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电子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一方面,港基国际银行近几年业绩如此出色,很大程度上是靠着阿拉伯银行的信誉在背后支撑!李生您可能不知道,港基国际银行现在的存贷比已经超过90%。

    中东人这一招其实非常的毒,让我们根本不敢强来。否则他们只需稍微放出一点风声,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挤提,造成鱼死网破的局面!”冯勇祥并没有丧失一个精明商人应有的冷静,有皱着眉提出了新的问题。

    “佳华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以及大新银行。四家银行愿意一起出面,打包受让港基国际银行的一部分贷款合同,来帮助港基国际银行把存贷比,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李轩轻飘飘的说道。

    在冯勇祥眼中十分无解的问题。对李轩来说却是一句话的事情。当然,李轩也绝不是活雷锋,他之所以愿意替冯勇祥解除一切后顾之后。一方面是为了说服冯勇祥出售新鸿基证券公司,另一方也有自己的算盘。

    银行和券商可谓是商业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李轩如果能在香港的这两大领域中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再配合东方集团在香港实业中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说几乎就掌控了大半个香港的经济命脉!

    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全港各地的营业网点总数,已经超过了200家。网点的密集程度不但已经覆盖了全港各个角落,在某些地方甚至还造成了两家银行的内部竞争。

    而渣打和佳华的实力合在一起,也已经能与汇丰香港分行相抗衡。所以无论是佳华银行还是渣打银行,短期之内都没有继续在香港横向扩展的打算。两家银行的发展重心,都会转向内部的改革增效,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高的利润上来!

    但李轩在香港银行业中,扩张自身影响力的目的却不会改变。只不过采用的方式会从以前的铁血并购,改为更怀柔的联盟。

    比如去年九月份,市场上突然传出“股坛狙击手”刘阮雄盯上了东亚银行。东亚银行是香港老牌的华资银行,在恒生银行被汇丰收编之后,它一直是全港规模最大的独立华资银行,直到近几年的佳华银行崛起后取而代之。

    东亚银行为前辈银行家冯平山、简东浦、李冠春等人所创,但截止到港股市场传出风声时,冯、简、李三家及好友所占股份,合在一起还不足两成。大股东控股不稳的公司,正是刘阮雄最喜欢下手的目标。

    刘阮雄这样的恶意收购者,对普通股民来说是一颗幸运星。因为他和原有大股东的博弈,会催生被收购企业的股价暴涨。普通散户如果运气好能才准点,可以跟着大赚一笔。但对于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来说,刘阮雄无疑就是股市灾星,股坛的老鼠屎。

    他收购公司并不是为了经营,而是用各种资本手段来创造炒作的题材,从股价的暴涨暴跌中渔利。这对于公司长久的发展绝对是有害无益的。所以东亚银行的董事局,绝不愿意因为刘阮雄持有的股份足够高,而被迫邀请他进入董事局。

    但现有大股东冯、简、李三家。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刘阮雄相抗衡。所以东亚银行只能寻求“白衣骑士”的帮助,而李轩旗下的lh投资基金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大规模扫货。

    短短一个月时间,东亚银行的股价就被推高了将近五成。lh投资基金一口气增持了东亚银行11。5%的股权。再加上东亚原有大股东们的增持,整个一致行动人们的股权达到了34%才收手。

    结果没想到刘阮雄只是虚晃一枪,他前期的确是悄悄收购了东亚银行的不少散股。但在lh基金加入战局后,刘阮雄自知实力不敌。所以在股价涨到一个高点时,他就顺势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出,一举获利两千多万港币!

    东亚银行的董事局可能永远猜不到真相,刘阮雄的这次行动,其实是和lh基金联手演的一场双簧好戏!lh基金借此机会以一种非常友好的姿态,进入东亚银行的董事会。

    虽然lh基金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财务投资者。并不寻求对东亚银行的控制权。但在它的穿针引线下,东亚银行与东方系的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关系迅速开始拉近。

    除了拉拢东亚银行之外,李轩还以东方集团的名义入股大新银行。东方集团同样只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身份持股20%,并不对创始人王守业先生的控股权构成威胁。

    而在东方集团的支持下,大新银行在两个月前成功击败马来西亚富商郭领灿的丰隆集团,从港府手中收购工商银行。完成并购后的大新银行,分行数量达到27家,晋升为香港中信银行的行列。

    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佳华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大新银行却已经隐隐有了同盟之势。而李轩之所以能够把四家银行拉拢到一起。靠的正是东方集团对香港整个电子产业的支配地位。

    香港去年全年的gdp总量突破了3700亿港币,而这其中电子产业贡献了四分之一。香港现在的电子产业几乎都是围绕着东方集团发展起来的,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东方集团对香港实体经济的影响之深。

    李轩的出现已经极大的改变了,香港整体的经济结构。另一个时空中的1987年。香港的工厂超过80%都已经北移,整座城市的经济命脉逐渐被地产业所控制。

    但现在,香港的工业也就欣欣向荣。每年有几百万台电脑、上千万台各类游戏机,以及上亿份游戏卡带从香港装船运往世界各地。繁荣的电子工业给香港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更生产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往来。

    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无疑在香港电子业崛起中,分得了非常美味的一块红利蛋糕。就连汇丰银行为了更好的参与进来赚钱。也在李轩收购置地集团时大开方便之门,给同为英资财团的怡和公司背后插了一刀。

    香港银行业近几年对电子业的资金投入,大有赶超地产业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与东方集团保持良好的关系,无疑可以在竞争中获得不小的优势。

    因为东方集团的一举一动,都会对香港整个电子业造成深刻影响。那些与东方集团发展思路合拍的企业,都赚的盆满钵满了。比如之前rca公司决定将其整个电视机制造业,逐步转移到亚洲来。

    如果某家公司能够成功融入rca公司的亚洲产业链,无论是代工电视机、收音机、录像机,还是提供各类零部件。只要能争取到rca公司的订单,都足以让这家公司吃撑。

    这种情况下,企业寻求贷款来进行扩张,对银行来说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优质业务。更有一些精明、胆大的商人,甚至在没获得订单合同前,就敢以全部身家为抵押,从佳华银行贷款对自家工厂进行升级改造。

    然后佳华银行为了自身贷款的安全,会竭尽全力的为其与rca公司牵线。因为客户万一真的破产,银行就需要通过没收对方抵押的财产来充抵贷款。而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是银行既不愿看到的一种结果。

    整个香港电子工业都极力希望,自己能够与“财神李”和他的东方集团变得更加亲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轩的态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银行业在香港电子产业中的客户争夺。

    “香港的华资银行普遍规模太小,市场稍有风吹草动,甚至一笔大投资变成坏账,就可能引来灭顶之灾!所以杨凌均之前向我提过他的一个构想,他希望能通过多家银行结成联盟,一起守望相助的方式,来共同应对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他已经与东亚银行李保国先生,大新银行的王守邺先生进行过商谈。如果冯生有意夺回港基国际银行的控制权,我们也非常欢迎你加入到这个联盟之中!”李轩笑着邀请道。

    杨凌均代表东方集团同时兼任佳华银行和渣打银行,这两家上市银行的董事会主席,绝对是香港金融界现在最举足轻重的人物。

    冯勇祥来赴宴之前,猜想李轩会报出一个令他难以拒绝的高价来收购新鸿基证券。但他没想到两人今晚的谈话,主要却是围绕着港基国际银行展开。冯勇祥非常希望能把它重新变成新鸿基银行,但这样重大的事情他也不敢轻易做出决断。

    冯勇祥至少要先回去与自己大哥通个气,毕竟冯家的25%股权是属于大哥的。只有大哥先支持自己的回购行动,他才有资格考虑要不要放手一搏。

    在冯勇祥表示自己需要思考几天,再给出最终答复之后,李轩也没有在意,转而把话题重新转回到证券公司上来!

    “照叔,不管亚洲证券公司最后是否会与冯生的新鸿基证券合并,我之前的看法一直不会变,希望能请你来出任亚洲证券公司的董事长,不知道您已经考虑的如何了?”李轩扭头对李福照说道。

    在整个饭局中,李福照并没有介入李轩与冯勇祥的交谈,而是不动声色的在一旁作壁上观。对于李轩的邀请,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有必要答应下来。

    如果他出任亚洲证券公司的董事长,港府和廉政公署就算想秋后算账,继续紧咬他的小尾巴不放,也不得不考量“财神李”和东方集团的反应。

    因为如果子公司的高层被以贪污受贿的名义进行抓捕,对整个东方集团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污点,势必招致李轩的猛烈反击!所以对李福照来说,加盟亚洲证券公司其实给自己撑开了一把保护伞!。

第522章() 
(ps:初稿,还没来得急修改错别字,修改完后会重新上传,可以等半小时之后再看!)

    李福照担任远东交易所主席,以及四会合并后的香港联交所主席期间,肯定不可能像白莲花那么干净。但是你要说他有严重的贪腐污点,也不太可能。

    借着上市审核权来优先获取一部分新股的配售权,这种做法虽然不合规,但大部分的原因更应该归咎于行业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