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不上什么大事,他又有何理由不相信小皇帝能重振朝纲,平定叛乱呢!

    “臣相信陛下!”邓光荐想过种种经历,重重点头道。

    “既然先生相信朕能重整朝纲,复我大宋又何必急于归隐呢?”赵昺看向邓光荐言道,“先生也知朝中人员繁杂,心思各异,朕能信得过的人并不多,若先生都离朕而去,凭朕一己之力又如何能达成所愿啊!”

    “陛下,臣愿效犬马之劳!”邓光荐见小皇帝说的诚恳,自己若是再不识趣也对不起帝师这二字了,当下施礼道。

    “先生免礼,快坐!”赵昺急忙相扶,并让他坐下亲手斟茶道。心中也是暗松口气,他挽留邓光荐不仅是因为其有才华,还有就是自己知道邓光荐是因为对朝政失望才离开的,可在外人眼中就是自己给逼走的,那样一来谁还会效忠一个连师傅都容不下的皇帝呢!

    “陛下大仁大义,是臣错了!”邓光荐再施礼后才坐下道。

    “先生整顿朝纲之想,朕也早有此意。但是行朝初定,又是用人之际,便暂时放下了,可谁知竟惹出了这么多的乱子。”赵昺喝了口茶说道。

    “陛下仁义,臣也知陛下的难处,若是刚到琼州便大肆裁撤旧臣会让众臣寒心,惶恐不安,不利于朝廷稳定。只是有些人不知天恩,依旧恣意行事。据臣所知,刚刚安稳一些朝臣便大肆建宅,蓄养姬妾,甚至开始强占良田,逼人为佃,全忘了当日的艰难,却全然不知陛下为复国节衣缩食。”邓光荐想到一些人的所为,愤然说道。

    “朕对这些也有耳闻,本想缓一缓再行事,可如今看不动已经不行了。可朕就不明白为何这些奸邪之辈为何能登堂入室,出入庙堂?”赵昺半是愤懑,半是无奈地道。

    带‘病’提拔可以说是历史上各朝各代都出现过,在现代也是屡见报端,难以杜绝,而赵昺也知道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提拔新人不仅是朝廷必须之举,且是必然之势。然而上级官员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愿意提拔重用“带病”之官,其中又有何玄妙呢?他一直搞不清楚统治者们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是为什么!

    “陛下所言不虚,一些奸佞之徒得以登上庙堂之事屡见不鲜,其中却是原因各异,不一而足……”邓光荐见陛下请教,便又自觉的行使自己的解惑之责……

    邓光荐唾沫星子乱飞,言语时急时缓,还不时引经据典的说开了,赵昺现这邓光荐真不愧是学者型官员,虽然被朝上之事弄得焦头烂额,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分析起缘由来却头头是道,说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其说的很多,他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将“带病”官员提拔到高位。还拿蔡京为例。徽宗崇宁元年,宰相曾布为了得到绝对控制权,与另一位宰相韩忠彦闹得不可开交。韩忠彦想到了贬在定州当知州的蔡京“有手段”,且和曾布有过大仇,便把他调回翰林院担任承旨,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此时的蔡京已多次受到大臣们的弹劾,恶行昭彰,没人不知道他是个“病得不轻”的坏人,韩忠彦这一招可谓引狼入室。结果没过几个月,曾布和韩忠彦两败俱伤,蔡京坐收渔翁之利,很快拿掉韩忠彦取而代之,这正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是帝王失之懦弱或自身荒淫,给了权臣提拔“带病”官员以可乘之机。如果帝王本身并不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又贪图享乐,权臣很容易乘机弄权架空帝王,形成事实上的“大总管”。宋徽宗荒淫无度不恤国事几乎无人不知,这样的帝王在位,形成奸臣当道的格局几乎是必然。

    蔡京深知徽宗喜好园林,于是极力促成“花石纲”和艮岳的修建,并置应奉局于苏州。为了迎合其的癖好,他屡屡动用国库银两,每次都是几十、几百万地支取。而这些银两,大都进了蔡京自己的腰包。艮岳建成后,主持花石纲的苏州人朱勔“擢至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郡守多出其门”,也就是说朱勔升职后,又提拔亲信担任东南地区的刺史、郡守等地方官。与其说朱勔是被蔡京“带病提拔”的赃官,毋宁说是与蔡京狼狈为奸共同作恶。

    三是同恶相济。欧阳修在《朋党论》里说:“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在欧阳修看来,人有两类,一类是以利天下为己任的君子,一类是以满足私欲为目的的小人。小人得势后彼此“党引以为朋”,构建成一个个贪腐山头和利益团体,使整个官场流氓化、黑帮化。在这样的官场中,“带病提拔”就成了常态……

第567章 套路() 


    赵昺听罢也是出了一身冷汗,‘官’这个群体的主流究竟是君子居多还是小人居多,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义忠信和**贪残。 ? 如果是小人掌握了大权,势必造成满朝文武同恶相济,形成全方位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清廉之士若能得到提拔,倒是新奇事了。

    而一旦坏人掌了重权,按照与朝廷正常秩序完全相反的游戏规则操纵属下,在这种情况下,所在地方官要么为虎作伥,要么遭罢免而淘汰出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待他们形成气候,地毯式、塌方式**不仅会涉及到各层官员,甚至连胥吏走卒都有了趁机大捞一把的机会,而朝廷想整治都无从下手了。

    再想想自己当初幸亏挑选了应节严、江璆这样的正直人作为府中的官,赵孟锦、蔡完义、刘洙、郑虎臣等有廉耻、忠义之心的将领作为辅官,而没有贸然任用那些徒有虚名之人。当然赵昺当时这么做也是出于保命的需要,以防止被人给‘卖’了,加上为了能在琼州立足,快刀斩乱麻的将原来有问题的官员几乎换了个遍,才有了今天的局面。这虽然多半出于偶然,现在琢磨一下也够让人心惊的。

    “先生,这些奸佞初露端倪之时,朝中那些正直之士为何不能将他们扼杀于萌芽之中,反而要加以利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呢?”赵昺清楚坏蛋也不是一天就能炼成的,大宋三百年历任君王并非都是昏聩不堪,名臣也出了一大堆,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出现这么多奸臣也是需要反省的。

    “陛下之言一语中的。”邓光荐言道,“仁宗朝里,多数士子都能遵循圣贤之言,以修身、齐家、治国为人生信条,以奢侈为耻,对贪渎丑行更是嗤之以鼻。他们常为政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丢官,但却都是受人尊敬的铮铮君子。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后代公论是: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至神宗朝之前的近百年虽然也有贪官,可只为个例,且得以严惩,难改正直之风。”

    “我朝贪腐之风却是肇始于王介甫入相。为了推进新法,其不惜重用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品质有缺的官员入相,大批反对新法的正直之士被逐出朝廷,以致祖宗近百年涵育起来的清廉正直之风丧失殆尽。朝中官员开始明目张胆地涉足贪腐,哲宗朝已是愈演愈烈,徽宗朝则登峰造极。南迁之后,此颓风虽有过遏制,但已是积重难返,终因病入膏肓无力挽回!”

    “这……”赵昺听了是目瞪口呆,在他前世的记忆中王安石可是一个正面典型,其不仅名列文学史中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位锐意改革,推行富国强兵之策的改革者,而后世对其德行也评价很高,他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且是历史上惟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这明显就是鞠躬尽瘁的代表,为官的典范,可在邓光荐的口中却成了导致大宋官场奸佞横行,政府**的罪魁。

    “陛下,臣并无贬损介甫先生之意,且对其品行十分钦佩。但其变乱祖宗法度,用人失察,以致引起党争,确是致使我朝奸党横行之肇端。”邓光荐看着小皇帝震惊的样子,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颠覆了其对王安石的认知,急忙解释道。

    “嗯。”赵昺这才合上嘴点点头,琢磨中历史不就是小姑娘吗,用的到便拿出来打扮一番,借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王安石这么个名人,又确实做了些事情,正好为后人所用。当反对变革时,其就是奸佞;而需要变革时,其就是英雄。不过当下的士人似乎对其变革多有不满,但仍对其品行还是极为推崇的,如此看也还算公允。

    “唉,以介甫先生的学识对难辨真伪,看不透人心,朕又如何甄别忠奸呢?”赵昺转而一想,古往今来的奸邪之人,脸上没有任何标签,然而这些人为达到获取私利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有时甚至表现得比君子还君子。即便科技极为达的现代同样难以辨别,而自己这个初出茅庐的‘政治家’更没戏了,想到此不禁有些丧气。

    “陛下也不要过于烦忧,虽然忠奸难辨,却也有迹可循,只要时刻保持警惕便无大过……”邓光荐眼见自己一番教诲不但未能让陛下坚定惩奸除恶的决心,反而使其变的垂头丧气。若是小皇帝真被自己所言给吓住了,从而随波逐流,那自己岂不成了千古罪人,又赶忙解说道……

    赵昺听着邓光荐的大论,他现无论古今小人迹,奸佞上位都无外乎那几种方式,都是一个套路:

    一者利用特殊关系博取上位。蔡京的儿子蔡攸,本是个连进士都没考中的无赖之徒,就凭着其父官居宰相,便在短短几年里由“御赐进士”爬到了三品高官。南宋后期奸相贾似道则是通过姐姐入宫一步步爬上高位的。这与现代裙带关系盛行并无区别,举贤不避亲成了他们的挡箭牌。

    二者是通过巴结权臣下属博取高位。这种现象在北宋晚期和南宋时相当普遍,“三凶”之一的梁成大,当县官时极力巴结宰相史弥远的家奴万昕,万昕曾对梁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