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苍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要把祖宗的江山社稷变得来和洋人一样。长此以往,国体何在?我泱泱中华何以为国?”

    大清几百年都是老一套,不也过来了嘛,这临了变来变去的,为的什么呀?再说了,皇上这发行纸币与钱庄的银票不一个道理嘛,咱大清银行自己发行银票不就是纸币吗?干么非要跟洋人兑换什么黄金。更说这开埠,咱大清跟银子有仇呀!

    “徐师傅,甭管这天下怎么变,变的也是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您这是着的什么急呀。”领班军机大臣的礼亲王世铎冷不丁冒了句出来。

    就这是么冷不丁的一句话,让原本憋了一肚子话的徐桐是张嘴结舌。几次张口欲言,却又是话到嘴边就说不出口来。迟疑了半响,气呼呼的坐回到椅子上,阴沉着脸说道:“这天下可不仅是他爱新觉罗家的天下,更是这天下人的天下。我泱泱中华立国就有君为轻、民为重之说。这变法之事关国家体制,乃立国之本。又岂是皇上说变就能变的,这天下人的心思就不管了?”

    “谁说不管了,徐师傅没见着那些进皇上厂子里上班的人可个个都念着皇上的好儿。这不为了能尽皇上厂子里上班,老百姓可是比进朝廷当官要热闹的多了。”

    “礼亲王爷,您这话可不中听了。要是旁人说也就罢了,可您是首辅军机、领班军机大班,事关国家体制,难道您也不闻不问?要是您也甩手站在一旁,我就进园子去见太后。我就不相信太后她老人家会由着皇上胡来。国家大事可不是戏园子了,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世道人心,江山社稷,不能由着性子想到一出是一出啊。”

    “万万不可。”恭亲王奕欣坐在一旁重重的说了一句:“徐师傅此时去见太后,你让太后怎么做?如今皇上内有大义外有重兵。整个东北和两江都是皇上心腹之人,如今还有了洋人的支持。此时正是皇上权柄在握之时。皇上要做什么谁能挡得住?不要说你我二人。就是太后她老人家,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啊。”

    “难道咱们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眼睁睁看着皇上把朝政当戏来唱?洋人对我大清都是虎狼之心,驱之唯恐不及,这理皇上又不是不明。可为何要打开门主动将这虎狼迎进来?恭亲王爷,您也是老洋务了。这里面的门门道道您可比谁都清楚,再怎么着也用不着主动把狼招来吧。您可是皇上的六叔,皇上自小都听您的话,要不请您去跟皇上说说。这国家体制不可轻变呀。”

    徐桐向来痛恨洋人,每每大清与洋人签订条约这徐桐总是痛心疾首。可徐桐只是个理学名家,若是论修身养性的学问尚可,至于经世治国的本事却是没有。恭亲王奕欣只是摇了摇头却不说话,治国之事又岂是一时意气,这里面有些个道理和徐桐说不清楚,也不用去说。

    “要是大伙都没有法子,我这就去乾清门跪谏,纵然拼却一死,我也不能看着大清的江山社稷就这么败坏下去。”说完徐桐双手抱拳一拱,就要往外走去。

    “徐师傅且慢。”奕欣站起来叹了口气:“本王年事已高本无意过问朝中之事,如今事既如此,待老夫先去问问皇上意思诸位再行定夺吧。”

    当奕欣来到御书房面圣之时,光绪正在和唐绍仪、林启兆议事。当得知恭亲王奕欣求见后,只是略略一想,就明白这恭亲王来此之意。

    奕欣见到皇上正在商议早朝所言之事,本想先行退下。没想皇上却说:“六叔快坐,如今这李总理不在京中,六叔可是大清洋务第一人,这洋务之事正好请六叔给指正一二呀。”

    既然皇上让他一起议议这事,他也正好听听。可他听着听着就完全听糊涂了,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公司法和证券法、行政监管、市场经济、等等一系列的名词他听都没听说过,单是这顺差逆差的就把他给差晕了。好不容易等到皇上谈完了,可皇上却在问他的意见。

    “微臣惶恐,微臣听了许久也没能听明白。实在惭愧呀。”

    光绪让其它人全退了出去,亲手端了杯茶给奕欣:“坐吧,六叔有多久没来这御书房了?”

    “大半年吧,去岁皇上亲征田庄台之时,老臣就是这里听着电报员说皇上血战田庄台之事。我爱新觉罗氏能出您这么一位血性的皇上,更胜当年先祖起兵之风采。”

    “是呀,当年先祖十三幅兵甲起事。可六叔看看田庄台战场上朕的身边还有几个满人?当今的大清早已不是太祖时百万铁騎可打天下的年代了。六叔今日来此,莫非也是反对这开埠与兑换黄金之事?”

    “微臣并为此事而来。而是为皇上而来。”

    “六叔莫非也认为这法不该变吗?”

    “非也,微臣以为这法必须要变,而且还要快。如今东洋小国日本都能打得大清一溃千里,大清国再不变变,天下危亦。只是这该如何去变,何时去变。还请皇上慎之再慎呀。”

    “太后曾跟朕说过,大清如同重病之人。用药过猛恐病未愈而人先去之,易以调理为先。只是,单只调理却又恐病情扩大而终至无药可治。朕以为,当以人能承受之最大程度用药,辅以调理。六叔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不妥。最大程度为何?皇上又如何掌握这个度?一但用药不慎,后果不堪设想。皇上年纪尚青,何不先求稳?慢慢陪养自己的班底,待十或二十年后,如今朝中臣子皆老去之时再图举大事”奕欣话才一半就被光绪打断。

    “朕意已决,六叔不必多言。”光绪挥了挥手说:“六叔的法子是好,可朕不能去等。朕年青是有这个时间,但这个国家没有,中华民族没有。朕等不起呀。”

    “大清是皇上的大清,既然皇上有时间,为何大清却没有?此时若变,这朝野争议如何能平。”奕欣突然跪了下来,沉沉的说道:“皇上,三思呀。”

    “这治病的方子朕开出来了,可调理的方子朕开不出来。就有劳六叔了。”(。。)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进一步() 
“你们帮朕挑挑,看看哪张照片的效果好。”刚拿照片的光绪,就召集部分重臣为他挑照片。

    清国拖了一年的货币改制,在英美等国终于达成黄金兑换比例后,开始向清国联合施压。介于纸币印刷设备已经全部就位,纸币推出计划正式进入大清国朝议之列。无论朝中保守党派如何反对,光绪却在强行推动计划的进行。金本位是这个世界的大势所趋,没有理由因为这些人的对反而放弃。

    所以,光绪在看过其它各国的纸币后为自己照了几张像,准备也学着将自己的头像印在纸币上。这也让后人铭记不是。可当照片冲洗好后一看,不由大失所望。这年月的照像的效果太差了,照片上跟本体现不出我这个皇帝的英明神武嘛。怎么看都不满意的光绪就召来部分臣子,当然了,这名义自然是打着讨论大清国国家纸币式样的名头。为了表示皇帝公平起见,就连坚决反对的徐桐也在传诏之列。

    皇上的照片传阅了下去。坐在下面的臣子们,都毕恭毕敬的站起来,弯下腰双手举着从寇连材手中接过照片。然后一一翻阅后再毕恭毕敬的捧着递给寇连材。

    终于照片转了一围,从新摆到龙案之上后,光绪就问了:“诸位以为该用哪张照片为佳?”

    众人环视一圈后,领班军机大臣世铎首先站了出来:“此几张皇上之龙颜,张张俱佳。臣等实在难以抉择,还请皇上圣裁。”随后,就是一片的附议之声。

    光绪摇了摇头,这到也不怪这些人。中国官场自古就讲究中庸之道,不去做那出头鸟。更何况。这发行货币之事这些人也搞不清楚门道,冒然发言,万一不合皇上心意这如何是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表态。随众人附和,如此即便圣意不满,也法不责众不是。

    光绪看了一圈问道:“六叔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当选侧面照为佳。”恭亲王奕欣站了起来:“微臣近日多有看西洋各国之钱币之书,西洋各国均将女王或是国王之头像印于钱币之上,示意代表国家。皇上仿效西洋各国改制为金本位并发行纸币,微臣以为也可仿效西洋各国。将皇上之侧面照印于钱币之上。”

    光绪皱着眉头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转而问道:“李总理意下如何?”

    刚巡视直隶回京的李鸿章答道:“微臣以为六王爷所言甚是。”

    “其实朕本意也是用这张侧面照的,但是六叔一句话提醒了朕。看看咱们大清,军制学于德国,造船学于英国。币制学于美国等等。我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难道就一无所处,为什么不能保留一点自己的东西?所以朕决定这货币式样不再进行仿效。因该在代表国家的货币上印上能集中体现中华历史的东西。这点诸位臣工回去多考虑一下。有什么好的提意都写份折子上来。”光绪站了起来:“六叔、李鸿章、世铎留下,其它人就先散了吧。”

    等其它人都退了出去,光绪接着问:“李鸿章,这次你跑了一趟直隶,张之洞干的如何,你感觉怎么样?”

    “恭喜皇上。直隶处处一片欣欣向荣。”李鸿章高兴的回答道:“自皇上颁布新的法度以来,直隶地方之商贾大户兴办起大量工厂。皇上圣明,提前办了京师大学堂。有着大学堂之学子四处协调,各工厂运转顺畅。拖皇上洪福。借着对洋人出售交流发电机组之际,各工厂获利皆比种地高出许多。商贾大户们皆赞皇上圣明。而且工厂为多获利而扩大生产,进而大量召收无业游民进入工厂工作,也使得地方治安大为好转。而张大人一力协调得力,直隶能有今日之局面,皆张大人之功也。”

    “好的说完了,那说说不好的吧。”

    李鸿章嘿嘿一笑:“许多工厂皆是新建,虽然商贾大户们办厂子积极,但必竟皆是不懂。而所懂之大学堂之学子数量大大不足以用,故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