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绻嵌烁械嚼醋杂陔薜耐玻羰瞧湎敕ㄉ四孀癫坏貌怀ナВ 闭詴m言道。

    “哦,因而陛下想维持现状,即不让张太傅那边感到来自宫中的压力,有可借助文相这边牵制张太傅,使其不敢异动。而文相若想重新主政又离不开陛下的暗中支持,可我们一旦公开招揽便等于与他们二人公开对抗,迫使他们二人联手对抗陛下,则会使我们处境更为艰难!”邓光荐在朝中混了这些时日,也终于有所开窍,不再是一根筋,得陛下一点就想明白了。

    “正是,但更为严重的是张弘范攻击连连被挫败,定会另辟蹊径,朕琢磨他们此时突然息兵不是再等待援军,便是要准备遣人招降军中重臣,以图内应外合,所以这时切切不可擅自启衅,让他们走上不归路!”赵昺这才说出了自己最大的担心……(。)

第387章 摒弃前嫌() 
♂,

    赵昺本不需要担心张世杰会叛降,但历史现在已经微微做出了改变,他不能不多个心眼儿,免得被人卖了还在替人家数钱。而他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前世就有人提出张世杰是‘内奸’和张弘范联手灭了大宋,当然在他看来这种说法有些荒拗,不过其的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确实给了张弘范机会,让人不得不对一直扑朔迷离的崖山之战充满了遐想。

    据赵昺从史书上获知(当然现在已经得到了验证),张弘范是汉族人,但按照现行的户籍制度来说他不是宋人,也不是金人,应该说是元朝人。他父亲张柔是河北定兴人,出身农民,原为金国人,如果上溯几代其祖可能是北宋遗民。在金国灭亡前期,张柔靠组织乡勇起家成为一方军阀,后与蒙古军交战被擒,投降了蒙古,后来在连年征战中,积功累进成为蒙古汉军大将。张弘范却是在其父张柔降蒙二十年后才出生,此时元太宗窝阔台也已称汗十年,金国亡了四年,户口只能上在元朝的户口本上,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当过宋将。

    人们为什么更喜欢看作为“宋朝降将”的张弘范被后世人羞辱和轻蔑的故事,这是因为从民族角度上看,人们同情、叹息南宋朝廷的灭亡,而对为敌作伥的汉奸的切齿痛恨,金兀术打北宋,可以,伯颜攻南宋,也无异议,因为他们代表了自己的民族。

    而张弘范作为汉人却来攻打、杀戮同族,这就是大逆不道。很多人并不了解张弘范的身世,只因他是汉人,取了汉名,就断定他是汉奸,给他安上个投降敌人的罪名,指责他在“忠义”上有了缺失,将他羞辱贬损,骂得狗血淋头,尽管张弘范诞生、成长在异族的国土上,但只因为他是一个汉人,他的身体里流着的是汉人的血。

    张世杰却实实在在是金国汉族人,他是张柔的小同乡,应该属于同一宗族,按辈分应是子侄。他跟随张柔起兵抗蒙,但后来不知犯了何事,张世杰南下投奔了大宋,靠着一刀一枪也算功成名就,如今成为宋朝军中第一人。基于同样的原因,张世杰为大宋征战一生,自然就成了汉人不忘祖宗的楷模。

    但是赵昺深知在这个人们国家观念淡薄,宗族观念却是极强的时代,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吕氏家族吕文焕一人降元,其家族中子弟纷纷跟着投降,结果导致长江防线全线崩溃就是明证。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如果张世杰有一丝动摇,就有可能被张弘范用宗亲之情所打动。其若投降,赵昺想凭一己之力挽回局面将十分苦难,他琢磨着最好的结局就是能带着太后和班朝臣突出重围,丢下十数万军民逃命……

    火船计的失败让张弘范觉得难以轻易攻下宋军水寨,而那种高成本的火船计他也不敢再用,便如赵昺所知那样一边加紧封锁,一边开始实施攻心战和诱降计,他从自己军中还真找出一个张世杰正经八百的亲戚,其外甥韩新,让他进宋营劝降。不过事实让赵昺很快便放了心,张世杰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还是历史上那个忠于大宋的家伙。可也让赵昺挺失望,人家根本没把自己这个皇帝当盘菜,劝降都不找他做主。

    张世杰头一次还算念旧情,在自己的船上接见了韩新。其实这劝降也没有什么技巧,无外乎满足对象的要求,而最常用的就是方法就是高官厚禄。张弘范开出的条件就是官封万户,金银无算,但这些并没有打动张世杰,将外甥礼送出营;没想到韩新第二天又来了,这次张世杰脸色便不好看了,跟其挑明自己绝不会投降,便将其送走了。

    想是张弘范给韩新下了死命令,或是许下了宏愿,其第三天又来劝降,这次张世杰恼了,在众人面前用手指点着外甥的鼻子骂出其那流传后世的名言——“我知道投降可以苟全性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人可以不顾节义吗?”羞愧得韩新无地自容,悻悻而去,此后再未登舅舅家的门槛。其后又对身边的人说:“我也知道,只要投降,可得活命,还可得富贵,但我志已决,不会动摇了。”

    张弘范见亲情无法打动张世杰,便又转到文天祥身上打主意,企图一箭双雕,既诱使文天祥归降,又利用其在宋军中的威望,瓦解宋军。他派李恒劝文天祥修书给张世杰,促其早日归降。但文天祥不写,并义正辞严地说:“我无法拯救我的父母(指宋王朝),难道能教人背叛自己的父母吗?”但李恒一定要他写,他就愤然拿起叫他修降书的纸笔,把被押在船上经过珠江口零丁洋时所作那首流芳人间的诗歌《七律?过零丁洋》写了出来。如此说来,张弘范之于中国古典文学倒也有些功劳。

    大家都很给面子,赵昺当然也要表示表示。劝降失败的张弘范认识到崖山大道上是没有捷径的,他准备啃硬骨头了,遣军全部占领了崖山岛沿岸,彻底切断宋军获取柴薪和淡水之道。他派邓光荐为代表,让其给张世杰送去了两千石的清水,并表示自己可以动用护军夺回樵汲路,歼灭岛上的敌军,请其行个方便。若是平日送两千石清水给人,估计不仅张世杰,就是任何一个人都会以为陛下拿自己开心呢!可当下却不同,水不止是贵如油了,而是堪比黄金,那就是命啊!

    张世杰有感于当下形势危急,而陛下又向他示好,便也不顾‘危险’亲自过船到社稷号与陛下相商。这让赵昺圣心甚慰,虽然是形势所迫,但也表明大家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坐下来好好谈谈的,于是他率众亲自下船迎接,将其迎上帝舟共商破敌大计,上演了出摒弃前嫌、君臣同心的大戏,而这场戏很可能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改写大宋的历史……(。)

第388章 维护() 
♂,

    赵昺没有把这次会见选择在二层的议事厅,也没有在顶舱那间休闲厅,而是放在了被他称为作战室的一间私密小厅,那里日夜都有人值守,门扉紧闭,并设了双岗。别说张世杰,就是在帝舟上住了许多时日的陆秀夫,甚至刘黻都没有进去过。

    “诸位请进,不必拘束!”赵昺将众人让进屋中笑笑道,而他也只留下了个书吏和端茶倒水的仆役,连侍卫都没有留。

    “陛下,这里挂的都是崖山堪舆图?”张世杰一进屋便看到舱室的墙上挂满了地图,而最显眼的一幅正是崖山地图,上边不仅标注着周围的标志物,还详细的勾画出了水道和沙洲及周边的地形,比他的地图要详尽的多。

    “太傅好眼力,一看便知。”赵昺抬头看了眼‘赞’道。

    “呵呵,陛下拗赞了!”张世杰拱拱手笑着道。

    “太傅不必多礼,咱们这边坐!”赵昺指着一张长案道,这条案宽大,上面铺着绿毡子,四周皆摆着椅子。

    “陆相请!”皇帝自然坐上首,按照右文左武的礼仪,张世杰坐在了左下首,刘黻则请陆秀夫坐在右下首。而最了解陛下的刘黻此刻却觉得有些脸红,陛下可是从未这么夸过自己,也没给自己拉过椅子,今天却对张世杰又夸又让座的,这太肉麻了,可看张世杰却十分受用。

    “你们在船下等候,不知宫内不得携带兵刃吗?”这间屋子的摆设一目了然,没有隔间,没有帷幕,藏不下任何人,而陛下都没有留侍卫在旁。如此坦诚,张世杰自然也不好意思让自己的侍卫留在舱里,挥手找个理由让他们出去了,显示自己心中也是坦荡。他如此跟随他前来的苏刘义自然也不好意思,将佩剑解下交给亲随一并带下船去。

    “朕请几位爱卿前来想必也知为了何事!”让人上茶后,赵昺扫视一眼在座的四人说道。

    “陛下,臣等知晓。”陆秀夫拱手道,“陛下是想解军民断水之危。”

    “太傅有何高见?”赵昺点点头转脸问张世杰。

    “陛下,如此境遇皆是臣失策,还请陛下责罚!”张世杰拱手施礼惭愧地道。

    “太傅言重了,急事从权,当时我们对敌军知之甚少,且意图不明,太傅如此做虽然保守些,却并无不妥,不必过去苛责自己!”赵昺摆摆手‘大度’地说道。

    “谢陛下体谅,臣汗颜,还请陛下先言!”由于他结寨自守的战略被群臣诟病,张世杰自开战以来就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事实证明他的策略也是失败的,起码断樵断水已让军心不稳,他只能将有限的水供应精锐的淮军。而他也知再持续一段时日,威胁到个人生存,士兵们恐怕就会哗变,可以说为水之事他是倍受指责,可作为‘对头’的陛下却甚为体谅,让他大感安慰。

    “那朕就先说几句,不足之处各位爱卿再行补充!”赵昺一挥手说道。留守的林之武将案上的毛毡揭开,露出了幅沙盘,他摇动了几下手柄,沙盘便逐渐升高,直到高于桌面才罢手,然后将一根指挥棒捧给陛下才退下。

    “元军此刻已封锁了我们入海的南口,并在三虎岛布置了伏兵,又封锁樵汲路,意在围困我军,消耗我们的实力。”赵昺用指挥棒在沙盘上指点了几下简单介绍了敌我形势,“太傅谋划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