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得损兵折将连头都抬不起来,以致开府之地都丢了。可他即使这样狼狈,想回朝都被人忌惮,怕他形成一股新的势力与自己争夺权力,而这只因为他手里还有数万义勇跟着。

    而赵昺虽没看到开头,却全程见证了结局。有了前车之鉴,他能不多个心眼吗?这才跑到这谁也不爱的琼州来,不仅拉起了队伍,还巩固了地方,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大好政治局面。如今问题是陛下真若是移驾琼州,大家发现自己不仅手握重兵,还把持着钱粮,别说那些大佬就是皇帝和太后都会觉得是寄人篱下,心里不大舒服,还得担心自己一翻脸便废了皇帝,抬脚当了皇帝,虽然赵昺并不想这么干!

    另一方面,朝中那几个大佬同样看自己不顺眼,虽然赵昺也觉的自己小人了,但事实如此啊,自己的权力大一分,他们的权力就会小一分,且又要受到他的节制,因此有人想搞掉他也是人之常情。而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老套的莫须有‘卫王拥兵自重,必有不臣之心’。这话虽然是猜测,也定然受到太后的支持。因为虽然儿子都是儿子,但也有亲有后。出现强有力的竞争者后,当然要第一时间搞掉。

    宫中和朝中两下一拍即合,赵昺知道倒霉的就只有自己了。他想手段无非两种,一软一硬:

    软的便是抬出祖宗家法——宗室不得参政领兵,一道圣旨就免去自己身兼的各种职务。如果自己乖乖就范,可保留亲王的头衔,享受亲王的待遇,但肯定是严加监管,连如同东坡先生那样肯定都不可得,因为其还能接受朋友的拜访,与学生们交流诗书。而他们担心自己联系旧部,一定是外人一个都得见,只能像蛤蟆似的坐井观天。

    赵昺以为硬的便是在他们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以雷霆之势将自己拿下,然后调集重兵趁帅府群龙无首的时机将自己的亲信一网打尽,该杀的杀,该贬的贬。不消几天功夫,帅府军便烟消云散,而自己被免去一切职务、爵位,贬窜边远地区,可这琼州已是大宋最边儿上了,估计结果就是圈禁起来,再来杯鸩酒偷摸儿的吧自己解决了,对外宣称废卫王病殁。

    “老子若是给他们腾窝儿呢?”赵昺想了半天自己怎么也讨不着好,不若就惹不起躲得起,先以征讨鞑子之名抢先率军离开,这样起码可保住自己的小命。但且要舍弃已经初见雏形的根据地,在元军大举清剿反元势力的形势下重新开辟根据地将是十分困难的,弄不好便是全军覆没。明知不可为却要拉上几万忠于自己的将士,他又觉于心不忍。

    “要是不让他们来呢?”赵昺权衡了半天也没个主意,脑子中忽然灵光一闪,按照历史的发展轨迹皇帝哥哥已然命不久矣。自己若是坐山观虎斗任形势发展而不动,只需几个月的时间皇位便落入己手,哪里还有这些啰嗦事儿。但赵昺也只高兴了一会儿,自己终没有那么狠的心,让他眼瞅******将陷入绝境而无任何作为,良心始终难安,那也是几十万条人命啊……(。)

第233章 心意() 
♂,

    赵昺在这边‘烙大饼’,那边应节严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殿下的话掀起的风浪不亚于外边的暴风雨,首先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无论怎么做、怎么想都摆脱不了他是卫王师的事实,在世人的眼中他们师徒都是一体的,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考虑问题也要时刻站在卫王的角度上去想。

    对朝廷入琼后将要面临的困境,应节严和殿下倒是想到了一起,那就是太后和陛下可以容忍个强大的外藩,却容不下一个强大的皇子。因为这个人拥有同自己一样的血统,都有继承这个国家的权力,想想一个可以合法的从自己手中拿走最高权力,他们也会睡不着觉的。同样在现今臣强君弱的时候,一个权臣可以操控皇帝,把持朝政,但是突然出现一个可以改变这种格局的皇子,他们想到的恐怕也是马上将其扼杀,以保住自己的权力。

    而正所谓‘大河没水小河干’,应节严明白殿下一旦失势,自己也会跟着倒霉。他倒不在乎什么高官厚禄,自己几个月前不过是个致仕的散官,再说自己已过花甲之年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大不了依旧回乡讲学著书,含饴弄孙。但同样也有不甘,他也曾胸怀报国之心,想有番作为,可仕途坎坷恨不能一展平生之志,现在终有机会却又要因奸佞弄权面临半途而夭,如何能让他心安理得的面对。

    再有应节严以为皇帝这个位置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适合的。倘若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物坐上了皇位,不务正业,干出一连串莫名其妙的荒唐事、份外事,这个时候国家就会遭殃,人民就会受苦。所以皇帝角色的是否到位,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历史发展的大事。如果在位的皇帝具备政治家的素养――睿智、务实、坚毅果断,懂得平衡大局,如果再能够稍稍关注一下民生,实施一些“薄赋宽刑”与民休息的政策措施,这个时期的百姓日子就会相对好过一些。

    而当今这位儿皇帝显然不具备为君的条件,从传承上说其是在亡国之时,由遗臣故老推举上位的,不符合传统的继承规则。可就算他有谢老太后的遗命,可其表现让应节严看不出什么希望,他****听政不问政,根本就成了权臣们摆弄的傀儡,只能藏于太后的裙下受其庇护,当然这也是那些权臣们希望看到的,否则哪里轮到他们操纵朝政。

    先帝的两个继承人,说心里话应节严更看好卫王,即便抛开自己为师的私谊同样如此。

    首先殿下忠孝仁义,为国他不顾自己年幼召集义军抗击外敌,可谓忠;为了给太后和陛下寻找立足之地,他甘愿远赴琼州这荒芜之地,可谓孝;他在自己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收留老弱和遗孤,行事也会顾及百姓和部属的感受,可谓仁;他为了一个救护过自己的侍卫敢与当朝宰相作对,并甘冒风险上了疫船,对曾同生死的手下同样不离不弃,可谓义。可见殿下已然具备了为君者的基本素质。

    其次,殿下曾连续多日在梦中与太祖及陈抟老祖对弈,并受其指点。可见太祖也是意属卫王殿下,否则怎么不去给皇帝托梦,这就是希望殿下能在国破之际恢复自己打下的江山。而对于皇位的传承,大家更相信‘皇权神授’,天人感应。只是现在这事却不能说,否则殿下便有性命之忧。

    再有殿下年纪虽小,却有着常人难及的眼光,做事深谋远虑,心思缜密。起初殿下对于些事情,往往一言便中,他还以为是殿下得到了太祖的暗示。但交往日久,他发现殿下往往能从人们的只言片语和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线索中找出真相,并勾画出事情的本来面目。而这些他出了相信殿下天生便有,实在找不出更好的理由解释。

    当然殿下也非完人,他做事不喜欢拘于礼法,无视规矩,喜欢‘骗人’,可应节严以为这正是一个君王应有的气度,乱世之间也可以不那么重道德,循规蹈矩的人怎么可能开创基业,打下江山。而正因为他们藐视传统的礼法,敢于打破规矩,才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上之人。至于诈术这个东西,他认为作为君主一定要精通,但凡明君,在面上一定要做的很仁义道德的样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忠义的臣子为自己效忠。就像江璆被殿下骗了,至今还蒙在鼓里,可现在殿下让他向东绝不会向西……

    因而无论于公于私,应节严都不希望殿下被那些奸佞整倒,夺了兵权,从此沉寂默默无闻。那又该如何做呢?他观今日殿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似乎已经为全忠孝,履行自己先前的诺言,已然打算放弃抗争。但其又心有不甘,不想毁了自己一手打下的天地,放弃复国之志,舍弃追随自己的那些兄弟,因此才郁郁寡欢。

    而殿下这种矛盾的心理并没有逃过应节严的老花眼,否则便不会问谁来给他盖屋了。可这也说明殿下对于属下的一班人马,当然也包括自己缺乏信心,不知道众人能否在危难之机继续追随于他,会甘冒天下大不韪行非常之事。正因为如此殿下才举棋不定,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是应节严清楚如果自己或是部属中有人出事,殿下定不会袖手旁观。

    可应节严很清楚,朝中那班人对于内斗都门清的很,他们不清楚帅府是殿下在主持大局,而会将一切都算在他们身上,因此行事定是先剪除羽翼,将帅府军调走或是充当炮灰,使他们丧失反抗能力,至于死多少人才不会有所顾忌,但殿下可以忍气吞声,放弃一切,却又怎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家去死呢!

    “万斤重担当由老夫来扛了!”应节严知道犯上这种事情不能让殿下参与其中,否则事败殿下还能以不晓内情脱身,事成则可留清白之名。但要想能保住殿下,只凭自己是不行的,还需府中众人配合。至于如何促成还需细细谋划……(。)

第234章 底气不足() 
♂,

    赵昺在载酒堂一住三天,直到风歇雨住才再次登舟入海急忙返回琼州,等到了家已经是月底。由于这些天风暴横扫南海,事务局的信鸽无法放飞,而后几天又在海上行踪难觅,双方一直难以联络,使得赵昺对于朝廷那边的消息一无所知,因而顾不得休息,连夜召见郑虎臣。

    看罢这些日子的朝廷方面的情报,赵昺久久未语,情况比之自己所料还要严重。蒙军战胜江西文天祥统率的宋军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塔出率领南下大庾岭,进入广东,另一路由也的迷失率领进入福建。围攻泉州张世杰撤围退到广州浅湾与朝廷会合,这样福建全境又都被蒙军所掌控。随后塔出率大军逼近广州,让赵昺意外的是张镇孙居然没有抵抗,率众投降了。

    此前朝廷一直驻军于广州沿海附近的浅湾,蒙军攻来时又退到珠江口之秀山,而广州一失,秀山也不再安全,******再次退入大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