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离又因为临近淮水,控制着南下北上的孔道,成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隋唐大运河的开凿,让符离不再仅是南北交通的中心,更是东西水上交通的咽喉。正因如此,符离的战略地位异常,成为了自古以来有名的“百战道”和“符离塞”,绝不是现代只能靠着烧鸡才能让人记起的小集镇。

    因而孝宗发起的隆兴北伐首要就是要打通这条南北通路,但是却败于此,十数万大军尽数折损,被迫与金和议,是谓隆兴和议。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规定:宋朝皇帝对金朝皇帝改称臣为称侄;改“岁贡”称“岁币”,并将“绍兴和议”商议的银、绢各减五万,为二十万两、匹;宋割唐、邓、海、泗四州外,再割商、秦二州予金国。

    符离之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维持了与金的四十年和平,更重要的是宋朝从此丧失再战之力,无力北伐,引得无数人扼腕叹息,悲愤异常。而今赵昺再次北伐与敌争夺符离,不仅是为打通北上夺取二京的通路,也是夺取徐州的重要一环。

    符离城池横跨汴河之上,又坐落在通往徐州北上的大路之上,只有夺取了符离才能沿运河北上应天府,乃至开封,并对徐州形成夹击之势。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符离早已在唐代筑城,城墙垒土夯,周长六里有余,连垛高三丈三尺,厚二丈五尺。开有四门,汴水穿城,所以东西皆为水门,外部挖有城壕。

    让赵昺感到好笑的是入宋之后,唐朝藩镇割据时期仓促建立的城池,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宿州知州周佚准备扩建为周长十二里的新城和启动灵璧撤镇建县,可是,苏轼的一纸《乞罢宿州修城状》让城池的外城修建成了烂尾,所以现在的规模和唐朝规模无异。

    彼时,学贯古今的苏轼只怕也没有想到宿州会成为抵御外族入侵的前线,符离城池是防御两淮的重镇,若是有之,只怕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而今对于赵昺来说因而城池没有扩建加固,否则也会成为拦在自己军前的坚固堡垒。真是古今之事谁也看不明白,即便是彼时的圣者。

    不过此时的符离在新运河开通之后,交通枢纽的地位已经大大下降,加上蒙元的入侵战事不断,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衰落,被元廷与蕲县、临涣及不足千户的零璧、虹县等诸县并入宿州,符离县也降为集,再无昔日的辉煌,可此时却又称为两国麓战的沙场,决定国运之地。

    当夜,大军在零壁宿营,赵昺也暂时驻跸于此。而其实争夺宿州之战早已展开,都哥趁敌兵力空虚之际先期夺取符离,但是却被蒙元来援的侍卫亲军击败,在北上的刘志学部接应下才没有溃败,此时屯兵于据符离七十里的新安镇与敌对峙,双方虽未发生大的战事,但是小规模的战斗不断,袭扰战、伏击战和遭遇战几乎每日都在发生,得知陛下领军已至零壁,两人星夜前来拜见……

第1193章 荣辱与共() 
“陛下是否安好?”刘志学连夜赶到零壁,次日清晨便接到通知参加早晨的军事会议,商讨攻打符离之事,而他作为前线指挥官自然要对当前的战况进行通报。但他心中有事,便提前了半个时辰来到行营,想单独觐见陛下。在通报后,谭飞下船前来接引,各自见礼后,他边走边问道。

    “陛下还好,只是军政事务缠身,难道休息片刻!”谭飞笑笑道。

    “陛下经年为国日夜操劳,我们做属下的却不能分忧,真是惭愧!”刘志学轻叹口气感叹道。他可以说是小皇帝身边的老人了,说是看着其成长起来也无不妥,想想从前君臣日日厮混在一起,是何等亲密,可现在官是越做越大,但却难得见面了。

    “刘都统领兵征战,一路上攻城破寨,势如破竹,居功甚伟,陛下时常称赞啊!”谭飞在刘志学面前乃是后辈,自然不敢托大,笑着回道。

    “哦,陛下还时常会提及洒家?”刘志学听了甚感欣慰,想着陛下还未忘记当初一起打天下的老人们。

    “当然,陛下最是念旧,昨日还说起当年与大家乘船渡海前往琼州之事,彼时整个帅府都拼凑不起百副铠甲,吃的只是鱼干、白饭,可众将皆不离不弃,甚是感慨!”行至御舟前,谭飞闪身让其先行道。

    “呵呵,陛下还记的那时的事情啊!”刘志学知道能统领侍卫营的皆是陛下心腹亲信,自己资格虽老,却也不敢托大,说着话让其与自己同行,一起踏上舷梯道。

    “陛下常言苟富贵勿相忘,自己不能因为坐稳了龙椅,就忘了一起打天下的人。”谭飞知道刘志学提前来觐见,定然是有事,而最大的可能就是寿州之战后陛下的态度,就婉转地言道,“陛下对刘都统甚是看重,前时参奏都统的奏表真是如雪片一般,但是皆被陛下压了下来!”

    “唉,吾真是愧对陛下的信任,此次竟然给陛下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刘志学正是想探听下陛下对自己的态度,听罢紧张的心情才略感放松,但想着陛下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能否保住自己还是未知,叹口气惭愧地道。

    “都统勿要过分自责,陛下会有明断的!”谭飞看其脸上忧色略减,知道猜中了其心事,出言宽慰道。

    “请将军将随身武器暂存于此!”登上了御舟,便有值守的军士上前敬礼道。

    “好!”刘志学知道规矩,让自己的亲随留下,解下佩刀和佩枪,又抬起双臂准备让值守的侍卫搜身检查。

    “刘都统乃是陛下心腹战将,不可无理!”侍卫准备上前搜身,却被谭飞喝退,又领着其转向船艉的通道向上走去。

    “谢了!”免于搜身虽说只是件小事,但是刘志学却明白这定然是陛下事前吩咐过的,否则谭飞也不会出言相阻,要知道其作为陛下的贴身侍卫首领,出现一丝纰漏也难逃追究,自然也不敢自行做主违反规定。这让他心中倍加感动,想着陛下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只要还在,即便被罢职也会有重启之时。

    “属下刘志学参见陛下!”当二人上到御舟三层,刘志学便见到小皇帝站在舱门外,身上依然是身洗的发白的旧军装,他连忙紧走几步大礼参拜道。

    “何须如此客气!”赵昺伸手将其搀起笑着道。

    “陛下,属下有罪,还请责罚!”刘志学起身,再次躬身施礼道。

    “谁说汝有罪了?”赵昺听了却是沉下脸来反问道。

    “这……属下听闻朝中群臣上奏弹劾,欲问属下之罪!”刘志学见陛下脸色不善,也不知道自己的话错在哪里,惊疑不定地讪讪道。

    “刘都统,朝中是有议论,却无定论,何来有罪!”在旁的王德见状,拉拉刘志学使了个眼色道。

    “庸人自扰!”赵昺看看刘志学,哼了声转身进舱。

    “陛下这是……”眼见陛下说翻脸就翻脸,刘志学心中一惊,也慌了手脚,忙轻声地问王德。

    “陛下是一心维护将军,可你不但一再上书请罪,刚刚见面又再提及此事,岂不是自己授人以柄,陛下自然不悦了!”王德点点其轻声解释着,闪开身示意他赶紧进去。

    “哦,原来如此!”刘志学这下明白了,陛下是嫌自己太不争气,心中豁然开朗,也自是一暖。

    “坐吧!”

    “谢陛下!”刘志学进舱便见小皇帝坐在临窗的软榻上,矮几上已摆着两杯茶水,他知道那是陛下留给自己的,却也不敢擅坐,垂手侍立一旁,直到陛下发话才谢过坐下。

    “唉!”赵昺看其拘谨的样子不由叹口气,随着自己的长大,身上似乎有了王霸之气,昔日同甘共苦的老人们见了自己也无过去那种亲密。

    “陛下,属下给陛下惹祸了!”刘志学却不知小皇帝此时心中所想,见其叹气还以为是在为自己的事情忧心,紧张的搓着手道。

    “汝是朕的人,即便惹了祸,我为汝善后也是应该的。况且此次的事情也怨不得你,他们欺辱你,朕也是万万不肯的!”赵昺端起杯子喝口水悠悠地道。

    “陛下,属下……”一句汝是朕的人,让刘志学只觉得眼圈一热,嗓子眼发堵,哽咽地说不下去了。但是这些日子来的担心、忧虑却一扫而光,心中无比的敞快。

    “废话就不要说了,将寿州之战前后的事情再详细与朕说说!”赵昺将茶杯撂下,指指另一个杯子示意其喝茶道。

    “是,陛下!”刘志学端起杯子将茶一饮而尽道,“属下当时已经逼近寿州,接到陛下尽快夺取寿州的谕令,便催兵猛进至寿州城下。敌守将顽冥不化,不肯投降,还欲伏击我军。而寿州城壕深墙高,设防严密,一时难以破城……”

    “为了尽快赶到宿州,你便下令以火炮轰城?”赵昺听到其欲以火炮轰城时插言问道。

    “陛下有令,属下岂敢不遵,前边是刀山火海也要闯过去。但说实话还是有些私心的……”刘志学回答后,可又欲言又止地道,“陛下也知,强攻城池伤亡必然惨重,便想着以火炮打击守城敌军,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杀伤后,以减少攻城时的阻力!”

    “嗯,爱护手下兵丁,此乃为将之道,算不得私心。”赵昺摆摆手道,“可朕听说在制定攻城计划时,曾有人提出大规模使用火炮,可能会误伤城中百姓,但你并未听从劝谏,一力坚持,可有此事?”

    “正是,当时确有人劝属下慎用火炮,以免误伤百姓。但是属下以为军情若火,如因为第二军的迟误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乃至影响到陛下的北伐大业,属下才是有罪。而城中百姓只要拿起武器抗拒天师,助敌守城,那便是我们的敌人,即便被炮火击毙也非无辜,因而才一力坚持,却是没有想到炮击引发城中大火,且敌军又封闭了所有城门,导致了百姓如此大的死伤。但若有责罚,属下愿一力承担,与众人无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