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慈禧出了门,光绪说到:“还是朕来吧,你们都退下吧。传唐绍仪。”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美德两国的抗议来的实在是有些荒唐。原来两国公使只是想见光绪商讨铁路事宜。没想等他们到各国领事衙门,那里值ri官员来了句,众大臣正于皇上太后议事,不能相见。而这些官员既然都没有通报。让美德两国公使等的实在不耐烦了,也就跟着搞了个抗议。没想这一抗议,就能立马通报而且就有官员前来,让他们不由的摇摇头。
等他们见到光绪,光绪还是照着原话再来一次:“诸位公使回去不仿先拿出个自的修路计划,谁好选谁的。关于觐见具体事宜,朕稍候再派人与诸位商议。”
打发了美德两国公使,又传见了世铎,问了问考教八旗子弟之事宜。没jing打采的回到御书房。光绪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御书房门槛上,老太太还是厉害呀,这御书房说话还安全吗?
而此时慈禧心里也不平静,且不论皇上用铁路之事拖延。这些个军机大臣都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用来平衡朝局是可以的,可真有事情这些个人都不得用。皇上安排在自已身边的唐绍仪到是有些本事,没进宫前那可真是千里迢迢。只是皇上是如何知道的。慈禧用心留意皇上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前些ri子传来的消息来看,这些人做事也中规中距,并无不妥之处。
一杯水递到光绪面前:“皇上,喝杯水吧。”
光绪拍了拍身边的位置,然后接过来一饮而尽:“你说这天下气运,中华百年之痛。就我一个人真的能扳的回来吗?”
柳眉与光绪并肩而坐,虽然她知道这不合规矩。但看光绪情绪不佳也不想在这时拂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奴婢乃一个下人,不懂这天下大事。但奴婢知道,皇上就是皇上,天下大义之所在。”
义?“这个世界讲的是丛林法则,义?在朕看来不过就像放屁一样。”
接下来的ri子,光绪一如既往。每天上午上朝,下午见大臣,然后或自已去或让人将折子送到慈宁宫去。和从前的ri子一样。这国家大事依然由慈禧决断,而光绪依然当着这个传话筒。有心人会发现,这皇宫之中,太监宫女少了些,侍卫少了些。而唐绍仪待在御书房的时间多了些。
第二十六章 出现改变()
běi jing的六月,白天已经是很热了。而这天万里无云,太阳高悬,可就是一丝风都没有。
光绪身着皇帝朝服,从一大早就等在慈宁宫了。而慈禧换个衣服已经换了快一个时辰了。女人换衣服特别慢这种事,看来是有历史渊源的。
终于,慈禧终于出来了。光绪等的早已是泪流满面。
慈禧头戴钿子,穿宽袖大裾团寿纹氅衣,外套如意云头领,对襟排穗下摆坎肩,前挂念珠,手戴金护指。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富贵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用雍容华贵来形容慈禧决不夸大。从如今的相貌来看,当年慈禧年青时一定生的美艳无比。不过慈禧这人命不好,在她逢整数生ri那年总会碰上战乱,光绪依稀记得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里面说慈禧这人将是克夫、克子,而且克国、克民。
“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这些个儿词可就是为亲爸爸您写的呀。”千万不要直接说女人漂亮,那样太俗。
“行了,知道皇上的嘴能哄人开心。”慈宁听到光绪如此评价,脸上就像长了朵花。哪个女人不喜欢别人说她漂亮:“皇帝呀,今儿可是考教八旗子弟的ri子。你可都准备好了?”
“回亲爸爸,已有大臣来报。在京所有在旗的八旗子弟共计5000余人均已在城东校场集合,等太后老佛爷前去检阅。”
“那咱们走吧。”
李莲英一声“起驾——”,光绪和慈禧及仪仗共200多人,浩浩荡荡的开往城东校场。
此时的城东校场,人头攒动。本来就不大的校场因为布置皇上与太后的观礼台而显的更小。太阳高高的挂在当空,无情的散发着它应有的热量,早已经收到命令而集合的八旗子弟们早已被太阳晒的晕头转向。
原来八旗子弟们每年都会有二次“训练”,可谁都知道那不过只是走个过场。而今天不同,可是皇上和太后亲临。所有人都穿着正装,像模像样的站着。要知道这满蒙八旗的装束可是重的很,又不太透风。这一站个把时辰连衣服锁子甲上的铁片都晒的滚烫。所有人都没了jing神,有些人坐在地上,更有甚者都跑到远处树yin下盛凉。
“薛老六,这皇上太后啥时候来呀,这都等了一个时辰了。”人群人坐在地上的一人问道。
“我哪能知道,再不来晒都要晒死了。爷啥时遭过这罪呀。”
“就是就是,薛老六,要不您先回?”
“回?你给我发银子,爷立马就回。听说没,这新军一个月可有三两饷银,而且呀这一ri三顿你知道是谁做饭吗?一看就不知道了吧,爷告诉你。前些个月皇上不是拿了一批御膳房的厨子吗,这些人都到军校做饭来了。”
“不会吧,真是那些个御厨?”
“那是,不过皇上太后再不来,爷可真顶不住了。”
“等着吧。”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终于等到了。
“亲爸爸。”等大家都入座了,光绪站起来对着慈禧说:“今儿个检阅,还请亲爸爸说几句,以激励士气。”
“还是皇上说吧,我一老婆子会说什么呀。再着说了,你总是皇上,也大了亲政了。不能总让哀家出面吧。往后呀,这新军之事你做主吧。”
“是。”光绪说完转身走向台前,他明白,经过几天前的外交风波,他和慈禧算是对上了。嘴上说新军由他做主,那也只是说说而已。
“自太祖立国已有二百余年,昔ri的八旗铁骑早已是过往云烟。今ri的大清也是老态龙钟。圆明园,万园之园也毁于战火之中。故兴洋务练新军,从湘军到淮军,从南洋到北洋。可就是没有八旗子弟的身影。昔ri大清立国之本何在。望尔等能从现太祖之时的八旗威风。”一通没有油盐的请话,也毫无激情。本来光绪对于八旗子弟就不报希望,二百多年的骄奢闲逸的生活,早已忘了先祖们打天下的艰辛。光绪转过身来对着世铎说:“礼亲王,开始吧。”
世铎也很无奈,他知道如果按皇上说的来考核,这下面5000多人能有一成通过都算是好的了。可皇上说的也有理呀。开弓shè箭要臂力,马上作战这腰腹无力如何能成,没有腿力夹紧马匹,这马都上不了。慈禧更是明了的说:这大清的天下都是叫汉人保下的怎么行,这新军就依着皇上的意思去办吧。
二个时辰下来,特别是最后一项的意志考教开始之时已是午时,等到午时二刻,还能站在场上的只有区区103人。就是这些人的jing神意志也到了极限。而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却依然jing神抖擞。
“礼亲王,让他们停下来吧。”
随着一声考教完毕,原本在场上103人都纷纷坐倒在地,段祺瑞、王士珍、冯国璋三人和在边上等待的御医们纷纷走上前去查看众人。些时只有四个孤单的身影依然站在场上。这时光绪身后有有站了起来,只听见李莲英的声音:“老佛爷,您慢着点。”
光绪指着台下:“礼亲王,将这四人的名章一会报于朕。虽说这八旗已不可大用,但多少还是有些个人有些正本事,这四人朕要大用的。”
光绪转过身来看到慈禧脸sèyin沉的看着台下,眼神中有些愤怒,有些不甘。光绪只能陪着小心:“亲爸爸,回宫用膳吧。”
慈禧回慈宁宫了,光绪得到一个消息就先回了趟御书房。给他传递消息的就是上次慈禧查岗时来报信的那个侍卫。
“消息确实吗?”
“回皇上,可以确定。三天前奴才就得到消息,李鸿章上了一道秘折给太后。可太后将这道折子放在身边未给其它人看过,奴才几ri来无法得知具体内容。今ri从天津传来可靠消息,这道折子与银行有关。具体内容恕奴才无能未能得知。”
银行?光绪让他去准备银行的相关事宜,还特别叮嘱要保密。无关人等就是他儿子都不能知道此事。光绪可不想重蹈历史的覆辙。没想到他到是上了道折子给太后。李鸿章这人做实事的本事是有的,就是私心太重了。他这么做是什么意思?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冷峻。”
光绪一听,这名字取的好呀。整天板着脸又没见笑过,是够冷峻。
慈禧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没说,光绪也只能陪着静静的吃饭。突然慈禧问了一句:“皇帝,这八旗兵还能得用吗?”
光绪不明白什么意思:“得用,亲爸爸为何如此问。”
“哀家本也想着我大清也要建一支由咱们满人自个的兵,可今儿看来怕是不行了。”
慈禧是什么意思,光绪心中一惊,莫非是想套我的话?这次到是光绪误会了,慈禧实际也是想能练一支强军。正如皇上说的圆明园,万园之园也毁于战火。这可是慈禧心中之痛。只是今天八旗子弟的表现实在让她失望。
“亲爸爸无须忧虑,古有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咱们能把这100多人好好练出来,以他们为基础。还是得用的。只是儿臣不明白,李鸿章的北洋武备学堂是怎么办的,儿臣想去瞧瞧。”
“让李鸿章写个折子上来不就行了,皇帝是一国之主,不可轻易离京。”
光绪屏退所有人等,包括李莲英都叫出去了。等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关上殿门后。光绪才小声音的说话。
“其实儿臣是想把北洋武备学堂拿来。”光绪看着慈禧,说出一句让慈禧后怕的话:“自杨洪之乱起,天下各督抚便各自拥兵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