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军在收复江南后,不仅接收了各地政权和仓廪,还继承了他们的整个驿传系统。赵昺当然知道交通的重要性,前世就有‘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吗?而他更清楚当下的道路还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这就如同人体的神经和血管,把信息和营养输送到每一个角落。也使得赵昺即便在船上也能够接收到各处送来的信息,了解到各个地区的情况……

    船队日夜兼行在第六日的傍晚到达江州,这就是《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之地,也就是现代的九江市,在往西去便是荆州之地了。而江州号称途通五岭、势拒三江,具有七省通衢的战略地位。由于得舟楫之便,加上物产丰富,此处自古就是通都大邑,是人员流和物流中心城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乃是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这里是东路军攻克的最后一座城市,由于前方连番失地,驻扎于此的元军人心惶惶,他们未做抵抗便渡江北去,因此这里经济为遭受严重的破坏,而还有六百里便到鄂州,赵昺决定在这里靠岸,补充淡水和物资,此后便不再停船,直到鄂州。江州镇守使孙恺率文武前来迎候,他觉得下船入城太过麻烦,又耽误时间,便命孙恺上船觐见。

    “不要拘谨,喝些热茶!”孙恺也是甲子镇建军时的老人,但当初其只是个都头,可以算是老人中的年轻人,不过其凭着自己的勇猛善战和擅于学习,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统制,很快又会成为最年轻的都统。可是在战场上悍不畏死的勇将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十分拘谨,见礼后便手足无措地站在一边,赵昺让其坐下道。

    “谢陛下……”孙恺以标准的军姿坐在墩子上,张张嘴却又不知说些什么了。

    “孙将军家乡是哪里的?”赵昺见其紧张的额头冒汗,知道其紧张,也没法说话,便先问道。

    “禀陛下,末将祖籍洛阳,南渡后落籍彭泽县。”孙恺回答道。

    “哦,彭泽隶属江州,据此不远,可还有亲人?”赵昺听了道。

    “对,彭泽据此百余里,末将家中尚有父母在堂,有一妹尚未嫁,下有两个幼弟在屋。”孙恺回答道。

    “可曾回乡探望?”赵昺又问道。

    “末将年及十七便应诏勤王,此后转战各地,后入帅府军中,随陛下辗转赴琼。此次反攻回乡,却军务繁忙,尚为及回乡,不知家中情形。”孙恺面色黯然地道。

    “近在咫尺,当回乡探望父母,堂前尽孝,至少也要看下家中情形!”赵昺听了也觉伤感,宽慰他道。

    “是,陛下。待战事稍缓,末将定回乡探望。”孙恺答道。

    “王德,备下绸缎两匹,金二十两给孙统制带回家中,算是朕的一点心意。”赵昺言道。

    “末将谢陛下厚赐!”孙恺听罢急忙起身施大礼道。

    “如今汝也是一军之首,国之重臣,如今也算是衣锦还乡了,怎能太过寒酸呢!”赵昺抬手让其免礼道。

    “陛下厚爱,让末将汗颜。”孙恺再度施礼后才重新坐下道。

    “朕乘船溯流而上,各处江防都开始动工,可你们这里收复的最迟,建设却是最快,德化城墙已经修葺完工,各个水寨业已投入使用。可见你是用了心的!”见孙恺已经不似刚才那么紧张,便转向正题。

    “陛下,末将不敢居功,这皆是众军之力。此外当地百姓见王师到来,也积极响应,纷纷自带粮食出役,日夜不歇,才得以有些模样了。”孙恺答道。

    “嗯,看来江南百姓还是心念我朝的。”赵昺点点头又道,“当下鄂州和江陵两座重镇尚未收复,江州便成为扼制长江下游的节点,因而要万分小心,切勿疏忽。”

    “末将明白,如今是日日横戈待旦,不敢有丝毫松懈!”孙恺恭敬地答道。

    “如此最好。要积极备战,囤积粮草物资,一旦鄂州之战失利,你们要做好阻敌的准备,同时也要准备出兵增援,可以说任务最重,看你如此用心,朕十分高兴。”赵昺夸赞道。

    “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望。”孙恺答道,“现今城内以囤积粮食二十万石,可供一月只用;另储存的弹药可供一场战役所循。此外末将还请陛下能再调拨些火枪,征募的新兵已经陆续入营,年后就需持械训练,但如今军中储备的枪械不足两千支,与所需悬殊太大。”

    “如今各军皆在扩编,而匠作坊刚刚恢复生产,缺口甚大。朕先从储备中有限调拨五千支给你,不足之数待匠作坊正常生产后,再如数调拨。”赵昺略一思索道。现在大规模扩建,各军都缺少火器,而匠作坊即便全力生产也难以满足需要,只能先行分配给最需要的。

    “多谢陛下!”孙恺听了惊喜地道,仿佛比刚才得到赏赐还要兴奋地起身施礼道。他当然清楚十个师扩编成十个军,兵力增加三十万,武器自然奇缺,陛下优先分配给自己五千支火枪,这可谓是厚爱了。

    接下来,赵昺又详细询问了布防情况,及应敌的方案和计划,万勿因为进军顺利而轻敌。同时要求孙恺一定要注意民情,约束好部队,且不可出现扰民之事。另外便是要配合地方州府做好清剿残敌,镇压反叛,清除奸细,征缴税赋,押送物资,安抚百姓等诸项工作。

    两个时辰后,各船物资补充完毕,孙恺才下船拜别。而此时董义成舰队已经遣船来迎,船队继续出发西进,由此进入了江南西路的地域。而赵昺这才用了晚膳,御前办送上刚刚收到的公文,他们已经照惯例分类整理完毕,按轻重缓急放好。

    “好消息啊!”赵昺边吃边拿过最上方的文卷,翻阅了两页后,将箸子拍在几上惊喜地道。

    “陛下,怎么啦?”在旁侍奉的苏岚被吓了一跳,惊问道。

    “这真是雪中送炭!”赵昺点点文卷道。

    这卷文书皆是有关元廷方面的,由于宋军突然出兵夺取江南,以致今年的秋税尚未能征收,而屯于各州府的粮食也未能按时起运。使得元廷获得的粮赋不及往年的三成,导致江北粮食紧缺,南必太后以监国的身份下旨江北的秋税增加四成以解决财政困难;与此同时却减少对西北的粮食配给,以缓解江北缺粮之虞。

    不过要知道江南的税赋如今已经占据了元廷整个财政收入的七成,这对元廷来说绝对是沉重的打击。而这些年来由于忽必烈滥加赏赐,对外频繁用兵,军费浩荡,以致国库空虚。如今财源被断,立刻就捉襟见肘,导致江北经济趋于崩溃,中统钞大幅贬值,粮价飞涨,一锭中统钞只能买到两石米。

    另一方面,西北的察合台汗国大汗笃哇再度出兵,其过去与海都关系一向很好,经常联合侵掠元朝边界。此次趁忽必烈新丧,各宗王争夺汗位之计,亲率十二万大军侵入畏兀儿,包围哈剌火州与海都相呼应,西北战事有再起之势……

第767章 必争之地() 
从这两条信息中,赵昺经过简单分析就不难发现由于粮食紧张,南必太后禁止粮食运往西北,这个理由看似合理,但是也不难发现其欲以此要挟西北诸王妥协,从而挟制真金。这表明南必与真金的斗争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要知道西北既是蒙古的根本之地,也是战争最为频繁的地区,忽必烈当政每年将收取自江南的税赋大部分用于西北,一方面作为军粮,一方面也是为了施恩,借以拉拢诸王,以稳定西北局势。

    现在南必断了粮草必然会引发西北驻军的恐慌,也会使军心不稳。这不外乎会产生两种结果:一者会屈从于南必,支持其监国,或是其支持的皇子继承汗位;二者,真金借此时机提出支持自己继位的条件,答应继续回哺西北,而被激怒的诸王支持真金继位,然后名正言顺的罢黜南必。

    但现在又出现了笃哇这个搅局者,其入侵畏兀儿,攻州掠府。危机之下迫使诸王欲尽快结束纷争,选出汗王或支持南必监国,这便会使得矛盾加速发酵,引发一场战争,以武力来解决问题。内忧外患之下导致元廷进一步走向分裂。当然也不排除他们抱团取暖的可能,暂时达成妥协一致对外,但是赵昺觉得是江南重要,还是西北重要,蒙古人自有答案。总之不管如何,都能为自己再争取一段时间,度过这段最为艰难的时期。

    船行一日过兴国军后便进入了战区,这里河面收窄,船队变为两路纵队转向西北继续前行。此时风向转变,战船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船帆借风航行,速度也慢了下来,而行动迟缓绵延数里的船队也是最容易受到袭击的时候,尤其是两岸尚在敌军的控制之下。赵昺下令增加瞭望哨,同时出动快船在左、右两侧巡视,为船队提供预警。

    “官家,下雪了!”从昨日起天便灰蒙蒙的,晚上下起了小雨,早晨天刚亮,叫起的王德进舱禀告道。

    “下雪了?!”赵昺一骨碌坐起来还有些不信地反问道,他来到这个世界时虽然也正是冬天,但只领略到冬雨,却一直没有见过雪,到了琼州以后更不用说了,使他一直以为古代的江南不会下雪。

    “当真的,小的已经看过了,甲板上白了一层!”王德使劲点着头道、

    “哦,真的下雪了。”赵昺趿拉着鞋下床扑倒舷窗前,推开窗户向外看去,果然天空中飘飘洒洒落下雪花,他兴奋地大声喊道。

    “官家,不要冻着!”小皇帝难得这么高兴,王德也笑着扯过毯子给其披上道。

    “更衣,我要上甲板上去看看,多少年未见过下雪了!”赵昺披着毯子张望了一会儿,扭脸道。

    “是啊,琼州一住便是十年,便再未见过雪!”王德也附和着道,并未理解其中之意,只是单纯的觉得小皇帝终归是个孩子,自小头一次看到下雪当然兴奋不已,关上窗户叫人伺候小皇帝洗漱更衣。

    赵昺换了衣服迫不及待的登上了舱顶甲板,但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