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6)二十一世纪之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又让他们接受电动的猛烈震荡,命令他们在灼热的电灯下烘烤,强
迫他们跑进结冰的冷水中洗澡,装进闷罐子里以极高的速度旋转等等,教练
员希望通过这些高强度的训练,使未来的宇航员们变得勇敢坚强而结实。
     体能训练之后就是模拟训练。宇航员们被装在“模拟器”内。模拟器给
宇航员以一些必须的太空条件的体验,比方说,失重状态的体验和孤独感觉
的体验等。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一个人的体重与他离地球 (地心)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一个在地面上重65公斤的人,升到离地面6400公里高空时,其体重会
变成16公斤;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人甚至完全失去重量。
     当人处于失重状态时,无法喝到杯子里的水,因为水不能流进人的口中。
当他们渴了时,只好用泵把液体饮料打进口中。
     每个接受训练的人,被分别关进模拟器内,模拟器内只有一张床,一把
椅子和一个工作台。科学家控制着它,并不断地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太空环境
和飞行条件。
     科学家往往设计出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让受训的宇航员,利用模拟器
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受训的人还必须在模拟器内接受对孤独的训练。他们被关在里面,有时
长达五、六天时间,不得与外界接触。无穷无尽的孤独像蛇一样,从四面八
方游过来咬噬着他们,他们有时想大声喊叫,有时真想把模拟器砸个稀巴烂,
从孤独中逃离出来,再回到繁华的人世间去。
     在这一系列近乎残酷的训练中,尤里·加加林这个27岁的小伙子终于顽
强地挺过来了,而且表现出色,他被正式指定为首次飞天的人,听到这个消
息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
     1957年4月12日早晨,朝霞沐浴着拜克努尔。东方号宇宙飞船和运载
火箭默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随时准备着冲入太空。
     火箭身高37。5米,连它所带的燃料一起,总共有500吨重,宇宙飞船本
身重约4。5吨,这是一位颀长而又笨重的硬汉子。
     加加林身穿特制的宇航服,满面笑容地爬进宇宙飞船的座舱。一边认真
详细地检查舱内的仪器,一边耐心地等待起飞的命令。
     几分钟之后,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火箭径自升向宇宙太空。
     加加林平静地躺在弹射椅上,只见他头戴洁白的飞行帽,身穿笨重无比
的增压服,套着衣裤相连的桔红色工作装。
     在火箭刚刚离开地面的一刹那间,他觉得自己的脖子都快要断裂了,整
个身体都快要炸裂开来,过了十来分钟后,他才渐渐觉得好受多了。
     火箭顶着飞船,当一直上升到320公里的高空时,脱去了第三级火箭,
便直接进入绕地球运转的航道。
     加加林从飞船内向下探望,他看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地球,他看到了地
球是弯曲形的圆球,他还看到了地球的一边因受太阳光的照射,而发出了一
种奇特瑰丽的光环。
     这时,加加林一抬头,看到了飞船的窗子上有颗小水珠,他便伸手去摸,
没想到他突然从座位上飘了起来,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的失重是怎么回事。
     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飞行速度是28259。3公里/小时,其轨道近地点为
181公里,远地点为327公里,与地球赤道面夹角为64。95度。
     加加林驾驶着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转了一圈,共用去1。5个小时,
飞行40867。4公里。
     当东方1号完成了轨道飞行任务时,便脱离轨道而开始重新返回地球。
     这依然是一条充满危险危机四伏的回归路。如果宇宙飞船以强大的速度
垂直进入大气层,所产生的巨大摩擦力会形成超高温,并烧毁宇宙飞船。
     另外,当宇宙飞船进入大气层时所选择的角度如果不对劲,它就会被大
气反弹重新反弹出去,并再度进入太空。
     从120公里高空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宇宙飞船,只有同包围着地球大气的
球形切面成5。2~7。2度角时,才能平安无事地返回地球。
     当东方1号快速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强烈摩擦,整个的
金属外壳被迅速加热升温变成火红色。
     东方1号宇宙飞船恰如一个燃烧着的大火球一样,不顾一切地向地球表
面冲将下来。
     当这个大火球飞离地面7公里的高度时,尾部张开了两个巨大的降落
伞,依靠空气阻力拖住宇宙飞船,使它的速度快速降低到每小时35公里。
     最后,东方1号宇宙飞船悬在几个张开的巨大的降落伞下面,轻轻地飘
落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田野上。
     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人类多少年来的光荣与
梦想,开辟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纪元。
     自加加林之后,更多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截止到1987年,全球共18个
国家的203位宇航员,其中包括10位女性,进行了118次的宇宙旅行,共绕
地球10万圈。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1968年3月27日在一次意外的飞机失事
中不幸遇难,死时年仅34岁。
                             地球科学的革命
                               大陆漂移学说
     公元1910年,一个秋日的夜晚,秋雨从天空绵绵不断地飘落下来,下得
人心里都烦透了。这场雨一连下了五天,还没有停下来的趋势。
     在德国马尔堡物理学院的讲师楼上,四楼的一间房子里,灯还亮着。虽
然已经是夜里两点多钟了,但是,魏格纳却怎么也睡不着,只好起床,在屋
子里转来转去。
     前两天,魏格纳因伤风受凉,而患了重感冒,尽管吃了几次药,但还是
没有多大好转,一天晚上,他又发烧了。赶紧爬起来又吃了两粒退烧片,这
才觉得好受了一些。
     魏格纳躺在床上,一会儿看看天花板,一会儿又看看电灯,头脑一时也
没有停下来,他又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墙上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上。
     突然,他惊奇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然是如此的互相对应,尤其
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魏格纳顿时来了精神,他又继续朝南看过去,只见巴西海岸的每一个突
出部分,都正好和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对应;同时,巴西海岸每有一
个海湾,非洲方面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
     怎么会有如此的巧合呢?要是把它们拼合在一起,简直就像一块完整的
大陆?
     魏格纳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奇怪的念头:莫非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
曾经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它们原是连接在一起的一整块原始大陆,它们
之间没有大西洋,到后来才破裂、漂移而分开的。
     这种大胆的想法,从此就一直困惑着、缠绕着这位学者,他决心一定要
弄个水落石出。
     到了第二年的夏天,有一次,他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无意间
读到一篇论文,说根据一系列的古生物证据,巴西和非洲之间曾有过陆地联
系。
     魏格纳不由自主地想起,去年秋天那个雨夜、他在病中的发现。更加坚
信,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可做,
也许是一个涉及大陆形成和地球演化的大问题。
     他把自己的这一想法,跟他的老师、著名气象学家柯彭教授说了。
     柯彭教授认真地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觉得魏格纳讲得确实有些道理。
他告诉魏格纳,在地质学界,占领导地位的,一直都是“海陆固定”的学说。
     所谓的“海陆固定”说,其主要观点就是,地壳升降是地球史上海陆变
迁的主要原因,无论地壳如何升降,大陆块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大洋盆地是永存的。
     但是,自17世纪以来,许多人对“海陆固定”说产生了怀疑。
     比如,哲学家培根就曾经指出:非洲西部和南美东部海岸线的吻合,不
可能是偶然的巧合,肯定有着某种原因。
     19世纪中叶,地质学家斯尼德尔发现欧洲和北美煤层中的植物化石雷
同,他认为,煤层形成时期的石炭纪,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曾经连接为统一
的大陆。
     19世纪末,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的儿子、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达尔文
又认为,月球原本是地球上的一部分地壳脱离地球后演变成的,而在月球形
成后,地球上的大陆块重新调整了位置,大陆便发生了漂移。
     柯彭教授好心地劝魏格纳,不要揽下这项“份外”的课题。因为大陆漂
移问题至少涉及到地质、古生物、动物地理和古气候等一系列学科,论证起
来,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然而,勇于探索的魏格纳决心要把这个问题搞个水落石出,他开始努力
地吸取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知识,从浩如烟海的资料和典籍中收集大陆曾经连
接和漂移的证据,从各个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和寻索。
     魏格纳没有孤立地看待各个局部地区的地质资料,而是从全球或洲际的
范围内加以考察和追踪。
     魏格纳想到,如果现在被大洋隔开的大陆从前果真是一个大陆的话,那
么,在当时所形成的地层也一定像大陆轮廓一样可以拼接起来,同时,由这
些地层褶皱所形成的褶皱山系也必定可以连接起来。
     魏格纳首先考察了大西洋两岸的褶皱山系和地层。他发现,大西洋两岸
的岩石、地层和褶皱构造确实像搭积木一样可以搭配起来。
     如巨大的非洲片麻岩高原和巴西的片麻岩高原遥相对应,二者所含的火
成岩和沉积岩,以及褶皱延伸的方法也非常一致。
     魏格纳对于这种地层和构造上彼此相接的现象,作了一个比喻。
     他说,这就好比一张被撕碎的报纸,如果按其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