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事情绝不会向想象的这么简单,自己的钱袋子被偷走,鞑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双方一定会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夺。不过以陆秀夫看当前沿海敌军水师皆受到重创,一时间是没有与琼州水师一较高下的实力,因为他知道此次在崖山参战的只是琼州军不到三成的兵力,但是却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若是其倾巢而出,鞑子想要取胜并不容易,而现在又得到了朝廷水师的加强,起码此次争夺己方有七成的胜算。

    按照小皇帝的思路水战的胜利,则使宋廷控制了东南沿海大片海域,只要封锁了各国前来贸易的水道就能阻断元廷的另一项重要财税来源。陆秀夫同样清楚,海外贸易的暴力不会因为战争而终止,而他们尽可借助琼州四海通衢之地的有利条件吸引海外商船到此,大力开展贸易,不说从交易中挣钱,就是关税都能收到手软,那可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可以说小皇帝的算盘打的太精了。

    再有陆秀夫入仕多年,又经历了近二十年来宋蒙之战,自然清楚打仗就是烧钱,一场大战役除了人吃马嚼,还有武器的消耗及战后的赏赐和抚恤等等费用,那都是以百万贯计的,大宋的家底就是在蒙古人一次次的南侵中耗尽的。现在小皇帝的计策等于反其道而行之,将蒙古人的经济命脉抓到了自己手里,却是越打钱越多,不出数年便能将蒙古人耗得灯干油尽,而自己有了钱尽可以招兵买马,壮大实力,那么复国便有望了……

    站在比当前晚近千年历史的高度上,自然比陆秀夫看得还要多一些,他深知压力越大反弹的力度同样增多的道理。财政紧张的蒙古人一定会加大对统治区的搜刮力度,大肆增加苛捐杂税,大家吃不上饭了,必然会想起旧朝的好处。当然大宋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苛捐杂税一样多如牛毛,尤其是统治末期,但这就怕比较,那时好歹还能填饱肚子,这样一来便民心可用,起码不会忘了大宋朝,心中还盼着王师能来解救。

    再有人活不下去当然会找出路,除了揭竿而起,就只有另觅安身立命之所,那么只要宣传到位,朝廷尚占据的琼州就成了大宋百姓的伊甸园,必然会设法渡海来投,这样有利于琼州人口的增加,同样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从而解决当前人口短缺的问题。

    赵昺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不一定能彻底摧毁元朝的经济基础,毕竟其占地万里乃当前也是此后千年最大的帝国,拥有的资源非小小的琼州所比,但一定会对元朝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只要自己的计划成功,就可能逼着忽必烈承认自己的地位,因为元朝商人的地位比之历朝历代都高的多,几任丞相都是又商人占据。而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一定会使他们设法对其施加压力,左右其对宋的政策,使******获得喘息的机会和扩展的空间。

    赵昺当然清楚和平是要靠战争达成的,要想完成设想必会经过一番恶战,彻底将元军水师击败,最终取得控海权。而他也知道要以琼州一地对抗整个蒙古帝国,这完全是一场蚂蚁与大象之间实力悬殊的战斗,而自己所能依靠的只有前世的科技知识,他必须以此打造一支超出当前科技水平为武装的军队才有胜算,这同样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所以赵昺同样需要钱,这与陆秀夫发愁的事情不谋而合。但赵昺却没有伸手向其要钱,而是给陆秀夫出了个点子,如此做绝不是炫耀自己的本事,实际上却是为了取得其配合。千万不要小看这只是换了个说法,若是自己强行下旨推行,不仅违反了自己与众臣之间达成的协议——插手政事,且会受到千般质疑,即便实施也是被动的执行,积极性可想而知。

    但是赵昺与聊天的形式透露给陆秀夫那就另当别论了,这说起来只是为其解忧的一个想法而已,照不照做全在其自己,可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诱人,加上当前糟糕的财政状况,其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不愁陆秀夫不上钩。那么一来就变成其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必会积极的去执行,来自于臣僚的阻力也会少很多。不过陆秀夫自然也清楚要想解决问题,自己也需要军队的配合,那么他们君臣之间自然会心照不宣,暗自达成默契,允许陛下适度的插手政务,以便推动此项计划的实施。

    现在陆秀夫虽然还没有表态,也没有向他询问提高盐产量的方式,但赵昺看其模样是十分感兴趣,且和自己及几位臣僚探讨起计划的细节问题,显然心中已经接受了这种以战养战解决财政问题的模式。那接下来自己只需耐心等待,不愁其不上门求自己,要他帮忙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而政治和做买卖没啥区别,都是要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

第447章 改良() 
眼看几个人都已经入戏,天是聊不下去了,赵昺便以困乏为由告辞回舱。现在还不到晚膳的时间,转了一圈进了自己的工作间,在一侧的墙上是他做的一面栏板,上面贴满了图纸,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只是草图。其中既有用于军事的,也有用于民生的,总之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都有。

    这皆是赵昺想到的和知道的‘古近代’先进器械,但有的也只能暂时停留在图纸上,因为以现在的生产力和工艺无法还无法完成。可有的却是再努力下是可以制造出来的,不过也极为伤脑筋,有的似乎只差一层窗户纸便能参透。当前能够投入试制的也有几样,这些大部分都是用于军事的,他回到琼州后就将安排转入生产。

    不过赵昺清楚自己现在还是把晒盐的方法写出来,他算定陆秀夫明天一定会来向自己讨要。当前以海水制盐的方法还是‘煮盐’,就是将海水装入瓦罐,然后架在灶上加热,以便将其中的水分蒸发出去,留下的就是盐了。这种方法煮出来的盐味道不好,且产量低,成本相对较高,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晒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阳光的照射将海水蒸发掉,留下结为晶体的盐。不过在现代制盐已经是工业化生产,这种近似原始的工艺早已淘汰,只有极少的地方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而赵昺之所以能了解这种制盐工艺,还得感谢海南政府的保护,才使得他前世有幸见过晒盐的表演式的现场示范,从中了解了工艺流程和作为绝密的窍门。

    其实晒盐的工艺并不复杂,第一步是晒盐泥,用带齿的木耙纵横交错耙地,使泥松软充分暴晒三天;第二步是收盐泥,用木板耙将晒好的泥放入盐池。所谓盐池也就是在盐田上开挖的一个两米宽、三米长、一米深水池,下面垫着竹片和茅草,起到过滤作用,这是制卤的关键,过滤的竹片和茅草也要定期更换。

    第三步是过滤,盐泥进池后,盐工需要脚踩踏实,再注入海水,过滤一天得到卤水,此时盐工会折下一种长在盐田边的植物的茎杆放进卤水池,只有茎杆漂在水面才是真正的饱和盐水,否则还要太阳反复暴晒才行。遗憾的是走马观花的赵昺忘记了是什么植物,想破了脑袋也只想起模糊不全的名字,不过这倒不是关键,他可以想法用其它东西代替,或是也许哪天见到了就清楚了。

    第四步就是是收盐,清晨将卤水倒入盐槽,暴晒一天后,如果天气好下午就可以用铁板刮盐,收入筐里了。日晒制盐的工序并不复杂,但坚持天天用力耙泥和太阳暴晒并非易事。相对于人们的煮海为盐还是轻松多了。地处南国的海南岛,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光,晒盐是最为理想的场所,效率和产量也比煮盐高出许多。

    赵昺按照回忆将晒盐的方法写了下来,但他觉得这种‘淋泥取卤’的工艺仍然只适用于作坊式生产,不适于于大规模有组织的生产,且生产效率虽有提高,可仍然不能满足自己工厂化的要求。他琢磨着是不是还有改进的余地。这时他又想起那里的图片展,记录的是解放后对晒盐工艺进行逐步的改进,除了引进现代化设备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外,还将盐田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以适应大规模生产。

    “我能想起来,能想起来,能想起来……”赵昺闭上眼睛双手合十默念了一番,迫使自己静下心来,转入‘回忆模式’。

    “应该是这样的……”回忆前世的生活对赵昺来说可以说是件越来越痛苦的事情,他要极力屏弃闪现的父母和朋友的形象及曾经快乐悠闲的日子,想想即便是那时让他痛不欲生的日子,与现在面临的危机相比简直屁都不是,这让他更加不愿意回忆前世的生活,以免越发活不下去。好一阵子,他才平静下来,脑海中依次闪现那个假期所经历的和看到的情形,最终锁定在一块展现现代化盐场的栏板上。

    “……”王德已经有了经验,陛下‘入神’的时候绝不能打扰,外人一律不得靠近,自己却也不能远离,一定要小心伺候。他突然见陛下喃喃自语后伸手抓起一支笔,急忙蹑手蹑脚的靠过去,屏住呼吸,将一张白纸迅速铺在案上,然后点亮蜡烛。

    “防潮堤、防洪堤、排洪沟、排水沟……”赵昺用笔在纸上先画出了几个看似凌乱的方形和条形,然后又分别标上名称。

    “水塘、蒸发池、卤池、结晶池、盐池……”

    “这里有闸门引水,那边应该是排水门、它们之间还应有连沟……”

    “这之间应该有人员通过的小路,与大路相通。还应该有提水的设备,过滤的装置!”赵昺勾勾画画,迅速完成一幅草图这才长舒了口,然后又在图上各个点进行填补。这已经是他做设计的套路,先画出总体构图,然后再添加骨干,最后补充细节,从而完成整个草图。

    “陛下,这是什么?”见陛下放下笔长舒口气,又伸了个懒腰,知道陛下‘醒了’,赶紧送上茶水,顺便扫了眼桌上鬼画符般的图纸,好奇地问道。

    “这是能给我们带来滚滚财源的东西,拿个聚宝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