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轩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根据自己后世看过的节目给出一个大纲思路,具体的操刀自然需要由周梁舒怡这样的精英才干去负责。
“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闻过,叫做知识创造财富!之前小李生给我讲了,一个很符合这句口号的节目点子……”周梁舒怡扯上李轩这个大老板的虎皮,把她按照李轩思路填充出来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策划,简略的介绍了一遍。
在座的一桌人都是这一行的精英,自然立马就能判断出一个节目的好坏。《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说白了就是一档用巨额奖金做诱饵的答题竞赛。但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包罗万象的题目蕴含的知识性、趣味性可以吸引精英人群,而巨额的奖金诱惑又可以吸引市井百姓,可谓能够做到收视全覆盖。
周梁舒怡借着李轩的点子,立刻给大家树立了不是强龙不过江的女强人姿态,让亚视的一众人收起小视之心。
李轩不介意亚视高层存在明争暗斗,有竞争才有进步,才利于他这个老板掌控大局。当然这些斗争绝不能以损害亚视的整体利益为前提,特别是现在亚视还需要掀翻压在头上的tvb这座大山。
李轩这个老板在场,其他几桌人总放不开手脚,李轩去每一桌敬了一杯酒后就提前告辞离开。亚视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的经营都是亚视几位高层需要出力的事了,李轩只看他们的成绩。
汽车开到施勋道李家的门口,李轩望向车窗外,发现几位保镖围着几个陌生人在说话。他下车之后询问管家刘叔是怎么回事。
“小少爷,外面这几个人傍晚时候鬼鬼祟祟出现在路边,周尧带人上去询问,他们说是老爷的亲戚,但还没法核实!老爷今天去雀馆打麻将手气不错,赢了不少钱,就请其他雀友吃饭,结果一不注意喝高了!”刘叔详细的对李轩解释道。
“哦!都已经入夜了,即使是外人,上山也没地方住,叫人安排他们先去市区的旅馆住下,明天等我父亲醒来再告知他处理!”李轩吩咐道。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从李家发达之后,各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纷纷上门投靠。如果是确实有困难的良善之辈,李轩也愿意帮忙安排一份工作,但那些一看就是上门来占便宜、要好处的,他也不介意让大哥用一些雷霆手段。
李轩家的关系其实十分简单,爷爷奶奶早逝,李轩父亲李海川是家中独子,并没有兄弟。而李轩的母亲是四九年从内地逃到香港的,中途与家人失散,饿晕在路边被去市区卖鱼的父亲所救。所以李家并没那么多真亲戚,大都是以前渔村隔了好几辈的远亲。反倒是母亲以前失散的亲人,李轩请了侦探社专门一直在寻找,如果能找到也算是圆了母亲一个心愿。(未完待续)R466
第143章 迅速崛起的“东方系”(一)()
之前在赛马会遇到霍营东先生时,对方邀请李轩出席由香港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企业家交流会。李轩觉得不好婉拒,就答应了下来。
酒会安排在九龙的一家三星级酒店,李轩准时抵达宴会所,迎接他的是著名爱国港商曾贤梓先生。当然,现在金利来集团刚刚开始北望神州,他还没被称为爱国商人。
“李轩先生,久仰大名啊!”曾贤梓戴着一副金丝框眼镜,双眼却非常有神。他是中华总商会的副会长,今次的宴会就由有他负责总筹办。
“曾会长,您是前辈,太可气了!我父亲可是贵公司的忠实客户!”李轩笑着说道。
他的话倒不是故意恭维,他父亲李海川不认外国的名牌,更喜欢金利来的领带。两人寒暄着走进宴会厅,已经有不少商会会员先到了。他刚进来,就看见几位熟人热情的迎了上来。
“小李生,你也来参加交流会啊!”陆氏电子的老板陆秦天满脸喜色的说道。
“是啊,之前遇到霍先生,受到他的邀请就来见见世面!”李轩说得非常客气。
不一会儿,以李轩为中心的一小块区域,很快围了一圈人。其中有陆氏电子公司的陆秦天,鑫诺电子的李天明老板,先进电子的仇永好老板等一干人。站在李轩身旁的都是东方电子公司供应链体系内的厂商老板。
比如陆氏电子公司的陆秦天,他的公司每个月都为东方电子的街机工厂,提供将近两万块的模拟显示屏,同时还为艾康电脑贴牌代工三千台显示器。
“陆生。听说你又要去特区开新厂了?”旁边一个老板恭维道。
陆秦天先朝李轩感谢的点了点头,才呵呵一笑说道:“全靠小李生照顾生意!有一家贵州的三线厂想来特区发展,我看他们工厂的技术实力还不错,就准备与他们合作办一家新厂!”
所谓三线工厂就是当年中苏关系交恶,毛…主席喊出“准备打仗”的口号。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被迁移到西部的山沟沟中去隐蔽发展。而现在中央的工作重心,重新转回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些地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工厂自然要想办法自谋出路。
与陆氏电子公司合作的就是地处贵州深山老林的一家代号为“803”的电子厂。803厂以前主要负责为其他军工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但现在国家订单不断减少,工厂为了养活自己。只能自己开动脑筋另寻出路。
周围的人听陆秦天这么说,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羡慕,看向李轩的眼神也更加火热。艾康公司的abc…1和abc…2电脑在美国的销量一路攀升,陆氏电子公司接到的显示器供货订单也一直在增加。陆氏电子下属的三家电视机工厂都已经满负荷运作,很难继续提高产能。所以陆秦天又开始筹划开设新厂。
霍营东陪同着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彭飞社长走进宴会厅。两人一眼就注意到了,围在李轩身边热烈讨论的一群人。
“这位就是名动香港的‘小李生’吧?比照片更显得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彭社长朝霍营东笑着问道。
“是啊,后生可畏!”霍营东点了点头说道。
在香港,能结识港督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而与新华分社社长走进,则是一件惹人非议的事情。霍营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被港府定性为“亲…共”分子,早些年还要担心会不会被遣送出香港的问题。现在没有这种后顾之忧,自然也就无需再像前些年那般低调。
彭社长主动朝李轩那边走去,他在香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全港重要社会人物的资料。并相应的统战做好。这位“小李生”最近如彗星一般崛起,耀眼到让人想忽视都很困难的地步。
社里面对他的资料收集自然非常详细,最近摆在他案头的报告中,一个叫做“东方系”的词出现的非常频繁。
比如站在李轩旁边侃侃而谈的陆秦天,他的陆氏电子公司就被认为是“东方系”公司的典型代表。陆秦天算是最早一批赴大陆合作的香港老板,彭飞对他的资料也了若指掌。
去年粤交会。陆秦天与粤州市南华机械厂达成合作协议,来料生产天虹牌电视机。当时双方就产品的外销比例问题扯皮了好久。最终确定每月7500台的产量中,三分之一发往香港由陆秦天负责销售。剩余的三分之二上架到内地的各个友谊商店进行销售。
中外合作项目中,双方最难达成统一的问题,往往都是产品外销比例的问题。外商希望能够就地销售,赚中国人的钱。而中方则希望能全部外销,换回更多宝贵的外汇。
各个地方的政府,为了让本地企业能扩大出口,玩了命的给各种补贴。要是八十年代的外国政府,也学后世那样对中国产品搞个“双反”调查,绝对是一查一个准。
但最近陆秦天在特区政府的撮合下,与贵州803厂达成合资协议,却根本没有出现这种问题。803厂负责出人力,陆氏电子公司负责出资金、出设备,双方合作生产与电视机模样差不多的电脑显示器,所有产品全部外销。
陆秦天根本没提内销比例的问题,只是要求大陆方面创造一切条件让工厂尽快投产。同时他再三强调工人必须是有经验的熟练工,以后生产出来产品的质量检查会非常苛刻。
彭飞自然清楚出现这种反常的主要原因,就是站在陆秦天旁边的那个年轻人。陆氏电子公司光是安排外销订单就已经忙不过来,根本不会考虑内销的问题。
而且就连他们与南华机械厂之前达成的协议,也已经做出了修改,全部产能用来生产电脑显示器。只不过他们公司对电脑显示器质量的要求,的确称得上非常苛刻,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当成残次品处理。
为此南华机械厂的技术员,好几次都差点与香港派来的质检员翻脸。陆秦天则直接去找了粤东省的省委领导告状,最后由省里专门派了一位副书记来给双方调解矛盾,才总算达成了妥协。
妥协结果时产品的质量标完全由香港质检员的判定为准,凡是被检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再重新放到生产线上更换一部分元器件,把电脑显示器返工改制成电视机在国内销售。
让南华机械厂上下愿意接受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产电脑显示屏,比原先生产电视机利润更好。而且香港方面从不拖欠货款,出货的第一时间就把外汇打到中银香港的帐户上。
彭飞也是经过调查后才知道,显示器的检测标准并不是由陆氏电子公司自己制定的,而是由那个年轻人的东方电子公司制定的。
派往南华机械厂的港方检测员,虽然名义上是陆氏电子公司的员工,也由陆秦天这个老板负责发工资,但实际上全部技能培训都由东方电子公司负责,陆秦天自己根本插不上手。
刚刚在佘口工业区投资建设新工厂的鑫诺电子公司,也是差不多的情况。鑫诺公司的老板李天明先生,不像其他来考察的港商一样提出各种不合理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