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些都是临时加餐,大多数情况下军中还是将大米或粟米煮成饭或粥来吃。而至于后世军粮的改进,大部分则是围绕着面食进行的。赵昺记的米饭之所以难以做成野战口粮,还是因为干燥技术一直不过关,以致营养缺失,口感很差,知道二十一世纪速冻干燥技术的成熟才得以解决。

    不过赵昺知道明朝军中曾出现过以米饭作为速食口粮的事情,那就是把煮熟的米饭晒干,然后作为军粮运输保存,需要的时候用热水冲一冲就是能吃,口味和营养自然不在考虑之列。总之,古代军队的努力方向是将生火做饭这个环节,尽最大可能从战场上挤出去。

    至于副食品,战场上能吃到新鲜的肉食和蔬菜,别说在古代,就是现代补给手段多样化的情况下都是极为困难的,而此时解决的办法就是用盐腌制。关于腌肉,和军队有关而且名气最大的自然就是金华火腿了,肉食还可以做成各种酱,并且在士兵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新鲜蔬菜和肉类是遥不可及的,在征战的时光中以盐入味的各种酱类也是唯一的下饭菜和调味品。

    所以在野战食品的改进中,赵昺可谓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他清楚若想让士兵在战时保证体力,不仅是吃饱那么简单,营养和各种维生素的补充也是必须的,如此才能够减少疾病飞发生,并能战斗力不减退。而在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他也只能尽力为之。

    过去历代供应军粮一般都是带壳的稻米和麦粒,运到军营后再进行二次加工,这其中有便于保存的考量。但是赵昺以为在平日还好,但是战时就存在着极大的弊端,首先浪费了宝贵的运力,且运到后无法直接使用,尚需抽调人手冲捣,即费时间,又浪费时间,所以他下旨供给的军粮一定要经过加工后才能运到军中,战时更是如此。

    地理和种植习惯的因素,使的小麦种植面积小是难以改变的事实,因此赵昺除了将面粉作为战略储备外,还是将主意打在稻米上。他记的后世的米粉不仅便于制作,且晾干后也耐储存和运输,吃的时候只要在开水中稍加烹煮,以酱调味即可,以北方常吃的挂面相似。经过试制后,便成为军中战时的备用品之一。

    另一项对稻米的利用,赵昺是仿照炒面制作方式,将大米炒熟后磨成粉加入油、盐、豆粉和芝麻等调味料,吃时干吃,或是以热水冲泡即可,但是口感就不要想了。而后,他又对炒米进行进一步改进,将炒面加以压缩固化,就成了压缩饼干,且可以做出多种口味。

    至于在副食品方面,赵昺除了沿用旧时腌制的肉干和鱼干外,还采用熏制的方法制成便于保存的腊肉、腊肠。此外,为了解决缺乏蔬菜的问题,除了腌制咸菜外,脱水蔬菜就成了不二的首选,他利用春夏季节蔬菜丰富的时期,将时令蔬菜晾晒脱水,制成干菜,这不仅可以作为战时食用,也可在冬季青黄不接之时作为补充。

    此外,赵昺还利用江南各种水果出产丰富的优势制作果脯。起意时尚在琼州,因为水军经常需要长时间出海,而他知道在海上若是长时间维生素无法得到补充,十分容易引发败血症,这也是古时水手的致命杀手之一。可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耐储的土豆和洋葱,他却知道水果富含维生素,但又不宜保鲜,于是想到若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后作出果脯,不仅保存了营养成分,还利用储存、运输,更有开胃的效果,于是也被列入军粮之列,不仅配发水军作为出海日常膳食,也成为步军的战时补给品……

    。

第1069章 信任与否() 
赵昺与新编旅的士兵吃了午饭,虽然知道众口难调的道理,却也命人多拨些面食给两旅。不过他也知道饮食习惯也并非不能改变,只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要知道为了节约人力和财力,军粮一般都是就近供应,而随着战争的展开,来日战线必然会向北延伸,远离水稻产区,更加不可能保证军粮皆是江南的稻米。所以他觉得军中食谱也要加以更改,以便南北调和,而非迁就一地之军。

    午饭之后,赵昺下令各军要加快城寨的修建速度,在太黑前要初步完工。而各部的信使也不断将战报送到,当下分占扬州外围的各军都在加紧修筑城垒,向友军方向延伸,以便做围城的准备,但是各营要想连为一体,最终完成合围,却非一日、两日间可以完成的,所以各军此刻即便能相互支援、接应,可也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而营寨就是他们的依托。

    “陛下,哨探来报敌泰州援军约万人已经出发,先锋军据我军营地不足二十里,是否要遣军迎击!”在申时时分,倪亮匆匆上了车帐禀告道。

    “弯头镇与扬子镇相距三十里,现在两营之间尚有十余里的缺口,其间可有部队驻扎?”赵昺看看地图,抬头问道。

    “两部都在加紧构筑营寨,当下两营之间并没有布置部队,只有派出的巡逻队和哨探。若无增援,现有力量不足以拦截敌大队人马,即便是延迟其行军速度也十分勉强。”倪亮禀告道。

    “告诉他们遇敌稍加接触就迅速脱离,不必纠缠。”赵昺略一思索道。

    “陛下,若是我军任其安然通过,敌会不会趁我军立足未稳之机袭营?”倪亮问道。

    “不无可能,但几率不大!”赵昺言道。

    “嗯,陛下所虑正是。”倪亮想了想言道,“扬州是临江重镇,也是税赋重地,敌军必不会轻易舍弃。当下敌若是接战,则面临着我们两军的夹击,脱烈都不会舍本逐末做这等事情。可如此轻易放过他们,属下又觉的心有不甘!”

    “那汝想如何?”赵昺看其依然一副憨厚的样子,笑笑问道。

    “陛下,属下想遣一军伏于运河东岸,待敌大队通过之后,后队辎重通过之时发起突袭,毁其粮草。如此可加快消耗城中粮草,一旦粮草不济就会四处求援,也可达成陛下围城打援的计划。”倪亮搔搔头皮道。

    “你是营中主帅,如何做可自决,不必事事都来请示朕!”赵昺笑笑道。他看着眼前这个憨厚的伙伴,却有些感慨了,其再不是当日懵懂无知的莽夫,其已是胸中藏着十数万雄兵的将帅,自己可以放手让他去干了。

    “这……属下能行吗?”倪亮听了却有些含糊了,耷拉着脑袋问道。

    “怎么不行,汝是朕的兄弟,心腹近臣,统领十万御前护军的大将,若是这么点阵仗都怯场,还不如回家抱孩子呢!”赵昺听了佯装生气的挥挥手道。

    “是,属下这边去安排!”倪亮听了立刻挺直身子敬礼道,眼神中也多份自信,出帐点兵准备出战。

    而这边倪亮刚刚出营,那边陈凤林遣人来报,真州方向来援之敌趁着暮色突然从大仪镇和仪征镇两营之间的间隙快速突进,待两营遣军拦截之时,他们并不恋战,只留一部断后迟滞我军的行动,大部人马直奔扬州城。由于敌军皆是骑军,追击不及被他们进入城池。

    “都哥这厮倒是学的乖了!”赵昺闻报并不感到惊诧,笑笑言道。

    “陛下,敌援军入城,为何还如此淡定啊?”王应麟作为随扈的臣僚之首,那么一应事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忙了一日,傍晚才回到行营,见状十分惊诧地道。

    “王知事,都哥万户府屯驻真州,去岁瓜步镇一役正是在其辖地爆发,陛下指挥我军以一师兵力渡江全歼哈必赤千户府,营救出被困的官兵。且重创敌来援的两个千人队,使得敌军震动,再不敢渡江犯境,也迫使伯颜转攻为守,在沿江筑垒,修筑城池。都哥所部被我军重创后更是闻风丧胆,且在河西立营的正是其对头一军二师,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的直奔城池,而不与我军交战。”在旁的谭飞接话道。

    “原来是败军之将,怪不得如此啊!”去年小皇帝偷偷离京前往建康指挥营救行动,还惩处了两名作战不利的高级将领,这事情外界不知,他却是知道的,听了谭飞的解释恍然道。

    “将书信带回给陈都统,告知其不要因敌怯战而大意,晚上要严守营寨,防敌夜袭,且做好明日攻城的准备!”赵昺又吩咐道。

    “陛下,咱们不是围而不攻吗?怎么明日却又要攻城!”在旁随侍的应熙听了插言问道。

    “围而不攻是战略上的安排,战术上却不等于不攻。”赵昺心中暗叹口气,这应熙真不是做将帅的料,但还是为其解释道,“我军当下先攻扬州是虚,一者为诱敌过江;二者为下一步围城打援做准备。若是我们过江后按兵不动,玉昔帖木儿便会识破我们的计划,只有久攻不下后的围城才能让其产生我军意在攻取扬州,并已将主力牵制在此,其才会放心侵入江南,钻进布下的圈套。”

    “哦,原来陛下是以佯攻诱敌,做戏给敌酋看的。”应熙听罢又想了片刻才明白其中的意思道。

    “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演的越真,敌军才会上当,其也才会放心调集兵力南侵!”赵昺点点头道。

    “可陛下如此是不是也在弄险,若是敌不肯中计,反而一力救援扬州,如此安排岂不两处落空!”应熙又想起了什么问道。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就要求为将者擅于把握战机。若敌真的一力救援扬州,那我围攻扬州各军则可随即转变作战任务,集中兵力攻克城池据守,将敌吸引到此。在江南待机之兵迅速过江,聚歼围城之地,也可完成歼灭敌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执行预定的作战计划,只要能完成战略目标就是成功。”赵昺不得不再次提点其道。

    “属下明白了,这就去传令!”应熙点头施礼告退,前去传命。

    “陛下心思缜密,无论攻守皆是进退自如,如此安排已是立于不败之地。”王应麟赞道。

    “朕自知鲁钝,本钱又薄,只能比他人想的多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