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心也有点担心,这不连要以文姬为质的话都说出来了吗?本来这回我是想带你去徐州的,但想到了这一节我就没敢带上。再者,我如果带着你回到徐州……”

    糜贞道:“我没那么笨。现在我两位兄长都下落不明。徐州的那些狼正在借此机会并吞掉我们糜氏一族旧有的产业,这个时候要是我跟着你一回到徐州,岂不是会惊动到那些豺狼?到时候不但我们的事会做不了,只怕还会给你添上许多的麻烦。”

    陆仁表示赞赏的点点头。这或许是糜贞最出色的地方之一,就是在利与弊的面前毫不含糊,能省下陆仁不少的心。

    这时蔡琰步入了房中。刚才陆仁弄得大家都炸了锅,蔡琰得帮着陆仁让那些人安静下来,所以是这会儿才回来。再听陆仁与糜贞商议了几句之后,蔡琰忍不住问道:“义浩,我和小贞不能跟在你的身边。这是没办法的事,可你的身边总得留几个亲近之人。”

    陆仁道:“我想过了,我这次就把诚、信、兰他们三个带上。本来还想带上陆方的,可是你这里也得留个可靠的人。”

    蔡琰没有再说话。满怀心事的望了陆仁几眼。有心想说几句话,好让陆仁别这么较真。可是最后最后,蔡琰还是把不知多少次想说出来的话给强咽了回去。

    曹操是给了陆仁三天的准备时间,而这三天也是一转即逝。到今天天明时分,就是陆仁动身启程的时候。

    一番相送之后,陆仁就让蔡琰他们回去。自己带着身边的这点人往徐州进发。可是在走出一段路之后,却听见后面有一阵阵的马蹄声传来。讶然之下探头出头,还没来得及张望,就听见有人大喊道:“陆仆射,请稍候!”

    陆仁一听这声音就愣了:“张绣?他也赶来送我?不过他带着这么多的骑兵干什么?”

    陆仁赴宛城劝降张绣是在几个月前的秋季,而张绣在投降曹操之后,得到的官职、待遇之厚,实在是超乎于张绣的料想之外。别的都不说,单单只是张绣过千户的食邑就让张绣欣慰不已,而连带着的,张绣对陆仁也就格外的亲近。

    说实话,陆仁在这件事上不过是捡了一个顺水的便宜,但又有谁会知道?至少对张绣而言,陆仁对他张绣是有恩的。而除去报恩之心以外,张绣也因为还带着几分私心,所以对陆仁才会格外的亲近。就比如说在这几个月里面,张绣一听说陆仁有空,就会请陆仁去张绣那里赴宴,还送了陆仁不少的礼物,反正是表明了一副想和陆仁深交的姿态。

    就这样到三天前,陆仁接下了调赴徐州的任务的时候,张绣是因为正好有任务没在许昌城,所以暂时还不知道,直到昨天夜里回来的时候才听说到。这一听闻可不要紧,把张绣给急了个够呛,于是夜里连觉都不睡的忙活了起来。等到忙完了再小睡一会儿醒来,陆仁都已经出发了,张绣当然是二话不说,带着人马就追了上来。

    二人见面之后客套了几句,张绣又送上了点礼物,陆仁也就顺手收下了。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也没别的了,张绣却拉住了陆仁的手,再往后面一指道:“陆仆射,这三百子弟骑兵,你带在身边听用吧。听说徐州民情不稳,有绣的这些子弟骑兵在,或许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什么!?”

    不提陆仁那头如何,现在先来看看袁绍那头的情况。沮授与田丰根据当前的时局,向袁绍提出了两点比较中恳的建议。

    第一,对于袁绍北方尚在苟延残喘的公孙瓒残部,沮授与田丰建议袁绍让张郃、高览率兵三万过去清扫一下也就行了。因为现在的公孙瓒残部已经没有了什么实力可言,以张、高二将的能力,带三万步骑过去清扫公孙瓒残部根本就绰绰有余。对于一个已经无力回天的对手,实在不值得动用过多的兵力、浪费那些不必要的钱粮。

    第二,袁绍真正的对手是曹操,而曹操整体上的综合实力并不比袁绍差多少,可以说袁绍目前主要的优势还是体现在地广人多,也就是家底厚、兵力足上。此外袁绍没有后顾之忧,在外交关系方面也比曹操要好得多……说实话,曹操一直以来基本上是见肉就咬、逢人便打,所以可说是到处树敌。不过对早期的曹操来说那也是没办法事的,因为那时的曹操如果不尽可能的扩张实力、再以战养战的话,曹操也不可能有现在与能袁绍一战的实力。

    只说沮授与田丰在权衡再三之后,建议袁绍应该充分的去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曹操抗衡。首先是利用袁绍兵力充足的优势,先调动五万左右的兵力,驻扎到黄河沿岸的各军事要点,但在主体上却并不急于攻击,而是逼迫曹操分散其手中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去分守各处。

    如果曹操分兵而守,那就势必会战线过长、各处均守备薄弱不堪,这时袁绍只要集中优势兵力便可一鼓而破。要是曹操不分兵那就更简单了,袁绍可以逐步蚕食掉曹操现有的领地。然后在外交方面,沮授与田丰建议袁绍结好刘表、孙策,对曹操形成一个三方合围的态势,进一步的分散曹操有限的兵力,同时孤立曹操,令曹操无援可求。

    在内政方面,沮授与田丰建议袁绍除了扫平公孙残部的三万步骑之外,其余的兵力采取分批换防的方式来恢复气力。即头批的五万先驻扎一段时间,其余的先回家歇业务农,然后回家的这批再把头批的五万换下来回去休息……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换班制。这样做的话可以保证兵力不疲,而且袁绍境内的农业经济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

    凭心而论,沮授与田丰的战略构思虽说与原有历史上的战略构思相差不算太大,但加重了联合外援与恢复境内生产的比重。如果袁绍能够采纳的话,曹操下一步的棋就会相当的不好走。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采纳。

    正如曹操形容的那样,袁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说简单点就是好大喜功,而这正是袁绍没有能采纳沮授与田丰的建议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孙瓒也算得上是袁绍的宿敌了,前番袁绍本来是可以将公孙瓒一口气给灭掉的,谁知公孙瓒与张燕在历史上原本是失败了的联合现在却成功了,并且一度将袁绍勉强击退,随之而来的就是北方恶劣的大雪天气,两家之间的战事也因这场大雪而暂时停下,因此袁绍的心里憋着一口闷气……(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回 各方有事() 
袁绍没有听从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反而是在积极的调集兵马、筹措钱粮,这架势一看就知道是打算和曹操进行大决战,田丰和沮授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小『≤说,

    其实现在的田丰和沮授也挺矛盾的。在原有的历史上,他们坚绝的反对袁绍在这个时候就和曹操打这场大决战,而且是想让袁绍在一定程度上用强大的经济优势来压制住曹操。可是由于陆仁这个异数人物的出现,却使得他们的这种念头有点没原有的历史那么坚定。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二位之前曾经去曹操的属领看过,对曹境属领内在目前来说强大的农耕能力都在暗中心惊不已。他们算过这样的一笔帐,就是如果让曹操在安稳的环境下再耕种上三年,曹操的经济实力会强到一个让他们难以接受的地步。

    他们会有这种想法虽说有点夸张,但也并非是无矢放的。主要的原因,是在于陆仁搞出来的那点东西,还并没有在曹操的属领境内完全的铺展开。眼下还仅仅是在许昌周边的一些地区施行而已,可是一但被曹操全面的在兖、豫各地铺展开,那相对应的数字就非常可怕了。

    其实这也难怪,因为陆仁到现在为止真正施行的时间还是很有限的。就拿许昌来说,陆仁实际上只有建安二年和建安四年在搞而已,建安三年因为陆仁被罢官的原因,就实际意义而言其实是中断了的。再说陆仁就自己一个人,精力什么的总归有限,两年的农耕能把许昌周边给弄得有声有色已经很不错了,想要完全铺开还早得很,毕竟农业生产这种事也太吃时间了一点。

    但正如同田丰和沮授所设想的那样,如果再给曹操一点时间,让陆仁把一堆又一堆的徒弟给带出来,把一批又一批的农耕文献给发散出去,曹操属领境内的经济增长会有个什么样的结果。这是谁都无法推算出来的。

    因此田丰和沮授在某种程度上,也觉得应该趁着有足够的优势,和曹操来上一场大仗,不让曹操的这种势头再发展下去。就好像是你的气力长两分。人家却是长五分,那时间拖长了肯定是对自己不利。

    所以所以,田丰与沮授对袁绍出兵的反对就没有原有的历史上那么坚决。但可惜的是袁绍一方的硬伤还是摆在了那里,田丰与沮授在几经思考之后,仍然建议袁绍别打得那么急。而在原本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则重点加强了对曹操的游击袭扰,想借此来破坏曹操境内的经济发展。简单点说就是想让曹操的境内无法安心的农耕,那曹操这里就算是有技术,也会因为没办法安心的种田而使经济实力受损。

    如果袁绍能够采纳的话,曹操下一步的棋就会很不好走,可惜的是袁绍并没有采纳。袁绍这个人吧,正如曹操形容的那样“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再说得简单点就是好大喜功。而这正是袁绍没有能采纳沮授与田丰的建议的根本原因之一。

    像公孙瓒也算得上是袁绍的宿敌了,袁绍本来是可以将公孙瓒一口气给灭掉的,谁知公孙瓒与张燕在历史上原本是失败了的联合现在却成功了,并且一度将袁绍勉强击退,因此袁绍的心里憋着一口闷气,不华丽的击败对手而誓不罢休。

    这种心态如果是让陆仁来形容,就好像是对战类游戏中的一些人。什么跑位、意识、技术的,这一类人根本就不管,追求的只是一种“老子就是要一刀秒了你”,而且只是用平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