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侍郎,你也要与本帅作对吗?”张世杰脸色有些难看,意识到自己做的过了,自己在殿上呼叫武士拿人却是犯了大忌的,可此刻已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哦,太傅也想将下官拖出去吗?”吏部侍郎赵樵看看身后的武士轻笑道。

    “你……”张世杰刚想再说,猛然发现众人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不对,又讪讪的闭了嘴。

    “太傅还请息怒,大家也稍安勿躁,此事太后自有圣断。”陆秀夫眼看冲突有扩大化的趋势,急忙打圆场道,可他也不能命令陛下同意,只能将矛盾转给太后。

    “王都知,用玺!”杨太后也早慌了,并没有完全领会陆秀夫的意思,如果她要说再议,或是待陛下想过再说,事情也就过去了,可他这一句用玺便表明自己站在了张世杰这头,一下将矛盾激化了。

    “尔敢!”赵昺回首瞪着王德道。

    “陛下……太后……”王德傻了,心中暗骂这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本是太后宫中的人,可又是陛下的总管,偏偏两人他都惹不起,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都知,太后的话你也不听了吗?”见王德犹犹豫豫的不动手,窦兴走过来冷冷地言道,打眼色让捧着御宝的小黄门打开印匣。

    “窦大官,这不能用玺!”窦兴比王德入宫早得多,在论资排辈的皇宫大内之中自己就是徒孙辈儿的,王德虽已经离宫多时又是正官,但其余威尚在,让王德冷汗直流,可关键时刻,他还是选择站在了皇帝一边,阻止窦兴去那玉玺。

    “你是什么东西,滚开!”这时赵昺突然抢过来,一把将‘皇帝之宝’拿在手中……(。)

第331章 绝不() 
♂,

    在常人的印象中,皇帝的玉玺平时摆放在御案之上,或是由个太监捧着,每有诏令便拿过来盖上,左右都是这一颗大印,其实不是。别的朝代就不说了,单说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先制了‘皇帝承天受命之宝’、‘皇帝神宝’两枚玺,后来又制‘大宋受命之宝’。

    至太宗又制‘承天受命之宝’,之后,每朝皇帝都新制一宝,以‘皇帝恭膺天命之宝’为文。到徽宗时已形成“八宝”,并各有用处:镇国宝、受命宝不常用,唯封禅则用之。皇帝之宝,答邻国书则用之;皇帝行宝,降御札则用之;皇帝信宝,赐邻国书及物则用之;天子之宝,答外国书则用之;天子行宝,封册则用之;天子信宝,举大兵则用之。政和七年,徽宗又制一宝,成为九宝。

    但在北宋末,朝廷南逃,七宝俱失,只留下‘大宋受命之宝’和‘定命宝’。到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年间开始作金宝三件。绍兴十六年,又作八宝:一是镇国神宝,以‘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九字为文;二是受命宝,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文;三是天子之宝;四是天子信宝;五是天子行宝;六是皇帝之宝;七是皇帝信宝;八是皇帝行宝。孝宗即位又给老子尊号‘光尧寿圣太上皇帝’,乾道六年再加十四子字尊号。

    在临安陷落前,谢太后将这些玺宝全部交给杨太后和赵昺哥俩带出了城,因此赵昺继位后拿到的是一组,而不是一件。所以他见太后要窦兴强行在诏书上用玺时,便先将用于国书往来的‘皇帝之宝’拿在手里,别的你即便盖了也没有用,那是不符合规制的,完全可以认定为伪造的诏书,算不得数……

    “母后,若是强行为之,朕的脑袋就与此玺同碎!”赵昺捧着玉玺退到阶前说道。

    “陛下,万万不可……”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以死抗争,杨太后也被吓得不轻,起身离坐喊道。

    “快保护陛下,切不可伤到陛下!”窦兴连忙指挥小黄门上前拦阻。

    “窦大官,什么意思,你要逼死陛下吗?”王德跟随陛下这么时间知道皇帝比谁都爱惜性命,现在做这个样子自然是吓唬人的。而今自己算是和窦兴撕破脸了,他也无所顾忌,当下就是配合陛下演好这场戏,他立刻上前一步挡住其喝道。

    “你……小的不敢!”帽子扣的太大了,窦兴的脖子承受不住,他只能施礼退下。

    “陛下,头碰到柱子上很痛的,快过来!”张世杰暗骂自己又被这小鬼头给骗了,还以为他当了皇帝转了性,没想到都是哄人的。可现在他知道,别人却不清楚,还以为自己将皇帝给逼成了这样,可现在他只能摆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往前凑凑道。

    “哼,朕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又何惜此命。”赵昺怎么会上他的当,冷哼声坚决地说道。

    “陛下,请和只是权宜之计,待我们兵强马壮后便可驱逐鞑子,收复河山。忍一时之辱,正是为韬光养晦啊!”陆秀夫也是一脸黑线,一群大臣为求和逼死幼帝,这事情传出去朝廷颜面何存,自己这个宰辅也跟着撞死得了。可当下最主要的是救下皇帝,否则不足百日又死皇帝,大宋朝是真的完了。

    “都说陆相忠贞为国,处事深谋远虑,难道你也以为只凭一封和表,贼酋便会放弃江南大好河山,放过我们君臣吗?”赵昺反问道,心中却暗骂这姿势真******累,腰都酸了,不知道当年的蔺相如是不是也有同感。

    “这……也许吧,臣也不知会如何!”陆秀夫真的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他模棱两可地说道。

    “呵呵,我大宋真得要完了!”听罢陆秀夫的回答,看看这当朝两位首辅,赵昺惨笑道,“也罢,你们干脆将朕绑了送到大都,也许还能换取半世荣华!”他说着转过身,将玉玺顿在几上,背手闭眼似等他们动手。

    “臣不敢!”

    “臣不敢!”陆秀夫和张世杰急忙跪地道。

    “风从龙,云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谁在唱歌?”众臣这时也被小皇帝弄的不知所措,但心中却也暗自佩服他有骨气、有气节。混乱间,舱外的海面上突然传来阵阵铿锵有力的歌声,他们相互低声打问着。

    “是陛下座船上的军士!”有眼尖的从舷窗缝隙中看到皇帝护军在水寨中击鼓行舟,似在操练,但他们此时更觉得像是在示威。

    “太后,陛下所言极是。贼酋意图吞并**,怎肯只因一份和表而放弃,我们如此只是自取其辱,被鞑子耻笑,为天下百姓寒心。”刘黻上前一步启奏道。

    “臣附议,当年我们尚有半壁河山,鞑子尚不肯议和,又和谈现在!”徐宗仁也出列言道。

    “听听外边的歌声,那些军汉尚知杀敌卫国,免受奴役。而朝堂之上却不思如何对敌,只想议和,我们又何颜面去令他们上阵厮杀!”江钲气愤地吼道。

    “太后,臣请撤销此议,再言和着杀之!”邓光荐出列大声奏道。

    “请太后撤销此议!”这时又有几人出列附议。

    “呵呵,看来我朝并非都是懦夫鼠辈,还是有敢战之人的。”赵昺看着脸色阴沉的张世杰笑道,“母后,朕请太后收回成议!”

    “请太后收回成议!”噼里啪啦跪下一片人说道。

    “臣也附议!”张世杰恨恨地说道,他在意的不是和议成不成,而是担心皇帝另有企图。

    “太傅,陆相,你们主持廷议吧,奴家累了!”杨太后叹口气言道。

    “退朝……”窦兴赶紧搀起太后,负责司礼的内侍唱道……

    近来事情较多,时间难以保证,还请大家见谅!!(。)

第333章 无奈() 
♂,

    进入八月后,大行皇帝的灵柩自香山移至崖山,上封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庙号端宗,等待陵墓完工后下葬。而******的领导班子也再次调整,封太傅张世杰越国公,以姚良臣为右丞相,夏士林参政知事,王德同知枢密院事,张德为殿前都检点。

    这几个新任赵昺都不熟悉,甚至没有说过话,早朝时光线暗一些他都分不清站后面的老几位谁是谁。但是赵昺知道这次任命是陆秀夫和张世杰两人相互调和的产物,一个是想借此安插亲信扩大在朝中的势力,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另一个则是想通过调整稀释其权力,已求能形成多头,避免一言堂。

    赵昺认为两个人都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新增的几位宰执都是他们相互妥协和矛盾调和的产物。想想过去一个上等州方圆千里有民几十万,州府吃官方的不过二三百人。而******占据的崖山屁股大的地方,管理的人口往多了说不过三十万,却是按照一个国家的构架配置的,从务实的角度上考虑完全没有必要增设和提拔官员。

    从另一方面将,刘黻和曾渊子现在皆任参知政事,两个人现在都称得上三朝老臣了,论资历和地位都应是右相的候选人,但无一获职,却被一个没有在中央任过职的广东转运司姚良臣捡了。他们落选赵昺分析无外乎是因为刘黻与自己走的近,曾渊子和张世杰打的火热,结果就便宜了外人了。

    不过这次调整却让文天祥做了牺牲品。自行朝成立原来备选的右相李庭芝未及赴任便战死了,随后便任命文天祥为右相,他却看当朝几位都不顺眼,一力要求在外开府。但朝廷却一直没有免了其祥右相之职,他一天也没干过右相的活儿,一直仍遥尊其为相。这其中虽有陈宜中揽权的因素在其中,可也表明大家对其还是比较尊重的。

    现在任命了新的右相,文天祥的右相当然要免掉,这也等于断绝了他重返朝堂之路,彻底抛弃了他。而现在元朝的江西宣慰使唆都对督府军穷追猛打,损失惨重。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文天祥已经自知无力回天,朝廷的做法等于将其逼上了绝路,等待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