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赵昺这厮一贯怕死,就是非得死,也不想死的窝窝囊囊、稀里糊涂,起码要死的明白,死的舒服些。所以尽管这个决定比较仓促,准备时间也不富裕,他也要先整明白泉州的情况,搞清楚蒲寿庚的家底儿,算算成本和自己获得利益,再决定怎么打。打不下来后自己如何如何撤离,如何应对众臣的攻讦,好给自己留下一条可进可退的后路……(。)

第463章 泉州城() 
郑虎臣虽然已经算定陛下召见自己是为了攻打泉州之事,但没想到却谈了半天贩卖私盐的事情。说起来这还真是肥差,自己有渠道、有组织、利润丰厚,还有皇帝的支持,所以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并不困难,只要用些心定然能很快占领沿海各州县的私盐市场,难的是如何把这些鸡鸣狗盗之徒收至麾下,并成为复国的助力。

    不过此次陛下给出的条件也是十分丰厚,从官场出来的盐他只加价两倍,余利全部归于那些私盐贩子,他们事务局从中可抽出三成作为经费。郑虎臣算了算官场出来的盐价最多也就是十文一斤,陛下从中加价后在三十文一斤。而市场上的盐已经是一斤百文,偏远地区价格更高,六十文一斤总是好卖的,他们可从中抽取将近十文,按照陛下的算法,自己怎么一年也能从中获利几十万贯。

    可不要小瞧这些钱,帅府一年开支才百十万贯,这些钱足以维持事务局这个小衙门的运转,且吃得十分之好,余下的钱可以招募更多的人手,构建更加严密的情报网,因此这件事郑虎臣做起来还是十分有动力的。而让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是这些日子,事务局为了协助陛下打赢崖山之战将主要的力量皆放在了行朝和沿海诸州之上,泉州方面的情报自然有所欠缺。

    不过陛下曾要求要掌握沿海主要经贸地的经济情况,所以郑虎臣还不至于交了白卷,头来的时候让下属将近两年的所有有关泉州的情报全部整理成卷一起带来了。而对于陛下的提问,郑虎臣也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自己所知晓的情况告知陛下。两人一直聊到了午时,眼看到了午膳的时间,他才起身告退,并遵命将事务局精锐力量调往泉州,竭力配合陛下此战……

    赵昺从郑虎臣口中并没有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其所知的不过是泉州自开国后再次崛起,已逐渐成为中国海外贸易大港,不但东与日本、高丽交通便利,还与东南亚、南亚及其以西地区有频繁的商贸往来,海外交通条件优于其它港口。朝廷在此建立了市舶司统管各国蕃商,业已成为朝廷的利税大户等等这些笼统的东西,并没有详细的东西。

    “唉,这货倒是省心,就这么敷衍老子,还得靠自己翻啊!”赵昺看看地上摆着的两大箱卷宗皱着眉头嘟囔道,这么多东西没有两三天是看不完的,自己又得熬夜了。想想时间紧迫,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他干脆让人将东西都搬到了西阁楼之上,那里地方宽敞摆的开摊子,又使人将膳食送到那里,马上开始工作。

    首要任务当然是要获知泉州的城防情况,虽然材料已经做出了分类,但是这些资料多是涉及经济方面的,对于城防设施多是一带而过,这就需要赵昺从中一一挑选出有用的东西。他发现泉州在蒙古人征服江南后大规模的毁城运动中城池并没有被拆毁,且依然保持完好,且加以修缮,可见元政府对此地的重视。

    同中国古代许多大型州城、府城一样,泉州在唐时已有衙城、子城,五代以后又建罗城,便有三重城垣。衙城紧依子城北面偏西,为唐宋时期的州官署所在,呈长方形。子城也是长方形,城垣每面一门。子城外有壕。城内也有壕,俗称八卦沟。由于多次拓城及修城,泉州形成为一个有七个城门的城池,其中南面拓得最大,城池随地形和当时城市发展的情况,呈不规则形,形似鲤鱼,又俗称鲤鱼城。泉州城植刺桐,故别名“刺桐城”。

    泉州在唐开元年间已有城墙,历唐末、五代,其城为方形,有四个城门,周围三里。五代南唐保大年间,节度使留从效再拓城池,周围扩至二十里,高一丈八尺,并开设城门七座。宋天佑年间,知州王延彬拓展城西部分城池。向东西拓城。乾德年间,节度使陈洪进拓展城东北城池。宣和二年,郡守陆藻修筑砖城,高二丈余,宽二丈,改建为外砖内石。绍兴,淳熙,嘉定间有修葺。绍定三年,郡守游九功修筑各门的瓮城,并在南城外筑翼城四百三十八丈,城周达到二十里。

    由于城墙弯曲护城河也随之弯曲。城内道路从南向北弯弯曲曲,大致为直通道,从东至西也算直通道,这样大体构成十字交通大道。但是各方面的道路都不是直通的,全部是弯曲的,而且东西两个方向有通达水系,有环绕内城的护城河水,商业街道多在东南部。外城内东北城有龙头山,其余大量空地建设居民房屋,近百年来,城内与城外被房屋占得满满的、密密的,没有一点点空余地带。

    泉州的居民中有着大量的外籍侨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欧洲基督徒、犹太人、印度人、非洲黑人等种族,这些外国人或相关的事物被泉州人冠名为蕃或番,这些外国侨民还和泉州本土的汉人闽南族群通婚并繁衍后代,番汉混血儿被泉州人叫作半南蕃。因宋制外国人不得住城内,因此他们多住在南城外镇南门至通淮门一带,形成了许多大规模的蕃人聚居区,这些聚居区被称为蕃坊、蕃人巷。

    泉州城西有晋江流过,南临大海,因而港口众多,海湾的四大支港为法石港、后渚港、洛阳港、蚶江港,此外还有崇武、秀涂、石湖、蚶江等港口。最著名的是后渚港,习称泉州港,又称刺桐港。由于此地不但东与日本、高丽交通便利,还与东南亚、南亚及其以西地区有频繁的商贸往来,海外交通条件优于其它港口,自北宋起已逐渐成为中国海外贸易大港。

    “城墙还有,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啊!”将泉州城池的情况大概搞清楚,赵昺翻身躺到喃喃道,修有城池当然会给攻城造成麻烦,但同样也可为己所用,他琢磨着如何才能化害为利呢……(。)

第464章 该杀() 
眼看天黑了,赵昺在王德的催促下匆匆吃了几口饭,便叫书吏将自己挑出的材料整理成册,然后又让小黄门在阁中遍燃蜡烛准备挑灯夜战。可再翻下去,他发现材料中涉及泉州地理的资料太少,海况、港口、及水道的深浅等水文资料及城池内部的布局,街道走向和城池周围的道路、险隘等等全都是只言片语。更让他恼火的是一张简单的地图都没有,而古今地名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使他连具体的位置都搞不清,也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王德,你马上让人将朕这份手书抄写几十份,连夜送到侍卫亲军中泉州籍的军将和士兵手中,让他们照此将所知尽数书写成文,越详细越好,不要怕麻烦,写的好的有赏!”赵昺琢磨了一会儿提笔写了几行字,然后递给王德道。

    “陛下,蔡知府和庄主事及府中的书吏也有很多是泉州人,他们对那里也是十分了解的,要不要一同传送给他们?”王德看看纸上所列事项,向陛下建议道。

    “嗯,你提醒的是,可以一并交给他们。”赵昺听了点点头道,“蔡完义、刘洙、黄显耀和林之武及庄氏兄弟都是泉州的地头蛇,对那里定然更为熟悉,这样吧,你让他们三日后进宫觐见!”

    “是,陛下,小的这就去办!”王德受了表扬,高兴地言道。

    赵昺摆摆手让王德赶紧去办,瞅着铺满地的文册和纸张松了口气。他刚才发现资料有限后,便想到泉州和琼州相距三千里,即便现在马上派出探子前往收集所需情报,即便一切顺利,一来一往途中就需二十日之多,根本来不及了。不过他又很快想到自己军中泉州籍军将、士兵众多,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家乡的地理自然十分清楚,简直就是活地图,让他们将自己所知写下来岂不比那些探子察看的还要详细,于是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如此一来,赵昺便将这一项放到了旁边,将注意力转向了泉州的各方势力,而作为最大的地头蛇蒲寿庚当然是放在首位,于是将凡是提到其的资料全部检出,而这也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但这些资料都涉及到事务局,为了保守秘密,也为了保证那些探子的安危,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他不愿假手他人,只能自己辛苦些了,如此也能尽快熟悉这些资料的内容。

    “这老小子活的挺自在,钱赚得更多了不说,官也当的更大了!”赵昺翻着一打捡出来的资料自言自语道,话音中竟有些佩服蒲寿庚的‘做人’之道……

    泉州商业高度发达,出口的大宗商品是丝绸、陶瓷器、铜铁器和泉州的泉缎,而输入的商品包括珍珠、象牙、犀角、**、吉贝布、贝纱等,其中最主要的进口商品是香料和药物。晋江江面和港内停靠的大小商船常超过万艘。出于经济和军事政治需要,加上大蒙古国时期已经形成的重商传统,元朝王公贵族对包括海外贸易在内的赢利活动兴趣浓厚,动用大量资金予以推进。泉州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从而很快又成为元朝海外贸易的首要港口。

    立下大功的蒲寿庚受到元朝格外奖赏,元军将领董文炳率部抵泉时,便擅解所佩金虎符赠蒲寿庚,此举事后得到元世祖的嘉许,亲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次年三月,蒲寿庚便又任福建行省参知政事。八月,蒲寿庚就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得到这个正二品高级职位,受命“镇抚濒海诸郡”。

    元朝允许官员利用职权经商,其原先就经营泉州外贸,现在又出任行省高官,当然就继续以泉州为基地发展个人和家族生意,当起了官商。在元朝取得江南统治权后不久,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