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昺觉得章鉴倒是像自投罗网,他看清了当前的形势,在宋军已无胜算的情况下,自知难以回天,索性便遂了某些人的愿,认下了‘偷逃’的罪名,给了他们罢免自己的理由,也求得了一条生路。但其还是没有猜到大宋会卷土重来,而其没有站出来自证清白,很可能是觉得清者自清,没有必要非得站出来大喊大叫。

    事实也确实印证了章鉴的判断,不仅州、县、乡里的基层官员为其一路绿灯,且如今朝中的许多臣僚如陆秀夫、文天祥、刘黻、张世杰等人皆知此事,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如此可见大家都心知肚明,睁只眼闭只眼放过去了。

    “小丫头杞人忧天了!”赵昺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将画儿放在一边暗暗道。正是因为这章屏偏偏不知事情内幕,入宫之后不免担心祖父‘罪官’的身份会影响选秀,不免忧心重重,被画师将其忧郁的样子绘入画中了……

    “这又是哪家的闺秀!”赵昺又拿起一张图细看,但见这个小姑娘也是垂手静立,一袭淡淡的罗衫,细腰袅袅如杨柳,身材轻灵似浮云,却如神女般飘逸地走来,翩若轻云出岫,纤纤素手,翦翦双瞳,一双明眸,有股脱俗的清新的样子,而那颗小翘鼻让其又多出几分俏皮之感。

    “程素,祖籍歙县人,淳祐六年生。”赵昺又再次翻开查找,而这本小册子对于这些待选的女子来说无异于生死簿,是母仪天下,还是黯然回转,皆在其间,足以改变一个女子,一个家族的命运。

    程氏一门,家族源远流长,但在宋前却是将门,入宋后渐渐转换门风,程家子弟接连在科举中取胜,步入仕途,从而变成了书香门第。其祖程元凤,字申甫,号讷斋,理宗绍定二年,其考中进士,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以忠诚正直著称。淳佑间,迁太学博士。理宗时,进秘书丞,迁著作郎,旋拜监察御吏。

    宝佑三年,为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次年,进右丞相兼枢密使,提出进贤、爱民、备边、守法、谨微,审令,十二字方针作为施政纲领,并亲自从全国挑选了数十名德才兼备的人士,推荐给朝廷加以重用。六年,提举洞霄宫。咸淳三年,再度为右相兼枢密使,旋为陈宜中论罢。晚年被授少傅等职,并进封为吉国公,但因与贾似道冲突,以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归隐于黄山。

    程元凤在朝用人颇公正无私,以忠诚正直著称。其子嗣众多,在科举上多有建树,程素乃是其长门嫡幼女,其父入元后退居乡中,以著书教子为乐,收复江南后重新起用为吏部一房郎中。程素出生于书香门弟,她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可谓多才多艺。

    赵昺看罢第一感觉就是太后给自己找了个老师,自己是略同经史,字亦能写,却不敢称好,绘图绝佳,画画免谈;音不通谱,哼哼几句还行,琴勉强认的,弹就算了;诗词剽窃还行,自作没门。而这些技能往往是个皇帝都要会得的,起码也要懂得欣赏。可能太后见自己太逊,也知无可救药,干脆找个媳妇撑门面。

    不过赵昺觉得太后忘了考虑自己的感受。虽说在殿上宴饮之时有了挡箭牌,可想想媳妇们在一起吟诗作画,抚琴唱曲,相互唱和,而自己只能傻笑着拍手叫好,将是何等的尴尬和无奈。若是求那会儿的心里阴影面积有多大,恐怕都不用算就知道结果了。所以为了避免日后难堪,他只能暂时放下了。

    “这个……”赵昺拿过最后一张画像,却不知如何评论了。也许刚刚看过几个各式的美女,有些审美疲劳了,并不觉得这位颜值有多高了,粗看之下并无特别之处,但是细一端详,还是很耐看的,其头绾高髻,眉目清秀,端庄秀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面若慈善,嘴角挂着一丝微笑。

    若是单看此女的面相,赵昺觉的几人之中,她更为符合宋代历朝皇帝选后的标准,长的不算难看,面相方正可亲,一脸的慈悲相,岁数在大点儿简直就是活脱脱的观音娘娘了。而他再翻看有关其家庭情况的介绍,更不得了啦,比前边几位不仅毫不逊色,且更为显赫。

    介绍中称此女名为吴曦,安吉人,淳祐四年生。而此前的介绍皆是上溯两代起,可这位却是从其曾祖吴潜开始的。简言之吴潜家族,上至祖父吴丕承,下至孙子吴宝谦,尤其是柔胜、渊、潜吴氏三贤均进士及第,同为朝庭台阁重臣,渊、潜兄弟先后入相,可谓五世为官,显赫一时,亦使宁国吴氏跻身宋季最为显贵兴盛的家族之列。

    吴潜生于其父吴柔胜的寓舍,次年母亲鲁国夫人沈氏病逝,因常遭水患随父回迁宁国。其六岁随宦牧宣城的伯父吴柔立生活,游学于宁国、宛陵、泾县等地。少年吴潜聪慧过人,十四岁入州学,十六岁领乡举,二十二岁再领乡举。嘉定十年,二十三岁的吴潜以宁国籍举子登进士第一,亦成为赵宋王朝两位状元左丞相之一。

    吴潜生活的时代在宋季宁宗、理宗两朝,而主要的政治活动则在理宗之世。虽先后仕至参知政事、枢密使、左、右丞相,但时间不长,前前后后累计不及两年八个月。出外则曾历守嘉兴、建康、隆兴、太平、平江、镇江、临安、福州、绍兴、庆元、宁国等十一府,并多以制、抚、运使或总领兼任。在他四十余年的政治生活中,几与宋末内忧外患相始终。最后遭奸臣贾似道构陷,景定三年死于循州贬所。

    吴潜生长在两世讲习理学的家庭,而理学的本质是坚决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宋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他基于儒家“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也跟人民一起要求抗争,吴潜父子兄弟亦都曾见之于实际行动。因而,他对时政得失,战守措施,指陈周至;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缺失,亦犯颜直谏。

    至于同权幸奸党的斗争,随着时局的危急而愈发激烈。吴潜笃信儒学,秉承中庸之道,洁身自好,尤其是为官前期,对权幸奸佞,往往嗤之以鼻而未作强力反击。然而,到了吴潜成为丞相首辅之时,深感奸邪不除,国运难回。然而,在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朝廷,吴潜的愿望又岂能变成现实?

    不过赵昺以为吴潜虽然壮志未酬,可犯言直谏的忠亮与勇斗奸党的刚直,却是值得称道的。总之盖棺之时悼词可以写上“吴潜同志的一生,是忠君报国的一生,是勤政爱民的一生,是刚正不阿的一生,是令后人敬仰的一生!”

    吴潜娶溧水世家平氏为妻,生璞、琳、玠,卫国夫人平氏薨,其不复娶,亦不畜婢,故在世仅有三子。三子中,吴璞在历史上较有作为,淳祐四年进士,初授校书郎,改除嘉兴府通制、沿江镇抚使。吴璞又有长子宝谦,授承务郎平江路治中;次子宝礼,仕转运使。

    吴曦乃是璞之长女,生于官宦之家,其自然是知书懂理,精通文墨。而作为嫡房长女,自然要自幼学习打理家务,据说其持家有方,做事公正。且上敬父祖,下善待弟妹,贤良淑德,处事有道,族中上下皆十分信服。看起来哪个都不错,却把赵昺给难住了……

第861章 没奈何() 
对于这几个待选人,赵昺从未见过,也就谈不上了解了,而这些资料也只能作为参考。若是由他做出决定,宁愿去让那个俚家小土妞李三娘当皇后,起码自己与其有过接触,知道她到底长得什么样,了解她的脾气性格。而现在纯粹是靠蒙,押宝似的靠运气,且完全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不过赵昺还是对太后的苦心心怀感激的,终归人家不比自己有着后世的婚姻观,却也是一切按照惯例和章程行事,尽管心存不满也怪不到其身上。而其是为了啥?还不是为大宋千秋万代的考虑,当下大宋皇室人丁稀少,先帝所遗六子,除了在大都的废帝外,只有自己。若是死了,连个继承人都没有。

    所以赵昺知道太后一心想要自己开枝散叶,早日结婚生子,以便延续先帝血脉,免得皇位落入旁支。而他知道年前太后将身边的苏岚升为女官,其中就有此意,想要他在大婚之前知晓男女之事,顺便留下血脉。可惜的是自己‘不开化’,一直守身如玉,留着童子之身。

    而真相是赵昺有色心没色胆,且自己今年才十四岁,即便按照虚岁算也刚十五岁,仍是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育还未成熟。可偏偏他是心理成熟,身体不行,所以哈喇子流了很多年啦!而作为后世人他当然也知道早婚早育的害处,不仅害了自己,也往往会影响下一代,大宋王朝多次出现继承人危机不能说与此无关。

    “看来这次是躲不过去了!”赵昺摸摸嘴唇上长出的绒毛苦笑道。现在的形势,他已经看出来了,摆明了是自己不肯大婚,太后就不让自己亲政,要他这么不冷不热地挂着。

    躲是躲不过去了,又看了几张美女图,让心中早已长草的赵昺反而变得轻松了。前世的男人有几个没做过左拥右抱、妻妾成群的梦,但是慑于法律和道德的限制也就只能想想而已。而在这个时代皇帝只娶一个老婆才是新闻,即便自己有后宫三千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反而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否则当皇帝干嘛!

    想通了的赵昺再看图画上的几位美女不禁乐了,其实这些人已经可以肯定成为自己的女人了,她们中虽然只有一人会成为皇后,但是其她人同样会进入后宫,成为自己的小老婆。如此自己又何必为取舍哪个犯愁,而自己操心的只是将后冠戴在哪个人头上的问题。

    要知道按照宋朝的规制,皇帝的内宫中除了皇后外,还有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婕妤、美人、才人、国夫人、夫人、红霞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