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内容没有特别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个老太太和她的女学生房客,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波折,都是些琐碎小事:房客偷了房东的电啊、房东不让房客用电话啊、房东威胁房客要把房子租给其他人啊。

    老太太和小马其实特别像,都是特别固执的人,两个人总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放松,所以开始的时候,她们之间矛盾不断,房租、电话费、电费、供暖。

    老太太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也没有子女,收养了一个女儿,有个外孙,都只是偶尔来看望她,平时只有个看上去比她年纪还要大的保姆照顾她。

    老人就这样孤孤单单地住在这个破旧的四合院里,直到小马的出现,打破了她常规的生活,一方面老人希望有人和她说话,喜欢热闹,另一方面,老人又是固执的,她不希望别人打乱了她的生活,老太太就这样矛盾地和自己的小房客对峙着。

    小马是个大学生,而且显然是学文艺的,她的身上本来就没有束缚,规则尽可打破,老太太守了一辈子的规则,在她看来也是可以打破的。

    同时,她也是固执的,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要做到底,就这样两个年纪差了60多岁的人,整天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吵来吵去,谁也不愿意退让一步,也打破四合院往日的死寂。

    渐渐地,天气热起来了,老太太和小马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像天气一样升温了,老太太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小马的房间。

    之后还是那些琐事,小马给老太太修房顶、帮她改变屋子的陈设、给她的墙上贴美女画像、帮她拍摄关于一天的短篇,老太太甚至想撮合自己的外孙和小马。

    女导演的电影总是会有些精巧的细节,宋铮看到小马的身上总是跃动着一些红色,红色的毛衣、红色的车钥匙挂件、红色的海报,还有就是她的屋子地面墙面完全都是红色的,甚至她还会穿着红色的戏服回家。

    而老太太的身上就只有一些沉闷的色彩,灰白的墙面、灰白的床单、灰白的沙发、灰白的衣服。

    小马是活跃的,她从来都是用跑的,时间对她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老太太的行动都是缓慢的,甚至是停滞的,一天的生活就是等着吃、等着睡,时间对她来说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夏去秋来,小马和男友找到了新房子,决定不再租老太太的房子,老太太的院子又回复了死寂,没人和她说话,她舍不得小马,这个给她添了很多麻烦的小孩儿,是小马在她晚年最孤单的时候,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色彩。

    老太太很快就病倒了,说不出话,但她什么都知道,小马回来看她的时候,她拉着她的手,不愿小马离开。

    外孙结婚以后,老人把房子让了出来,自己搬到了山上去住,小马去看过她一次,但很快就成了最后一次。

    故事就这样简单地在小马悲伤地蹲在街边结束了。

    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但是看完之后,在暖心的同时又会感觉到些许的酸涩,这就是最真实的人间感情,她不需要华丽的画面、高超的电脑特技、全明星阵容,却能够温暖你的内心,这才是电影的本真,不要让那些附加的东西模糊了人们的双眼!

    虽然好莱坞豪华巨制的商业电影如火如荼,赚足了地球人的眼球和钞票,但是观众们依然要冷静地承认,电影能够打动人心感动世界的部分从来都不是技术,而是通过影像媒介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在浩如烟海的电影世界里,华语电影一直是十分特别的存在,虽然它具备的商业气息并不成熟,娱乐技巧也不高超,但是始终能够凭借一种独有的文化质感和赤子情怀,让人们获得欣慰与感动。

    抛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外衣,生活的本质无非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堆砌和反复,之所以这些影片能够打动人,就是因为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都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之中。

    《我们俩》这一类型的小投资电影,在故事和情感上都有返璞归真的功力,不浮华也不矫情,于平淡拙朴中凸显了人类情感的纯真和良知!

    就在这么一个僻静幽深的四合院里,老太太脾气暴躁,古怪,冷漠,不近情理;女大学生热情开朗,活跃;老太太讲究秩序和规则,女大学生喜欢变化和创新;最初的相遇犹如火星撞地球,冲突愈演愈烈。

    这是一部讲述两代人交流碰撞与和解的温情电影,它揭示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存在的诸多矛盾,提醒了人们老年人群体的日益庞大与生活状态的边缘冷清,已经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

    “醒了睡,睡醒了,吃饱了歇会再睡”的生活细节,是老人的今天,也将是年轻人的明天。

    影片有四个章节,也是四个转折,“冬”展示了老人与女学生小马的陌生、冷漠、相互排斥的关系,春节,两个人因为电话费发生误会,大吵了一架,当老人知道自己误会了少女的时候,心里生出了内疚,情感的触须开始变得柔软。

    “春”叙述了老太太与女学生小马相互了解的过程,是他们情感成长的阶段,从邻居那里得知老太太的身世以后,少女内心生出了许多敬佩和怜爱,随后小马为完成作业拍摄了一个小故事,她选择拍摄的短片是“老太太的一天。

    “夏”草木丰盈的季节,老人与少女的感情已经发展成相互依赖相互关怀,点点滴滴的细节,温暖舒心。

    “秋”,肃杀而寂寥的时节,少女搬出四合院与男友同住,临走时,老人颤抖拉住女孩儿的手,说了一句揪心的话:“真搬走了,真搬空了,真搬空了,就这么搬空了?”到这里,老人与少女之间的感情亲密程度,已经达到了血浓于水的地步。

    老人再次恢复了旧日的生活,无人陪伴,寂寞冷清,老人病倒的时候,心里想的嘴上念的,不是女儿和外孙,而是一起生活了不到一年的小马。

    当小马接到老人死讯的电话时,影片作出的无声处理堪称妙绝,大街上人来人往,小马寂静无声地蹲在天桥上不知所措。

    当小马再次重返老院子,推开门,只看见窗上大红的“喜”字,物是人非,宣告了一个结束,也预示了一个开始!

    就对艺术电影的内涵要求而言,《我们俩》谈不上多么艺术或深刻,也没有叫嚣所谓人性和灵魂,人物只有两个,一个老太太,一个小女孩儿,在租房相处的过程里,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堪称失落已久的联系,不能说是感天动地,但它就是抓住了人内心的一种感情,朴实无华如四季更替,却与许多人一样平凡的生命紧紧相连。

    《我们俩》算不上深刻和优美,故事和情感没有感天动地,人生的真谛和人性的昭示也不过是初露端倪,但是它完美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忽略已久的“联系”与“情感”。

    影片用简单的细节,表现了厚重的情感,这是《我们俩》能够赢得认同和喜爱的关键所在。

    对生活真实情境与人物内心的尊重,比哗众取宠更为珍贵,《我们俩》以真挚诚恳的基调叙述了一个日暮残念的老人内心的波澜,这种真实诚恳的态度,让影片或许失去了影院的票房却赢得世界的尊重!

    重温《我们俩》,宋铮颇有些又喜又悲的复杂心情,悲的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里却要承受着刻骨的寂寞,喜的是尽管在这个恶劣的现实底下,仍然有人能够保持清醒坚持前行。

    在国产大片与进口大片追求特效大场面的潮流之下,在大多数贺岁片以恶搞,逗贫逢迎观众的夹缝之中,《我们俩》虽然仅是一部成本为二百万的低成本影片,但它却关乎最本质的人性,将视点投向处于社会边缘的失意老年人群,导演以深沉的笔触为观众们讲述了发生在老燕京四合院里的孤独老太太与外来求学的学生小马由抵触对抗到相互依靠,水乳相容的故事,导演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关爱缺失的一种观注,批判,更是对整个社会温情缺乏现象的一次警醒。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人文色彩的电影,整部电影在有点儿激进意味的讲述中爆发出一种情感的张力。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渐近线,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毫无目的的持续对立冲突下去,《我们俩》中老太太和小马的关系也是如此,更何况老太太还是一个缺乏关怀,温暖的人。

    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多,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日益调和,无论是年夜饭的等待,还是对小马掏鸟窝的纵容,两人之间的情感都在这些冲突中进一步升华。

    而随后贴画的一段,在小马报复性的强制中,是老太太近乎哀求的声音,在一阵得逞的快感之后,是来自心底的痛。

    电话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交际工具,在影片中也被当作一个重要道具来使用,具有极强的符号意义,实质象征的是老太太与小马的关系。

    而因电话线而产生的一系列风波就是两人交往进程的一个隐喻,在影片中,电话的意义不仅在于他两个人。

    更是象征的老太太与她儿女的联系桥梁,片中,三次出现儿女使用电话的场景,却一次也没有老太太的参与,不是打不通,就是儿女的单方面使用将老人排斥与儿女的世界之外,导演的意欲也就不言自明了。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话引用在这里虽然有些夸张,但却也真实的反映了《我们俩》中老太太与小马最后的离别。

    当老太太已习惯于小马的存在,习惯于对她的依恋,小马在这一刻的离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小马只是她子女形象的一个代表,一个走投无路才来的女孩,或许她有着更多的同情心。

    但当小马的离去理由仅仅是找到了更好更大的房子,这又何其像极了她的儿女,老太太刚刚建立起的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