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苍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罪些人对他到也没什么坏处。当兵的,本身就不应该参于政治。只要他能带好兵。打好仗,再多的责难朕都替他挡下了。”光绪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踱步:“子华,朕想待战事结束后,让你出任户部尚书,主理国家财政,你看如何?”

    “皇上不可。到不是微臣矫情,只是此次清日之战,微臣事事只闻皇上旨意,已让众多大臣对微臣颇有反感。就连举荐微臣的李中堂对微臣都颇有意见。如皇上强行任命微臣,只会遭来一片反对之声。”只见光绪脸带疑惑,林启兆这才说出了原由。自清日开战朝鲜溃败以来,李鸿章多次让林启兆调拨钱粮军火加强淮军,但林启兆以皇上有旨意为由,将全部军火补给调往田庄台和锦州。原说皇上被困,急须大量武器还勉强说的过去。可日本登陆山东以来,田庄台之围已解的这三天里,李鸿章再次要求拨付武器依然遭到林启兆拒绝。刚刚到大沽港口的军火全部被压在仓库,没有皇上的旨意任何人不得动用。辽东战事基本结束,而山东这边至少有三成还是拿着老式单打一和火绳枪,仓库里堆满了新式武器却不让动用。这下李鸿章气坏了,接连上了几道折子,先前是皇上一直昏迷,醒来后直接召见众人也没看折子还不知道。林启兆哭丧着脸说:“皇上,李中堂可明言,沧州若败要微臣负全责。皇上,你可要为微臣做主呀。”

    “朕就不明白了,这是为何?”

    林启兆对唐绍仪使了眼色,唐绍仪很不情愿的说道:“其实这是微臣的主意。且看山东一战,淮军各部一路溃退也罢。可偏偏这些淮军溃退时丢掉了全部的武器辎重,而日本人就是用这些武器辎重进攻天津。要不然就凭小日本登陆带的那点补给,打到登州就打光了。发放给他们跟本就是送给日本人。”

    光绪听到点点头说:“说的不错,此事朕会跟李鸿章亲自解释。朕有意以洋各国为例,战后成立外交部,唐绍仪出任部长,以为如何?”

    “不妥。”唐绍仪出面反对,只听见光绪说:干么都不同意?唐始仪这才说道:“拖皇上之福,接连开矿修路。而西洋各国见与朝廷交涉不如与微臣交涉,且朝廷也不愿与洋人打交道。所以目前其实外交事宜都是由微臣办理,既然大权在握又而必在乎名份。到是皇上在战后除了让欧阳军门出任新军统帅掌握新军外,其它诸位还是安定不动。这点我们已经考虑过了,只要能换来严大人出任两江总督一切都值得。此战后,皇上定是要开新政展布未来,钱粮是重中之重。而两江历来为各朝赋税重地。如此,源源不断的两江赋税为皇上新政铺路。二来,京师大学堂学子毕业后也可实任地方,使皇上新政可得实用之才。”

    “对对,当两江换了大部分官员后,便可在两江之地实施中央银行代收赋税。再以两江为例推广全国。正真取消厘金、火耗。”林启兆接着说道。

    “那军队改制的问题呢?”

    “微臣以为当行西洋各国的警察制度。只是具体的章程还容皇上给些时日。”唐绍仪说道。

    光绪又问道:“那对日本和谈之事如何?”

    “以打促和。”王士珍说话了:“辽东日军已经再无作为。只等山东日军溃败所,一样将其困死。如此日本就再无指望。朝鲜方面,我已经下令聂士成以汉江为限,做出攻击势态但不得越过汉江,给日本一点希望。同时让太平洋舰队除东京湾外,不断袭扰日本沿海各大城市。如果日本要是还不投降,就全歼日军在大清残部,并收复朝鲜全境。等北洋舰队修复后,全力强攻东京湾。再派出陆军强攻东京。当然,我认为这应该不可能。日本应该会选择和谈,那我们就以两支残兵和半个朝鲜为饵逼日本答应条件。只要日本不答应,我们就强攻一次。日本想要保住最后的果实和将来反攻的力量,那就一定会答应。”

    “另外,英国方面也不希望大清过度削弱日本,所以才会让远东舰队司令北上,用远东舰队来压服我们。从英国这里找突破口,让英国人逼日本答应和谈。至于和谈的底线,还请皇上示下。”唐绍仪补充道。

    “皇上请放心,微臣已经传令于日本,让各小组停止破坏日本通讯。最多再有二天日本就会明白局势。”周勤看到光绪转头看着自己就主动先说了。

    “朕得诸位辅佐,朕之大幸。”(。。)

第一百四十八章 潮起潮落() 
慈宁宫内

    慈禧面无表情的眼着自己手中正在拨弄的茶盖碗,而在她下面跪着的是战战兢兢的军机大臣们。

    今年是她的六十寿典,本当一个举天同庆的日子却被日本人搅了个天翻地覆。该修的园子也没修好,该来贺寿的人也没来齐。更可气的是,十月初十做寿的那天既然连喜庆的爆竹都没放。就因为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们说:皇上如今于田庄台血战正酣,宫内却要鸣喜庆之炮,不妥。

    慈禧不由得瞟了眼,跪在下面的翁同龢。翁同龢也没有抬头,只是安静的跪求在那儿,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回想起自杨洪之乱起,是自己一手安定了眼前的朝局,然后练就精锐淮军,建立北洋水师。好不容易有点中兴的气象,也想着能借着这个机会办个寿典昭示万方。可不曾想到小鬼子来了,把她的寿典搅得一塌糊涂,连鞭炮都没放成。先前还想着借着北洋水师和淮军打个漂亮的胜仗,也为自个儿的寿典增点喜庆。却没想到,大清败了。从那时起自己就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整宿整宿的翻来覆去。那时,多想能打一个大胜仗,既挽回大清的颜面,也能让出席自个儿寿典的洋人公使们瞧瞧,咱大清是谁说了算。但结果是一败再败,直到皇上出征,对阵海城。输了的时候想要打胜,真的传来胜利的消息了,慈禧心里却又愈发的不是滋味。

    皇上才到辽河,先刘家河再是马家沟,直到收到的辽河大捷的消息,辽东日军全线溃败。这仗不管是谁去了打赢都成,可怎么就成了皇上的胜仗了呢?反观自己在山东的淮军,却一路溃退。如今的街谈巷议。朝野言论,都把皇上捧上天去了。说大清唯有皇上能力挽狂澜、皇上是大清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圣主,堪比康乾、拒敌唯有皇上方可,山东之败就是因为没有皇上指挥皇上的声望已是如日中天,若再照此发展下去,这大清就不是自己这个太后当家了。所以沧州不能再败了呀。

    “世铎呀,辽东的援军到了天津了吗?”想到这,慈禧忽然抬起头,望着世铎面无表情的问道。

    “启禀太后,皇上亲点第一师增援天津。先锋第一团已经抵达。主力部队也将陆续跟进。只是李中堂不断催促第一师前住沧州前线,而欧阳将军却以朝廷和皇上旨意是布防天津为由,目前还留在天津。”听到慈禧问话,世铎一脸恭谨的回答。

    慈禧点点头问:“现在沧州战事如何?”

    “回禀太后,现在沧州集中了七万多清军。以逸待劳。而日军不足两万,且劳师远征。请太后放心。四倍于敌的兵力。还有李中堂坐镇天津,不久定有捷报传来。”回话的是孙毓汶。

    慈禧听这么一说,到也是这个理。便很满意的说道:“告诉这个第一团,前线部队已经足够了。很让他们来天津是以备万一。如无旨意不可上前线一步。”再也不能让皇上打胜仗了,如今应该借着大好的局面漂漂亮亮的打个大胜仗,让天下人也知道知道。咱大清国能打胜仗的不只有皇上,还有太后。

    想到这,慈禧又有些不放心的问道:“沧州前线是谁在主事呀?”

    “回太后话,是甘军提督董福祥。”

    董福祥这个人慈禧知道。所以慈禧也很放心的说:“告诉董福祥,让他给哀家好好的打,打个大胜仗给哀家长长脸,哀家定有重赏。”

    “那奴才就先替董福祥谢过太后了。”孙毓汶高兴的说道。

    “也许大家都以为沧州赢定了。但奴才却不这么看。”说话的是刚刚出山,重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奕欣。

    “六王爷有何高见?”慈禧心存不阅的呷了一口茶。

    “回太后话,沧州看似兵力雄厚,实则不然。其间湖南巡抚吴大微所领三万皆为新兵,是在山海关前匆匆组建而成,毫无战力可言。其它各部皆是各地勤王之师,虽可一战,但却无统帅,战时无法有序调度且战力值得怀疑。最后是从山东退回的淮军各部。虽可一战,但一路溃败早已士气全无,不可用。”奕欣满脸忧郁:“还请太后下旨让第一师尽快前住沧州,使其统领沧州各部,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六王爷的意思是,此次若无新军统领沧州必败了?”慈禧怪声怪气的问。四个打一个还是以逸待劳,怎么打都有胜算,到了你奕欣这里却要败了?

    奕欣吓的连忙磕头:“奴才并非此意,只是若有第一师在场则我大清必胜。”

    “那你的意思就是,第一师不在就不一定能胜了?”慈禧怒视着奕欣:“哀家还就不许第一师上去。告诉董福祥,让他打个胜仗给咱们六王爷瞧瞧。”

    “六王爷多虑了。”孙毓汶出来说话了:“其实六王爷也不必把新军想的那么厉害,你叫人家去打仗人家还指不定不愿意呢。此仗获胜那是必然的,就是刚刚抵达天津的新军统制欧阳振华都私下抱怨说,皇上杞人忧天,四比一的兵力怎能不胜。还说就是七万头猪拱也拱死小日本人了。如今此人正带着部下四处在天津各地游山玩水。整个第一团半点要布防的样子都没有。就连李中堂的多次劝告,此人也置之不理。大有恃宠而骄之感。”

    其实朝廷里没人知道,第一师营级主官已经全部提前到了天津,每日“游山玩水”后,兵营指挥部内,各级主官都在地图前忙到半夜。唯有李鸿章猜了个大概,因为第一师所有营级军官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