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附议!”这时江璆也起身道,“陛下少年便掌兵,组建帅府军,再造禁军。亲领大军败刘整、斩张弘范、数败阿里海牙、亲征收复江南,可谓名震寰宇,全军上下无不敬服。亲掌枢密,正是众愿所归!”

    “臣附议!”文天祥随即道,“如今大敌当前,陛下勿要再推辞了!”

    “臣附议,恳请陛下亲掌枢密!”刘黻随后奏道。

    “臣也无异议!”瞅着众人的目光皆聚于自己身上,王应麟眼看已经过了半数,自己即便弃权也是难阻止,笑笑道。

    “陛下,既然众臣所请,又是生死存亡之际,陛下还要以社稷为念!”应节严知道小皇帝对军权向来重视,绝不会轻委他人,如此平稳的接过军权,对谁都是件幸事,他自然也没有反对的道理。

    “既然如此,朕便权领枢密使,待张枢帅痊愈后再行归还!”虽然错估了形势,但是赵昺觉得如此最好,点点头应下了。

    不过即便如此,赵昺还是难以放下心中的疑虑。陆秀夫奏请自己亲掌枢密之职,无外乎是清楚当前的形势,以其的能力是无法应对的,而那些骄兵悍将皆是自己的亲信,没有他的首肯是难以调的动的。因此以其与他在此事上反目,不若顺势而为,皇帝亲掌枢密不可能长久,那么此后便仍有机会,没有必要再此时一争长短。

    但赵昺也觉得自己是不是太过腹黑了,在心里总是先将人设定为‘坏人’,把事情总是向最不利的方面考虑,却忘了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也许陆秀夫如此做,看似妥协,其实也是为避免朝争,为枢密使一职该由武人,还是士人担任争吵不休。现下由自己权领,而其也并未丧失什么,反而有利于巩固两人间的良好关系。

    “当前蒙元意欲南下,大军业已集结于江北。江东和湖广两战区制置使据形势发展,制定了响应的应对之策,想各位爱卿皆已受到,朕请诸位到此便是想听听大家有何看法!”有心栽柳柳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张世杰这一病,竟然将自己的心病给治好了,使他可以顺利成章的调度军队。现下也只能强压暗喜,轻咳声议事。

    “陛下,臣对以攻代守之策应对此次敌军的侵袭十分妥当。”文天祥首先言道,“当下我朝收复江南仅一年,粮草略有积存,但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战争,以小规模的局部战事打乱敌军的部署,使其放弃南侵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陛下,臣以为在蒙元尚未发动进攻,且两国和议并未终止之时,先动用水军拦阻高丽水军,是否有背盟毁约,挑起战事之嫌呢?”这时陆秀夫言道。

    “陆相不要过于迂腐,蒙元乃是豺狼之心,其从未放弃亡我大宋之心,与其讲礼义廉耻,岂不是与虎谋皮!”江璆摆摆手言道,“当年蒙元大举南下侵犯我朝,其何曾顾及两国间的誓约,若是等其大举进攻,则战机皆失,处处陷于被动,当下之策也成虚无。”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这时王应麟却言道,“所谓师出有名,孙子曾曰用兵五要:道、天、地、将、法.所谓道者,令下与上同欲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陛下,若是如此宣扬,为敌所知出兵则失去奇袭之效,甚至为敌所乘啊!”这种大道理江璆也无从反驳,只能看向小皇帝道。

    “陆相所言有理,师出要有名!”赵昺这次却没有支持江璆,摸摸下巴道。

    赵昺明白他们的意思,这里的“道”就是出师的名义,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打仗。而师出有名最好的策略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但他知道这个世界也许说出的理由和你真心想的根本没什么关系,但是你说出来的必须是:阳光的、经得住道德考验的,这就是中国社会的特征。

    中国历来也讲究师出有名,其实对说服支持老百姓舆论而言,他们很多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大多时候他们分不清楚对错,脑子里只有好坏。简单化的是非观,是舆论宣传的利器。所以舞台上脸谱化才会那么严重,老百姓才会那么的喜闻乐见。

    而德就是老百姓脑子中的好人坏人的判断标准,这也是此时的价值观,无论你多么阴暗,展示给世界的一定是阳光的;而普罗大众,不见得相信你的阳光,但是他为了不把自己的阴暗展示出来,不得不假装相信你的阳光,于是一群可能相信或者都不相信这种阳光的人走到了一起。

    如此就要求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高大上的理由,一个能够超越私利的理由。也许开始各怀鬼胎,但是却不得不显得自己那么热血,那么正义。时间久了,所有的人演的入戏了,慢慢的就忘了什么是自己的真实想法。所以对凝聚手下人坚定信念而言,必然就能怀起更加激情的力量,能让更多人围绕在一个伟大的目标之下。

    另外师出有名对敌人来说,其实就是整体打击对手污蔑而言。在历史上每每造反或是发起战争,双方都会推出十大罪,十大恨什么的,就是《让子弹飞》中的土匪本来就是想杀了黄老爷,可是他却是要以均贫富的名义除掉了他。目的就是对敌人的舆论打击,精神摧毁。而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对决,更是民心的争取,明确对手贼的身份,似乎便能够更好的打击敌人内部的自信,能够更多层面的摧毁敌人,这就是所谓师出有名的重要意义。

    “陛下,那亦要有妥善之法!”江璆皱皱眉言道。

    “朕以为当下正是商船回航之际,途中每每会有海匪出没,劫掠商船,杀人越货,我们是不是可以护航名义出征,而兵匪常常难以区分……”赵昺想了想言道。

    “陛下所言不假,高丽水军截杀抢掠商船的事情历年多有发生,其既然愿意做贼,自然难逃我大宋王师的剿杀,呵呵……”文天祥点头应和道,可说着说着他自己却先乐了。

    “臣以为可行,我大宋剿杀海匪乃是保境安民之举,必让四夷蕃商臣服称贺,实乃大义之举!”王应麟也施礼道。

    “好,但是朕以为在水师出征后,再行宣扬,以防海匪闻风而逃!”赵昺言道。而心中暗乐,果然不出所料,众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大义的名分,至于海匪是真是假,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去深究,就看怎么说呗……

第937章 说服() 
    对于以沿江各军分遣小队渡江对敌进行扰乱作战的战术,众臣倒是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如此动用的兵力有限,也就是说可以减少钱粮的消耗,又可以使敌误以为我军是在发起大战前的侦察作战,使敌不敢轻举妄动,却要处处设防,在一定程度上打乱其部署,无法集结大军。

    另一方面,我军的骚扰作战实质是破坏敌军屯粮敌和船只集结处,只要发现便会以短促有力的攻击,予以摧毁,以此挫败敌渡江作战的阴谋。此外还可以通过不断的袭扰作战,扰乱人心,破坏他们的生产设施,毁坏田地、沟渠,削弱他们的经济基础。

    这种作战方式在琼州时也曾使用过,屡次挫败过阿里海牙的攻琼企图,因此军中许多军将都能熟知此种战术,便于组织实施。且作战地点皆在域外,对己方影响甚微,反而会制造一种对敌发起反攻,并取得胜利的假象,可以鼓舞人心、士气。

    众臣一番讨论后,除了要求把握好作战的规模和烈度外并无异议。但是却对江钲提出的‘急攻西川,缓攻大理’的平西策略提出了质疑,他们反对攻取大理的理由与赵昺起初的想法相似,就是暂时不想卷入到俚汉之争中,徒耗人力、武力。又以为长江防线已经初具规模,攻取西川也非是那么迫切,当前的精力还是应放在休养生息,积存钱粮上来,而非为一块‘无用’之地用兵。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想来诸位爱卿比朕清楚。此前百年间,大理由段氏执政,其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且与我朝修好、称蕃。有词善邻自不必提防之,但如今大理已为蒙元侵占,成为其治下之地,俨然已成我朝背上之疽。”赵昺待众臣各自发表意见后,才言道。

    “陛下,湘西历来不服王化,俚乱不止,若是进取大理必先收服俚人,而如此必然要动用大军。可那里山高林密,瘴气弥漫,我军进剿每每损失惨重,实在是得不偿失。”文天祥轻叹口气道,“当下大理因蒙元云南王被刺,导致内乱,各方攻杀不止,我朝又何必参与其中?”

    “文相,即便我朝暂无谋取大理之意,湘西也必要收复,否则一旦大军北调,失去镇服,他们就会频频骚扰内地,侵州掠地,迫使我们不得不再行分兵平叛!”赵昺言道,“现下正是因为大理内乱不止,迫使他们避入湘西,进入汉地。而江置帅之策正可借机予以招抚,妥善安置,来日必可为我所用,成为我们阻挡蒙元进入广南的屏障。”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现下俚人正陷入危难之中,迫使他们内迁,若是我朝善待于其,即便他们蛮狠狡诈,也懂得报恩。”陆秀夫听罢点点头道,“吾以若依江置帅所想,只要假以时日,对俚人予以安抚,非不能使他们归于王化。”

    “正是,我朝已有在琼州改土归流的先例,只要依策而行,非是不可。使若能成,我朝便得一助力!”应节严也附和道。

    “不错,蒙元残暴,动辄毁寨灭族,且施以重税,以致民怨沸腾。朕以为正是时机,以其为前驱深入湘西,对有功者委以官职,并建州立府,以朝官治理,将他们纳入版图非无可能!”赵昺言道。

    “臣以为不妨一试,成则为我朝一臂助,败也无伤国事。既是五五之分,又有何不可呢!”刘黻这时也转变了看法,但从其口气中似也并不报多大希望。

    “既如此,臣也无异议!”王应麟也算是同意了,接着言道,“不过臣以为武装爨白军,助其还返故地,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