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十五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德山皱了皱眉头,但还是让宁知楚进来了,“进来吧。”

    得到老师许可的宁知楚,迎着同学们或好奇或不屑或惊讶的眼神,快步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还没等宁知楚坐稳了,同桌贾军鹏就悄悄递了话头过来,“怎么啦,阿楚,看你累的,难不成你刚才在哪个地方做某种上下推进运动?”

    呃。

    跑的气喘吁吁的宁知楚,刚坐下来,就被贾军鹏的话给噎到,他翻了翻白眼,不无好气地道,“你才做上下推进运动。我刚才我家店里走出来,然后到收发室拿信封。喏,这就是我的信封。”

    贾军鹏闻言,右手直接伸了过来,想抢过去看看信封上写的是什么,不过被宁知楚给躲过了,于是他不满地道,“喂,阿楚,咱们是好兄弟是不?你居然偷偷瞒着我去交笔友,说,对方漂不漂亮。”

    贾军鹏没等到宁知楚的回答,倒是等来了李德山老师的声音,“贾军鹏同学,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啊?”

    回过神来的贾军鹏,惊慌失措地站了起来,看了看黑板上的问题,小声地说道,“老师,我不会。”

    “我知道你不会,你不会这个问题,还不认真听课,跟宁知楚讲什么悄悄话?要说话,留到下课再说。坐下吧。”李德山右手推了推架在鼻子上的金丝框眼镜,看到贾军鹏态度还行,就让他坐了下来,然后转身,左手扶住了讲台边沿,“那同学们,我们继续,刚才讲到如果遇到这个情况的话,应该用……。”

    贾军鹏闻言如蒙大赦,吐了吐舌头,坐了下去,神情认真地盯着黑板上,好似真的投入心神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中。只有宁知楚才知道,这贾军鹏又开始了老僧入定的把戏了。

    说实话,宁知楚也挺佩服贾军鹏这个本领的。若不是宁知楚对贾军鹏的脾性稍微知道了点,要不也会跟不知情的人一样,认为现在这个状态中的贾军鹏超级认真听讲,其实他是老僧入定般的走神了。

    不过,也好,没有贾军鹏的打扰,宁知楚趁着李德山老师并没有关注到他的时机,拆开了刚从黄老爷爷手里接过来的信封。在路上,他就很好奇,这信封究竟装了什么东西,重量会这么重。直到了现在,宁知楚才有机会拆开信封。

    小心翼翼拆开了信封,首先映入宁知楚眼帘的是一本刊物,《文杂选集》,另外还有两张信纸和两本页数只有五页的合同。

    宁知楚摸了摸下巴,回想了下,这才想起《文杂选集》是上学期他从几十家报刊中选定的一家报刊,并投稿给了对方。因为宁知楚看过一期的《文杂选集》,觉得这本书刊的稿酬还不错,另外的话,它的风格也格外地吸引了宁知楚。

    《文杂选集》是由五十年前最负盛名的作家、学者、诗人郭生,联合同时期的志同道合的作家举办的,意在推动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文学人才。其选稿的形式不局限于、散文、诗歌等,也不看投稿人是谁,只要是符合了审稿人的心意,那么哪怕是农村出来的籍籍无名的农民所写的文章,也可以排在名家作者前面刊登。

    《文杂选集》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文学界的一个象征,只要志向是当作家的人们,都把《文杂选集》当做心灵寄托的圣地,以自己的文章能够刊登在上面为荣。宁知楚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比之那些想纯粹写故事的人们来说,宁知楚还有一个世俗化的动机,那就是若是他的文章能够刊登在这种影响力大的《文杂选集》上,那么他在中考的时候,就可以加分10分。

    有稿费可以拿,有中考分数可以加,因此宁知楚在上学期前前后后投了差不多10次的稿子。但很遗憾地是,他都没有收到过《文杂选集》编辑部的回信,除了今天以外。

    宁知楚小心翼翼地把信纸放在桌面上,有滋有味地扫了几眼,“尊敬的宁先生,鄙社已收到您的来稿,经审稿人C、H的认真审核,我社决定将于2005年9月刊刊登您的大作,稿费将于下周,随样刊寄送至贵校。”

    “………另外,由于您的文章十分优秀,眼光独特,经过我社大众审核评估团的一众讨论,决定邀请您一起加入我社特约撰稿人,与我们一起为新中国文学的发展,尽一分薄力。若是您想加入,那么请您填写信封一并携带的合同,并回寄我社,届时报销邮费。”

    “……。。加入我社特约撰稿人,有以下三个福利:一、即时得知文坛最新动向,学习最新文学知识;二、丰富的稿酬回报;三、每月免费《文杂选集》三本。作为回报,您这边有义务每月来稿:诗歌限每月两篇,其他文章形式每月一篇。若是您有意愿加入,请填写合同完毕后,回传至我社……。”

    看到这里,宁知楚翻开那两本合同书,发现确实是特约撰稿人的签约合同。也难怪之前宁知楚一直没等到《文杂选集》的回信,感情他们从10篇文章中选出了自认为最好的一篇,然后又花费了大量时间讨论该不该邀请宁知楚成为撰稿人。

    宁知楚想了想,决定要成为这《文杂选集》的特约撰稿人,反正以他现在的笔力来说的话,每月一篇散文,或者杂文,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他觉得很有必要要先跟对方沟通清楚明年五六月份,毕竟那个时候宁知楚都要跟着同龄人紧张地上考场决战中考了,估计也没啥时间给他们写稿子。

    想到这里,宁知楚就提起笔来,给对方写起了回信。

第八十一章 编辑部() 
永深市,在2005年的9月份,就进入了一个酷热难耐的季节的尾声。偶尔有带着秋意的凉风徐徐而来,却还敌不过能够把水泥路面烤的发热四下泛滥的白色光芒。在车水马龙的路沿边上,是被誉为城市血管的绿化带,在剧烈的阳光下,不管是什么品种的绿色植物,都病怏怏地低下了哪怕在汽车尾气里也不曾低头的叶子。

    《文杂选集》的总部就设在永深市。

    永深市,是大中华王国的金融中心、时尚之都。在永深市里,每隔一条街,就有四五家金融机构;每隔一条路,就有一家国际名品店。可是,谁也不曾多关注过,永深市还是一个文艺城市。

    说它文艺,其实并不算很正确,永深最富盛名的还是它的情怀。从很久很久之前,那个伟人在永深市开报社写文章激扬江山的时候,世人就知道了永深人不仅勤劳节约,还比其他城市更富有文化的激情。改天换地之后,进驻永深的报刊、出版社、杂志社等越来越多,这其中也包括了《文杂选集》。

    这一天,烈阳依旧,那些在街上来去匆忙的上班族们,还是顶着大太阳一身臭汗奔波。也就只有那群一日比一日多的游客,在永深各大景点,撑着太阳伞,戴着遮阳帽,漫不经心地逛着。

    “老王,今天有收到什么信吗?”

    《文杂选集》现任的总编辑李永凯,一进自家大门,来到了门房,像收发室的老王问道。这也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除非是当天他不值班才没有做,要不无论是生病还是正常打卡上班,李永凯到公司后手头第一件事就是问收发室的老王。

    毕竟《文杂选集》作为大中华王国逼格最高的书刊之一,每天接收的信封是数以万计,那些收发室的小伙子们,都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整理完当天收到的信,然后隔天又继续重复类似的工作。作为收发室头头的老王,肯定有他独特的眼光和文学素养,帮他挑选出最有趣的来稿信。

    坐在椅子上的老王,舒服地吐出了一个白色的烟圈,这才回答李永凯的话:“李老,你能不能不每天都来我这收发室遭罪啊?我老王都要被你烦死了,天天来问我,我们收发室整理好后,不都是会派去编辑室吗?难道我那群臭小子,每次都没及时送到?那就要敲打敲打下咯。”

    李永凯听了,就知道这位老朋友又在吐槽他每日必做之事,不过,李永凯也知道,老王其实是没什么恶意,以他们二十来年的交情来说。但是,李永凯想了想,“欸,老王,你那群小伙子棒的很呢,帮助了我们编辑部很多大忙了。不过,我还是想问你,今天有没有比较有趣的信呢?算了,我自己去看。”

    “欸,等等,你个老李,急个锤锤啊。”老王挺直了身板,把已经燃尽生命的烟,在烟灰缸里灭掉了最后的火星,“我又不是不给你,有趣的来稿倒是没有,这几年,你也知道的,来稿的质量是越来越惨不忍睹啊。不过有封合同回信,老王我倒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信,特约撰稿人,啧啧啧。”

    “哦,是吗?”

    停下脚步的李永凯,闻言想了想,似乎在上上周的时候,他曾经寄过一封特约撰稿人的合同信封,在上周的时候,他没等到回信,还以为对方没有答应,没成想,居然在今天给了他一个惊喜。

    毕竟那次来稿,他曾有幸的第一时间了,深受震撼,这才在每周五一次的大众评估团会议里,直接建议签约该作者。若非这位未曾蒙面的书友来稿质量非常高,否则李永凯还没有那个信心,去说服大众评估团里的每一位成员。毕竟能够入选《文杂选集》大众点评团的成员,都是曾经在图书市场取得一定成绩的颇负盛名的作家们,脾气古怪的很,又十分可爱的固执。

    “那快拿来给我看看。”李永凯推了推眼镜,在镜片后,折射出的是他好奇兴奋的眼光。

    “喏,在这呢,拿好啦。”似乎对李永凯的反应有所预料的老王,早有准备地从那铺陈满杂乱的书籍信封的桌面上,拿起了一封信,递给了李永凯。

    李永凯当即重新拆开信封,简单地浏览一遍,扬了扬手,“谢啦,老王,我就先回去了。”

    “滚。”

    留给李永凯背影的是老王不屑的恼羞成怒,但是李永凯却顾不上了,因为在这信封里,他看到了笔名为清楚的作者又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