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阿加社的土人大概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将野生的鹿进行圈养,在他们眼中鹿根本无法驯化,只是一种可以提供皮肉的猎物,而非可以用来圈养的家畜。而在海汉人来到之前,阿加社所拿出来交易的鹿皮,多数时候仅仅只能从海边居住的汉人渔民那里换到一些粗布、稻米、粗盐之类的东西,从未见过海汉人拿出来的这些好货。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存货价值似乎不太高,难以从海汉人手中换回那些让他们心心念念的好东西。而安西所提出的建议,似乎的确是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一条途径。

    安西倒也不是临时想起来这么一出,他出发来台湾之前,就已经向农业部负责家禽家畜方面工作的袁秋业取过经,以便能够用一些实施起来不算太困难的农林养殖项目,将台湾岛上的土著部落纳入到海汉的贸易体系当中来。当时袁秋业给他的建议中除了最为常用的经济作物种植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建议就是人工养鹿。

    在明万历31年即1603年,陈第所著的《东番记》中就对台湾梅花鹿有相关记载。荷兰人来到台湾殖民之后,也开始向土著居民收购鹿皮。高雄港这个地区的汉人渔民从阿加社人手里换来鹿皮之后,也基本都是拿到大员港去跟荷兰人进行二次交易。但这样的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海汉对这类资源的需要,而且如果以比较优惠的条件大量收购鹿皮,只怕要不了一两年,岛上的野生鹿群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竭泽而渔这种事,有长远眼光的海汉人自然是不屑为之。零散的供应并不是海汉感兴趣的贸易操作方式,稳定而可控的供应源才是商务部门真正想达成的条件。而人工养鹿的技术难度不大,操作成本也很低,至于收益更是长期稳定。台湾梅花鹿一岁半就成熟可繁殖下一代,每年都可繁殖一次。公鹿可用于配种,或提供鹿肉、鹿皮、鹿鞭、鹿茸、鹿血等高价值商品,达到一定饲养规模之后,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可以逐步发展成地方特色产业,对今后通过贸易体系整合台湾岛上的土著居民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相对更熟悉梅花鹿习性的土著来说,建个养殖场养鹿甚至比种植经济作物更为简单,只要用栅栏圈出一块地就能实现最简程度的饲养,这可要比种地伺候庄稼容易多了。

    “如果你们愿意养鹿,那么我们可以谈谈更大更长远的合作,你们所能得到的实惠也会更多。”安西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服土人代表接受自己的提议。

    土人代表在听完翻译之后只问了一句话:“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生铁、细盐、美酒和透明的水晶碗吗?”

    “可以,当然可以!”安西笑眯眯地回应道:“相信我,你们会得到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养鹿会让你们今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着土人代表抱着安西赠送的两坛“三亚特酿”心满意足的离开,陈一鑫不仅感叹道:“这些人还真是淳朴啊,也没继续讨价还价就答应下来了。”

    “他们关心的并不是鹿皮的单价,而是他们所提供的鹿皮能够换到多少东西而已。”安西解释道:“如果他们一次提供的鹿皮能为社里每个人都换到一瓶酒,那他们大概就不会在乎这瓶酒到底是用四张还是五张鹿皮换来的了。”

    “这就是没有数学老师的悲哀咯。”陈一鑫忍不住打趣道。

    “所以我们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养鹿比他们现在猎鹿的方式更划算就行了。”安西继续说道:“如果阿加社能跟我们合作,那也算是在这里开了一个好头,以后再接触别的土著部落,相对也就容易一点了。”

    在对盗窃团伙进行了公开处理之后,移民营的治安状况果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毕竟小偷小摸这种事情都会被判三年半的苦役,那要是犯了别的事情估计判罚的刑期更是只重不轻。阿加社的土人大概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将野生的鹿进行圈养,在他们眼中鹿根本无法驯化,只是一种可以提供皮肉的猎物,而非可以用来圈养的家畜。而在海汉人来到之前,阿加社所拿出来交易的鹿皮,多数时候仅仅只能从海边居住的汉人渔民那里换到一些粗布、稻米、粗盐之类的东西,从未见过海汉人拿出来的这些好货。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存货价值似乎不太高,难以从海汉人手中换回那些让他们心心念念的好东西。而安西所提出的建议,似乎的确是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一条途径。

    安西倒也不是临时想起来这么一出,他出发来台湾之前,就已经向农业部负责家禽家畜方面工作的袁秋业取过经,以便能够用一些实施起来不算太困难的农林养殖项目,将台湾岛上的土著部落纳入到海汉的贸易体系当中来。当时袁秋业给他的建议中除了最为常用的经济作物种植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建议就是人工养鹿。

    在明万历31年即1603年,陈第所著的《东番记》中就对台湾梅花鹿有相关记载。荷兰人来到台湾殖民之后,也开始向土著居民收购鹿皮。高雄港这个地区的汉人渔民从阿加社人手里换来鹿皮之后,也基本都是拿到大员港去跟荷兰人进行二次交易。但这样的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海汉对这类资源的需要,而且如果以比较优惠的条件大量收购鹿皮,只怕要不了一两年,岛上的野生鹿群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竭泽而渔这种事,有长远眼光的海汉人自然是不屑为之。零散的供应并不是海汉感兴趣的贸易操作方式,稳定而可控的供应源才是商务部门真正想达成的条件。而人工养鹿的技术难度不大,操作成本也很低,至于收益更是长期稳定。台湾梅花鹿一岁半就成熟可繁殖下一代,每年都可繁殖一次。公鹿可用于配种,或提供鹿肉、鹿皮、鹿鞭、鹿茸、鹿血等高价值商品,达到一定饲养规模之后,经济价值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可以逐步发展成地方特色产业,对今后通过贸易体系整合台湾岛上的土著居民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对于相对更熟悉梅花鹿习性的土著来说,建个养殖场养鹿甚至比种植经济作物更为简单,只要用栅栏圈出一块地就能实现最简程度的饲养,这可要比种地伺候庄稼容易多了。

    “如果你们愿意养鹿,那么我们可以谈谈更大更长远的合作,你们所能得到的实惠也会更多。”安西不遗余力地试图说服土人代表接受自己的提议。

    土人代表在听完翻译之后只问了一句话:“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生铁、细盐、美酒和透明的水晶碗吗?”

    “可以,当然可以!”安西笑眯眯地回应道:“相信我,你们会得到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养鹿会让你们今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看着土人代表抱着安西赠送的两坛“三亚特酿”心满意足的离开,陈一鑫不仅感叹道:“这些人还真是淳朴啊,也没继续讨价还价就答应下来了。”

    “他们关心的并不是鹿皮的单价,而是他们所提供的鹿皮能够换到多少东西而已。”安西解释道:“如果他们一次提供的鹿皮能为社里每个人都换到一瓶酒,那他们大概就不会在乎这瓶酒到底是用四张还是五张鹿皮换来的了。”

    “这就是没有数学老师的悲哀咯。”陈一鑫忍不住打趣道。

    “所以我们只需要让他们知道,养鹿比他们现在猎鹿的方式更划算就行了。”

第781章() 
钱天敦当然听得懂董烟云的意思,笑了笑道:“请允许我不客气地问一句,许大人这是打算要踩在我们头上来博取上位的机会了?”

    许心素虽然是商人出身,而且早年所从事的主业还是走私这种犯法的买卖,但从他后来花钱买官、洗白上岸这一步就能看得出,他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不是仅仅是金钱,能够获得一个光宗耀祖的功名对他来说也同样重要。而许心素从最初花银子买来的水师把总一路爬到目前福建总兵的职位上,前后不过才短短六年时间,这种火箭式的升迁速度足以羡煞旁人。

    当然了,这傲人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功劳都得记在海汉这边,如果不是海汉人持续数年的军事援助,许心素别说这么顺利的累积战功一路升迁上来,恐怕早在1628年的时候就如同原本历史中那样死在十八芝的攻势之下了,而取代他的位子当上福建军方高官的不是旁人,正是他的大仇家郑芝龙。

    相比许心素过往曾效力过的海商李旦、荷兰人和大明官方,海汉这个强援无疑是最为给力的支柱。不但给枪给炮,而且还帮助许心素训练军队,培养军官,对于福建水师的战斗力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627年之前福建军方面对十八芝的猖獗,每次交手都或多或少地会吃些亏,到后来只能选择退防据点避而不战,堂堂福建水师甚至都不敢公开在福建海峡海域进行巡航。

    由于生死存亡的关键都必须依赖于海汉的军事援助,所以许心素向来也是对海汉言听计从,甚至有时候可以用低声下气来形容其态度。在双方的合作历史上,许心素的确没有向海汉提出过太多军援之外的要求——顶多也就是商贸方面的合作细节上有些排他性的条款。而海汉也会很适时地安排许心素和他手下的军队借着机会刷一刷战绩,比如前一年的南日岛战役和今年的澎湖战役,在最终呈报给京城的奏折上,这功劳可全都是归给了许心素。

    董烟云听钱天敦这口气不善,当下赶紧解释道:“许大人并无此意,只是希望贵方各位首长能够考虑周全一些。贵方时常会说合作要讲究‘双赢’,若是能再推上许大人一把,贵方日后必定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许大人应得的功劳,我们自然会有安排。但哪些该给,哪些不该给,我们的执委会也有明确的态度。”钱天敦听了这番解释之后语气也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