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苍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吵起来。为了世铎有没有调兵权,汪鸣銮一人与众臣雄辩。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怕也没有如此激烈。光绪乐了。本来要陈奏皇帝新政弊端,却被汪鸣銮拐带到世铎私调边兵的罪名上去了。

    “闭嘴。”慈禧怒了。说了许久却半分没有说到点子上,满朝大臣却还在不停纠缠。如此臣工能成什么大器。

    太后发怒了,徐桐等人也反应了过来。载漪出班:“太后,新政弊端颇多,当以立即停止。以示朝廷法度。”

    “臣附议。臣以为,且不论新政之利弊,但新政也是朝廷法度之一,若是不妥自当取缔。”翁同龢站了出来。看看台上的皇上,看看今日之局势。已经破釜沉舟之境还有何顾虑,无非一死耳:“然,朝廷法度岂容他人藐视,否侧长之以往岂非让世人视朝廷与无论物。臣以为当先振朝纲律法,再行取缔新政。礼亲王私调边兵入京,乃谋逆大罪。故,臣请太后下旨诛世铎九族。”

    载漪又说错话了。帝党一派都明白今日太后为自己训政谋划,所以他们就打定了胡搅蛮缠的策略,让太后不能成功。只要过了今日。这天下还是皇上的。

    只见世铎怒指翁同龢:“翁同龢,本王虽与你政见不同,但也从未在背后下过黑手。你何故要诛本王九族?”

    “回王爷,方才众臣工们皆要振朝纲,示法度。下臣也是奈,只是王爷私调边兵,实在于法不容呀。还请王爷至九泉之下,莫怪于我。要怪就怪那些非要振朝纲,示法度之人好了。”

    “本王调兵是奉太后旨意。”为了九族之命,世铎也拼了。

    “请请王爷出示太后懿旨。若无。只能请王爷见谅了。”

    看着哭倒在地求救的世铎,慈禧怒不可耐:“就是哀家给礼亲王的懿旨。你还有何话可说。”

    “即是太后有懿旨,那礼亲王爷自然无罪。微臣是按朝廷法度办事,还请王爷见谅。” 翁同龢话题一转:“朝廷自有法度。太后辅政期间,可行皇帝事。自然可调天下兵马。可微臣不知当皇上亲政后,太后依然还有调兵之权之法度。所以。为朝廷法度森严所虑。还请太后” 翁同龢跪下不说了。

    翁同龢这是在逼太后罪已,如此一来就更无训政之可能。慈禧眼中之怒若能变成火,绝对能翁同龢化为灰烬。可又偏偏说不出什么来,只能四下张望,让明白之人来解围。

    “翁师傅口口声声朝纲法度,可知皇上最是不顾这朝纲法度。且看这周边三千余人。翁师傅可知他们出国游学是如何得来的吗?是皇上把京城至上海、至广州、至哈尔滨的铁路全部买给了洋人。不仅如此,还换什么黄金,又租出了地。据我所知,此刻的外务部长唐绍仪正与洋人谈要将上海至长沙的铁路买与洋人。唐绍仪。你出来说是也不是。这何此是不顾朝纲法度,这就是买国求荣呀。”

    徐桐话才一落,顿时满场惊呼。就连那听政的三千学子也开始议论纷纷,原来他们能出国留学,是皇上如此大的代价还回来的。顿时就有人高呼:“请皇上收回曾命,草民等不去了。”

    “皇上你听到了吗?”徐桐接着奏道:“启禀太后,方才诸位臣工已陈新政诸多弊端。臣以为,国势衰微确当求振兴之法。然,皇上年青毫无理政经验,行事却又颇为急躁。此已至国家存亡之关头,微臣斗胆请太后以数十年治国经验为我大清把稳朝纲。”

    众人一听纷纷跪谏:“请太后训政,振兴朝纲。”

    重请训政,当以三辞三请,以示谦恭。但今日这局面却大大不同,若是今日稍一退让就再无机会。所以慈禧也不客气,直接就问:“皇上所行真当豪爽。皇上也听到了众臣们的谏言,这会儿是怎么个说法呀。”

    唐绍仪正欲出面说明,不是卖铁路而是合作,大清拥远所有权而洋人仅仅是经营权而已。刚想走出来,就看到皇上望着他摇头,所以他退后了。

    “都听到了吧,为了能让你们出国留学,朕和国家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卖国求荣呀,好大的罪名呀,朕是背不动了。”光绪望着台下的学子们:“泱泱中华以诚信立国,数千年来言而必行。如今合约已成,却要背信弃义,如此中华立国之本何在?告诉朕,我们能不能背信弃义?”

    学子中只有几个回答:“不能。”

    “是呀,不能。一撇一捺写人,堂堂正正做人。不仅不能背信弃义,也当知道大清是不敢背信弃义呀。英国的军舰是我大清的数倍,若我大清背信弃义而引来英国的报复,那损失的将会更多。何况还有美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代价已经付出了,所以朕恳请你们万不能轻言放弃。朕忍着洋人在大清本已瘦弱的躯体上割肉喝血,就是为了能让你们去学习。所以,请不要浪费学习的机会。大清贫弱,各行各业都须要能够顶天立地的带头人。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每一份努力就会在将来变成沉甸甸的果实。朕要看着你们学成归来,为大清建出一条条比洋人更强大的军舰,看着你们带领着强大的舰队遨游大海。如果你们现在就放弃了,那军舰怎么办?舰队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只能看着在自己的领海内,洋人开着军舰耀武扬威吗?你们说。我们能就这样放弃求学的机会吗?”

    “不能。”声音大了许多。

    “我们是去求学呀,是求人家教我们呀。不付出点代价人家能答应吗?所以,在未来三年多的时间里,请不要虚度光阴。用心去学,将洋人选先进的技术知识都满满的装进你们的大脑,待你们学成回来能重建中华。那时,你们就去建军舰造大炮,把朕当年丢掉的卖掉的,给十倍、百倍、千倍的抢回来。”光绪猛的站了起来,手指四方大声问道:“你们能做到吗?”

    “能。”回答的响彻天空。

    “哈哈哈哈――”光绪仰天长笑。一把将龙冠摔在地上:“如此,朕愿足以。”清脆的破裂声让顶戴断为两节。

    “皇上――”看着摔掉龙冠的皇上,帝党及学子们全都跪在地上。学子们没有想到,为了能让他们留学海外,皇上不仅对洋人委曲求全。皇位也变能了代价。

    “草民等定尽心学习,不负皇上厚望。但求学成回国。再报皇上恩典。”一人说话后就是千人应答。慈禧脸全黑了。皇上输了朝局但却赢了民心。

    “好,只要你们用心去学,学成为祖国效力,若有我泱泱中华威震海外之时,朕就是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光绪走了下台阶,也慢慢的解开了龙袍:“只是方才答应你们的我却又做不到了。不是我言而无信呀。实在是力所不及。只望你们学成回国后,能不忘出国求学是祖国不惜代价换来的就好呀。”

    “草民等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亦不忘皇上教导之恩。”

    光绪走下台阶,走进人群:“去吧。都去吧。带着祖国盈盈嘱托,念着祖国期盼之心。去吧,去踏上你们茫茫的求学之旅。我在这里等你们回来,等你们去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华。”

    “草民等恭领皇上圣旨。”三千学子跪了一地。

    穿过人群的皇上没有回头,龙袍缓缓飘落于身后。皇上的背影是如此孤独、如此沉重。金水桥上,皇上没有回头,只是独自默默的前行,甘军也不敢阻拦。只听见皇上沉沉的说道:“海外求学辛苦,还望大家能携手团结一致。三千人去,三千人回。我不希望在回来的人中,会少了谁。待你们学成归国,就把你们的双脚扎根在这片大地上。用你们的双手去劳作,用你们的头脑去建设和武装这个国家。然后,你们抬起高贵的头颅,挥舞你们的双拳,再亲口清清楚楚的告诉西方列强们:这个世界需要用心倾听来自――东方的声音。如此,吾愿足矣。”

    “皇上――”唐绍仪第一个冲了几步跪下来:“微臣誓死效忠皇上。皇上――”

    “微臣誓死效忠皇上。”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帝党一派全部跪下起誓。

    “草民誓死效忠皇上。”三千学子一同跪下起誓。

    “哈哈哈哈――”快要步入午门的光绪高举着双手大声说道:“你们要效忠的不仅仅是朕这个皇帝,还效忠这个国家、效忠这片土地,效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中华民族呀。记住呀,你们一定要团结呀。”

    话才说完,光绪已然走过午门。一曲明快的歌声从午门传了进来。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八千里山川河岳像是一首歌,不论你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曾经的苦难,我们留在心中。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第一百九十五章 乙未宫变(下)() 
慈禧呆呆的看着光绪就这样离开了。折断的龙冠早已滚落台下,而台下三千学子和不少的官员全部跪向午门。剩下的除了面面相觑的看着自己,只剩下一脸的茫然。

    皇上都把龙冠给摔了,是他自己放弃了皇位。可你们心中只有他这个皇上,你们心中只认他这个皇上。把哀家摆在哪里,你们将可以一言定尔等生死的大清皇太后放在哪里。慈禧气冲冲的走下台阶,拾起龙冠还没来得不及说话就听见国子监的老学究在说:“诸位学子们,皇上已然不能为尔等送行。但皇上早已让本官为尔等学子摆好了送行的酒宴。就请诸位学子们随本官出宫赴宴,让本官代皇上敬尔等一杯水酒,恭候学子们早日学成归国。”

    “大人。”人群中一个中年师傅说道:“皇上为草民已然付出太多。可现在草民确不能为皇上分忧。只求能为皇上节省些许开支亦是高兴。还请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