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弓了下去,压根想象不到几日前还精神奕奕的里正,这会儿居然是这么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
“枝儿啊?杜举人在家不?”看到枝儿开门,里正苦笑了下,轻声问道。
枝儿收回了心神,装作不明情况的问着里正,“在屋里歇着呢!里正大叔?你们这是?”
“哦,这都是咱们十里八乡遭难的乡亲,来找杜举人的。”里正跟枝儿解释,“听说杜举人病了?这会儿咋样了?”
“曲大夫说是时疫,要好好休养,昨夜发了一夜的烧。”
“时疫?!”听到枝儿说是时疫,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那心思浅的,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杜举人病了,这杜秀才在家吧?杜秀才在家也成!”听到这话,枝儿就猜到怕是杜良,定睛一看。说话的果然是杜良,几日不见,他也变化不少,衣服脏兮兮的,头发也乱蓬蓬的,唯一不变的就是那双泛着恨意的眼睛了,看到枝儿注意到了他,杜良很是诡异的朝枝儿呲牙笑了笑,目光里净是恶意。
“枝儿啊,大郎在家不?”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枝儿。
“大哥在家。”枝儿一边说着,一边领着大哥进了院子,“各位大叔大伯。你们稍等,我去叫大哥。”
听到声响,大郎也从杜老爹屋里走了出来,临出门,大郎还不忘把杜老爹的房门关上了。“怎么了?”
“大郎啊,杜举人咋样了?”还是里正先引起了话头。
“爹喝了药,刚睡下,这是?”
“您是杜秀才吧?俺们都是十里八村的,俺是隔壁杨家疃的里正,”里正还没来的及说什么。边上杨正就插话了,“俺们来,是有事找您和杜举人的。”
“实不相瞒。各位老乡,我爹他染上了时疫,这会儿烧刚退,人刚睡下,有什么事情。你们就跟我说吧。”
“大郎啊,我们这可是十里八乡的大事。杜举人。。。。。。”
“大郎,朝廷下的公文你知道不?”眼见着杜良又得挑事,里正赶紧打断了他,“大家伙来,是想问问你的意见。”
“乡亲们都是为这个来的?”大郎也默契的忽视了杜良,抬头看着站在院子里的众人。
“恩,你是秀才,知道的肯定比俺们多,俺们是来讨个主意的。”王里正看到大郎的目光,连连点头。
“各位大叔大伯,其实,我今日刚去过王县令府中,”大郎一开口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郎身上,没有人记得刚刚杜良未完的话,枝儿心里暗自点头,只要没有杜良撺掇,事情应该会顺利解决。
“县令大人咋说?”听到大郎的话,众人都很激动。
“王县令说,北迁是朝廷的旨意,他说了也不算,也只能按圣旨办事。”大郎的话一出口,众人的心就凉了一半,原本是想让杜举人牵头,去跟王县令商量的,这王县令说了都不算,那可怎么办啊!
“那到底是怎么个章程啊?真的给分地啊?这大北边的,别等把咱唬拢过去,啥也没有,那可怎么活啊!”杨正急着追问,他们村也李家洼一样,逃出来的乡亲寥寥无几,他也知道这北迁是势在必行,只是关心这北迁后的事情。
“肯定分田,皇帝不止给咱下了圣旨,也给北方的林大将军下了旨意,咱们一去,说是一家十亩地,”大郎看到乡亲们没死缠烂打,非闹着不肯去北方,心下安心不少。
“真的啊?!十亩地可不少!你确定是真的啊!”听到大郎这么说,不少人心活了,眼巴巴的看着大郎,寻着保证。
“我。。。。。。”
“大叔,我大哥也没去北边看过,他哪来十足十的把握啊!他要是现在信誓旦旦的,可就有猫腻了呢!王县令私下怎么跟他说的,他就怎么跟大伙说。”大郎的话还未出口,就被枝儿打断了,边上还有个杜良在呢,话可不能说的太满。
“没错,王县令就是这么跟我说的,我也一五一十的说给你们听,”大郎也收住了话头,“而且,林将军已经派麾下兵士往咱们这来了,护送大家去北方,有什么不放心的,过几日,人来了,大家可以私下和那些当兵的打听打听。”
“真的?!这感情好!”听到大郎的内部消息,众人各自盘算开来。
看着乡亲们三两一团,议论纷纷的样子,大郎一直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杜秀才啊!”这时,一直没做声的王庄里正开口了,“要是俺们不往北边迁呢?”
“这怕是不行吧!”听到这话,大郎心里一沉,事儿来了。
“杜秀才啊,俺们村四五十户呢!俺们祖祖辈辈在这儿,凭啥叫俺们迁啊?大北边苦冷苦冷的!这是啥理啊!”说话的王里正村子倒不是被水淹了,只是被泥石毁了村子,村里的乡亲倒是多数安然无恙,四五十户人家,在这灾民中,说话也是有分量的了,因此大郎和枝儿最担心的就是他被杜良挑唆,这会儿听到他开口了,大郎也是斟酌着劝说。
“王里正,这事儿是朝廷订的,天大的理儿也讲不过朝廷啊!”
“大郎,你是秀才,你说话总有分量,实在不行,还有你爹呢,他可是举人,连知府大人都能见上面的,”忍了半天,杜良终于发难了,“你们家腰杆子硬,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该帮把手的时候就得帮把手啊!”
杜良这话一出口,枝儿就意识到不妙,杜良这番话,可是逼着自家出头,把自家置在风口浪尖上啊!
果不其然,杜良的话音刚落,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目光复杂的看着大郎和枝儿兄妹俩。
第七十三章()
“你这话说的就好笑了,圣旨已经下了,皇帝老爷连北方都通知过了,知府大人又有什么法子?他还能反驳皇帝不成?”看到大家似乎听进去了,枝儿接着解释,“再说了,我爹只是举人,区区一个举人,这关东府没有三十也有五十吧,在知府大人面前又能有什么分量!”
“照你这话,你们也没办法了?要跟大家伙一起往北边去了?”杜良话里根本就没安好心,“那就好,有杜举人牵头啊,俺们也不用怕到时候人生地不熟的被人欺负了。”
这话一出,众人都看着大郎和枝儿,就连里正也不例外,这年头,读书人在大家眼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功名的举人老爷都可以和县令大人平起平坐了,要是杜举人一家能和大家一起去北方,大家伙儿就能安心不少。
“这。。。。。。”
“怎么,刚刚还说,朝廷的旨意没法违背,这会轮到你们了,就能不去北方了?”杜良这话说的实在是有些戳人心窝子。
“杜秀才啊,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法子可以不北迁啊?都是乡里乡亲的,跟大伙说说吧!”看到大郎这样子,大家都连番催促,希望能有个转折,大家可以不去北方。
“倒不是我们家例外,若实在不愿去北方,倒也有法子。”大郎借着这个由头把事情说清楚了,“知府大人和王县令知道故土难离,因此额外有令。”
听到大郎的话,众人眼前一亮,觉得这趟来值了。北方再好,对大家而言也是背井离乡,若是能不去北方,便再好不过了。
“若是有地。便可落户,不必去北方,也不必多,名下有一亩地便可。”
“啥?有地?现在这地价!谁买的起地啊!”听到大郎这话,众人活了的心思又凉了,县令老爷说的轻巧,现在这地价,十两银子都买不了一亩地啊!
“得失各位自己思量,是去是留,还请各位大叔大伯。早做决断,王县令说过,林将军麾下的兵士近日便会到了。”
“杜秀才啊。你们是打算置地,不去北方吧?”听了这么多,杨家疃的里正最后关注的重点还在杜家身上。
“你们不去北方啊!“杜良说的这儿,冲大郎阴暗的一笑,扭头就跟同来的众人气势汹汹的指责大郎。“大伙儿听听,这杜家不去北方!那他刚刚说那一堆,怕都是糊弄大伙儿的!说的比唱的好听!他们肯定是和县令大人勾搭一起,怕乡亲们留在拜县,想把乡亲们糊弄去北方,就这么空口白牙的说几句。到时候去了北方被人欺负,咱去找谁啊!哭都没地儿哭啊!”
这话一出,顿时院里吵成一团。大家本身就对北方怀有疑惑,这会儿来找杜举人也是想讨个主意,要是杜家能有个保证什么的,那便是最好不过了,可是没想到这杜家居然不去北方。杜良的话,算是说到了大家心里最担心的地方。这会儿顿时是议论纷纷。
”这我们如何都碍不着大家吧?去不去北方是各位乡老自家的事情,与我们何干?杜良,你别胡搅蛮缠!”
“我胡搅蛮缠?那也好过你们自私自利!咱们都是一个村出来的,你们只顾自己,就不管乡亲们的死活了?!亏你们还是读书人!一肚子的阴谋诡计!狼心狗肺的你们!”杜良是使劲的往杜家身上泼污水,挑拨着杜家和乡亲们的关系。
“没错!杜秀才啊,你们确实。。。。。。”
“太自私了你们!”
“二郎出了事儿就是报应!”这句话真的戳到了大郎的伤口,他猛地一抬头,发现说话的不是别人,就是杜良!
“就是!”
“亏你们还是举人!”
还未等大郎说什么,指责声扑天而来,院里的众人群情激愤,杜家不往北迁,简直就像是犯了天大的过错,各种难听的话接踵而来,大家浑然忘了前几日杜老爹是怎么帮忙安置灾民,帮着大家跑前跑后的。
“够了!我们。。。。。。”听到大家越说越难听,枝儿想到自家老爹病倒的原因,忍不住红了眼眶,可惜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汹涌而来的责骂声盖了下去,迅速湮灭在众人的指责中
“行了!咳咳~~”正在众人群情激愤,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一直紧闭着的杜老爹的房门打开了,沈柱搀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