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是宋铮的信心感染到了徐争,出来之后,他也变得活跃起来,频频跟着工作人员和演员拼酒。

    一场杀青宴,一直喝到深夜十二点钟,大家才散了,回到酒店,徐争虽然谁都看得出来是喝醉了,但是精神却非常亢奋,非要拉着宋铮聊天。

    宋铮也知道,他心里有事儿,不说出来,担心他憋坏了,结果一说不要紧,还没说几句呢,徐争就扔过来几张纸。

    “这什么啊!?”

    徐争迷迷瞪瞪的说道:“我的最新构思,你看看,我觉得这个项目有搞头!”

    我艹!

    这《人在囧途》才拍完,徐争就又有新的想法了!?

    宋铮拿过那几张纸,一开始好真没当回事儿,但是看过之后,他也不禁愣住了。

    尼玛!

    虽然纸上写的只是一个故事的大致轮廓,甚至连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用abcd来代替的,但是宋铮看过之后,分明能感觉到,这故事就是《人在囧途之泰囧》。

    尽管后世当《人在囧途之泰囧》上映之后,人们对这部电影的态度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徐争凭借着这部电影,一战封神。

    《泰囧》在前世上映之后,那卫星升天似的票房,其实并不令人太惊讶,毕竟喜剧片是最有群众基础的娱乐片。

    有人觉得你情我爱太做作,有人嫌枪林弹雨太暴力,有人看鬼神和杀人狂会吓出心脏病,但只要没有患下颌关节炎,人人都乐于被喜剧逗的前俯后合。

    一部动作片如果90分钟全是打斗,最狂热的动作迷也要审美疲劳,但一部喜剧片能叫人笑足90分钟,却能获得由衷的赞叹,笑声本身就是肯定。

    很多时候,一个叫人胃痉挛的爆笑段子,远比耗资上千万的特效镜头堆砌出来的电影,更能叫人觉得值回票价,因此投入回报比遥遥领先的总是喜剧片,比如《我盛大的希腊婚礼》,连吸金王卡梅隆都要甘拜下风,《泰囧》中等预算,却有一线大片的商业成绩,是异数也是常态。

    当然,一样的菜式,顾客难以下咽,还是吮指回味,还得看大厨的手艺。如果拍喜剧就能卖座,咱们也没必要设什么保护月了。

    前世,徐争自导自演《泰囧》,是在经历了《人在囧途》之后,摸熟了喜剧片的创作公式,成竹在胸,有备而来。

    他特地钻研过卓别林经典,分析过周星池无厘头,还借鉴了芬奇和索尔金创作《社交网络》的工作方式,心怀谦虚和诚意博采众长,自然能独领风骚。

    比起《人在囧途》只从一部好莱坞公路片《落难见真情》取经,这次的佐料更丰富,想象力更大胆,技法更成熟,观众当然也更买账。

    有人说,因为《人在囧途之泰囧》,看到了大陆喜剧片的希望,宋铮倒觉得,虽然片中全是大陆演员,也荡漾着十足的“北”味儿,却能嗅到浓浓的港片黄金年代的气味。

    那快的像车轮飞驰的场景变换,那叫人拍大腿的鬼马逻辑,那多路人马齐当搅屎棍的冲突设置,甚至一追车就要往集市里冲的套路,都实在唤起港片的印记,反而与宁皓的赛车系列明显不是一路。

    但是,《人在囧途之泰囧》的成功毋庸置疑,这也是受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谁让新世纪以来的大陆喜剧,越来越喜欢借用几句网络用语来挠咯吱窝,偷懒、突兀又落俗,而且除了雷人和幼稚的,竟贡献不出几句原创的、值得铭记的谐趣台词,典型的捞一票心态加豆腐渣工程。

    《泰囧》难能可贵的反此常态,网络笑话去无踪,对白是高度符合人物个性的,幽默、误会、尴尬和丛生的“囧”是自然而然从情境中诞生的,虽然仍没能留下太有嚼头的台词,但已足够看的肃然起敬。

    其实喜剧片虽千变万化,经典叙述结构早在默片时代就成型,多年发展,只是换上各种包装。

    如果一部喜剧片是一个玻璃瓶,编制情节、填充笑料就是一个装石头、倒沙子、最后倒水的过程。

    《人在囧途之泰囧》里的“石头”是印象深刻的几个大桥段,徐争狼狈爬行躲避宾馆男女,黄博和王保强出发点不同的错乱对话,杂耍式的癫狂追车等,支撑起整个剧作大纲,仔细想来都不算新gag,但胜在与传统有不同演绎,宾馆一场与王保强按摩平行剪辑,两者还在节奏上有某种喜感照应,黄王处处双关的对话到竟以一方轻信作结,引出了后面关于“喜当爹”的多重花样,飞车追逐则巧妙纳入了泰国风情和民俗,俗套焕发了新生命,老段子制造了新娱乐。

    而“沙子”指代叫人抿嘴的歪点子,比如黄博飞跃栏杆的大头朝下,电梯调侃人妖不成蚀把米,泼水节,吸蛇毒之类,冷不丁就冒出来,填补笑声。

    “石头”讲究编排起承转合,节奏感控制得好,便能叫人腰肌崩溃,“沙子”注重出其不意,大多是灵机一动的小聪明,猝不及防时来上一把,如果被预料到了,就丝毫不好笑了,最后灌上“水”,顺圆故事,就大功告成。

    想想好莱坞动画大片,90年代港产片,甚至相声和栋笃笑这样的舞台艺术,某种程度上也遵照这个规则,张弛有度,起伏有致,抖出源源不断的大小包袱,足以叫人乐在其中。

    另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动画效果般的转场,真是锦上添花的最佳注解,想想《太极》中无处不在的字幕,起初也给人这般眼前一亮的惊喜,但后者一味卖弄这些小花招,竟把故事晾在了一边,舍本逐末,成了绣花枕头,真该跟《泰囧》好好学学。

    可以说,《泰囧》是一部生逢其时的喜剧片,在这个王京蚕食老本,黄百名后劲乏力,周星池动辄四五年磨一剑的时代,观众太需要这么一部不低俗、不弱智、不打情色擦边球、不玩屎尿屁,更不往观众咯吱窝里塞鸡毛的喜剧来激活细胞,抖擞精神,笑着面对将信将疑的末日逼近。

    当然,新世纪也有成功的喜剧片,但几乎找不出成功的“纯喜剧片”,一旦刨除爱情、时尚、职场等元素挂的羊头,只留下全军覆没,哀鸿遍野。

    徐争和他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之所以能赢得空前热烈的掌声,还在于他明白,喜剧片不能毫无追求的嘻嘻哈哈,需要找到“符合老百姓的审美和内在的情感需求的普世价值”,因此《泰囧》有一个情感充沛、基调相对严肃的结局升华。

    此处是需要多点逻辑感,少点怪趣味的,因此一直不靠谱的王保强也很自觉的靠谱了起来。

    即使递进有点生硬,如今的观众需要这样一抹有现实感的温情收束,旧式贺岁片那种所有麻烦自动解决,然后一堆人出来齐喊“恭喜发财”的结尾,在新时代已经不太玩得转了,这也是黄百名新贺岁片持续遇冷的原因之一。

    徐争为了兄弟挺身相助的决然,他动情忏悔后夫妻团聚的美满,王保强终于和女神海滩“蜜月”,一部喜剧片需要这些来给人回味,否则即便笑足全场,观众也会觉得仿佛少了点什么。

    宋铮还真没想到,徐争竟然会把这部电影现在就构思出来,看着已经睡着了的徐争,宋铮又翻看起了剧本,既然现在有机会重新将这部电影打造一遍,那么其中存在的一些硬伤,自然是必须要避免的。

第八百七十一章 囧里个囧() 
和《疯狂的石头》一样,前世徐争和王保强,黄博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也是留给宋铮印象最为深刻的国产喜剧电影。

    前世《人在囧途之泰囧》在前期宣传的时候,就吸足了人们的眼球,等到上映之后,甚至都没有什么前期预热的过程,立刻就展现出一统天下的气势。

    可以说《泰囧》一出,那些有关饥饿的,有关人性的,有关历史的,有关哲理的影片们,统统都让到了路旁,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这匹黝黑健硕的骏马,嘶鸣着跑向中国电影的巅峰,刷新着中国电影人和电影观众承受力的极限。

    神话的缔造,总是在不经意间,吊丝的逆袭,往往是神话的基本框架,把一个笑话,拍成了神话,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另一种解释。

    要说《人在囧途之泰囧》如何的成功,自然需要有一个参照系,这样就能更好的理解泰囧和徐卤蛋的成功。

    这个参照系,无疑就是前世同期也拿出新作也来凑热闹的票房大腕冯晓刚,他一改以往轻松、调侃的语调,拾起了责任感,使劲儿将眉头紧锁,用冯氏特有的苦大仇深诉说了一段不堪,并且饥饿的历史。

    只可惜,制片人买账,观众却没买账,于是制片人苦大仇深了。

    冯晓刚可以说是中国喜剧电影标杆式的人物,是电影界的大腕儿,是导演圈中的大佬儿,徐卤蛋在他面前充其量只是个新手,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吊丝,一个稚嫩的雏儿。

    可就是这样,观众喜欢看到的,正是吊丝逆袭大腕儿,黑马奋然登顶,这样剧情不仅在电影中屡屡出现,现实中也必须有。

    冯晓刚和《一九四二》在票房上的失利,一在于题材,二在于故事,而徐争和《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神话,同样是一在于题材,二在于故事。

    宋铮还记得前世冯晓刚在宣传《一九四二》时说,这段饥饿的历史,中国人不应该忘记,对此,宋铮举起双手,双脚,表示完全同意,毕竟,那段岁月的苦难,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难道真的要让观众花一百多块钱,到电影院中去忆苦思甜吗?

    教育民众,就不要再用这么奢侈的手段了,宣传人性,也没必要吃自己的老本儿。

    如果仅仅是题材的深重倒也罢了,可最严重的是,《一九四二》故事的讲述,也让人非常失望。

    故事的线索有很多,也只能用“很多”这个模糊的词,更杯具的是,主线就有好几条,地主家、河南战场、国家、外国记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