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27崛起南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地的寨墙高约一丈,厚约七尺,周长超过一里。能在短短两个多月中建成这么大的工程,这道寨墙自然不可能全都是用石头砌成的,除了五个角上突出的棱形碉堡之外,其他地段的寨墙都是用木头打桩排墙,中间夹土夯实。最近几周,腾出手来的穿越众又在现有的寨墙上加筑了两段更高的工事,让一道寨墙上形成高中低三段防御位置,让使用火器的守军能够构成简单的立体火力网。军警部打算等以后水泥的产量上去之后,再想办法重新修筑更为坚固的混凝土寨墙。

    在寨墙之下,还有一道围绕整个一号基地的壕沟。这道微型护城河宽约六尺,深只有五尺,从上游引入田独河河水灌满壕沟。壕沟中还设置了一上一下两处通水阀门,可以用木制水闸来调整壕沟中的水位高低,主要是用来应对雨季时可能会出现的田独河水位暴涨。虽然这道壕沟的尺寸不大,实际防护作用有限,但军警部认为目前的南海军事力量中应该还没有谁有这个能力可以突破火力封锁,攻到壕沟的位置来填河。

    在一号基地的南北两面各设有一个出入通道,战时可以将厚达一尺的木制吊桥收起以加强防御。整个一号基地从外面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座拥有完备防御工事的小型城堡,军警部下一步甚至还计划铸几门小炮放到寨墙上的碉堡中,把这几个碉堡直接变身为杀伤力更大的鬼子炮楼。

    两名商行掌柜看到这外形怪异,似驴非马的寨堡自然又是大吃了一惊。他们虽然丝毫不懂军事,也看不出这怪模怪样的寨墙和石堡究竟有何种威力,但修筑这样一个寨堡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却是不难估计出来的。单单只是寨墙下这道六尺宽的蓄水壕沟,起码就得数百人劳作数月才能完工。当然,他们并不知道海汉人自有投机取巧的手段,是采用了超过人工效率数十倍的挖掘机修建了这道壕沟。

第106章 市场变化() 
走过吊桥踏入基地中,两位掌柜赫然发现寨墙里面所修建的房屋全都是整齐划一,就连屋檐下的排水沟也横平竖直如同刀切一般。路面上干净整洁,绝无崖州城里那种乱哄哄的景象,就更不要说随处可能出现的牲畜粪便了。虽然地方不算大,却是显得十分的井然有序。房屋之间的空隙保留了一些椰子树,让基地里的空间并不缺乏绿色的点缀。空气中除了草木的自然清香之外,并没有崖州城里那种由生活垃圾所发出的臭烘烘的气味。

    两位掌柜震惊之余,又觉得这里环境虽然还算不错,但这房屋大多显得狭小了一些,也不知这些富有的海汉人为何甘愿窝在这种地方生活。从这一点上说,他们的看法倒是与水寨把总罗升东很一致,罗升东也认为以海汉人的物力财力,不修建一些舒适的庭院,反倒是住在这种类似军营一样的集体宿舍,这种行为简直就不可理解。

    目前留在胜利港的穿越众除了少数几人驻留在“新世界号”负责船上设备的日常保养之外,绝大多数人都仍然住在一号基地的活动板房里。因为几个月来人力的持续缺乏,一号基地内现在也只有几处有限的砖石结构房屋,而且都有专门用处,并非用来供人居住,比如需要用到明火的食堂厨房,保存枪械军火的武器库,安置大资料库服务器的电脑机房,以及掌管整个胜利港——田独这一地区内无线通讯的电信中心等等。

    穿越众倒也不是打算一直这样艰苦朴素下去,只是穿越以来一直有比修建宿舍更为重要的基建项目在进行,所以大家也就只能接受这种农民工的住宿条件。不过执委会是打算等田独河水电站竣工运行之后,便开始在水电站旁边的河心岛上修建一批砖石结构的宿舍,解决困扰穿越众许久的住房问题。这地方毗邻水电站和田独河东岸的未来工业基地,不管是保障用电或是上班都比较方便,加之有天然河道包围,修建基本的防御工事也变得更加简单。

    当然,就算未来修建砖石结构的住宅,也不可能是明人所认为他们应该拥有的庭院式建筑。建设部早就有了规划,按照后世筒子楼的结构来修建宿舍楼,到时候以个人或者家庭为单位进行分配。至于说修建真正的舒适住房,执委会认为至少要等到以后对三亚的“两河一港”地区进行开发的时候才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时候或许才真的能有精力和资源来进行商住楼的修建和开发。

    进入到同样是由活动板房搭建的会议室中,两位掌柜这才发现这房子原来非石非木,而是一直看起来极为纤薄的板材所搭建的,当下更是对这些海汉人的手艺佩服不已。

    陶东来热情地邀请两位客人入座之后,便询问道:“今天天气有点炎热,两位要不要来一点冰镇饮料解解暑气?”

    张掌柜惊道:“此时此地竟然有冰可取?”

    陶东来笑道:“我们有自己的制冰方法,一年四季都是有冰可用的。”

    李掌柜也惊疑不定道:“那倒是要见识一下了。”

    这两人都在崖州待了很长时间,从没听说过这个时节本地还能有哪户人家有冰可用,更何况陶东来说的“制冰方法”可以全年制冰。李掌柜倒是知道广州有一些富贵人家会用硝石制冰,但崖州本地并不产硝石,所以也就无人采用这个方法制冰。莫非这些海汉人一直在崖州大量采购硝石,就是为了制出冰块在夏天饮用?但海汉人连住都住得如此“简陋”,在饮食上会这么奢靡,这道理似乎也说不过去。

    穿越众自然不会把辛辛苦苦采购来的硝石用来制冰,那可是制造火药的宝贵原料。至于制冰的方法,当然是来自穿越前采购的数台大型商用冷柜了。光是容积超过800升的冷柜就有四台,主要用于两处基地的生鲜食品保存。此外还有小型冷柜数台,用于农业、冶金、化工等部门的科研需要。

    两位掌柜目瞪口呆地看着陶东来拿起一个小黑匣子说了几句话,然后没一会儿便有人真的端着几碗绿豆汤和一小桶冰块送进来了。

    “两位请自便。”陶东来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两人自己在绿豆汤中放入冰块。

    两人见那装冰的小桶和用来夹冰块的夹子均是亮铮铮能映出人影来,心中闪过的念头也是一样:“先前还道这海汉人不图奢靡,原来是看走了眼,连这装冰块的器具分明都是精钢所制!”

    冰桶中的冰块全部都是半寸见方,大小形状一致,两位掌柜一看之下便知这的确是专门制来做冷饮的冰块。那“福瑞丰”的李掌柜犹豫半晌,还是问出了口:“莫非贵方大量采购硝石,便是为了在炎热之时制取冰块?”

    陶东来和施耐德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陶东来摆摆手道:“我们制冰有专门的办法,倒不是用硝石来制的。这冰块也不是为了自己做冷饮用,只是今天两位远道而来,我们就顺便拿出来招待一下客人而已。”

    两位掌柜吃了一碗冰镇的绿豆汤,顿时全身清爽,觉得一路的疲乏也减去了不少,当下便转入到正题中。两人各自拿出这次的货单,递给了陶施二人。

    这份货单上的内容主要是上次交易未曾结清的现银,以及一部分按照驻崖办的要求,用来抵价的货物,主要有煤焦碳、硝石、硫磺、绳索等等。

    施耐德注意到其中有些货物与第一次的交易价格起了变化,便开口问道:“我记得上次煤炭价格是每百斤八分银子,这才过了多久怎么就涨到两钱银了?莫非两位这次运来的煤炭比上次的要好?”

    张掌柜连连摆手道:“这可不是我们两家有意提价,而是市面上的煤价的确涨了不少。”

    李掌柜接道:“崖州的用煤大多来自儋州和琼州府城两地,以往供应充足的时候的确是百斤八分银的价格,但最近据说是北边大量征发民夫,导致没有充足的人力开采煤炭,所以才会价格暴涨。”

    “怎么会突然大量征发民夫?难道是有什么战事?”陶东来很明锐地察觉到其中的不寻常味道。

    “还不是四川、贵州两地的奢安之乱,朝廷打来打去打了六年还没剿灭叛党,如今战火据说已经烧到了广西布政司,桂林府给朝廷上了折子,要求朝廷组织援兵。一道圣旨下来,整个两广都跟着忙了起来,连琼州府也不例外,这征发的民夫,便是要送去桂林府充当辎重运输之责。”消息比较灵通的李掌柜便顺口介绍了一下他所知道的时势变化。

    奢安之乱爆发于天启元年的川、贵两地,起因便是两地大土司奢崇明、安邦彦试图在地方上建立彝族政权,于是起兵反叛明廷。这场平乱之战在历史上持续了十余年,战事波及川黔云桂四省,双方死伤总计超过百万人之多,财产损失更是无可计数,大大加速了明朝末期国内形势的崩溃势头。

    如今这场内战已经进入到第六个年头,虽然一线战场远在大陆,但仍是不可避免地对遥远的南海小城产生了间接影响,而且这影响的势头已经波及到了穿越集团。虽然每百斤煤的价格上涨到二钱银也不是什么天价,但陶施二人想到的却是煤炭供应断货会对穿越集团生产所带来的影响。

    施耐德立刻便问道:“那如果北边没有煤炭运过来,崖州会怎么样?”

    张掌柜苦着脸道:“那大家就只有烧柴度日了。倒是贵方驻崖办那几位大人颇有先见之明,事前采买了不少煤炭,又制成了一种名为‘蜂窝煤’的煤饼,十分的耐烧。在下看驻崖办中存储了不少这样的煤饼,想必近期内都不会被这事所困扰。”

    何夕这时候去了大资料库调阅一些历史资料,否则他倒是可以告诉沮丧的张掌柜,这并不是驻崖办有什么先见之明,纯粹是张广一时兴起搞出来的东西罢了。

    李掌柜补充道:“崖州缺煤,便只能从更远的广州运来,价格只怕还会翻倍。贵方近期若是仍需大量采购煤炭焦炭,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