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常。只怕自己再回来的时候,父母双亲都已经白发苍苍也未可知。
今日才发现,母亲的面容已经略微显出老态。终究不及当年记忆中的光华。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母亲和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了。
虽然大嫂子杜氏是个孝顺的,可是到底是婆媳不比母女,有些话。母女之间能说,婆媳之间却一句都不能说。
再有一两年,二妹也出嫁了,也不知道母亲的身边能不能有个说体己话的人?
“大姐姐,你放心去吧,我会经常过来陪着舅舅和舅母的。”赵令仪如何能不知道李晴欢心中的想法。
“那父亲和母亲就要拜托你了。”李晴欢相信。赵令仪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她点头。
这些年,母亲对令姐儿好,令姐儿也依恋母亲。
“大姐姐说这话就见外了,难道这些年,舅舅和舅母对我的照顾还少吗?”
赵令仪想起这些年的日子,就深有感触,舅舅和舅母对自己比起两位姐姐也是不遑多让。
“有些话我也不知道和谁说去。我们府中现下看着倒是好的,只是我私下看着,三婶未必就是个没有心思的。我走了,你若是有机会还是劝劝父亲和母亲,早早分家单过反而好些。”
三叔是大而化之的性格,在家事上从来不管,这些年,三叔一家子都住在自己家中,可是三婶在背后却不知道做了多少的手脚。尤其是这二年以来,因为三哥已经成亲的缘故,三婶做起事来更是过份许多,若是一直纵容着,将来一家子人少不得要闹将起来,反而让人看笑话。
倒是不如趁着现在一家子人还好好的,把家分开单过,将来还能留的些脸面在。
“大姐姐说的是,只是我们做晚辈的,终究不能多说,最多也就是旁敲侧击罢了。”赵令仪这几年来定国公府来的勤,自然也看出些端倪。
大舅母爽利,二舅母温顺,可是三舅母到底是有些小家子气,凡事都想着自己的小家,索性大舅母不计较,若不然也不能好端端的过这几年。
李晴欢低声叹息道:“其实,母亲又怎么能不知道?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说出来罢了。我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有时候提点母亲两句也就是了。”
母亲缺少的,大概就是一个契机吧。母亲虽然大气不计较,可并不代表她傻,实际上,母亲最是聪明,凡事都能看开。
说罢了这些,李晴欢接着道:“令妹妹,我这一走,再回来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你及笄出嫁,也许我都不在。之前和你表姐夫商量着已经备了一份礼,明日就给你,算是我做表姐的一份心意。”
“说句不害羞的话,我连我的将来都不敢想呢,大姐姐又何必——”赵令仪生怕到了最后,自己还是要和前世一样,嫁的那样的一个人。
若是如此,不如早些绞了头发做姑子去来得干脆。
“我冷眼瞅着,石老太君是真心疼爱你的,她总不至于毁了你的一生。何况,如今我们两府的关系是好的,便是你们府中给你选了不好的,自然也有母亲这边为你把关不是?”
母亲当年亲自选了窦家的女儿,施氏证明,母亲的眼光是极好的,这些年,两家人才能亲亲热热的走动着,令姐儿在其中也好做人。
“我倒是不担心这个,不说祖母和舅母,便是继母对我也是好的,总也不会让我跳到火坑里去。只是——”赵令仪依然是欲言又止。
她总不能说,自己重活一回,已经知道后来的事。不怕人为,就怕有些事情是天意注定,那么自己便是再有能耐也不能更改。
如今眼瞅着大表姐、二表姐和赵嬿婉三人的亲事都和前世差不多,那么自己呢?难道说和那人也是已经注定了的?
赵令仪只要是想想就已经觉得害怕。
“凡事想开些,总会好的。”李晴欢握握赵令仪的手,又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先睡吧。”
李晴欢只以为,赵令仪是因为自己没有亲娘,所以才彷徨,她哪里知道,前世的事像是梦魇一样,一直都困扰着赵令仪不能安宁。
尤其是年纪越大,赵令仪的心就越不安。
姊妹们一夜无话,第二日用了早饭,送走了李晴欢夫妻,施氏好像是老了好几岁,看起来果然还是舍不得女儿远离自己。
出嫁是一回事,可是远离京城又是一回事。只要是人在京城,就算不能经常见面,可一年下来总也能见到几次,可是如今离的这么远,要再见,还不知道到了那一日。(。)
113 出行山庄()
赵令仪看着心里也难受,就想着总要让舅母开心些才好。可是,离去的是舅母的女儿,那是骨肉相连的亲人,就算自己说再多的话,难道就能让舅母心中好过吗?
还是找些别的事情,让舅母分心大概比较好些。
赵令仪略微一思索,就想到了不如去自己的庄子上住几日,说起来,这庄子自己管着已经有七年的时间,可是还从来没有去过一趟呢,不如让舅母去放松一下,自己也去庄子上实地看看情况。
听庄头说,这庄子的位置是极好的,背后便是枫山,而这个时节,枫山上的红叶虽然不是最好,大约已经能看了。庄子的周围还有好大的一片桂花林,按照时气算,这会子大概也是开的正好的季节,说不准去了还能赏桂花呢。
施氏大概也是觉得心中烦闷,想去疏散一二,所以赵令仪并没有费什么功夫她竟也就同意了,并且说是一家子女眷都去,才热闹。
如此赵令仪和施氏二人商定了第三日出发。
因次日便是大表姐一家人启程的日子,到了第三日去,日子方好,也能让大舅母宽心些,暂时忘了女儿远去的忧愁。
因要去自己的庄子上,若是只带着舅舅家中的人去,而撇下定国公府的人只怕也要被人非议,赵令仪索性在和舅母商量好了以后便回了定国公府,请石老太君等人同去。
一面,赵令仪也是要打发一些人先去收拾庄子,顺便先送一些日常用的东西过去。要不然这么多人一起去,少不得乱糟糟缺了这个少了那个的,倒是不美。
定国公府这边,石老太君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愿意走动,就不去了。三位太太也里四太太说是自己身子不好不能,大姐儿二姐儿两个要绣嫁妆,自然不去。
赵令仪懂得。两位姐姐这是想在家多多陪着祖母几日,二表姐李晴悦的嫁期还在大姐姐前头呢,不是也一定要去?
至于赵嬿婉说是庄子上有虫子什么的,不愿意去。其实谁不明白。她才不愿意和定远伯府的人搅和在一起,只要是有定远伯府中人的地方,她一概都是回避的。
这样也好,若是赵嬿婉去了,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是非来。
最后。赵家反而只有二太太和三太太带着赵静姝和赵令仪二人去了。定远伯府去的人多一些,除了大舅母和三舅母,还有大表哥的媳妇杜氏、三表哥的媳妇王氏、李晴悦都去。
次日晚间时候,二郎回府,顺便又带来消息说,明日正好是休沐日,索性李家的几位没有成家的哥儿也都同去散散心。
这几位要去,二郎赵思齐自然也就不能落下。
最后决定,赵家这边,三郎、四郎、六郎都去。五郎和七郎因为母亲不去的缘故就不去了。
如此一来,人多了不少,主子就有十多个,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乘车的乘车,人马簇簇、浩浩荡荡的。
李家和赵家的四位太太每人一乘四人轿,几位姑娘分别坐了两辆翠盖珠缨车,李家两位奶奶共坐一辆翠盖珠缨车,余下的各位哥儿便各自骑了马。
后面跟着的就是丫鬟婆子们的车辆。虽然各自房中的人不能尽数都带去。可是每个人也带了三四个贴身服侍的。
这些人各自又带着主子的随身物品乘了马车,最后面更有数辆马车上面装着去庄子上要用到的一应物品,唯恐到了庄子上不便;让各位太太奶奶哥儿姐儿们心里不痛快。
姑娘们倒是也就罢了,只是这些丫头们。素日鲜少上街,如今出来,什么都新鲜,一路上就听见马车里面嘀嘀咕咕的声音。
这个说:“你瞧你瞧,那摊子上的纸伞倒是精致。”那个说:“你别挤着我,让我也看看。”又有别的车上的说:“你碰歪了我头上的花儿。”咭咭呱呱。说笑不绝。
更有老成的妈妈们一路上劝着姑娘们注意,别让人看了笑话的声音。
这样乌乌压压的一街的车过了城门口朝着外面行去,若是想不惊动人都难。
其中也就有一部分是有心人。
马车浩浩荡荡的出了城门,赵令仪这些年除了去过两次庙里之外;并不曾出城;因此这般时节出城还是第一次;总觉得很是新鲜。
走到城外不远处,就可见一片的田园风光。
时值秋季,虽然比起春日的百花开放有些不同,可是却也是极好看的眼色,山上田野里都是黄的、红的、橙的、绿的、褐的各种颜色。原本应该萧条的季节,却因为这层层叠叠的颜色,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赵令仪第一次知道,原来秋天的景色比起春日不遑多让。
她一路走着,还在想,要是到了庄子上该是多么美丽的景色,毕竟,早就听说庄子周围的景色比起其他地方还要略微好看些,尤其是枫山的枫叶红透的季节,更是美不胜收。
若是如此,想来舅母看着心里也能舒畅许多。
和坐在马车里的女眷比起来,外面骑着马的哥儿们就越发显得精神抖擞,这样的季节,骑马是最好不过的。他们时而操纵着缰绳跑一段,时而又停下来或者是采一把野花,或者是摘一片叶子,或者是看到路边农人摆摊卖的果子顺道买上一包。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也有车不多一个时辰,才算是到了庄子上。
庄子上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土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