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按照两位师傅的意见进行整编,就将使军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遭到破坏,则其部战力将立即受到影响;如果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中心人物发生变动,对于战力的影响将更大。而不顾一切的强行为之,必然会引起各地方军系的抵制,造成严重的动荡不安,甚至帅府军都会随之瓦解。

    而赵昺不是意识不到自己种下的‘祸根’会给以后造成麻烦和后患。只那些骤然得到高位的军官,对大军作战的指挥经验、磨练较少,甚至没有,他们必不能于短期内具备高级指挥官的经验,对攻防战之外的作战手段更是没有涉猎。而从士兵中快速升迁的下级军官不仅基层历练不足,加上少年得志,自然容易产生骄纵自满,不求进步的毛病。

    但形势如此,因而赵昺对于军事改革,并非不作,而是无力去作,也暂时不能做。赵昺现在除了以民族大义团结各方外,对各方所表现出来的开诚布公和以身作则,都使大家至少在表面上听命于帅府,维持形式上的团结,能做到一致对敌……(。)

第149章 挖坑() 
♂,

    “殿下所虑极是,贸然整编风险极大,此事只能暂且放下,来日再做它图。”应节严听罢赵昺的解释,心情颇为沉重,不过也明白事情急不来。他们面临的事情,当年太祖和高宗两位皇帝都遇到过,也是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数载的功夫才完成军队的整编,收回兵权,重建禁军的。

    “就如此轻易放弃吗?如果让各方势力坐大,来日再行解决会更为困难,弄不好会遗祸无穷,前朝安史之乱不能不为鉴啊!”邓光荐却不想放弃自己的意见,长身而起道。

    “中甫,此事不是不做,而是时机未到,贸然行之只会自毁长城,失心事小,误了社稷我们将是千古罪人!”应节严让其坐下,肃然说道。他清楚邓光荐的意思,是想防止各军将领利用私人关系拉拢部下聚集力量,只知主官,不知朝廷,一旦不满便起兵生乱,胁迫皇帝。

    “那此事就没有破解之策吗?”邓光荐听罢颓然坐下叹道。明明知道如此后患无穷,又无法改变,而自己满腹经纶却束手无策,这他不甘心之余心生无力之感。

    “若有良策,又何必冒险行之,如今只能静观其变,但有迹象便及早弹压!”应节严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能做的只能是被动等待。

    “我倒是有一策,但是需要有一廉明公正,铁面无私之人行之才能奏效!”在边上听两人争论的赵昺突然悠悠说道。

    “哦,殿下快讲!”邓光荐听了精神一振急道。

    “……”应节严却没有急着搭茬。他知道殿下这人爱装,喜欢攥着拳头让人猜,不过谁猜着了谁倒霉。自己就是前车之鉴。在甲子镇之时正是心生好奇,一心想知道殿下意欲何为,一步步的被其引进圈套后脱身不得,到了花甲之年还跟着他跑到这荒蛮之地遭罪,因此并没有急着相询,而是想先探探究竟。

    “兵畏官,官兵畏法!”赵昺一字一句地说道。

    “殿下,何解?”应节严听了这话似乎有些不妥,出言问道。

    “言下之意就是说好的士兵害怕主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而官兵对法度的畏惧甚于生死。”赵昺言道,接着有做了简要的说明,就是要健全规章制度及奖赏条例,而这些不仅涉及阵仗之事,还有深入到日常活动,使得官兵一举一动都有约束。当然有了规矩还要严格执行,最终由强制其执行变为习惯性遵守。

    “殿下之意是效岳武穆练兵之法,使军兵畏法如虎,虽死不敢犯!”邓光荐眼睛一亮道。

    “不错,正是此意!”赵昺点点头道。其实不止是岳飞如此,历代名将练兵同样如此。

    不过他最佩服的还是曾国藩,其不过是一文人,在清末的乱世中他把湘军治理成为一支很有战斗力的军队。而方法很简单,他认为农民出来卖命打仗无外乎是为了升官发财,对想当官的人:打小胜仗当小官,打大胜仗当大官;对想发财的人:打小胜仗发小财,打大胜仗当大财。把打仗的胜负与士兵的升官发财联系在一起,这就为这支军队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曾国藩的治军理念也正是他参透了古人常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这句话的真谛。只是这些话太白,赵昺不敢明言,否则少不了又挨顿训斥,只能借古罗马军队中最著名的格言‘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婉转的说出来,不过这也说明不论中西严明军纪都是提高战斗力的不二法门,想来眼前这两位大儒不可能听不明白。

    “殿下之意是依法治军,使得全军上下皆以法度行事,使有心作乱者因畏法而不敢为,从者不敢随之。此策甚善!”应节严点点头道,十分赞同殿下所说。

    而他对于殿下的手段也有了更深一层了解,其手中暗的有事务局充当耳目,军中若是有警便会被早早侦知;明的有亲卫队,其人数虽少,却尽揽帅府军中精英,战斗力不容小觑,而倪亮又对殿下忠心无二,不论是谁欲对殿下不利,他都会毫不留情的予以镇压。现在殿下组建新军明着是为抵御敌军,决战海上做准备,细思之下不能不说也有应变之意。

    可殿下即便有所准备,也难免有万一,但他仍以抗敌大局为重,依然没有贸然整编各军,以保持战斗力不损。同时另辟蹊径设法解决,而严明军纪可以说是当前最佳的选择,也是能被各方接受的方式。只是这个差事是最得罪人的,无论是谁都不愿接掌。

    “唉,但知易行难。执行者不但要深明大义,不畏权贵,还要有铁血治军的手腕,府中怕难以选出这么一位。先生可有合适的人选,我愿不惜代价礼聘!”赵昺看向应节严询问道。

    “这……”应节严刚想说话,忽看到殿下向自己暗打眼色,嘴角向下手撇了撇,猛然醒悟道,“老夫也是这么想,整肃军纪责任重大,非一般人可为,当下也无合适之选。不过赵都统素有威望,做事雷厉风行,暂若其主持此事可好?”

    “不可,赵都统身为诸军之首,行事必然偏袒属下,难守公正,绝不可以其主持此事!”邓光荐不等殿下表态,便先给否了。

    “嗯,中甫之言也有道理,瑞州先生为人公正,官声也不错,刚到府中与众人皆无瓜葛,让他主持应无问题。”应节严沉吟片刻似也觉不妥,又推荐陈则翁道。

    “也不可,正是因为其刚入府中身无半职,必被众人轻视,其行事也难免束手束脚,如此岂不误事!”邓光荐也立马给否决了。

    “那江转运使可行?其身为陛下亲封广南西路转运使,又是王府翊善,有殿下和朝中江大人为其做主定能顺利推行。”

    “江翊善身负筹措军资重任怎能分心,再者军中多有其和江老大人固友旧部,即便公正行事也难免惹人闲话,而有伤殿下脸面。”邓光荐依然摇头道……(。)

第150章 顺势而为() 
♂,

    应节严连提了几个候选人都被邓光荐否决,应节严已是面有愠色。而赵昺依然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好像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不过心中却有些紧张,因为他的猎物一只脚已经踏在了陷阱之上,其只要在向前一小步便掉坑儿里了。可这个时候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候,自己绝不能露出丝毫破绽惊走了他。

    其实赵昺自邓光荐入府便一直在观察他。起初因为知道他有‘背主’的前科,再加上其整日端着王师的架子,一身酸腐气不说,还动辄便以大道理教训自己。所以心中更加厌恶,一直想找个理由将其赶走,也使得自己耳边清净。但是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发现邓光荐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这个人讲理。

    再后来,赵昺也瞧得出邓光荐肚子中确实有货,绝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那种狂士。平日不受大家待见主要还是其性格过于耿直,平日沉迷于书本中又缺乏社会阅历,显得不通人情世故。经过进一步接触,感觉到他在国家将亡之时慨然出世勤王并不是为了捞稻草,博名声,而是真心想为国出力,从而对其态度也有所转变,起码不是那么讨厌了。

    收复广州后,府中的事务也多了起来,作为王府记室的邓光荐负责整理各处报上来的公文,作为府中侍读他有权注上自己的建议再由殿下批阅,其后转发各司执行。军中和各司每日报上来的公文不知繁几,赵昺发现其都能整理的井井有条分毫不差,而提出的见解也颇有见地,并非空洞无物之言,还是有治世之才的。

    再后来自己两次偷溜出府,其也是心急如焚,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让赵昺心中感动。而他与江璆之间的对话也被送上后,其也是对自己极力维护,并不是当着众人那样极不给面子。几次三番后赵昺彻底相信邓光荐是真心辅佐教导自己,其还有着传统士人威武不屈的铮骨和心怀正义的侠义之风,便一直想给他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如今整肃军纪正需要一位大公无私,一心报国之人担当。而邓光荐还有着初出茅庐的锐气,却没有沾染上官场中那些拉帮结伙的坏习气。加上其又身为王府侍读,虽职低,可位高,即便得罪了人,但看在殿下的面子上也不敢拿他如何。因而赵昺有心抬举其担当此职,有了功劳也可重用,便示意应节严把他引到坑里去,没想到他主动跳进来了……

    “这几人都不合适,邓侍读想是早有意中之人!”应节严将手中的茶杯在桌上一顿,发出一声闷响,显然心中十分不快,冷哼声道。

    “殿……殿下,邓某不才,愿为殿下分忧!”邓光荐舔舔嘴唇,看看应节严没有说话,突然起身转向殿下深施一礼结结巴巴地道。

    “这……中甫你要去整肃军纪?不行、不行!”应节严大睁着眼睛上下打量了邓光荐一番,断定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