然如果能拉拢一些明军士兵,特别是水军里的水手船员,让其加入海汉海军的队伍从而达到瓦解对方战斗力的目的,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但明军的数量少,并不代表执委会对于这块区域会放松控制。事实在此之前通过了军委提出的陆军扩军方案之后,广东军区的筹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了。尽管一个营的编制称作军区实在有些夸张,但不管是执委会还是军委,对于这一步的迈出还是相当的重视。

    在此之前广东附近的驻军都较为零散,除了万山港驻有陆海两军之外,番禺的移民转运基地和驻广办都有少量民团战斗人员驻扎。而随着海汉在大陆地区的控制区域逐步扩张,之前的兵力配置已经不太能够满足现今的安全防御需要了。别的不说,光是军方准备在鸭洲兴建的炮台和其他军用防御设施,至少需要驻扎两个连的作战人员才够,而这还不包括未来守护香港岛周边水域的海军在内。

    按照军委的意图,海汉在珠三角的驻军数量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确保几处主要据点的安全至少要能保证海汉在广州的利益不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除了在当地驻扎军事人员的数量要有所提升之外,更重要的是各地的驻军必须能做到相互协调,接受统一的指挥。

    目前军委属意的广东军区领导班子仍然是最早前往该地区的虞尧和萧良二人。这两人都是军人出身,职业素养较为过硬,在广州也已经驻扎了两年时间,搭档的时间也足够长了,对于当地的各种情况都较为熟悉,也参与了民团在大陆地区的历次军事行动,拥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可以说基本挑不出来明显的短板。而目前驻守万山港的青年军官陈一鑫,则极有可能会水涨船高地跟着升级,由现在的万山港军事主官升任为广东军区的陆军指挥。

    当然仅仅只是陆军的扩编还不够,海军也必须有相应的扩编方案。事实海军的扩编计划还早于陆军获得执委会的认可,但由于海军的计划涉及到大量战斗船只的建造工作,成军周期较陆军要长得多,时至今日,海汉海军真正意义的第一艘主力战舰仍处于舾装阶段,还有大量的建造工作没有完成,因此海军的扩编计划也相应滞后。

    王汤姆所规划的广东军区下辖海军部队至少要有一艘1500吨级蒸汽辅助动力战舰作为旗舰,而目前看来要实现这个方案至少还需三至五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表还得所有的安装调试工作都能顺利完成才能实现,如果间要是出了什么故障岔子,向后再继续推迟也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限制了海军的扩军计划,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