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只是在极端情况下的处理手段,执委会的意见还是要在近期内继续让大明官府机构保持存在,尽可能不要把地方管委会与大明官员之间的矛盾激化,能够收买拉拢的还是使用软手段来处理,即便是那种油盐不进的顽固派,在确定其危害性之前,也顶多就采用软禁之类的手段。

    张新当然并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如果把新来的大明官员抓起来,那并不是送走就算完事,他还得给大本营写书面报告说明前因后果,并且要自行处理事情的收尾善后。因此眼见严明君开始认怂,张新也还是很适时地给了他一个台阶下:“严大人初来乍到,不了解本地的情况,有些许错漏的地方也是难免。接手本地政务这事,严大人不用太心急,只要按照我们的安排一步一步来就行了。”

    “那就有劳张主任了!”严明君笑眯眯地应道,似乎刚才根本就没有跟张新发生过言语争执。

    接下来的酒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氛,唯一表现出郁闷不快的人大概就只有李进了。不过在他干完两瓶“三亚特酿”之后,似乎也就暂时淡忘了先前的不快。

    酒宴结束后,张新也没有安排其他的娱乐节目,仍是派马车将严明君和李进各自送回住处。严明君没有忙着回房休息,而是到了书房中,将前些日子分别从马力科和李奈那里得到的银票又取了出来,摆放在书桌上。

    两张银票的票面数目加起来已经超过千两,这对于严明君来说,如果仅靠自己的官职饷银收入,得存上好几年才能存到这个数目。就算以前在罗定州当同知多少有些油水,但也很难有这么大笔的集中收入。而且刚才酒桌上张新也对他表示过,只要在儋州当一天官,就可以从海汉管委会这边获得一天的津贴,哪怕是他什么都不做,一年下来仍然会有不菲的收入。而所有由海汉银行签发的银票,都可以就近在儋州城里的银行分理处办理兑现。

    是要一个安安稳稳有银子可收的任期,还是要一个前景未卜很可能会栽大跟头的任期,严明君一时间有些难以抉择。他本来的确是有来儋州一展手脚,发挥自己个人施政才华的打算,然而来到这里之后发现束手束脚,根本就没有能让他施展的空间。退一万步说,在见识过海汉人的手段和能力之后,他也的确不敢夸口说自己能比海汉人做得更好。至少在大乱之后马上就开始组织本地民众翻修码头和官道,这种本事可不是一般执政者所能拥有的。

    可是如果按照张新的意图,在儋州做一个装聋作哑的泥菩萨摆设,严明君又着实有些不服,更何况这也的确不符合他作为大明官员的身份。如果什么都不做,那不就是将儋州拱手相让给海汉人,让这地方逐步变成海汉人的属地吗?

    严明君思来想去,酒意渐渐上头,竟然就此在书房中昏睡过去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家人在房外唤他,才从昏睡中醒过神来。严明君收好银票出了书房,才知道原来是有衙役来这边报到了。

    严明君连早饭都没顾得上吃,便立刻赶到前院,见几名衙役正在将写有“儋州属”字样的牌匾挂上大门。严明君看那牌匾的边角处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估计这玩意儿多半就是之前被海盗攻城时逃过一劫的州衙牌匾了。不过这牌匾宽有七尺,高近三尺,挂在这院子门口却是大得有些夸张了,下沿已经将对开的两扇大门遮去了一截。

    严明君皱眉道:“尺寸不适,这未免有失体统!”

    那几名衙役闻言便停下手来,向严明君行礼道:“严大人若是觉得不合意,可需要另行再做一块牌匾?”

    严明君刚想说好,转念一想,儋州州库早就被清空了,如今的运转经费有一多半要靠海汉人维持,这再要做牌匾,海汉人若是不肯掏这冤枉钱,那不是得自己掏腰包了?这官府的牌匾黑漆描金,虽说做工贵不到哪里去,但二三十两银子总是得花的,自己又何必要去当这冤大头?

    当然最主要的是,若是自己说声要换,这风声传到海汉人耳朵里,搞不好这牌匾一年半载都做不出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装都装上了,凑合着先用用得了。就算有那么一点违和感,但反正也不是自己在外面盯着看,只要不妨碍进出就行了。

    “不必换了,这牌匾既然完好无损,那就先用着吧!”严明君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几名衙役应了一声,继续手头的安装工作。

    严明君见这几个衙役都是正宗的明人打扮,说话也与海汉人有着明显的口音区别,应该都是本地人士,当下便主动问道:“你们几人,在此之前可是在衙门做事的?”

    为首一人应道:“回严大人,小人何琦,和这几位弟兄以前便是州衙的皂班值堂役。”

    严明君道:“儋州州衙的衙役,就剩了你们这几人?”

    那何琦又应道:“去年海盗攻城之时,知州大人和参将大人决意固守州衙,结果被海盗以火炮轰击,死伤惨重。海汉人来了之后,一直在招收力工,很多兄弟为了求口饭吃,便退职去帮海汉人做事了。”

    严明君微微点了点头,他有多年的地方从政经历,对于何琦所说的情况倒是能够理解。

    明代州县衙门一般都配备三班衙役,分别是皂班值堂役,快班缉捕役,以及做力气活的壮班。当然所谓的三班衙役其实也只是一个统称,事实上衙门里还有很多职位是在这个分工之外,比如民壮、弓兵、粮差、门子、仵作、禁卒、伙夫、轿夫、马夫等等。儋州虽然地广人稀,没有太多的人口,但这州衙的衙役编制也有足足两三百人了。

    这些人的工钱都比较低,官方给的待遇一般也就一年几两银子,技术岗位会稍微高一点,主要还是靠着各种灰色收入来维持生活。但儋州的官府机构被海盗摧毁之后,这些衙役也就立刻处于了失业状态,没有了官府的权威作为靠山,这些人跟普通的闲人混混也没太大的区别了。收入一断,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忠于朝廷,谁能给饭吃谁就是爹,海汉招工的时候,这些衙役也知道海汉的规矩就是管吃管住有工饷,于是都一窝蜂去报名了。

    当然真正被分配去工地上做力工的人并不是特别多,这些人在报名的时候就已经被筛选出来,大多数人还是会根据其自身特长,分配到更合适的地方和岗位上。例如那些从事捕快的衙役,就从中挑选了部分去接受司法部的警察学员培训,以后就从大明捕快转入到海汉警察司所属。特别是技术性的岗位,不管是弓兵、仵作还是马夫,几乎都有相应的岗位接收,甚至连负责征缴粮赋的差役,也被民政部和农业部吸纳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将是这些部门在琼北推广新土地制度和粮食种植技术的重要参考。

    被“退货”回来的这几名差役,是的确没什么个人技能,唯一拿手的就是站在公堂上喊一喊威武,舞棍子打犯人的屁股。这种技能对于海汉司法部而言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考虑到新来的地方官也得配个班子才像样,于是张新便将这几人从码头工地上抽了出来,把他们又安排回来当衙役。

    严明君叹道:“你们几人倒是忠心,没有被海汉人带跑。”

    几名衙役听了这话没搭话,如果不是海汉人安排他们回来做衙役,那其实他们也还是会在工地上干下去。海汉给他们这种力工开的工钱是每个月三两银子,上工期间还包两顿饭,还有什么可以增加收入的劳工积分晋级制度。虽说比过去杵着水火棍当黑面神要辛苦得多,但的的确确收入水平是高了不少。

    当然了,海汉人在安排他们回来做衙役的时候也特别解释了,他们回来当衙役能拿的工饷跟在工地上做事一样,不过唯一的条件就是得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州衙的各种异常动向——比如说某位并不是那么安分守纪的大人是不是有说过什么反对海汉的言论。

    这些人当初都见识了海盗军是如何用犀利的炮火攻克了儋州城,也同样见识了不可一世的海盗军在海汉民团攻来时竟然不敢采取抵抗措施,早早便弃城而逃。对于海汉所掌握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他们可是有切身的体会,认识程度要比严明君这个外来者深得多。对于海汉人所安排的这个工作,他们根本就没有反抗心思。

562。第562章 走访民情() 
拿同样的报酬,干的活儿熟门熟路而且要比当力工轻松得多,这些衙役自然是乐得轻松。 至于说替海汉监视知州大人日常言论,甚至是起居行为,这件事在他们看来并没有多少道德包袱。这些衙役的存在感一向都是依附于强者,如果没有庇护,那他们与普通的百姓就根本没有两样——就如同他们此前在工地上做力工那样。

    如今在儋州谁才是掌握了大势的人,普通百姓或许并没有他们这种曾经在公门供职的人看得清楚。大明在儋州的整个统治机构已经被海盗军清洗过一遍,海汉人来了之后根本没有试图恢复原本的模式,而是直接引入了海汉人式的统治体系——以管理委员会为首的新机构。而协助管委会行使统治权的也不再是他们这些三班衙役,换成了海汉警察和民团。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大明在本地的影响力跟海汉相比已经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就算朝廷派了五品大员来儋州,对于改变这里的局势也于事无补,新来的严大人就算再能干,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对抗有钱有势的海汉。

    “跟着海汉人有饭吃”,这句话不但已经成为了本地民众的共识,他们这些公门中人也是有同样的体会。虽说海汉人的规矩又严又多,但给的报酬和相应的保障的确要优于大明的水平。

    最关键的是,海汉人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大明官府无力完成,或者根本没有去构想过的事,而海汉人正在井井有条地把这些构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从社会中下层民众的角度来看,海汉的施政管理能力显然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