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自年初陛下指挥崖山之战,回琼月余便又率军东征,转回后也未得闲,确是累了!”文天祥点头表示同意。

    “唉,陛下自从到琼州就没有一日得闲,是该歇歇了!”应节严叹口气道。这两年他一直伴在陛下身边,当然清楚小皇帝都做了什么事情,可以说为了大宋算的上是殚心竭力、鞠躬尽瘁了。而他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天天承受如此繁重的政务即便是大人都会崩溃的。

    “陛下,当今俚乱已平,各部业已调整完毕,诸事皆有人打理,陛下正可歇息些时日!”刘黻也看出小皇帝近日脸色不好,没精打采的,也颇为心疼地道。

    “多谢诸位爱卿体谅,就仰仗诸位了,近些时日若有事,各位议定后自请太后定夺即可!”赵昺拱手谢过道。

    “陛下万万不可,诸事还需陛下定夺,切不可如此!”听小皇帝的意思是想诸事不理,完全放弃打理政务,6秀夫吓了一跳,他清楚当今朝中没有小皇帝在其中沟通、斡旋,自己根本玩不转。

    “诸位爱卿酌情处理即可,不必事事问朕!”赵昺有些不耐烦地摆摆手道。

    “陛下想歇多久?”应节严皱皱眉突然笑着问道,他猛然想明白了,小皇帝是在赌气,是在为那门亲事生气。大家忙乎的热热闹闹,却从未问过他愿意不愿意。

    “少者两个月,多者……”

    “陛下,不可!”未等赵昺说完,就被文天祥打断了,“当下正是大宋生死存亡之际,陛下又怎么荒废政务呢!”

    “哼,朕明日便走,看谁敢拦的住朕!”赵昺冷哼一声站起身道,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一帮人大眼瞪小眼……

第588章 堡垒行宫() 


    一入江湖身不由己,赵昺虽然声称要强行离开,但是他知道自己也就是说说而已,闹闹脾气罢了。 最后两厢妥协,众宰执同意陛下前往文昌行宫避暑,每日由中书省将一般事宜进行汇编通报给皇帝,重要事项另行呈文请他批阅。这个条件已经很宽泛了,赵昺点头同意。

    赵昺虽然想早些离开,但是想动下也是十分繁琐。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先着令倪亮及刘灵率三营护军和二十多个内侍前去行宫打前站,布置警戒,整理房屋。同时令右军派兵前往文昌负责外围警戒,白沙水军出动船只巡视周边水面,而家里则忙着打点行装,常用的、不常用的,万一用的上都要带上。

    既然赵昺还要处理公务,幕僚班子也不能少,便由应节严率队随扈同去。经过五天的准备,选定了吉日,队伍才得以成行。琼州府城距文昌县6路二百余里,按照正常行军度也要七天,赵昺考虑从驿道前往各个州县还要迎驾,安排护卫,准备大队人马所需,如此太过扰民。于是决定走海路方便,那样几条船便解决了所有问题,且行船不过一日夜就到,自己也免了劳顿之苦。

    八月初六,赵昺辞别太后,在城外码头登上社稷号,随行的只有两条辎重船和五艘龙船。沿南渡江至海口出海后,白沙水军派出二十艘战船护航,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后,次日到达博鳌,在岛南的码头靠岸。说起来这也是他第二次来此了,但上次没有登岛,这里也只有几十户疍民在岛上居住,而这次却热闹许多。

    但是当初把避暑行宫建在这里并非赵昺的主意,但是开博鳌却是他的命令。自入琼以来,连番打了几场大仗,而每次战斗之后都会有大量的伤兵。他考虑到这些伤病多是孤身一人,且许多人会落下残疾难以重新入伍,因而决定在琼州之外选一处风景秀丽之地建立军人疗养院,即可让伤病员在此休养,也可让官兵轮流到此放松疗养,于是便选中了博鳌。

    在赵昺前往崖山的时候,应节严便调动辎重军上岛修房建屋。他不知道博鳌在后世的名气如何之大,但上岛选址之时现此地正处于白泉河与南海的交汇处,不仅水产丰富,且有融山、河、湖、海、岛屿于一体,集树林、沙滩、温泉、奇石和田园于一身的美景;还有绵延长达十数里的海滩,众多造化神奇的岛屿与河汊。于是他也被风景所吸引,想着自己那宝贝徒弟只要不死,府城那所狭小的宫殿肯定是关不住他的,便做主修建了避暑行宫。

    赵昺还未上岛便看到了自己的行宫,噗嗤便乐啦!老头也太能搞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宫殿了,分明就是座土楼,像一座巨型碉堡矗立在海岸上。其明显是在糊弄自己是个城里娃,没有见识,在船上还洋洋得意的向自己谝乎,说行宫修建如何奇特,功能如何齐全!

    不过老头也说得不算错,登岸后走不过两百步便到了行宫门外,从外表看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圆形的大粮囤,占地约有二十亩地。面南背北,建在一个高地之上,循门而入迎入眼帘先是个半月形的池塘,里边放养着鱼鳖,巧妙的是池塘正建在一个泉眼之上,不需另外引水便可得到充足的水源,即可放眼鱼虾,浇灌花草,还可蓄水防旱、放火,汇聚雨水。

    池塘相对的另一半则是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结合处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以三合土夯实铺平,洽可作为护军的演武场,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也就是赵昺的生活之地了。应节严说这是取天圆地方之意,而他看着却像一个巨大的铜钱,自己就钻在那钱眼儿里。

    边走边看,以赵昺前世所知,整栋土楼采用的是三栋两横围龙屋的建筑模式,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高有四层,拱卫着正殿,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弧形的围屋间共有几百间之多,即可住人,也可储存物资。围屋间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窗户一般不大,可以作为瞭望孔、射击孔抗击来攻之敌。另外围屋之上还相间筑有角楼,用以警戒瞭望。

    赵昺敲打下墙壁,手砸的很疼却没有回音,以他估计墙壁至少也有五、六尺后,从露出的墙体看,基础部分皆是用条石垒砌,上面是用生土夯筑。如此厚的墙体使保温性大大增强,做到冬暖夏凉,且还能抵御敌兵的攻击。而他觉着,应节严修建行宫时肯定想到这里临近大海,容易遭到海上敌人的袭击,因而在防御上也做了诸多的考量。如此大的建筑只开有一道正门,有敌来袭封闭大门后就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一尺,包着铁皮。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敌攻门,则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为防敌放火,大门上方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另外外层围屋还夯筑了夹墙,万一外墙被抛石机轰开,楼内仍有夹墙支撑,可保安然无恙。

    转了一圈后赵昺暗自苦笑,这行宫太严实了,能防御外敌入侵的同时,自己这也成了从一所开放式监狱又转到了一所封闭式的监狱了,若想偷偷溜出去比琼州的皇宫难度可大太多了!看看捋着胡子笑的得意的老头儿,他有些后悔来这里啦……

第589章 好日子() 


    赵昺转了一圈对于行宫的防御性还是十分满意的,不仅皮厚,且火力点布置十分合理,加上内部既有自备的水源,又有足够的物资储存,守个十天、半个月的完全没有问题。 而登上角楼前方豁然开朗,沙滩、大海和椰林及点点白帆,顿时让人产生心旷神怡之感,让他不禁出一声长啸,近日的烦闷亦一扫而光。

    前世赵昺在贵州旅游时曾参观过土楼,在如蚁的人群推搡下也只能走马观花,听导游的讲解这里诸多的土楼都是建于明清时期,是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方式。所以给的印象是土楼是明清时代的产物,而在参观中他现这‘行宫’不仅建筑形式和方法与自己所见的极为相识,且功能上不逊于前世所见。

    这就让赵昺奇怪起来,怀疑是不是有‘同道’同在,将土楼带到了宋代。可询问之下立刻失望了,行宫的整个设计出自都作院的大匠王诩之手,且土楼在唐代就有了,并非起于明清时期。其形式以应节严所知可能是仿制于北方的坞壁,唐时战乱频,北人大规模南迁,坞壁这种建筑形式也随之被带到了南方各地。

    王诩作为一个大匠,肯定是参与过这种修筑过这种建筑,考虑到现在正是战乱时期,此地又孤悬于海上,因此将防御能力放在了位,也给皇帝建了个这么大的土楼。而据应节严所言,现在远离州县的驿馆和驿站都是采用的这种建筑形式,只是大小和形式有别,满足了赵昺要求各驿馆即可屯兵据守,也可接纳商旅的要求。并在此次平定俚乱,控制驿路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赵昺听了极为惊喜,当年自己只是不忍心让这些老弱流落江湖才将他们收入府中,没想到真是捡到宝了。现在只叹知道的晚了些,否则定会在工部给王诩安排个官职,不过想想现在也不晚。如今周毅即管着将作监,又兼管着御作监。而周毅作为管理人员还行,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要差的多了。

    如此正可将王诩安排在御作监,赵昺觉的有这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身边协助和指导,定然能为自己的设计增添不少助力。于是赵昺即可下了第一道口谕,封其为和安郎,御作监副使,即刻前来伴驾。应节严若有所思的的笑笑,立刻记下,着人前往府城传谕。

    主楼外呈字型的横屋显然是供随扈的大臣及随行的幕僚使用的,那里功能齐全,即刻用来办公、议事,还可住宿,不过都没有后窗,使人无法窥视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