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军队皆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军官作为传递命令的网络负责将指挥官的意志传达到每一个士兵那里,作战时下级军官的阵亡就意味着不能排布成预定的阵型,不能执行预定的作战计划,然而一小部分低级军官的阵亡不会影响大局,因为还有别的下级军官兼顾指挥,或是有上一级的军官越级指挥。但若是随着大规模的低级军官的阵亡,无人指挥的士兵无法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从而依然会产生溃退。

    所以他的理解是:古代军队由于技术的落后,需要更多的下级军官进行指挥,在同样的伤亡下,下级军官的阵亡比例要高于现代,随着下级军官的大规模阵亡,军队失去了组织,余下的散兵游勇必然是会溃退的。不过在这一点上,对蒙元来说并非不能克服。要知道蒙元的军队从初期的全民皆兵逐渐过渡到了当下以当兵为职业的军户制,基本上也可以视为职业化了。

    而军队的职业化,这使得军人的军事素质提高,更多的人可以在长官阵亡时接替职位,军官也可以指挥更多的人,在崩溃之前就能重新结成一个新的基层军事组织。因而说蒙元军队指挥体系完整的保持和职业化、半职业化,使得其战斗力的下降也只是渐进式的,而非断崖似的下跌。

    所以赵昺以为所谓‘一成损失就能导致全军崩溃’的说法非是什么金言玉律,这里边其实并没有固定的崩溃阈值,不同部队的顽强程度相差非常大。但在实战中可以设为止损点,或作为战略安排的依据。在部队伤亡超过一成就派预备队增援或者主动撤退,绝对不要干等着这只部队被打完了再派支援,那几乎肯定会崩掉。

    因为当前的战斗模式往往是面接触交战………一方失去信心放弃阵地逃遁于是将无防备的背后暴露给攻方追击造成更大的战损。可见两军相遇勇者胜的说法非是空穴来风,而在接触战中即便付出较大的伤亡,只要能造成对方放弃阵地,就是值得的,因为在追击中可以连本带利捞回来,此在许多以少胜多的小型战例就是明证。

    而在大规模的战斗中,即便战场广阔,会出现多个接触面,形势会复杂些,不过道理是同样的。在某个局部战场上,有可能是己方在接触面上击退了敌方,但在另一个战场上的接触面也可能己方被敌方击破。不过只要有充足的预备队,仍然能靠其增援作战不利的战场避免崩溃。而在重要的接触面被对方完全击退,使得己方更多的部队处在敌方威胁之下时,若及时撤退且以牺牲殿后部队的损失为代价,同样可以避免发生灾难性的全军溃败。

    但从微观上说的话很难说,一小支精锐军队在逼入死地的时候也可能战死到最后一人。而眼前这支蒙元残兵正是如此,他们此刻陷入埋伏之中,伤亡早已过半,却依然顽强的在战斗试图突出包围,赵昺不否认若是自己实现早有准备,还真有可能让他们打个措手不及。可要是说得手却欠奉,毕竟凭他们手里那些简陋的火器和处于绝对劣势的兵力想要撼动大营还是差了许多。

    现下之所以让这支蒙元部队渗透入大营,其实多半还是己方‘放水’之故,另一半原因则是由于己方分兵后却要面对两路敌军的奔袭。而作为主将的罗大同在战前布置兵力也是犹豫再三,他一方面既要保证留在老营中小皇帝的绝对安全,又要保证粮草辎重不失;另一方面还要挫败敌人的奔袭,歼灭渗透之敌。毕竟千日防贼,不若全力灭贼,使得他们不敢再觊觎自己的后方大营。

    为策万全,罗大同会同御前水军都统郑永、御前护军亲卫旅副都统***、侍卫营统领谭飞及麾下诸将商议了多个方案,想了不少办法,但是怎么看依然有漏洞。他们便呈给赵昺决断,可却被原样送回,并没有替他们‘做主’,无奈之下罗大同便选择了平均分配兵力的保守方案。

    战前按照诸将的分析,蒙元两路来袭,必然会同时发起进攻,互为犄角,以让己方难以相顾,从而在防线上出现漏洞,使他们有机可乘。便制定了诱敌进入空营,聚而歼之的方案,因此五旅的留守部队大部调往营外设伏,准备待其入毂之后再封死缺口,出动战船两面夹击围歼来袭敌军。

    可谁想到蒙元两路来袭兵马不配合,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计划来,导致敌水军侵入时,己方水军不得不抢先开战,以防止诱敌深入的计划落空,而步军大部只能在外作壁上观,让这支敌军小部队成功侵入大营……

    ://。。//14/14176/493696407

    

第1209章 好大的火() 
为了整个歼敌计划的顺利执行,主持作战的罗大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侵入大营的敌军‘肆虐’,而不能妄动大军围剿,只能派出小股部队围追堵截,将他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当其发现这股亡命之徒居然将行营作为主攻目标时,又担心皇帝有危,慌忙请陛下上船‘避难’。

    不过在此时陆路来袭的敌军已迫近大营,且来袭敌军的兵力超出了众人的预估,便又将预备队皆投入战场,使得留守大营的兵力匮乏,好在水路敌兵大部被歼,使之后援乏力,才得以用少量兵力控制住局势。但是这股敌军甚是悍勇,明知突围无望还在垂死挣扎。

    突围的敌军在丢下重伤难以行动的士兵,打光了所有的弹药后开始突围,整个过程可谓悲壮。他们以手中的冷兵器居然突破了宋军的火枪阻击,冲进阻击阵地与对方展开肉搏。御前护军中的官兵也皆是精选的百战之士,训练有素,也以刺刀与敌拼杀,将敌堵住难以寸进。

    为了打开通路,一些敌兵点燃身上携带的火蒺藜冲进人群,不惜牺牲自己生生炸开一条路。但是他们依然难以突破宋军的层层阻击,于是他们化整为零开始分散突围,并在营中四处放火制造混乱,借此突围。可他们终归势单力薄,多数被宋军围住歼灭,而如此也牵制了己方近千的兵力来围剿这股顽敌。

    “陛下,前方来报,侵入大营的敌军降了!”谭飞向陛下禀告道。

    “降了?”赵昺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扭脸皱着眉问道。

    “陛下,据来报的信使说敌西路军达鲁花赤贺惟贤杀了主将请降!”谭飞看着陛下的脸色回禀道。在侵入大营的敌军发起最后的突击时,陛下便令移舟西岸,这已让谭飞心生不安,他弄不明白是陛下不满仗打得稀松,还是因为觉得这股敌军败亡在即,不值得再浪费心神。可他心中更偏向于前者,毕竟不过区区数百敌兵,在己方预知并设下埋伏的情况下,仍让敌军在营中横冲直撞多时,还迫使皇帝上船避难,无论谁也不会高兴。

    “哦,达鲁花赤杀了主将,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昺有些好笑地道。

    “是的,陛下是否要亲自问话?”谭飞见陛下似有不解,赶紧问道。

    “不必!”赵昺听了沉吟片刻,转而道,“立刻令田琦接管此人,对此战前后详加讯问,速报朕知。并严令所有知情者不得将此消息泄露,同时严密搜索,务必将潜入营中的敌军尽数清理干净,不漏一人!”

    “是!”谭飞答道,立刻下去安排。他只知道田琦是事务局的人,但是此人神秘兮兮的,深居简出,虽同在御前当差,却与难见一面,人前也从不多言,仿佛一个透明人一般。当下陛下却将审讯之责赋予其,让他不得其解。而封锁敌达鲁花赤杀将投降的消息也让其不懂,此时不正应当令其招降来袭敌军吗?可他知道规矩,不该问的就不能问,不能说的也绝不能露出一字,即便有疑也得埋在心底。

    军情、战报不断的由快船送到御舟之上,让赵昺对当下的这场战斗有了基本的了解。来袭的陆上敌军在到达大营附近后,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立刻展开攻击。宋军则佯装不敌向后退去,将敌军引向西营,然后暗伏在外的宋军杀出截断敌退路,把敌军围住。

    领军的玉哇失在后军被截断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己方的计划泄露,而奔袭作战精髓就在趁敌不备,敌一旦有备则是必败之局。因此他即刻放弃原计划向来路突围,但是此时已晚,且地形极为不利。西营的位置正处于一处凸入湖中形似半岛之地,正可庇护水寨。按照计划他们夺下西营后,便可协助水路友军夺取水寨,焚毁漕船,可此时对于元军来说却成了绝地。

    由于西营近邻湖泊,营边皆是大片的滩涂,现在正是枯水季节,湖滩看似干燥,其实下边皆是烂泥,人可以在上行走,却不能走马。在组织多次突围未果后,宋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收缩包围圈,逐步挤压敌军,迫使他们退入湖滩。而元军前时侦察时由于时间仓促,又靠近宋军大营未能靠近仔细勘察,加之现在天黑不查,在进入湖滩后战马皆被陷住。

    “报陛下,敌军弃马退入苇荡之中,现在天光未亮,情况不明,大军难以进入。罗都统令各部团团围住,待天明再行进入围剿!”经过近两个时辰的激战,枪炮声渐渐稀落,又有战报送到。

    “唉……”赵昺听罢却叹口气。

    “陛下为何叹气?”谭飞见状问道。

    “苇荡浓密,可藏兵十万,区区几千人进入便如泥牛入海。且其中河汊纵横,四通八达,待天明之后去哪里寻,敌军早就溜走了!”赵昺苦笑着将战报掷于岸上道。

    “如此属下立刻知会罗都统,命其即刻展开围剿!”谭飞也立刻醒悟,建言道。

    “苇荡中地形复杂,你打算派多少人进去搜?且敌暗我明,暗中偷袭,防不胜防,又将有多少兵丁陷于其中!”赵昺冷笑着问道。

    “那当如何?”谭飞想想也是,苇荡之中路途复杂,加之太黑,人就是藏于身边潜伏不懂,根本就无法发现。而敌却能暗中偷袭,杀伤我方兵将。可此时进也不是,不进也不是,他自以为也不是笨人,一时竟也没了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