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他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可能总陪在殿下的身边,因而在自己退下来之前也要为其铺好路、选好臂助,提拔新人不仅是必须之举,而且是必然之势。然而提拔什么样的人走上高位,具体操作起来却大有玄妙。

    &nb以应节严观察韩振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本身又有功名在身,且聪颖过人,既能带兵打仗,还能运筹帷幄,参赞戎机,且年岁也不大,在帅府一群行伍出身的将领中鹤立鸡群,确实是个有前途的苗子。但其本身毛病也不少,恃才傲物不说,脾气还不好动不动便顶撞上官。可殿下随和,如果其长期以往不加惩处,必然会更加狂妄,不将殿下放在眼中,因而必须给其点颜色看看,让其知道怕字怎么写。

    &nb而同时也让韩振明白,在权力场上,上级就是力量的源泉。如果认人不准,或者不知择人而侍,那么,很可能就会因为跟上了一个倒霉的主子而遭殃。聪明的人应该学会尊重主人,如此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发挥才干,功成名就。

    &nb基于以上的考虑,于是乎应节严便借着韩振‘藐视上官’这一可大可小的罪名大做文章,给其扣上一顶足以置其死地的大帽子。而又用韩振手下兵丁将其绑了也是大有深意的,这就是告诉其之所以能在右军中呼风唤雨的权力是殿下给的,却不是那些对其充满敬意,言听计从的手下给的。如果其不恭,能给他权力同样能在转瞬间收回,将他打回原形。而在立威的同时,应节严又给殿下留出了施恩的余地。

    &nb用罪臣,这招其实并不高明,且为人所熟知,可是却为手握权柄者常用,且屡试不爽。因为对付的往往是在自己的权力体系中的人,虽然他们也一直跟随自己,但是并不能达到用如臂使的地步。可由于某种原因,这些人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此时如果不做太多计较,积极引导和使用他们,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其彻底收服……

    &nb赵昺当时已看穿了应节严的意图,因而也未叫破,并配合其上演了一出‘惜怜才’的好戏。这不仅是师徒间的默契,而是他坚信师傅不会害徒弟,因为古人对此早有云: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王。古人尊师、敬师,且非常推崇“用师”,认为能够用师的人是成就伟业的人。

    &nb而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任何组织的发展必须需要有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必须是正确的;其次,这个方向必须是能够达到的,也就是说具有可操作性;再次,在行进过程中,必须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行进的快慢,全面掌握行进的安全性。这就如同茫茫大海中行驶的航船一样,领导者就仿佛是船长,组织人们进行航行;而谋略者就是罗盘,给整个航行指明正确的方向。

    &nb赵昺来到这个时代后机缘巧合之下成了组织的领导人,也凭着自己的经验把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拉上自己的船。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对这个时代还是知之甚少,难以成为一个好舵手,把一班人领上正确的航线。因而自己需要一个明白人随时指点方向,谋划战略,只有如此,才能在宦海凶波中进退自如、履险如夷。

    &nb依此看来,用师之法是最重要的,这也如同下棋,如果有高人能够给点步,则势必能步步占得先机。。也是上天保佑,让赵昺庆幸的是自己在茫茫人海之中遇到了应节严,得到这么一位良师时时为自己指点迷津……(。)<;/dd>;

第219章 民生() 
♂,

    听说在万安城北有一称为小海的港湾,殿下便想看看,于是韩振等人次日又陪着他前往。r?an  en ??r?a?n??e?n?‘o?r g?此地离城并不远,一行人爬过坡头,小海便出现在眼前,而在赵昺看来这道近于闭合的港湾,却是一个海岸泄湖。湖面浩荡,方圆近百里,有多条河流注入其中。涨潮时海水冲垮淤积的沙坝,海水涌入,落潮时带来的泥沙又会堵住出水口,形成相对独立、稳定的水面。

    “这里真是天然的良港,在此足可泊下一支船队!”赵昺看了惊喜道。

    “殿下所说正是,水口可通行千石的大船,每逢有暴风袭来,这里常有渔船和商船在此避风。”韩振答道。

    “走,我们到近处看看!”眼见湖水清澈,现在又是落潮的时候,水面平和如镜,让人大有亲近之感,赵昺说着领头想被水流冲积的沙洲走去。

    “殿下,不是又想偷偷下水吧?”应节严唬着脸说道。

    “嘿嘿,先生放心,我今日不下水,只想去钓鱼,先生一同去吧!”赵昺笑嘻嘻地说道。

    “殿下,此话当真?”应节严不大相信地又问道。

    “当真、当真,本王绝不食言!”赵昺又再次保证道。

    “抚帅,右军有士兵驻于岸边,备有船只,我们可乘船下湖。”韩振上前禀道。

    “嗯,这样也好。”应节严想想也是,殿下玩儿心重,不让他四周看看肯定是不行的,乘船总比游水要安全些,只要看护紧些便好。

    “卑职这便去安排!”韩振施了个礼先行一步去了……

    待赵昺等人到了湖边,韩振已经安排好了一切,众人分乘三艘小船下水,缓缓向湖中驶去,周围森林茂密,湖面水鸟翔集,水中鱼儿如织,微风吹过让人好不惬意。

    “这里风景不错,便在这里吧!”赵昺叫停,韩振送上鱼竿和一桶作为饵料的沙虫,“哦,备的很齐全啊!”

    “卑职无事时,也喜欢在这里留恋,便备下这些物件,略作消遣。”韩振帮着殿下整理好鱼竿,挂上诱饵笑道。

    “呵呵,没想到韩统制也有闲情雅致,并非闲里只会种菜啊!”赵昺熟练的抛钩入水打趣道。

    “殿下说笑了!”殿下旧事重提,韩振老脸一红,不好意地道。

    “唉,这里风景很好,周围河流纵横,却也荒野一片,少有人烟,真是可惜了!”赵昺见其害臊了,不好再开他玩笑,指指湖岸道,而这里离城不过数里之遥。这如画的风景放到前世恐怕早就挤成了粥,湖里下满了‘饺子’,可如今却几近原始状态。

    “是啊,殿下。这里虽号称一州之地,却只有两县之地,相隔近百里。而户只有五千余,丁口不足万。这万州也只有城池海岸附近有几个村落,靠制糖、煮盐为业,田地出产甚少,便是商船也很少到此!”韩振言道。

    “嗯,万安军人口太少,导致发展无力,待人口增多慢慢会好起来的。”赵昺点点头道,他知道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人口便成了重要的生产资料,但以现在海南岛上的田地又暂时无法供养这么多的人,这便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现在军中的士兵常开玩笑说,万安的军兵比百姓还多,出门碰到的十个人倒有八个兵。”韩振想说个笑话,却十分失败,殿下的嘴角只是抽了抽却没笑。

    “许知县,你是本地人,你说说这万安军这么好的地方,多年以来为何迁此的人甚少呢?”赵昺扭脸问还在整理鱼竿的知万安县许聪。他祖上进士出身,在绍熙年间任琼州通判,后便落籍于此,虽至今已有百年,但诗书传家。许聪既有家学,又曾在府学就学,通过了府试有了官身却未能入仕,可为人公道清明,在乡间很有威望,此次帅府选拔官员,其被征辟为万安知县。

    “禀殿下,万安地广人稀,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地处偏僻,物产不丰,难以吸引移民;再有便是万安军与俚硐杂处,常常受其骚扰,单门小户的移民难以立足,陵水县尤甚。”许聪听了急忙放下鱼竿施礼答道。

    “嗯,那这里的土地是否适于耕种?”赵昺点点头,近日来由于大陆沿海战乱又起,许多人浮海而来避难,现在多聚在琼州地面,而那边开垦的土地有限,强行为之又容易引起争执,让他也很头疼。

    “殿下,近岸之地易受风暴侵袭,一场大雨便将修起的堤坝和房屋冲垮,而内里又被俚人占据,因而深入河道两岸开垦土地尚需斟酌。”许聪答道。

    “那此地可否有些特产?”赵昺对许聪的回答很满意,现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帅府不想与俚硐产生冲突引发内乱,因而以震慑为主,强行进入确实是不合时宜,发展经济只能另辟蹊径。

    “殿下,这里的特产也只有槟榔和东山羊了!”许聪想了想说道。

    “嗯,这也是条路。”赵昺沉吟片刻道。在此时的琼州海产真不是新鲜东西,随处都有,不像后世人比海里的鱼鳖都多,因此捕捞业有疍人做就够了。可田地一时又无力开垦,经济难以发展,便留不住人,只能从稀少的东西上下功夫,“槟榔是琼州重要的贸易物品所在,不愁售卖。而东山羊乃是岛上名产,现在只军队采购便供不应求,以后迁琼的人会越来越多,谁不吃肉呢!而这林间、山地尽是荒芜之地,尽可放牧。”

    “殿下所言有理,但农为根本,种树养羊会不会是弃本逐末呢?”许聪听了想想道。

    “以农为本也要因地制宜,不可拘泥于此。”赵昺摆摆手道,让人能吃饱饭确实是件大事,可没有田可耕却硬要为之,岂不是笑话,但他却不能如此说,“琼州荒地甚多,适于耕作的土地也未得到开垦,而他们那里却不适于种树养羊,如果各取所长,相互补充,各州县都得以发展,岂不更好!”

    “殿下此说甚善,此举互利互助,你有粮吃,他有肉吃,各处皆能受益!”一旁的应节严听了会儿,觉得这暂时确是条出路,一锤定音道……(。)

第220章 心结() 
♂,

    赵昺今天手气不错,功夫不大便钓到了几条鱼。眼见有又有鱼上钩,可他人小力薄根本扯不动,反而被鱼拉了个趔趄,险些栽下船去,只能撒手弃杆。郑永自告奋勇拿起把鱼叉要下水去追,被他摆手制止了,任由大鱼拖着鱼竿远去。不过如此一来,顿让他兴致索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