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以为徐尚书言之有理,利弊权衡之下还是昌化军最好!”应节严也起身附和道……(。)

第468章 不情之请() 
眼见对盐场选址出现了三种意见,赵昺不忧反喜,如此才算是讨论问题,而不是为了拉帮结伙搞小山头,且问题只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才能查遗补缺选出最好的方案。但是他心中还是有隐忧,在前世开会的时候下属提出问题,作为决策者的‘大老板’往往都不会参与争论,只是听下边的小高管们争论,等到火候差不多了才会发言一锤定音,就这么办了,底下的人有没有意见都是它了。

    刚刚戚亚卿才通报三个选址方案,文天祥就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意见,这其实是不符合官场规矩的。赵昺不能说其不懂规矩,可也正是他性格使然,做事激进,思想活跃,喜欢拿大主意,做大事,却不顾及后果。不过也表明文天祥缺乏一个朝廷次辅的气量,还不够沉稳和油滑,若是不改改脾气,必然仍会受到同僚的孤立。

    从赵昺的角度看,陆秀夫同样不够老练。他在文天祥发表看法后,也紧跟着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在常人看来不外乎是因为担心被文天祥抢了自己首辅的风头,才急于表态,让人不免觉的小气了。而他以为其实不过是陆秀夫下意识的反应,因为其性格保守,做事循规蹈矩,不喜欢冒进,担心失败,才希望能借鉴原有成熟的经验。且又担心自己和众臣被文天祥的意见‘误导’,因此欲以予阻止。

    两位首辅性格相反,若是能相互配合却也是相辅相成,也许还能成就段‘房谋杜断’的佳话。再看徐宗仁和应节严俩老头儿就老成、油滑的多,眼看事情要陷入众臣尴尬,皇帝为难的僵局,立刻相互打了个配合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这虽然会让两位首辅可能心有不满,不过却替皇帝和大家解了围,变相的把决断权收过来交还给了陛下,维护了赵昺的权威。

    果然随着俩老头儿的表态,场面又活跃起来,大家展开了争论,既有支持文天祥的,也有力挺陆秀夫的,当然也有持中立态度的,不过随着争论的深入,以及对几个候选地的进一步对比,意见渐渐统一,综合的看大多数人的倾向于在昌化军建场,两位首辅也不再固执己见,逐渐软化。

    “陛下,建设盐场之事乃是解决财赋问题的关键,宜早不宜迟,还请陛下决断!”争论陷入尾声,这时主持盐场建设的戚亚卿再次起身启奏道。

    “崖州选址之地乃是俚人世居之地,而汉、俚双方数百年来争执不断。如今虽暂时相安无事,但是若贸然进入,恐仍会引发争斗,甚至暴乱,因而不宜仓促进入,可待日后再行计议。另外既然在儋州有熟练的晒盐工匠,我们大可重金礼聘迁往昌化军传授晒盐之法,指导建设盐场,岂不是一举两得吗!”赵昺略一沉吟说道,“综上总纵,朕以为盐场建于昌化军最为适宜!”

    其实赵昺心中早有所属,在戚亚卿汇报之处,他就回忆起前世海南的最大的莺歌海盐场就是建在当前的崖州,次之的东风盐场便在昌化军地区。而通过参观获知晒盐方法的地方就是在儋州,想想其它两处仍在生产,可这里已经成了‘世界非物质遗产’,肯定是没有前途的,更是直接便pass掉了。而汉俚矛盾由来已久,想要一朝化解并非易事,现在若是贸然行事则难免陷入内、外两线作战的窘境,也只能暂时放弃崖州,等待契机出现。

    “陛下明断,臣等遵旨!”陆秀夫和文天祥对视一眼领班起身齐齐施礼道,小皇帝说的明白,却也并没有完全否定两人的意见,可以说给了他们面子,且人家说的也在理,也就没啥好再说的了。

    “既然如此,那即刻军辎重一军先期开赴昌化军疏通道路,建设房屋,修整提防。将崖山之战俘获之敌军兵尽数拨付给盐场作为盐工,服苦役以赎其罪,限二十日之内到达,五月雨季到来之前必须完成,此事就仍由工部办理吧!”赵昺言道。

    “臣领旨,若有延误,甘领罪责!”戚亚卿听罢立刻起身领旨。

    “陆相、文相,此事牵连甚广,你们要妥善协调处理,并调配干练、清正之官吏主理盐场。”赵昺又转向两位首辅言道。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望!”两人再度施礼道。

    “陛下……”盐场之事议毕,众臣重新坐定,准备讨论下一个议题时,张世杰突然站起身施礼,却又欲言又止道。

    “枢帅还有异议?”刚刚讨论之时,张世杰可能是自知此事非己所长,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意见,可事情决定了他又似有话说,这让赵昺十分奇怪,出言问道。

    “陛下,臣有一不情之请!”张世杰犹豫了一下,似有下定了决心,再次施礼道。

    “枢帅有话尽可明言!”其奇怪的态度让赵昺更加疑惑,一时也想不出张世杰有什么事情如此难开口。

    “陛下,崖山之战中,臣擅职离守以致全军动乱,使之不少军将以为大势已去纷纷请降,后全仗陛下神勇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大败敌军,又将叛降之军将纷纷俘获。”张世杰言道,“臣亦知这些叛降军将按律当严惩,但他们随行朝转战万里,多有忠心,且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此次一步踏错便入万劫不复之地,臣……臣以为若他们知罪,陛下可否网开一面,赦免其罪,让他们重归军中为陛下效力!”

    “哦,是此事啊!”赵昺听了皱皱眉头,张世杰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他知道这些军将在危机时刻叛离朝廷,按律当斩,但大战刚息自己为稳定军心指将他们解除武装羁押待罪,回到琼州后还与俘获的元军关在摧锋军驻地,他准备严办几个为首者以震慑不稳定分子外,余者发往辎重军和盐场服苦役,进行劳改的,可能张世杰意识到大军准备出征,定要杀人祭旗,这才请旨赦免他的这些旧将们……(。)

第469章 非利不动() 
赵昺前世跨出校门之前也曾按照师兄师姐们的建议,买了几本厚黑之类的奇书学习以便能尽快融入社会,但终觉不对自己的胃口,且太过无耻而半途而废,可能正是如此才导致了他前世人生的失败。不过好歹还记住些东西,现在闲时拿来品味,竟觉其中有些东西与几位老师讲过的‘王霸之道’相契合,让他感叹真是艺不压身,被自己视若弃履的东西居然在穿越后用上了。

    赵昺记的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讲的叫做‘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这本是《孙子兵法》中的话,意思是:国君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没有利益不要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不要用兵;不到危急关头不要开战。

    这句话被借用到斗争中来后,就解释为没有利益(钱名权)为目标,就不能随便与别人冲突,更不要随便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非利不斗还暗含着另一层意思。因为大家都是在为了利益而斗争,对于一些人而言,有些利益是边缘利益,得失并无关紧要;有些利益是重要利益,因而必须斤斤计较;有些利益是核心利益,也就是涉及到了生死有关的要害,因此,是拼死都会争取的。

    这句话赵昺可以说理解的很透彻,无论是前次冒险打广州,还是这次攻泉州说到底都是为了利。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并不容易了,因为你很难分的清哪些利益是对方的边缘利益,哪些是重要利益,而哪些又是核心利益。有些东西在我们自己看来是无所谓的,但是对方却视若珍宝。所以,一旦发生了冲突或对抗,就很有可能出现对方怒发冲冠拼死一战而我方漫不经心视若无睹。

    若是遇到这种判读失误的情况,当然是自己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或伤害,因此权力斗争的原则虽然是无利不斗,但即使是为了利益而展开斗争,也必须小心谨慎。而赵昺现在就得对张世杰的要求进行评估,这些军将在其心中到底份量有多重。自己若是拒绝,他是会翻脸大闹,还是会不惜刀枪相见,或只是洒然一笑并不放在心上。而自己若是答应了其要求又能得到多少好处,或失去多少东西……

    “陛下,绝不能赦免那些降军,他们临阵变节,反身噬主,必处以极刑以肃军法!”不等赵昺决断,文天祥起身肃然道。

    “文相所言正是,这等背信忘义之徒在朝廷及陛下深陷危机之时,不思报恩却主动降敌,犯下的乃是不赦之罪!”吏部尚书陈仲微也起身附议道。

    “你等勿要妄言,他们皆是为国百战余生的勇士,彼时形势已经极为被动,他们背主降敌实出无奈,怎能与那些主动投敌者相提并论!”眼见有人劝阻,张世杰黑了脸转身为自己的部下辩解道。

    “枢帅也是一军主帅,自当明白军法无情之理,现在却替那些叛将求情,又是何道理?”文天祥皱皱眉头厉声道,似对其不明道理而不快。

    “呵呵,文相既知此理,却又为何安坐相位呢?还不是陛下宽宏大量,不计前事委以重任,才得以重回朝堂。”张世杰冷笑着反唇相讥道。

    “吾本想被俘之时杀身成仁,怎奈药剂失效,得以苟活于世,可也致德行有缺。但本相一直心向朝廷,忠心于陛下,从未向敌屈膝,更未自解兵甲,陛下亦已为吾正名。”文天祥知其是拿自己兵败被俘说事,他倒也不避讳正色言道,“而这些降敌军将眼见形势危急,敌军逼近御营,帅旗向北,即未追随,也未杀身成仁,却放倒桅杆请降,怎能相提并论!”

    “文相言之有理,当时情形众目睽睽皆在眼中,枢帅又何必自降身份为他们请命!”陆秀夫也觉张世杰在朝堂之上请陛下赦免那些罪将,大有逼宫之势,当下也起身责问道。

    “你等腐儒哪里知道沙场之事,袍泽情义,他们追随本帅十数年,在帐下听令,每每皆是携手向前,拼命相守,岂是尔等所能晓得的!”众同僚纷纷指责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