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钱淑芬和毛云却觉得村里对她们不好、看不起她们,不然咋让她们自个做饭?
心里又气又傲的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起来,想找回面子,便故意说不放心乡下人做饭,谁知道干不干净,她们本来就打算自个开火的,听的前来送粮食的几人脸黑的难看,不过还是给她们示范了一遍土灶的用法,走时还帮她们点着了灶。
推荐好友新书末日公寓末世文,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第七十一章:麦收()
人前说的很好,可人后钱淑芬和毛云俩人都推脱了起来,你推给她她推给你,谁都不愿意动手做饭,最后俩人出去找宋文杰和李兵。
四个人在屋里争执着,谁都没去注意厨房里的情况,或者说几人都忘记了厨房里还烧着火。
等厨房烧起来冒出浓烟时,四人才反应过来的知道出事了!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喊人灭火,而是自个拿起院子里的干柴扑打,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压根就没有思考干柴只会引火烧着,灭火那是不可能的。
大伙很快就吞噬了厨房,这时候四人才白着脸的跑出去喊人来帮忙,因为这座院子在村尾,附近没几户人家,等村里人赶过来时,厨房已经烧塌了,大伙赶忙动手灭火,铲土倒水各种办法齐上,总算是扑灭了大伙。
老村长听完气的脑门子疼,真想对着他们破口大骂,但一想到四人年纪都不大又是背井离乡的,城里人没受过罪,太过责怪了也不好,只好严厉的说了他们一顿,让他们以后和人搭伙吃饭,直到会做饭为止。
离知青住的地方最近的是孙家一门的孙阿爷儿子家,老村长带着几人过去说了一声,以后让他们四人在这搭伙几天,等他们学会了做饭,再回去自个做。
孙阿爷的儿子孙大力自是没二话,反正就这几天,又不是白吃白喝,就是多做几个人的饭,也累不了人。
事情安排好了,大伙也都各自散的差不多了,这个点估摸八点多了,老太太一直在一旁看着,见没出啥大事心里也松了口气,便招呼着老村长进家去,酒不能喝了一半就算了,她再去炒两个热菜,咋地也得酒足饭饱。
回到家,林清缠着老太太问起失火的原因,老太太给她说了一遍,林清嘴角直抽抽,她算是服了。
接下来,几位知青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加上老村长又没有安排什么重活给他们,几人每天饭有人做,除了要自个动手洗衣裳外,日子过的还不算赖。
转眼到了六月底,村里开始了麦收,大人们一人一把镰刀,齐刷刷的并排弯腰割麦前进,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就在后面把割好的麦子扎成一捆,随后有人拉走放到村头整理好的麦场中。
村里有一只骡子两只馿,老村长让它们全都出动,轮流拉着石磨碾压小麦,好脱壳归仓。
天气炎热的厉害,大伙早上起的很早,趁着那一丝微微的凉意在地里干活也舒坦点。老太太和肖朗也不例外,跟着大伙一起起早贪黑的,一声苦都不说,唯有太叔公年纪太大,留在家里看着林清。
林清在家待不住,每到太阳高升后,她就挎着她的小竹筒、拎着她的小竹框,还戴着一顶小草帽,去地里给老太太和肖朗送喝的、吃的,去了几次老太太就不让她来了,大热的天太遭罪,在家待着多好。
林清不管不顾,照样天天过去,太叔公也不拦她,每天就当溜孩子似的戴着草帽跟在她后面,慢悠悠的到地里晃一圈,然后祖孙俩再一起回来。
几天下来,林清还是白嫩嫩的没啥变化,老太太心里的担忧还没放下来,林清又开始跟着村里的孩子们在割完麦子的地里捡掉落的麦穗和麦粒,这些是不需要上交的,谁家捡的就归谁家,大人们没空,于是割完麦子的地里都是孩子们的天下,成群结队的一起出动,那场面很是壮观。
林清当然不可能独自去,小竹子姐妹仨陪着她一起,还有赵一海也照顾她,哦,还有初一十五两只,初一长大了许多,不过还是胖乎乎的,乡下的狸花猫长大后性子很凶、很野,除了常常喂它吃食的林清以外,家里的太叔公和肖朗它都不带搭理的,当然,老太太除外。
至于十五,那更是蹭蹭蹭的往上长,四个多月的狼狗比一般的狼狗大了许多,渐渐有了成年狼狗的气势,浑身黝黑发亮,一根杂毛都没有,强壮威武的身姿很俊,可见林清好东西没少喂。
一猫一狗很喜欢粘着林清,走哪都跟着,有着两只跟着,老太太也放心她出去玩,短短几天,两只就俘获了孩子们的心。
孩子们闹腾的欢快,大人们这边也是说说笑笑的割着麦子,顺便看几个知青闹出的笑话。
第一天割麦子时四人就迟到了半天,来了几天还是习惯不了起的太早,这还不算,起初大伙不让他们割麦子,这完全是出于好意,镰刀可是很锋利的,一不小心就会伤了手,常年干活的村里人偶尔也会受个伤,何况是新来的城里人。
老村长让他们和半大的孩子们一起捆扎麦子,捆了一天总算是捆出个样子来,但也就看着好看,一拉起来直接散了。这还算正常,不会就慢慢学,笨点也没啥,只要勤快就行,村里也不是真指望他们帮忙。
可这干个一会就跑走,不是去喝水就是去茅厕,在不就来个头晕中暑使不上力,总之借口是花样百出,一天下来,干的活没个孩子多,还叫嚷着脸晒伤了火辣辣的疼,把老村长气的不再搭理他们,眼不见未净!
麦子割的快,但拉麦子的架子车只有一辆,来回的拉麦子也拉不了多少,割好的麦子又不能长时间放在地里,老村长便抽调两个人和四个知青一起把捆扎好的麦子背到麦场上去。
四人背的是他们自个捆的,一捆不大,没有孩子们捆的多,这样背个两三捆都不算太重,可他们忘了自个捆的不结实,走到半路就全都散了,好在最后碰到来拉麦子的架子车,这才把麦子弄到麦场里,四人灰溜溜的回地里去了。
回到地里,老村长已经知道麦子半路散了的事,便不再让他们捆麦子,只让他们一趟趟的背。来回三四趟后,四人是说啥都不背了,说要在地里割麦子,背麦子的事让别人去干吧。
老村长这次没说啥,让人给了他们镰刀,这几人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非得是真的吃到苦头了,才会慢慢学会老实。
昨天点娘抽的一直打不开,好在最后正常了,兰之总算没断更(nn)~
第七十二章:归仓()
割麦子这种技术性的活真不是新手能干的,用力大了会伤到手,甚至会伤到脚腕等,用力小了,一把麦子不能完全割下来,浪费时间还动作慢,人家都割完一趟的拐回来了,动作慢的估摸着还在半路晃荡。
四人果然如老村长预料的一样,半个小时不到,钱淑芬和毛云双双伤了手,扔了镰刀就坐在地里哭了起来,一边还小心翼翼的捧着自个受伤的左手,哭的那叫一个伤心。
大伙听的头大,以为伤的很重,赶忙喊了老村长过来,结果一看,俩人左手就划伤了个一厘米左右的伤口,血就是看着流的多,其实没啥大事,这样的伤口在乡下人眼中还真不算事,家里孩子皮实的,从山上逛一圈下来,基本上都带着一两道划伤,把血一擦谁也不在意。
像这俩人这么哭法的还真没见过,大伙面面相觑,劝了几句也没劝好,老村长摆摆手,让人继续干活,别搭理她们,让她们自个哭个够。
宋文杰和李兵也扔了手里的镰刀,一声不吭的又去背麦子去了,方才几次他们都差点伤了手,好在及时躲开了,现在一见钱淑芬和毛云流了一手的血,俩人看得心凉,这下不再叫嚷着割麦子了。
王家阿奶直起身捶了捶腰,对钱淑芬和毛云越发看不上眼:“这城里人都这德行?前几年隔壁村下来的几个知青也没她们这么娇气,人家也是城里人,可没她们闹腾!”
这事老村长知道点底:“这俩家里听说日子过的不错,打小没干过活,吃穿也是好的,人就娇气了许多。后来也不知道咋回事家里人房子工作都没了,又碰上下乡的事,原本是让她们家里的男娃下来的,可人家里不舍得就拿了女娃来顶替,这心里啊,指定有不少的怨气,能乖乖干活的话那才叫怪事。”
王阿奶点点头,多少表示理解,但这也不能一直这样闹腾,“都下来好几天了,再怨又能咋样,还能跟自个父母断了关系跑回去?都不是头脑清醒的,日后有她们的苦头吃!”
老村长也是撒手不管了,爱哭就哭吧,大伙不能因为这点个事就耽误时间,现在晴的好,早点收完归仓了事,万一运道不好的碰上了雨天,那这麦子可就砸在地里了!
大伙没事人一样的继续干活,这一幕很是刺激了哭着的俩人,最后俩人也不哭了,气急的瞪了一眼,脾气上来的跑回去不干了!
爱咋咋地!今儿个说啥她们都不干了!
老村长不动声色,看见了也不说话,不干?可以,分粮食没有!等饿了肚子,看她们还能不能闹腾的起来。
宋文杰和李兵看了看好似无所觉的老村长,心里也活泛了起来,不过最终俩人也没好意思走,没借口啊,俩大男人又没受伤又没咋地,就这样走了他们觉得有些抬不起头。
钱淑芬和毛云就歇了半天,因为村里给她们的粮食吃完了,去找老村长要粮时被将了一军。
要啥粮?活干不了,天天混日子的还想要粮?!你们是下来干啥的?难道是下来白吃白喝的?
几句话就把俩人燥的脸通红,灰溜溜的回去了,再不敢提要粮的事。没有粮食,孙大力家自是不再做她们的饭,说啥都没用,自家的口粮都不够那还能给外人吃。
宋文杰和李兵因为天天都去地里上工干活,不管干多干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