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吩咐完之后,见张铁头已经转身走了,便跟了上去,家里的几个小的连带着沈月华,都舀好了饭菜端了出去。
而就在他们朝着饭桌走过去的时候,沈月华听到了身后传来的几个脚步声,那声音由远及近,她放下了饭菜之后,这些人就来到了她的身前,站在了李桂芬的面前,高低不一的喊道:“娘”,“奶奶“。
沈月华闻言一愣,倒是知道这些人是谁了,是住在另外一个院子里的二哥三哥一家子。
果然,她一抬头,就看到了两张极为相似的脸,只是一个憨厚老实,一个精明理智,在沈月华看过去的时候,都将目光移了过来,其中一个傻笑回应,而另外一个点头示意。
沈月华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道:这可真是有意思,这对兄弟倒像是两个极端了,就算是长得一模一样,但是性子和气质却截然不同,不用分辨,就知道哪个是哪个。
第十八章 三哥()
张家二哥张建伟,和张家三哥张建业是双胞胎兄弟,在村子之中是唯一的一对双胞胎,当初出生的时候,也算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他们比张家大哥张建国小两岁,现在是三十三岁,张建斌出生的那会儿,他们已经开始上小学了。
好在虽然年纪相差较大,但是都是男孩儿也能玩到一块去儿。
所以,沈月华上辈子在张家的这段时间里,张建斌的几个哥哥弟弟都待她不错,至少在她卧病在床的几个月里,她手上的活路,都是张家的男丁帮忙完成的。
而在过去了这么多年之后,虽然沈月华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但是却对当年的事情都定点的印象,大概知道这两兄弟的个性。
说起来,张家大哥张建国,为人沉默寡言,在家里几乎不怎么说话,但是每一次说话,家里的弟弟妹妹都会听他的。
而张家二哥张建伟,是种地的一把子好手,在村子里都排的上号,人家是真的喜欢种地,所以种出来的东西,都和别人种出来的不一样,总之要好得多,也算是一种人才。
而张家三哥张建业,却是和整个张家人画风都不一样,因为人家一出生就特别的滑头,沈月华对其精明的形象,更是印象尤为深刻。
就刚才所看到的来看,这两兄弟,也的确如她记忆之中的模样,一个憨厚耿直,一个精明利落,总之都是厉害的。
沈月华想到张家的弟兄们,就忍不住想起了张建斌。
说起来,当初她嫁给了他,对于张家的事儿有点子印象,但是对于张建斌这个人,却也只在新婚之夜,还是重生回来的新婚之夜,才有了点大致的印象。
沈月华想到那个眼神犀利的男人,倒是垂下了眼眸去,静静的站在一侧不出声了。
而李桂芬见是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拖家带口过来了,便笑的合不拢嘴说道:“怎么来这么巧,正好赶上咱们吃饭,是不是掐着饭点来的啊?”
她虽然这么说着,却已经亲热的,牵起了自家小孙子张安乐的手,说道:“哟,几天不见,乐乐越发壮实了啊。”
张安乐听到这话,眼珠子咕噜噜转了转,蹭上去笑了起来,说道:“才没有变壮实呢,我妈做饭没有奶奶做的好吃,我都瘦了,奶奶,我可想您了。”
李桂芬闻言,更是乐不可支,她拍了拍张安乐的手,到:“就你嘴甜,想必不是想奶奶了,是想奶奶家的饭菜了吧,小馋嘴,来,带着你妹妹过来,认识一下你的四婶子。”
张安乐听到这话,才将目光落在了沈月华的身上,甜甜的唤道:“四婶子,我是张安乐,是奶奶最小的孙子,不过……如果四婶子生了别的男娃,那我就不是最小的了,我就是哥哥了。”
他这么说着,便拉着自己的三岁大的妹妹张婷媗,走了过来,说道:“这是我亲妹妹,可爱吧,我就觉得小孩子特别好,也希望四婶子早生贵子。”
在场的人闻言,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一本正经的说着喜欢小孩子,却不知道他在众人的眼中,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沈月华弯起了嘴角,心道:这男孩儿倒是个机灵的,她上辈子跟二哥三哥家的人,不怎么打交道,几个孩子更是忙着玩,没见过几面。
但是,对于这个张安乐,她却是印象深刻的。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是婆婆李桂芬最喜欢的孙子,本来就是家中年纪最小的男丁,且从小就聪慧过人,嘴甜会来事,看见他的人就没有不喜欢的,所以性子也越发精明起来。
说起来,张安乐的父母,就是张家三哥张建业夫妻俩。
张安乐的父亲是张建业,虽然沈月华和他交情不深,却也是听说了村里人对于张建业的评价,那就是三个字:“不安分。”
在这个年代,都需要遵循规矩办事,管制的也特别严格,。
但是张建业却在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就敢拿着村里的东西,去县城里去倒卖,他自己在城里有门路,来钱也快。
县城不比乡下,那是有票无市,那些平常的东西,比如鸡蛋肉类,在农村见得多且极为便宜,但是拿到城里去,小心倒卖都能赚一大笔钱。
张建业就是干这行的,虽然赚了钱,但是却连累的整个村子的人都担惊受怕,这几年也是没少挨别人的冷眼的,但是人家的小日子却过得红火。
沈月华不知道这人后来是什么际遇,但是想来敢闯敢拼的人,在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那是绝对不愁赚不了钱,干不了大事业的。
而张安乐的母亲,也是张建业这个人精自己相中,自己娶回家里来的,人家来头也不小,且还是个文化人长得也不差。
当初也是村里一枝花,但是却被张建业给摘了下来,下嫁到张家来,为人泼辣又精明,就是张家几个媳妇儿之中,最厉害也最难对付的。
李桂芬见沈月华笑着,便拉着她的手说道:“过来,我领着你见见咱们家的其他人。”
她说着,就将二哥,三哥介绍了过来,这些都是沈月华知道的,但是再听一遍,也可以加深印象,沈月华也就笑着都记在了心里。
她们这一对婆媳相处融洽,让在场的男人们都笑了起来。
而这一幕,落在了在场的,其他的两个媳妇儿的眼中,心底却不怎么舒服了起来。
第十九章 三嫂()
说起来,这做人媳妇儿,也是一门学问。
女人在嫁进别人家之后,不仅要面对着朝夕相处的丈夫,还需要应对丈夫家里,上上下下的几十口人。
难怪古代的时候,会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说法了,真的是嫁出去的,就成了别人家的,吃住大多要紧着夫家,还要与夫家的人好生相处。
除了要与婆婆搞好关系之外,与亲戚和妯娌之间的相处,更是马虎不得,不然若是被妯娌孤立起来,在兄弟的耳边吹枕边风,那就真的闹得阖家不宁了。
眼下,沈月华自知她身兼重担,虽然刚入门就得到了婆婆李桂芬的喜爱,跟李桂芬相处起来气氛融洽,但是想到那三个嫂嫂,沈月华就觉得头疼不已。
说起来,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自己嫁的不好,其实她的运气不错了,也算是幸运的。
毕竟张家有六个男丁,但是真正娶了媳妇儿的,只有三个,而且她也不是长嫂,是排行老四的媳妇,就是家里再有什么事,也与她关系不大。
虽然上面有三个嫂嫂压着,但是到底管不到自己头上来,再加上张建斌出门在外,是时常不在家的军人,所以跟眼前的几个嫂嫂,也没有利益上的牵扯,若是好生相处,倒是能处出来一份感情来。
只是,沈月华却隐约觉得,二嫂和三嫂看着她的眼神,也有些不善。
或许是因为她和李桂芬之间,相处的太过融洽,让这些三个平日里被婆婆嫌弃的嫂嫂们,都有些下不来台面,估计她们也觉得,李桂芬太过偏心她这个城里来的新媳妇儿。
沈月华想着还是避着点吧,她可不想跟这家里人天天闹矛盾。
但是她这么想,不代表其他三个嫂嫂也这么想,单看大嫂马桂花之前的做法就知道了。
果然,在李桂芬向她介绍完二哥三哥之后,三哥就主动地上前几步,将他的媳妇儿介绍给了她。
三嫂名叫韩倩芳,是个精明利落会来事儿的,此时立刻上前几步,抓着沈月华的手,便亲热的笑着说道:“哟,这就是咱们家四弟的媳妇呀,长得可真漂亮,听说还是城里来的知青呢,文化水平高是个文化人。这么好的媳妇儿,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要我说呀,也是咱们四弟运气好,回家盖房子都挑了个好时机,这不……就相中了这么称心如意的媳妇儿了。”
她这话,明着是在夸沈月华,在众人听来也是如此,就连李桂芬都听不出,她话中的另外一层意思来,但是沈月华却眸色一沉。
这话若是被上辈子的她听到了,该是什么反应呢?
她一个出身这么好的女人,在村子里都撑着没有嫁人,结果还是被一个当兵的拿钱买回家了,用的还是盖房子的钱,若是婆婆肚量小点,绝对会给她小鞋穿。
再加上她是城里人,还是知青的身份,这两点加起来,就足够村里的人仰视她的了,就是上辈子的她,不也是满心不情愿的做张建斌的媳妇儿。
这三嫂明着是在夸她,但是实在是句句话,都在她的心窝上撒盐。
就是她性格再好,听到这样的话,也是心生怨恨,到时候就算是嘴上忍着不说,面上也会带出来些许。
出来点什么事情,也是她这个做媳妇儿的不安分,跟三嫂这个捅她心窝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沈月华不禁在心底冷笑:不愧是家里最厉害的媳妇儿,张家大嫂马桂花就是一个草包,虽然让人讨厌,却从来不拐弯抹角,跟眼前的笑面虎三嫂完全不能比。
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