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苍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中山是中国最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被称之为国父。这是对孙中山正面的评价。

    孙中山“领导”过11次起义,而且每次起义都被冠名以“革命”,广州起义,惠州起义,黄冈起义,防城起义等等等等,大小共计11次。可是当我们回头再看一看历史,看一看那些革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我们的大炮先生在哪里?他在安全的后方喝茶。

    孙中山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劝告,他只知道一门心思的“革命”。可是他根本不知道革命须要些什么,当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出,尚在美国喝茶的孙中山才匆忙返回国内,还是两手空空的回来。革命所须要的枪支弹药、火炮资金无一例外都没有获得,只有带回来一句他有心报国的一句话而已。若不是那时袁世凯想自己当皇帝而逼迫清帝退位的话,凭孙中山那点人手跟本就不配是北洋军的对手。

    对于孙中山此人光绪的评价是:理想主义的革命家。因为他跟本不明白什么是政治,他的革命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甚至对于一但建国后的国家内部的稳定,光绪敢打赌他跟没有想过。

    所以光绪明明可以安排人去追踪和暗杀孙中山,但是他没有。因为光绪明白,由这样一个蠢才来领导国家革命只能白白消耗“革命”的力量。把革命交到他手来进行,总比交给一些真正的野心家要安全的多。所以在光绪打赢甲午之战后就秘密将中央侦察营调至广州附近,应对即将到来的广州起义。

    但是甲午之战大清赢了,民间对朝廷恢复了那么一点点信心,也使得原本的广州起义没能打响。而孙中山在发现他发动不了足够的起义力量后改变的对策,陆皓东来到京师大学堂。他企图在这里接拢南方士族,以获得足够的力量和资金。但是陆皓东还是失败了。

    这些革命党们还是太天真了。他们跟本没有考虑过当前国内的情形,忠君思想还是主流,以和平手段改良政治和社会现状还是当前的主要手段。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等这些老臣不仅仅是忠心于朝廷,他们还是家乡主要利益的代言人。这些老臣都还活着,天下士子们也并不想推翻朝廷,而朝廷也借着甲午之胜让大家看到了朝廷还有希望,还有一位可以效忠的皇上。这也是光绪敢让陆皓东讲演的底气,所以陆皓东输的并不冤。

    看着李鸿章远去,陆皓东突然哭了。回想这如同噩梦一样的一天,他不明白是怎么了,难道真的他的理想错了吗?良久,陆皓东止住哭泣毅然向南走去。

    陆皓东来到秘密集合点,这是昨夜商量好的地点。计划大家在这里碰面然后一道南下回广州,但他却没有看见等人。他检查了房间,重要的资料已经取走,现场也没有打斗的痕迹。

    也许他们得到了什么紧急情况而提前离开了吧。陆皓东是这样想的,所以他也就起程前往天津,从天津坐船回广州。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同伴其实全部都已经牺牲了,而他踏上的是一条曲折的归途。等他回到广州已经是三个月后了,而他不知道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披着火焰流淌着鲜血的恶魔。(。。)

第一百八十九章 蠢蠢欲动() 
刚刚进入腊月的北京,寒风依然凛冽。一顶轿子被侍卫环绕着快速在官道上行进,往颐和园方向赶去。

    轿内,世铎斜靠在软椅内闭眼养神。厚厚的一叠奏折被他牢牢的抓在手中,过度用力的双手显的有些发白。而他紧皱的眉头说明他不仅没有在养神,反正似乎在为做出什么决定而陷入苦思当中。

    不,当他决定去颐和园见慈禧太后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而他此时在苦思的是应当如何去劝进太后。

    自甲午一战皇上回京后,慈禧太后的表现如同真正的放下了手中全部的权利。朝廷政务全部决于皇上之手,虽然皇上还不时的问政于慈禧,可世铎从皇上施政的方略就能看的出来,慈禧太后对皇上的影响越来越小。如果说,皇上刚刚亲政时其施政方略里还多少带着慈禧太后的影子,那经过这一年多来的时间,这种影子已经越来越淡。不仅如此,近几个月里皇上已经几乎不再向慈禧太后问政,所有施政方略已经深深的烙下了年青皇帝的印迹。大清朝新的君主已然屹立。

    皇上摆脱慈禧太后的影响,其亲政对大清朝是好是坏暂且不论,但对亲近慈禧太后一党的朝臣们却是大大的不妙。最明显的是权利的丧失,而身为领班军机大臣的世铎的感受就更为明显。

    军机处自成立起就一直总揽朝廷机要,不仅有向皇帝推荐官吏的权力,其权限更是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各地的奏章由军机处票签后呈请皇帝批示。皇帝的谕旨,凡属机要,都由军机处草拟,称为“密谕”。经由军机处通过兵部送达地方的督抚,称为“廷寄”,内阁无权过问。军机处还立有“存记簿”,相当于机要军机处值房档案,“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应密存事件,则密封存记”。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

    而做为领班军机大臣的世铎那权利就更大了,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奏折要先经过他才会递到皇上面前。朝政大小事务他的意见更能左右皇帝的判断。历朝历代都会设有二到三相,以相互制衡。但自从有军机处开始就只有一相了。

    可自从皇上亲政后,世铎就明显感到手中的权利一天不如一天。先是兵部可直接呈奏,然后参谋部也可直达天听,军机处就此丢了军权。皇上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交部。李鸿章出任外交部长,以他的地位能直达天听到也没什么。可仅仅一个月后李鸿章就被皇上升任总理。总理国家事务。而接任外交部长的唐绍仪又是从皇上的秘书处出来的。人家直接甩了军机处单独奏报。而后两江总督(虽然还是代理的)严复,除了日常事务的折子会进军机处以外,就没见过有重要一点事情的折子。难道偌大的两江一年多来就没有发生过重要点的事情了?当然不是,那折子呢?自然是两江直接呈报皇上。而皇上现在搬到瀛台后,秘书处也就搬到翔鸾阁,由一个刚从大学堂毕业的学子杨度出任秘书长。皇上的谕旨都改由秘书处拟定发布。都不交给军机处存档。

    军机处的做用越来越小,上有李鸿章为总理,皇上更是有旨意他可以调度军机处,下面各部也可以直接呈奏皇上。皇上也有独立处理国家政务的秘书处。现在已经有传言开始传出军机处是养老处了。自有清以来,各部虽说都会设满汉两位军机,但都是满人为首汉人为辅。现在好了,汉人已经压过了满人。而仔细看看皇上身边的臣工,那可都是清一色的汉人。

    虽说汉人有本事的比满人要多,可朝廷是满人的朝廷,皇上您也是满人呀。世铎心中在呐喊着,可皇上跟本听不见也不愿听。而皇上这次让谋逆公然上台演讲更是激怒了世铎,世铎早就联系好朝中老臣,为满人天下、为大清国,他要劝谏太后训政。

    因为每到年未,皇上都会办一个皇家新年晚宴。而晚宴前要装饰一新就人来人住人声鼎沸,一直住在宫中的两宫太后嫌太吵就搬到颐和园。两宫太后常在一起说话,有些想劝进的话世铎等人也不好说。但是,今天就是很好的机会。因为慈惠太后听说了皇上让谋逆公开演说,离开颐和园前往宫中要训斥皇上,而慈禧太后没有同行。世铎一接到慈惠太后单独出颐和园的消息他就绕路往颐和园赶去。

    “胡闹!”不等世铎说完慈禧就怒了:“跟反贼有什么好辩的,他还要不要做这个皇帝了?”

    颐和园宁寿宫内慈禧的怒气不仅吓倒了前来报告的世铎,连全部都出去在宫门外的太监宫女们都被吓到不敢出声。慈禧那个怒呀,你光绪不想当皇帝那就让贤。人家都要把你这个皇帝给革命掉,你不去砍了他的头反而去跟反贼辩论?

    宁寿宫内就只有慈禧和世铎两人,而世铎跪在地上一时也不敢说话。良久过后,世铎见慈禧脸色好些后小心的说道:“虽说此次将谋逆辩的无话可说,但知道此事的官员人人愤慨。对于皇上此举皆言道皇上有失朝廷威严,皇上之举实为儿戏。”说完,世铎深深拜下。

    “哦?”慈禧若有深意的看了眼世铎,慢慢坐回椅中:“皇上这么做是有些乱来了,以哀家看皇上是不是另有深意。皇上这是要干什么呢?”

    “皇上深意,奴才不知。”世铎小心翼翼的看了眼慈社的神情:“只是,凡是参于辩论的学子均是经过皇上仔细筛选。筛选后的学子都是忠心于皇上,并有志于报效朝廷的。”

    “那是好事呀。”慈禧不温不火的说着话:“皇上乃天下之主,学子们效忠皇上报效朝廷此乃天下大义。并无不妥呀。”

    “太后可知最近两江与东北正在打口水仗。京师大学堂第一批三年期的学子明岁将要正式毕业,因此两江与东北均上折子请求将第一期毕业学子优先派往他们处。近年来,两江与东北两地最近任命的衙门官员很多都不是科举出身,他们大部分出自早年的留洋学童,再在京师大学堂的经过速成班学习半年后就直接出任。如果说这些官员所事者皆是洋人工业之事。科举士子不明其理到也能说的过去。可据奴才所知,明年即将毕业之学子将有部分人直接出任七品县令之职。如此一来,朝廷官员不经科举经试就可出任朝廷命官。此口一开,让天下寒窗苦读十数载的士子们何去何从呀。请老佛爷明鉴。”

    出乎世铎意料的是,慈禧并没有马上接话,反到是若有其意的盯着世铎看了好一会儿。世铎不知道太后这是什么意思,只能噤若寒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