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几轮火炮的集中射击后,便如积木般轰然倒塌了。

    城上配备的床弩和抛石机对攻城者是巨大的威胁,自然也是火炮的重点打击目标,一旦暴露则会招来数门火炮的照顾,不将其摧毁是绝不罢休的。而隐蔽在城垣后的抛石机也不安全,一旦被炮兵观察哨发现后,马上会被通报给前方的炮兵,他们就会换装开花弹,加装延时引信,以抛射的方式进行射击,受到特殊待遇的目标不仅会被摧毁,连带周边兵丁也会顺带着被纷飞的弹片夺取性命。

    在暴露的城防设施被摧毁后,布置在前沿的迫击炮开始射击,作为步兵前沿支援火炮,其重量轻、射速快、便于转移伴随步兵进攻,并可以对隐藏目标进行杀伤,而普遍装备到营和伙,数量更多。它们抛射的开花弹在城上和城下爆炸,那些躲过威远炮射击的敌兵这回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宋元时期,火器已经开始广泛用于战争,但是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发射方式还是以人力为主。火蒺藜就是原始版的手榴弹,而皮火炮就是用兽皮包裹的火药的炸药包,只能以投掷的方式进行作战。唯一的远程火器就是所谓的‘火箭’,其实也就是在监视上加装了一个药包,以增加射程,但是同样由于难以保证命中率,杀伤力并不大,主要还是用于放火。

    迫击炮发射的开花弹在城上爆炸,不仅对躲藏的敌兵构成了严重的杀伤,迸溅的火星还引燃了储藏在城垣上的‘火器’,一时间就像被点燃的鞭炮摊一样,引发了更大的爆炸,没有伤在宋军火炮下的敌兵,却被自己的火器所伤。最悲催的是旁边存有火油的,那玩意一旦被沾染上,基本就报废了。而由于寿州城是采用土坡法修筑的,可以快速运兵,但由于是漫坡使得躲在城下的敌兵无处可藏,暴露在迫击炮的轰击下,一时间城上城下皆是惨呼声不断,血肉横飞,残肢遍地……

    

第1177章 出人意料() 
猛烈的炮火持续了半个时辰才渐渐停息,风吹散了硝烟,此时雄伟的东城楼已然坍塌,冒着熊熊大火,难逃成为废墟的命运;城垣上搭建的战棚等防御措施几无完好,帷幔燃烧后的灰烬犹如黑色的蝴蝶在风烟的催动下漫天飞舞;至于投石机和床弩几乎没有发射便被摧毁在阵地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力;而守城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的散布在城上,脸上还带着震惊和绝望。

    ‘咚、咚、咚……’鼓声骤然响起,士兵的呼喝声也随之响起,待命攻城的兵丁们开始集结,并向城下运动。随之城上又涌现出蒙元兵丁,他们一边忙着扑火,一边纷纷隐在城垣后弯弓搭箭准备阻击攻城的士兵。而同时大批协防的丁壮也纷纷上城,抢救伤者,清理阵亡者的尸体。同时修理毁坏的防御器械,搬运滚木石,补充被炸毁的作战物资。

    ‘轰、轰、轰……’正当城上的蒙元军民有条不紊的清理战场,准备抵御宋军攻城时,城下集结的宋军士兵却停止了脚步,而炮声又骤然响起。愕然间,铺天盖地的炮火已至,在城上、城下炸响,城上的人瞬间便被火光和硝烟吞没。此时他们明白过来了,宋军这是在使诈,故作攻城状来吸引他们上城,然后再突然发动炮火急袭。但明白过来也已经晚了,上城的军民死伤多半,逃下城的人也是人人带伤,城外却传来宋军的大笑声。

    刘志学十分明白战争的目的就是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和后勤补给,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因此他定下计策,在炮击后以进军鼓声诱使敌军上城防守,然后再次实施炮火打击,杀伤敌军士兵,消耗其守城力量,以减少攻城时受到的阻力。

    这次炮击不仅迫击炮参加了轰击,连前沿步兵配置的百子铳和奔雷铳也加入其中,这些发射霰弹的小炮虽然威力小,却杀伤面大,反而能取得更大的战果。而威远炮也改换阵地,在临时堆砌起的几与城墙平齐高台上平射,并加装霰弹。飞射而出的小弹丸也可轻易洞穿盾牌、盔甲,中者几无生还可能。

    接下来,宋军又故技重施,诱杀守城的敌军。这就像一个难解的死局,若是不上城,敌军可能会顺势发起进攻,夺占了城头。可若是上城,谁又能保证宋军此次不是弄假,且上去了就回不来了,与送死无异。如此以想见那些被催着上城的士兵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毕竟死的滋味也许并不难受,若明知是死却还要去的滋味肯定是生不如死,士气为之大降。

    几次反复下来,蒙元守军也学聪明了,不再往套里钻,而是每当宋军炮击停止,只是遣少数敌兵上城察看虚实,大部分兵力则伏于城墙之后待命,却不再一窝蜂似的冲上城去。城内的变化被望哨看在眼中,以火炮去轰一个人,宋军还没有奢侈到如此地步。

    但宋军的炮击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更加猛烈。刘志学知道以攀登城墙的方式攻城,不仅需要反复争夺,付出极大的伤亡,也会拖延时间。而城门向来是城池最为薄弱的地点,因此他决定集中力量攻破城门,所以在全面压制城垣上的敌军同时,集中数门威远炮轰击东城门,又令以火箭炮向城内射击,以进一步打击敌军的士气,引发混乱,为攻破城门赢得战机。

    既然每座城池的城门是防御最薄弱的环节,攻城也会是以城门为重点,守城也想当然的也会以城门为重点。于是加强城门的防御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古人便在城楼的左右两侧建有城墙与相对应的城楼和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处形成了一个个向外突出,称为“瓮城”的封闭区域小城,起到即把城楼的防御线外移,增强了保护城楼安全的双重作用。

    瓮城的城门不会与正门相对,而是需要绕过一个弯才能进入正门,以减少敌军的冲击力。人员和物资入城就必须就通过瓮城门进入瓮城后,再经城门入城,反之是通过城门、瓮城门出城。而瓮城还能起到‘瓮中捉鳖’的作用,当敌军进入瓮城后便关闭城门,将敌军困在瓮城中,然后自伤而下的给予杀伤。所以瓮城的城门也与常规门扇式对开大门不同。

    瓮城的城门是垂直起降的,形如闸门,也就是俗称的‘千斤闸’,作用相当于如今家庭里的防盗门。在城门后两三米的地方,修有一道宽半尺左右的石槽,这个石槽就是千斤闸起降的轨道,直通到城墙顶端,白天城门开启时,千斤闸就被收到城墙顶端。这样战争来临时就可放下千斤闸关闭瓮城门通道,用来防守阻挡敌军入侵,也不怕敌方利用火攻、撞击等手段进攻。平时可以吊起,开通瓮城门通道,便于是城内外的物资出运、人员交通往来。

    千斤闸多以铁皮包裹实木制造,上面又布满加固的铁钉,因此十分沉重,重过千斤。而传奇故事中也就有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勇猛非常,曾力举千斤闸,让士兵逃生;《隋唐演义》中雄阔海奋力托起千斤闸,让各路豪杰迅速通过,而自己则筋疲力尽丧生于千斤闸下。

    千斤闸成就了很多英雄豪杰,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不过终究是传奇。事实上启动千斤闸至少要数个人同步操作,守城士兵需要转动城台上两根木柱上的绞盘,以简单的机械来控制闸门的起降,以人力是无法做到的。为了保护闸门又在瓮城墙之上建有闸楼,其形状就好比是小一号的箭楼,三面儿辟有箭窗,也可作为防御工事使用。

    正是由于闸门结构的特殊,上下浑然一体,又没有门枢等薄弱的零件,所以要摧毁闸门,过去只能以攻城锥将闸门撞毁。而寿州城防措施完备,城楼和箭楼都被头轮炮火摧毁,起降机械自然也一并被毁掉。而要打破这头道障碍,当然是用威力更大的火炮要比人力冲撞要简单,同时也可减少伤亡。

    火炮几轮齐射后,闸门已经粉身碎骨,但守军似早就做好了死守的准备,城门洞已经被其以砂石填堵,仅仅毁掉闸门还是难以通过,而要接近城门还要渡过护城壕,而桥早已被拆毁。这时待命的兵丁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填壕,当年苻坚号称可‘投鞭断流’,虽然有吹牛的成分,却也不能小视人多力量大这句话。

    此时城上的敌军已经完全被炮火压制,上万的宋军抱着柴草,兜着泥土轮番上前投入壕中。流水线似的作业,城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生生被填满,铺出了一条道路。工兵们首先上前清理城门中的填充物,能搬动的则迅速被清理出去,挪不动的则安放上火药炸碎后再行清理,好不容易才疏通出一条通路。

    在工兵们清理通路的同时,火炮依然在不断的射击压制城上城下的敌军,而火箭炮也以最快的速度倾泻着自己的愤怒。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火箭炮最大的特点就是没准,离开轨道后就变的十分任性,往往会偏离预定的目标;其次才是恐怖的杀伤力,大装药的陶瓷弹头爆炸后碎裂成无数的细小弹片,并产生巨大的火焰,使得方圆十数丈内的生灵无存。

    再有就是火箭炮自身的特点,使其弹道很高,在坠落的过程中又因为动力作用产生很高的贯彻力,可以轻易贯穿这个时代以砖瓦为主的建筑物顶部。在加上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发出令人心悸的啸叫声,使得其成为一件十分令人恐怖的武器。

    当然在头一次见识过火炮和火箭炮恐怖威力下的寿州军民眼中,很快也就由好奇变成了恐惧。而火箭炮的射程远,足以从城东飞到城西,让人产生避无可避的念头。胡乱飞窜的火箭弹,对整座城池进行了无差别轰炸,它是不管你是豪门大户,还是柴门寒舍。

    火箭炮在引发城中军民伤亡和恐慌的同时,也制造了一处处的火场。要知道当下的房屋还是以木结构为主,又是初春天干物燥的时候,一点火星就可能会引发火灾,而城市中又房屋毗邻,一旦火势起来就难以遏制。一时间城中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如同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