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历来提倡节俭,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优良的民族传统。不过在李明看来,这个传统其实是悲哀的。千年里流传着一句话叫,衣食足则知礼仪,衣食足而天下兴。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那是因为几千年里的中国百姓从来没有食物过剩这种说法,靠天吃饭几千年的农耕民族无法长时间经历的粮食短缺。干旱、洪水、蝗灾在中国大地上来回上演,而中国人的主食小米小麦也不是高产的作物。汉唐以前,但凡君王注意保粮存粮,一连几个丰年那就算是大治之年。文景之治官仓丰满,造就了汉武帝北却匈奴。贞观之治官仓民仓皆丰,造就了盛世华章。丰衣足食是中国几千年里最大的希望,可这种日子太短暂。所以才让百姓不敢挥霍,总想着多存着点以备不时之需。到了宋朝,大米开始引进中原,粮食终于丰富了起来,于是经济发展速度极快。整个明朝庞大国土的岁入,也就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庭一年的岁入的零头。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萌芽在南宋开始了。可是蒙古铁骑踏碎了这一切。明朝如果能早五十年引入红薯,也许就能消灭中原一带因为小冰河时期带来的连年干旱。可是红薯到中国的时间晚了。那时满清已经统治了中国。满清的统治之所以能延续下来其实应该感谢红薯,红薯巨大的产量至少能喂饱百姓的肚子。久乱思安的普通百姓不再参于反清复明。在满清的屠刀下开始战战兢兢的活着。于是大生产开始了,国家财富开始增加,就有了“康乾盛世”,其实这都是这群泥腿子靠红薯造就了一个所谓的盛世,一个充满文字狱的盛世、一个充满种族歧视的盛世、一个充满了圣主仁皇帝所谓恩德的盛世、一个让中国人从强壮走向弱懦的盛世、一个打断了中国人脊梁的盛世,看着后世电视里无数次吹捧这样的一个盛世,其实,它只不过是一个“红薯”的盛世罢了。
现要李明来了,他借着列强的相互制约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能走出去的路。他借着国外敌对的势力用铁血的手段果断的摆脱慈禧的制约,他用巧舌如簧的语言骗取了失势的慈禧的信任,最终让他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利,然后选择了一批有志于国家富强的班底,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
当国外贷款进入中国,当工厂越来越多,产出的商品数量比之农耕时代就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随着道路的廷伸,越来越多的物资开始了大范围的流通。而这一切就意味着国家财富的大幅度增加,百姓手里有钱了。再节俭也会想着改善一下生活,于是地方的贸易量也自然开始增加。
别看一个小小的集市,这才是反应一个国家真实经济的地方。随着国家物资的丰富,随着普通百姓收入的提高。集市的人流量和物资进出量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反之亦然。从宁波这个集市可以看的出来,这里比李明娶亲的那年更加繁华也更加大了。不说这里可以代表全国。但至少代表了宁波周边一代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好了。
李明笑呵呵的走在繁忙的集市,望着脸上已渐渐退去那干枯的黄色显露出健康的红色。李明就开心。看着一个个壮实的孩子,就说明这些年的教育伙食没有白投入。只要能再延续二代人。国人的体质就会比现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全部以律法的形势给固定下来,避免人为的原因产生变更。
李明与非要恬着脸非来跟来的严复讨论着这一府一地的治理,却在一个猪肉摊子边李明停下了脚步。一位身着简朴却干净的长者从怀里掏出一叠钞票却只拿了一张小面额的买了三两五花肉,接过猪贩子用草绳扎好的肉条子,嘴里乐和的说道:“今天买上三肉猪肉做好个菜,就算是过节了。”
李明上前拱手道:“敢问这位长者,看你衣着也算殷实人家,相必平时这猪肉也常有食用,却为何过节之时不多买上些?”
长者停下脚步打亮起眼前这位年青人,看他衣着上好就白了他一眼:“这好日了才过几年,就开始败家了?不过年不过节的吃什么肉食?这此年也就摊上了好皇上才过上好日,没想这又没了。谁知道以后又会来个什么样的皇上。这都是享福造的孽哦。年青人,能省省点。这好日子呀,怕是到头了――”说完垂头丧气的走了。
“百姓们还是有危机感啊,总是担心来年换了皇上收入会低了,就想着先多攒着点。”严复叹了口气:“您还是早些回京吧,这样才能安定天下民心呀。”
“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李明还没走远,女儿恬恬就开始大叫起来:“爹,爹。我要买这个书包。”
既然女儿在叫了,李明也没了心思去看这集市了。李恬已经六岁了,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七天,这上课的文具也到了该采购的时候了。可李明说了半天,看着女儿非要抱着那个好丑的书包,李明无奈只能掏钱买下来。
“看来得办一家皮包公司了,这什么破书包。”李明愤恨的说道。是这年头的审美水平太低,还是自己眼光太高。
“您这么干不合适吧。都说您不能与民争利。可您偏偏干的起劲的很。”严复不乐意了,一个皇帝去实际操办一个公司。这完全是不务正业的表现。
李明没搭理他,说他不务正业的大臣严复也不是第一个了。满朝文武都对皇帝办工厂有意见。实在是皇帝的号召力太强了。只是打着皇帝亲手设计的名头,狗屎都买的掉。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民营企业的发展了。至少全国六成的服装是出自皇室第一家企业――大生制衣厂。
李明不管,老子又不偷税漏税,凭什么不能开的正大光明,老子也缺钱花。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事的时候,一双儿女对路边的小吃上心了。
千层饼、香糕、豆酥糖,这些宁波当地的特产李恬买了一堆,说是要回京的。到不是京城没有的买,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如今全国各地的商品都在四处贩卖。只是说到正宗,还是得到当地来吃,必竟这年头还没有足够的保质条件。带些地方特产回京到没什么,儿女还是很孝顺的。只是他们要带回家带给奶奶们尝尝,不知道他们的奶奶还认不认他们这个孙子孙女。李明笑的有些僵硬,因为看着儿女们的笑脸,他不知道如何向儿女们解释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就在李恬李纯还在为奶奶采购吃食的同时,北京的颐和园内。慈惠百般无聊的望着屋顶发呆,而殿内慈禧却阴着脸来回踱步。世铎已经来报。各路军马已准备妥当。他还联系了原来董福翔的一支人马二千余人愿意继续为太后效忠,只是他们已经被收编为地方武警部队,除非朝廷有调令不然他们是不能离开防区的。同时在京津各地也有旗人开始秘密组织家丁采购武器,准备平灭叛乱。可这李明在江南被严密保护着。此时也不敢贸然派出刺客,一但行刺失败,必然遭到最残酷的报复。慈禧很清楚现在大清的实力无法跟李明正面交锋。唯有等他进京再一举将其刺杀而死,这也许是大清国最后的机会了。
“叮呤呤――叮呤呤――”刺耳的电话声音响起。两位太后一起望着电话。谁打来的?
慈禧坐着没动,世铎不会通过电话禀告这等要事。这时任何电话对她来说都没有意义了。慈惠理整了一下衣冠,虽然大清灭亡就在眼前,在还没有正式宣布大清亡国之前,自己还是大清国的太后。
电话是从宁波打来的,恬恬稚嫩的声音是慈惠这些日子以来唯一能让他的能开心的事了。虽然她不是自己的亲孙女,但这孩子从小她抱着的时间比她母亲还多,可以说恬恬是在她怀里长大的。这份情谊总是摸不去的。
电话那头李恬甜甜叫着奶奶,跟奶奶说他在外婆家的好玩的事情。她告诉奶奶爹爹带她下海游泳,舅舅带她们出海抓鱼。恬恬告诉奶奶她要回京上学了,今天买了一个好漂亮的书包还有好漂亮的文具盒。恬恬还告诉奶奶,她买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是要带回来给奶奶吃的。慈惠再也忍不住的低声抽泣起来。
“奶奶,你怎么哭了?”电话那头的恬恬在问道。
“你走了这么久奶奶都看不到你,奶奶是想你想的哭了。”慈惠摸了把眼泪笑笑的说道。
“奶奶不哭,后天恬恬就回来了。”
慈惠还没来的及的说话,心中长久一直憋着火的慈禧突然一把抢过电话咆哮着叫道:“这里没有你奶奶,你就是个野种,野种――”
慈惠反手抢过电话,她第一次朝慈禧叫道:“你在干什么,你会吓着孩子的。”然后她立马对着话轻声的说道,但那边并没有回声,而身后那一声咕咚没能引起她的注意。
李恬确实被慈禧的咆哮吓着了,电话都从手里掉了下来。坐在一旁的李明立马反应过来,搂着恬恬轻轻的拍着她的背轻声说道:“怎么了?奶奶不高兴吗?”
“大奶奶骂我是野种。爹爹,什么是野种呀?”
“野种就是没有爹妈的孩子,你爹妈可都在跟前怎么可能是野种呢?爹爹跟你说呀,是爹爹犯了点错误,所以大奶奶很生爹爹的气,跟咱们恬恬可没什么关系哦。”
李恬脸上的惊恐不见了,一脸的怪罪的模样说道:“都怪爹爹害恬恬挨骂,哼――”
“都是爹爹的借,爹爹向你道歉。后天你就要回家了,快去收拾你的行李吧,奶奶还等着你的好吃的。记得要帮爹爹说几句好话哟。”说完李明在李恬的鼻子上点了一点就让她回自己的房间,原来还满脸笑意的李明在李恬离开后,顿时眼中全是杀意。朝堂大事是孩子能明白的事吗?你再敢拿孩子撒气,朕就敢拿全天下的满人泄愤。
李明拾起电话放在耳边,那边的慈惠还在叫着恬恬。李明深呼吸调整了一下情绪后平静的说道:“恬恬没事了,已经去玩了。”
“我就想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