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了,在他的印象里,朝廷的军队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若不是此番随三卫军南下,哪能有机会见识了大明边军的勇气与智慧。
在田复珍的心里,一颗种子正在渐渐萌发,虽然这只是微不足道的几次小仗,但他却嗅到了前所未有之希望。
战马颠簸,三卫军一战吓退流贼大军之后,便立即变横队为两路纵队,急速行军,北上去追赶百姓。总算在天亮之前,堪堪抵达北娄口。
包括黄胜在内,不少人的意思是在北娄口休息一日再行前进,但李信却一力坚持立即北上,北娄口不是久留之地,流贼大军有近十万众,天亮之后,一旦对方不顾一切的发动进攻,此地未必能守得住。就算在三卫军的帮助之下能守住,此地也不是久留之地。
只有到了浑源州才是相对安全的地方,此前在三卫军成军之初,他便已经令毛维张选人加固浑源州城防,并且以三位总兵府的名义于各地训练民兵。此民兵非民壮,这是由三位总兵府正式认可的地方军队,所有军官皆由总兵府授予。这也是为何吴山不敢轻易去攻浑源州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点,李信判断,闯军的当务之急是要快速拿下紫荆关,往北去大同府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即便费尽心力拿了下来,还要面对万全等地防御壁垒。而紫荆关则不同,只要拿下紫荆关,往东便是一马平川,可由涿州直抵大明京师。所以,基于此点,李信判断,只要百姓们撤回大同府,流贼便再不会尽全力去追击。
现在的三卫军中李信说话已经一言九鼎,既然他一力坚持自然不会有人再执意反对,百姓们们被要求立即北上,尽管怨言四起,他们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连续向北赶路。
而过了浑源川之后,李信忽然把几个心腹,包括各步战营的营官,以及联络调度辅兵的田复珍、郭师爷等人一并叫了来,并当众宣布了他的命令。
“战兵辅兵过了浑源川以后,要迅速与百姓脱离,沿着浑源川一路向西南,咱们去宁武关!郭师爷!”
李信将目光转向郭师爷,“你就不必与大军通行,本帅将代州百姓与浑源州地方联络的任务交给你,这里有书信一封,是写给毛镇抚的……”
郭师爷有点莫名其妙,不仅是郭师爷大家伙都有点莫名其妙,难道三卫军不回浑源州休整吗?如果不会浑源州,又去宁武作甚?
“小,小人遵命!”
尽管郭师爷对李信的意图不甚了了,还是先伸手将书信接了过来,小心的揣进怀中,静听接下来还有甚么交代。
“想必诸位对本帅的决定都有些莫名吧?”
李信环视一周,面色逐渐凝重,缓缓的说道:“如若我三卫军此番回了浑源州,那么你我这一番出生入死还有甚意义?仅是为救了几万百姓吗?这不是我的初衷,想必也不是诸位的初衷。我李信在此立誓,誓要将流贼赶出山西!诸位肯与李信走一遭吗?”
田复珍听到李信立誓之时便已觉热血沸腾,第一个站了出来。
“下官愿与大帅赴汤蹈火!”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表示愿与李信同生共死,赴汤蹈火,愿为大明抛洒鲜血!
“大帅由宁武重返太原府,好一招明修战斗,暗渡陈仓,流贼都以为三卫军回了浑源州,却万万想不到咱们又杀了个回马枪,出其不意!”
郭师爷对李信的行动摇头晃脑的分析了一番,众人均大以为然!
李信满意的点点头,忽而又道:“既然都同意,还愣着作甚?都行动起来!”大伙应声,轰然而散,
三卫军脱离开百姓队伍,沿着浑源川向西南而去!
……
“甚?代州城被闯王大军拿下了?这,这不可能,那三卫军李信呢?”
孔有德满脸的不可置信,代州被轻而易举的拿下,李信的三卫军可不是吃干饭的。
“回大头领,代州守军和百姓连夜逃出北娄口,奔浑源州去了,想来是畏惧咱们闯军威名!”
孔有德被气笑了,骂道:“屁的威名,那姓李的在满清鞑子千军万马之中都没畏惧过,还怕你们这些乌合之众?”
他的第一反映就是这厮又要有什么诡计,于是又问道:“这个消息从何得来,可确实?”
“千真万确,代州城被烧的几乎块成了一片白地,小人亲眼所见,如何能有假?”
连代州城都烧了,孔有德更糊涂了,只觉脑中一团浆糊,便将目光转向吴山。
只见吴山手握腰间雁翎刀刀柄,手指因为用力过度,已经失了血色显得发白。过了半晌,才长长叹了一声!
“孔兄,你我这诱敌之计失败了!”
由于李信没有按照吴山划下的道走,他们此前的一切突袭和行动都显得无关紧要,毫无意义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帝庇护()
纯文字在线本站域名手机同步请访问
真定府,杨嗣昌刚刚起床便接到了來自紫荆关的密报,李信居然弃城而逃了…他对这个消息亦是难以置信,又立即派了人去确认。直到得到身在紫荆关的保定总兵朱梅的确认答复,这才哈哈大笑。
“李信哪李信,罔顾圣恩,居然弃城而逃,看你这回还能蹦跶到几时?”
杨嗣昌只觉得,这真是美好的一天,能借此除去一大隐患,当值得一贺。正好贺人龙求见,便瞧见杨嗣昌手舞足蹈的模样,连忙陪着小问道:“杨相如此欣喜,可是有了大好事?”
“大好事说不上,本想自此去一心腹之患,你说当不当得一贺?”
“自是当贺,自是当贺…”
人家洠杆担厝肆匀灰膊缓眉绦肺剩缓酶糯蚬阃啡贤钏貌乃捣āQ钏貌匀徊换嵯赶赣胨纴恚彩橇諄肀换迪⒕啦慕雇防枚睿嗳盏牟季种沼谟辛艘坏阈⌒〉暮炖獠畔残τ谛巍K芸毂慊指戳送找桓毕才恍斡谏哪Q蛄肆骄涔偾唬匝谑巫约旱那樾鳌
“这几日贼兵接连调动,要小心监视,莫使他们溃围…”
“末将安敢大意,杨相放心,这太行八陉不说铁桶一般,也是严密至极的…刘国能插翅也飞不出來…”
“嗯…”
杨嗣昌又瞥了一眼贺人龙,心知这厮向來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料想是惦记着由他取代左良玉一事。果然,贺人龙便提及了此人。
“杨相容禀,左良玉自打前几日兵败逃回黄河以南,恐怕对河南形势极为不利,杨相还要早做筹谋才好…”
“哦?如何不利,说说…”
杨嗣昌鼻孔里微不可察的哼了一声,此寮如何这般沉不住气,就算他不提,自己也已经向皇帝上了奏疏,使其取而代之,想來旨意不久之后便当到达真定。可杨嗣昌偏偏就不说破,而是煞有介事的听贺人龙逐条分析。
“张献忠复叛,李自成重新做大,据末将耳闻,熊大人几仗打下來都洠в姓痘瘛H缃褡罅加翊缶0埽峙略舯铀廖藜傻鞘保鞘薄
贺人龙突然发现杨嗣昌原本还略微含着笑意的脸逐渐黑了下來,这才意识到自己说的越來越危言耸听,于是猛然刹住。正当贺人龙尴尬的不知说与不说之时,总督亲兵送來了刚刚由河南转來的军报。
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的熊文灿,杨嗣昌打开军报看了几眼,便丢到贺人龙面前。
“看看…”
贺人龙万分感谢熊文灿的军报,在自己尴尬无言之时來的太及时了。可打开之后瞧了几眼,却笑不出來了,熊文灿接连在南阳,鲁山,郾城打了几个败仗。请求杨嗣昌派出援军以安定河南局势。
这是左良玉溃败所带來的必然结果,因为此前左良玉凶狠在流贼之间是除了名的,流贼复起之后,张李之所以不敢过于嚣张,都因为有了此人和此人下那只劲旅的震慑。现在洠Я苏鹕逯螅匀灰莺莸姆谝槐椤
杨嗣昌见贺人龙沉默不语,便以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就是不听本相之言,若严守十面张网之要,何來此败?”
贺人龙恍然,的确,熊文灿在左良玉惨败之初,也亦是到了可能到來的后遗症。于是组织了一次系统的进剿,谁知进剿不成,反至兵败,真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杨相明鉴,杨相明鉴…”
贺人龙面对杨嗣昌的阴晴不定,有点不知道自己该说的深还是浅,索性便一直附和。
“你说说,这援兵本相派还是不派…”
谁知怕什么來什么,杨嗣昌竟然信口问起贺人龙的意见,他能有什么意见,无非是指哪打哪,可问到了头上又不能不说,只好硬着头皮回答:“末将以为,末将以为……”
就在他无可奈何之时,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末将以为,潞安府不是还有支人马未动吗……”
所谓潞安府还有支人马,指的是屏蕃于此地的沈王纠集的一大批山西境内明军溃兵,战乱之时他以朱氏子弟主持局面诚然洠в形暑},但杨嗣昌兼着总督山西军务的差事,调动潞安府的人马名正言顺。
杨嗣昌眼前亦是一亮,他还真洠氲秸庖坏悖唤獾目戳撕厝肆谎郏蛋迪铝似烙铮巳硕亲永锘故怯行└苫醯模膊煌约禾岚嗡怀 S谑腔踊邮郑厝肆蚍⒆咭院螅⒓椿雍疗媚夂昧艘恢降髁睿思彼吐喊哺
同时,又写就一封参劾奏疏,令人八百里加急,急送京师。
奏疏的内容自然是参劾李信,弃城而逃,畏敌怯战。这封奏疏于当日掌灯时分到了大明天子朱由检的案头。
内阁在将杨嗣昌的奏疏呈送给朱由检的同时,也拟定了处理意见,鉴于李信罔顾圣恩,弃城逃跑,畏敌怯战,当革职拿问,交有司审问,而后定惩罚。
朱由检当场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