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东来会意地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你是希望我们这边先放人,然后你再给我们送来你先前所说的犯人苦役,我理解得对吧?”

    罗升东口中连道“不敢”,却并没有否认陶东来的猜测。

    陶东来沉吟一阵才应道:“放人不难,但这些人回去之后,你能担保不会有人乱说话出卖了你?”

    罗升东一听便知这事有门,赶紧说道:“在下所求只是能让弟兄们重获自由,倒不需让他们全部返回崖州去。有一些嘴不严实的,便让他们在此处定居下来,其家眷也可随后迁来。在下此前自作主张,已经向参将大人和知州大人行文,建议在此地筑堡驻兵,以御南海海盗,如此便可合理合法地留下这批军士,回头还能以筑堡为由,从崖州继续调来劳役人口。”

    陶东来不置可否地点点头道:“这办法倒是不错,但如果这些士兵中还是有人不听你调遣,一心想回去崖州,那你打算怎么办?”

    罗升东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若是有人不遵军令,坏我边疆驻防重任,那自然是军法从事!”

    陶东来闻言,心中对罗升东的观感倒是又上升了一截。罗升东这次回到胜利港,能主动开口为仍然在服苦役的属下求情,足见其人还是颇有些胆识义气,而且知道变通,也分得清事情轻重,的确是一个可以用心扶持的对象。

    罗升东就坡下驴,便顺着再问是否可以将当日战死的同僚和下属骨骸带回崖州,陶东来也一并允了,并且表示可以让木工房那边准备一些薄皮棺材。这些被穿越众击毙的倒霉鬼就埋在榆林渔村外的某处,算是罗升东错误决定的牺牲品,现在既然他有心帮这些冤死者把尸骨运回故里掩埋,穿越众这边自然不会阻拦。

    当天下午,陶东来带着罗升东参观了盐场公社和农场公社,这其实也是陶东来本人第一次到实地查看公社的生产组织情况。目前公社的人手已经重新补充到了征兵之前的水平,而因为征兵后再次向两个公社注入了不少新招入的青壮劳力,其比例相较于征兵之前甚至还有所上升。看着井然有序的劳动景象,罗升东也不得不再次承认,这些海汉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有章法而且效率极高,哪怕是种粮种菜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其精细程度也绝非本朝现有水平可比。

    盐场公社这边早就已经按照执委会的安排屯集了两千斤盐,准备交给罗升东去发卖试试水。施耐德是完全将罗升东当作了代理分销商来对待,以一百两银子的打包价将这批盐赊销给罗升东,然后让他以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一斤的价格在市场上发卖,也就正好是官定盐价的一半左右。等销完这批货下次再来的时候,再进行头一次的货款结算。

    罗升东一算,一斤盐至少能赚一百文钱,两千斤盐卖完之后,自己至少到手两百两银子以上,这可是相当于把总这职位四年的饷银了!就算除去途中的运输和渠道打点费用,这获利也是极为丰厚了。罗升东再一算自己的饷银,加上平日里的灰色收入,自己现在一年能不能捞到一百两银子,也还得画个大大的问号,看来这海汉人的钱还真是好赚!

    罗升东并不担心这些盐运回去之后如何出货,上次行动队离开崖州之后,罗升东便已经开始布置此事。目前崖州有两家盐商,贩卖的都是从儋州运来的官盐,成本上相较于罗升东从海汉人这里拿到的私盐要高出一截,如果他们敢将价格降到同等水平上,那基本就别想赚什么钱了,要跟私盐打价格战是必输无疑。而且罗升东也并不太担心竞争对手会因此而报官,因为大明军队向来都有私下卖盐的行为。

    按照大明兵部的条例,凡在军队里吃粮当兵的人,每月都有一定的食盐配额,这种配额只需用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就能从盐商那里买到,也算是当兵享受的福利之一。但这样一来,吃空饷的军头们便可以合理合法地利用这个条例来赚取市场差价,他们按花名册上的人头数买进低价食盐,将空头部分加价后再抛出。这种手段虽然不公开,但在军队、盐商和地方政府之间都是互相默认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部队的军头们能借此搞一点灰色收入,盐商们则抱着互相利用的心态,用这机会拉拢与地方军头之间的关系。至于地方政府,只要没人闹事天下太平就好,反正收盐税的是户部,管盐政的是盐课提举司,跟地方政府无干。而盐课提举司根本跟盐商就是一伙的,盐商这边不发话,盐课提举司也乐得清闲。

    这办法虽好,但以往罗升东却没能利用这个套路来挣过外快,原因之一是他过去的军阶不够,在很多场合还吃不开,盐商也未必会卖他这个面子。其次是因为水寨这边的情况比较特殊,几乎是齐员满编,空额少得可怜,就算每个月都能顺利的买进卖出,靠倒卖食盐挣的那点钱也不够分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罗升东背后有了海汉人这个大盐商——尽管现在说“大”还稍微早了点,但罗升东毫不怀疑陶东来对他承诺的“下半年盐场日产将达两千斤以上”这种豪言壮语。

    罗升东现在非常感激老爹当年把他送去读了几年私塾,还学会了识数算帐,否则他现在恐怕都算不清自己一年到底能挣多少。崖州一地居民就有两万余人,按照海汉人的说法,人均年消耗食盐五斤,那就是十万斤上下,一斤私盐只挣一钱银子,这也是每年进账万两白银的买卖!

    这可不是当初在崖州城里嘴上说说的生意,而是实实在在银子已经送到了嘴边,让人根本就无法拒绝。罗升东一边心中默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边在施耐德拿出来的货单上签字画押,签收了这两千斤食盐。

    眼看着终于把罗升东彻底拖下水,收买腐蚀明军高级干部的计划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陶东来也是难掩兴奋之情,当着罗升东的面就给任亮打去电话,让他尽快安排劳改营中的明军俘虏结束现在的苦役生活,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的放宽。另外罗升东指名的数人,也将在他返程时得到释放,一并返回崖州。此时还留在劳改营的四十多个明军俘虏也算时来运转,若是罗升东再迟来几天,指不定他们当中就会有人被恶人工头高桥南操练致死了。

    办完了商业的事,陶东来索性带着罗升东坐船去了新兵训练营,一则他也想亲眼看看这批新兵的训练进展,二则顺便也可以借此再敲打一下罗升东,让他知道执委会手中所掌握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第74章 参观训练营() 
陶东来造访新兵训练营之前并没有给军警部其他人提前打招呼,所以当古卫看到他带着罗升东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陶总,你今天这么有空?”

    “罗把总今天给我们送物资过来,我想大家都是带兵的人,干脆就过来这边一起交流交流。”陶东来笑着应道:“顺便也来看看你带的这帮新人民团练得如何了。”当初罗升东在古卫手底下也待过些时日,此时倒是不用再给二人另行介绍了。

    “这些人的素质够呛,身体和思想都得慢慢改造。不过好在听话,服从性比较好。”古卫将二人带往训练场,一边走一边介绍道:“现在一共一百二十人,暂时编成了十二个班,上午主要是集中训练,以队列行进和体能训练交替进行。下午是分业训练,主要是军体拳和基本战术动作的传授和练习。晚饭后是文化课时间,现在主要是教他们练习普通话和军歌,下一步我打算弄套设备过来,让他们看看战争电影什么的。”

    罗升东对于古卫和陶东来的对话只能听个一知半解,因为中间夹杂了太多他不明白的名词。在罗升东看来,他们说的这些大概都是海汉人练兵之法,只是这地方除了渔民就是蛮人,绝非收练民团的好对象。但当他看到这群新兵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明显的疑惑表情。虽然这些人身上穿的服装与海汉人几乎一样,均是花花绿绿的对襟短袍,扎口长裤,但瘦弱的身形和脑袋上的发髻表明了他们并非海汉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本地人。而且还有不少额头扎着发带的黎人,耳朵挂着银环的苗人混杂其中。这些人每十人一字横排,按照教官的哨声指示,抬头挺胸地在训练场上走来走去。

    队列训练这事,罗升东并不陌生,明军操演军阵,同样也是一种队列训练,罗升东以前当小兵的时候也接受过类似的训练。可是罗升东所见过的军阵操演虽然比这复杂多了,却远远没有眼前看到的这群杂牌部队的队列显得整齐划一。最骇人的是,这些人前进之时连迈动左右脚都是同步同频,听到哨声停下之时也是齐刷刷地没有一人提前或者延迟,而且在此过程中队伍里没有任何一人开口出声。别的地方罗升东不知道,但至少在崖州没有这么训练有素的民团……不,就算是崖州驻军也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水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这种队列训练看起来似乎极为枯燥乏味,但罗升东作为一个受过专业军事训练,具备一定军事眼光的基层军官,却很清楚这种日常训练中形成的令行禁止在战时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如果一支队伍连平时排队走路都做不好,如何指望他们在战场上能保持战阵与敌人交手?

    但眼前看到的这支队伍很明显是在自己离开之后才组建的,罗升东实在很想知道,海汉人如何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一群渔民、农民和连官话都听不懂的黎苗蛮人,训练成眼前这样一支能够听从号令,行动统一的队伍。

    陶东来的观感倒是跟罗升东有些不同,他也是当过兵的人,只消一看便能大概知道这些新兵的队列训练只能说刚刚入门,走得能算勉强整齐而已。不过古卫能在短短数天内就把这些人训练到这个程度,也可见他在练兵上真是有两把刷子。

    又看了一阵,陶东来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