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苍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信心。

    “近海巡逻舰虽然是军品,但没有高深的技术。这次大规模造舰结束后,船厂的工人可以派往这些民营的小船厂做技术指导嘛。军品的利润高,可以大幅刺激船厂的技术能力提升和规模扩大,提升民间制造业力量是对国家尖端工业的很好补充。进度会慢一点没关系,只要他们能把军舰给建起来,并按照要求交付,那就是进步,更是国家工业能力的进步!”

    严复想了想后点了点头:“目前军事订单还基本都是国有企业和皇室下属企业所垄断,适当的开放一些技术难度低的产品和配件,低要求的订单。不仅可以有效的刺激经济和技术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加速国家工业进程。即使他们技术上有所欠缺。我们也可以通过政府提供技术援助。您所言甚是,在下回去后就着手安排。”这是公共场合。称呼上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帝相二人望着渐行渐近的渔船,海阔天空的聊着,直到远洋号渔船靠上码头,一根缆绳从船上抛下。

    李明随手抓住了缆绳,很熟练的将缆绳系在码头的桩子上。严复打算上前帮忙,可就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实在干不动这粗活,被李明赶到一旁歇着去了。

    杨毅山不认识严复,只看着这人上前给妹夫帮忙就单纯的以为这是妹夫请来的伙计。船上杨毅山伸出头来看了一会就对站在一旁的严复说道:“当伙计就该有个当伙计的样子,还不那赶紧去船尾系缆绳。”

    严复只是一楞。立刻调头跑去船尾拿起缆绳开始系了起来。可是粗大的缆绳不是他一个文人能拉的动的,而且系缆绳也是有技巧和要求的。不一会儿严复就是满头大汗。

    “有你这么系缆绳的吗?船都不拉紧系什么缆绳。”杨毅海从船尾跳了下来,接过缆绳开始作业,口中还不停的埋怨:“姐夫怎么请了个什么都不会的伙计。”

    “我的这位伙计虽然系不好缆绳,可人家有安邦定国之才。能来系缆绳,那是肯弯腰做事不可苛责才是。”李明走了过来对严复说:“看你一头汗的,累了不吧。”

    “还好还好。让东家见笑了。”

    李明没有笑,反而一脸正色的上下打量严复。直到把严复看到浑身冒冷汗李明才说话:“看来要对文官进行轻量化的军事训练了,就这身体素质如保应对将来巨变的国际环境。先从跑步开始吧。各级官员每天早晚必需围绕各自的官署跑一圈。”

    不等严复答话,杨毅山很不高兴的说:“你已经被朝廷革去官职了,少操这些不值钱的心。还不过来收鱼。”

    李明转而笑着跑去干活,严复虽然不会干。但总还是能数个数的。看着从船舱里捞出的鱼严复笑着说:“这一船鱼收入肯定不少吧。”

    “出海三天,一船鱼收入是6块。不过除去燃煤、船支保养和损耗外,其实这一船的纯收入只有两块五而已。”正在干活的李明接过话来:“一年出海8个月。平均到一年12个后其实每个月的纯收入不到17块。看上去好像不错,比工厂里工作的工人收入要很高。早些年他们驾木船在近海打鱼。现在他们需要开着铁船到远海打鱼而且就我在这里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能打到鱼的体型已经开始减小了。这种好日子经历了近三年了。但所剩无己了。”

    “您的意思是过度捕捞?”严复有些激动:“为何没有一个地方官府向朝廷奏报此事?御史大夫都瞎了不成?”

    “为什么要报告?御史大夫几千的工作就是制横地方官府不让其过度盘剥百姓。如今百姓收入增加,他们乐见其成,这也是地方官府的政绩,他们为何要报告这种小事。而对于行省级以上官员,他们全部都是坐在官衙里的。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如今的渔网比当年我大婚进此时相比,渔网的孔小了不少。”

    “这是要竭泽而渔呀。不行,必需要设立禁渔期,给海族修养生息的时间。”

    “设立禁渔期你让百姓吃什么?”旁边走来一个穿着官服的小官员,严复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个人是地方的税务官员,只见杨毅山迎了上去,从口袋里套出皱皱巴巴的钱交给几块钱交给税务官,然后税务官让他在账本上印了个手印写了个税收条给了杨毅山。

    “别看了。”李明叫过正偷偷摸摸看帐本的严复告诉他:“今天我大舅哥打回了二千多条鱼,我收鱼的价格是三分钱一条鱼。按朝廷定制的一成税收来计算,也就是说他这次交了三块六的税,合到一条鱼上好像并不多。过几天会有外地的鱼商来我这收鱼。我买出的是价格是四分一条,因为我建这个存鱼厂也是要花钱的,其中税钱是一条鱼四厘。然后鱼商将鱼运到内地各大城市卖给当地的大鱼商,我们假设目的地是京城。他们算上运费和路上的损耗,即使给他们一条鱼半分钱的利润,他们一条鱼要买到6分钱,因为要交一条鱼六厘的税钱。京城当地的鱼商再把鱼以7分半买给鱼铺子,这其中又包括7厘半的税钱。鱼铺要按买鱼人的要求杀鱼,要交铺子的租用费,还要交税钱。也就是说鱼铺一条鱼要卖到1毛钱才有钱赚,其中一分钱就是税钱。一条鱼整个交易过程需要缴纳的税钱有这么多道,也就是说,一条鱼从海里打上来到买给吃鱼的人,这其中的光是鱼的税钱就占了鱼价的三分之一。如果再算上打鱼和运渔船所烧的煤的税钱。可以说买一条鱼的价钱中,超过一半以上都各种名目上税给了朝廷,最后的结果是鱼价在终端消费市场高居不下。一个普通男工人加班加点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不到12块,即使夫妻二人都在工厂工作,当然这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即使这样,以一个月入21块钱的三口之家来算,即使一分钱不存一天的可消费总额也就8毛。一条鱼的价钱占了有两个工人家庭一天消费总额的一成半。中国人历来节俭,从不会把所有的钱一天花完。如果他们存下一半的收入,那一条鱼就是一个家庭一天收入的二成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就是说鱼是富贵人家才吃的起的东西呀。鱼是富含蛋白质的,长期食用有改善体质的功效的。可就因为税收太高已至于普通百姓吃不起。当然这只是一个我所知道的例子而已,我相信国内市场上大部分的商品都有这个问题。”

    “可是这些年朝廷造枪造炮造军舰的,没有足够的税收是无法支持的呀。”严复小心翼翼的回答,如今船台上还有八艘主力舰在造,这时可不是能减税的。严复想了想还没说出口,历年不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不错,国家为抵御外敌增加税收以满足军事需求,但战争总是短暂的,这不能成为国家的常态。再说减税并不意味着税收减少,减税可以刺激消费。薄利多销这个道理不仅对商家有效,对国家也是有指导意义的。先把俄国这一波给应付过去,再来谈减税的问题,但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朝廷是加税还是减税,是你们能说的事情吗?”李明这边说着话,那边和税务官员很不高兴了。税收这种事连他这个小官史都不敢谈论,一个鱼贩子和一个伙计竟然公然谈论朝政,这是你们能说的事情吗?于是他立刻出面制止。

    “是是是,不说了,不说了。”严复赶忙上前打个哈哈。

    李明淡淡一笑:“我看了学堂里的午餐,感觉有些单调呀。要不在里面再加上一条鱼?据说,吃鱼补脑的。”

    严复一脸诧异:“您还真打算贩鱼呀。”

    说到这李明一脸羞愧之色:“鄙人一时落魄蒙岳父大人收留,总不能真的吃白饭吧,所以就干起了收鱼的买卖,不过我发现这里面的利润还是蛮大的。”

    严复张了张嘴嘀咕着:“您乐意就行,反正出钱的也您。”

    严复的嘀咕被李明听到了,李明恍然大悟:“对哦,不是你说我差点忘了。那就不加鱼这道菜好了。”不等严复反驳几句,李明突然变脸问道:“按照当初确认的每个学校的早餐中要有一杯牛奶。为何宁波府的学堂已经正式开办一年了,至今没有见到?”(。。)

第三百七十二章 势在必行() 
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这是后世烂大街的宣传口号,但真正想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

    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平均身高也就一米六五左右,可要知道的是早在秦汉时期的中国人平均身高在一米八左右呀(秦始皇兵马俑是按一比一的比例制作的)。有一个说法是汉唐时期中国人多食牛羊等肉食,可到宋朝之后因为失去北方的牧场而食材转为以素食为主,身高开始下降。到最明朝虽略有恢复,但平均身高也就一米七上下。可当满清入关之后的民族歧视政策以及奴才似的行礼等陋习致使中国人习惯于弯腰驼背。最主要是清朝统制下所谓的康乾盛世,中国人主要的食物是红薯、土豆+树皮(这就是所谓满清圣祖仁皇帝统治下的中国)。红薯、土豆等粗粮作为少量食用时对人体有帮助的,但把红薯为主食则导致人严重营养缺乏。所以老百姓一个个面黄肌瘦就是严重缺乏营养的表现。因此,如果增加的人口是靠着体质严重衰退的低素质人的话,那么这只能是增加这个民族的负担。可笑的是满清居然还将此视为其伟大之一。而反观汉唐以及宋明,虽然他们人口没那么多,但是他们能养活的人口是依靠米面为主的,所以即使是人口少但至少人的体质要比满清的好多。

    所以早在提出教育普及的同时,李明提出人均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的想法,这可是他梦想已久的强健国民体质的最重要事情之一。鸡蛋好办,鼓励民间养鸡。必竟养鸡没有条件限制。但奶牛不一样,它需要足够的草场。时至今日。从国外进口的优质种牛不下十余万头,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致使要实现这个理想还遥遥无期。牛奶数量相对于人口的稀少必然导致价格居高不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