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力甚多,有着拥龙之功,也可以算作是赵昺的嫡系武装力量。在其后崖山之战中,张世杰指挥不力嫡系力量折损甚重,已无力与帅府军和江钲统领的殿前禁军相抗,其亲信也在赵昺的打压下逐步退出了朝堂。

    帅府军一系若是非要进行区分的话也可以算作两派。一派是以赵孟锦和江钲为首的旧军派,他们多是出身旧宋军,但是多为中下级军官,依附赵昺后得到重用,协助他建立起了新宋军,可以说是潜邸之臣。他们在保卫琼州和收复江南的战争中立下殊勋,现在多数人都已经功成名就成为高级军官,镇守一方的朝廷大员。

    而帅府军的另一派则是以倪亮和陈墩为首的御前护军一系,他们多是出身赵昺的亲卫营和老营,他们彼时皆是少年,陪伴着小皇帝一起长大,受教于小皇帝,关系十分亲密,可以说是亲信中的亲信。随着御前护军的壮大,也成为各级军官,参加了收复江南的战争。但他们资历尚浅,不足以挑起大梁,可也是宋军的中坚力量。

    其实在赵昺和出身帅府的将领来看,他们并无派系之分。赵孟锦等诸将是看着倪亮和陈墩他们长大的,且老营这些孩子多是军中遗孤,因而在他们眼中就如子侄一般,对他们是爱护有加,也乐于见到他们成长;而倪亮等人也自觉是在老将们的羽翼下长大,对他们只有尊重,即便进入军旅后也仍然以父辈待之。因而新老之间更多的是相互提携和帮助,并无什么嫌隙,所谓的两派皆是好事者强加的,其意不辨自明。

    若是一定要加以区分,赵昺可以分为元老派和少壮派。元老派如赵孟锦和江钲等人,他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军事指挥,所知来自于军中实践经验和家庭的影响,且又在旧军中厮混多年,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旧军的烙印,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中产生了不适应,对于新战法和新战术接受的较慢。但是他们作战经验丰富,又经历了多次整军,所以在军队管理和战役指挥上的地位尚不可代替。

    而少壮派在赵昺这个半路出家的‘军事家’身边成长,也受到其崇尚技术,擅于谋划及勇于革新的影响,又大多入过武学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因而对火器的运用和新战法接受程度高。且也因为年轻,血性足,打仗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打敢拼不畏惧任何敌手。可终归他们在作战经验上不足,尤其缺乏指挥大战役的经验,要想独挡一面尚需历练。

    两派人马虽然分属禁军和护军,但是并非泾渭分明,却是人员交流频繁,尤其是中低级军官时常分派到对方麾下任职锻炼。而赵昺对待两部也是一视同仁,并无门户偏见,赏罚分明,因此双方相处融洽。第二军攻取寿州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刘志学受到大举弹劾的事情御前护军众将早已听说,此次受诏见驾,也让大家捏把汗,可看到刘志学与陛下一同前来,并无异状,就意识到其已经过关,众人也都十分高兴。

    眼见新老将领们关系和谐,赵昺自然欣喜,但是知道自己此次庇护了刘志学,也要敲打敲打众人,否则他们会以为滥杀自有陛下给他们擦屁股,进而在战斗中肆意而为,不再估计平民的伤亡,那不仅有损宋军的作为解放者的形象,也会给善后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引发动乱,这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

    所以赵昺在会议开始前先强调在以后的战斗中要尽力避免误伤平民,故意为之者则以军法处置。而为了不使军将们因而束手束脚,他又言明凡是手持武器参与战斗,或是协助敌军作战的平民不在此列,可以敌方战斗人员对待。

    随后赵昺又传达了泗州合兵后议定的作战方略,此战意在夺取徐州,收复两京,歼灭来援敌军,并占领海州,从而打通海、陆及运河构成的交通线。从而为进取山东、河北打下基础,此战争取在五月初结束,以避免雨季到来后给作战带来困难。然后又将部署情况进行了通报战区的划分,考虑到当前的局势,第二军暂归入西路兵团,待夺取符离后再规建。

    接下来就是研讨夺取符离的作战计划,众将一番争论后逐渐形成了两种意见。一是以重兵相迫,逼敌主动后退,使其为避免被围歼而主动放弃符离;二是围城打援,将符离之地困于城中,诱使尚停留在应天府的敌主力来援,于半途设伏将其歼灭,然后再攻符离。

    “陛下,属下以为应迫敌主动放弃符离,如此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控制旧运河,为大军西去应天府打开通路。同时可以打破来援的两路敌军相互为犄角的进攻态势,并对徐州形成夹击之势!”御前护军二旅统制孙晋指着地图强调道。

    “孙统制,符离城池横亘在汴水之上,控制着西去汴京的水道,同时又扼住北上徐州的大路,乃是重要的枢纽。只要守住符离就能阻止我军西去应天府,避免徐州两面受敌。若是你为敌军主将,会轻易放弃吗?”御前护军一旅统制田忠反问道。

    “这……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但是其若是不退则会陷入被围歼的险地,不若退往应天府合兵一处与我军决战!”孙晋迟疑了一下,又分析道。

    “敌军若是不退,坚守城池,我军只能强攻。但是我军也将面临徐州和应天府之地的夹击,陷入腹背受敌之危。退一步而言,他们也可将我们西路军吸引在此,集中兵力于徐州,先行击破东路军,使得我们的战略部署无法实现!”田忠仍坚持以为不妥。

    “田统制多虑了!”这时御前护军五旅统制罗大同插言道,“现下我东路军已经兵进下邳,夺取城池指日可待,徐州之敌怎么敢冒着丢失的风险轻易出援!”

    “罗统制也不要忘了,蒙元已经调动西北的宗王军南下增援徐州,如此怎知其不会出兵符离呢?”田忠笑笑反问道。

    “这……”罗大同被问住了,他心中明白虽然当前敌我两军在兵力上相当,但是若是采用迫敌后撤在应天府与敌决战的策略,也需要在符离留兵驻守,以保证后路的安全。而徐州之敌当前要防备己方东路军的进攻难以分兵出援符离,可一旦得到蒙元宗王军的加强就难说了,那时西去攻取应天府的己方大军就真的要陷入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囧地了。

    “大家看!”田忠又点点地图上说道,“京东之地地势平坦,少有江河阻挡,最适合骑兵机动,即可快速增兵,也能在有被围的危险时迅速远遁,使我们难以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削弱其军事实力的战略。”

    “嗯,田统制所言极是!”御前护军二旅统制李振赞同道,“我军机动受制于运河,一旦远离补给则会受到制约,而敌军多为骑兵则可快速往来,我军一旦攻击某地,他们也能迅速调兵增援。可我军一旦分兵,则失去兵力的优势,便难以对敌实施包围,造成即便战斗胜利也难以取得战果。”

    “刘都统,你如何看?”眼见众人对此争论不休,赵昺扭脸看向刘志学道。

    “陛下,属下以为无论是采用何种战法,都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刘志学见陛下问自己,起身指指地图道,“应天府、徐州、符离三地呈三角状,并有水道和大路相通连,相互为犄角,即相互为援,又彼此为腹背。因此只要击破一地,便能打破这片地域的稳定状态。”

    “嗯,不错!”赵昺点点头道。他也看出三地皆是交通枢纽之地,敌军兵力可以快速在三地间调动,互相为援,短时间内就能改变一地的兵力对比。而他也清楚以己方的装备和实力在兵力相当,甚至少于敌方的状况下也完全有必胜的把握,难得是要围歼敌军就需要大量的兵力围住敌军,否则就只能打成击溃战,难以实现大量歼敌。

    “陛下,因而属下以为要想完成歼敌目的,就需要暂时阻止敌宗王军南下出援,使我们可以在局地形成兵力优势,得以聚歼三地任一处之敌,从而改变当前的对峙形势!”刘志学言道……

第1097章 做活闲子() 
对于刘志学的分析,赵昺深以为是。将应天府、徐州和符离三地在地图上相连正如一个倒三角,而符离正处于底角的位置,控制着通往两地的水路通路,遭到进攻则两地皆可迅速救援。且只要保证符离不失,则可避免徐州遭到两面夹击之苦,又可阻挡前往应天府的通路。如今蒙元抢先一步控制了符离,形成了一个铁三角,而宋军若想实现战略构想,就必须打破这个态势,符离就是必攻之地。

    赵昺审视地图良久,而众将也渐渐停止了争论,将目光集中到了小皇帝身上,听其定夺。他们知道符离的地位重要,蒙元领兵将领只要不是傻子自然也清楚,那么想迫其退兵已是不可能,围城打援似乎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过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也并不容易。围城与打援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围城不阻援则易腹背受敌,重打援轻围城,则是徒耗兵力得不偿失。符离正在于其地四通八达,各方面援军赴援极易,将会给进攻方造成极大困扰。

    若是只是应天府方向来援,赵昺以为西路集团尚能应付,可是敌军两面来援兵力就捉襟见肘了。因此重点是东路军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他们不仅要设法攻取徐州,还要防范西北蒙元宗王军组成的二路援军,且面临的压力更大,而现在宋军主力基本上都已经投入各个战场,难以在短时间内调集更多的军队。

    此外屯驻在草原的蒙古宗王军是蒙元最为精锐的部队,且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习俗,恶劣的生存条件和兵民合一的体制,使他们比之留驻汉地的蒙古军战斗力要强的多。在加上中原开阔的地形使之可以更好的发挥战斗力。而己方各部已经连续作战数月,已成疲师,所以赵昺也对此仍心存忌惮,也并不想在决战淮海的当口与之交锋。

    “你们只管设法夺下符离,其它事情不必操心,一切由朕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