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肃宁到河间不过50里地,现在恐怕已然在河间府城的地界之内,李信立即惊醒,再追下去他们这些人很可能就会遇到河间府城的清军。

    于是狠狠一勒马缰,战马长出一口气“唏律律”一声停了下来。岳托在十几个护卫簇拥下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内。

    “现在该如何?”

    陆九也从追击的快感中恢复过来,立即也亦是到此处局势并不乐观。

    “回肃宁!连夜撤走!”

    尽管战马已经精疲力竭,李信一刻也不敢耽搁,岳托回到河间府城之后一定会调大军来追剿他们,而肃宁城外也有清军,还有等待解救的百姓,城中还有等候他们的张石头等人,这个时候万万不可以意气用事。

    此刻杀不了岳托,卢象升也不能一时便死了,可若是轻身冒险,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他的这些兄弟可就立时便有了杀身之祸。

    简单清点了一下人马,李信又马不停蹄的带着人往肃宁赶,追击岳托的时候总闲走的不够快,如今回去一样是归心似箭,生怕走的慢了肃宁再出现不可掌控的变故。

    尽管着急,李信在回程的时候还是选择了绕路,由于河间府城在肃宁的东北方向,所以他绕到了肃宁的东侧才继续前进,如此做也是预防万一,如果迎面正撞上肃宁撤往河间的清军那岂不是死路一条?

    所幸一路无事,平安抵达肃宁。当到达城下时,已经过了午后,东城门守城的军卒见到东方呼呼啦啦来了一票骑兵,吓得不轻,但见到是李信所带领的骑兵作对之后这才送了一口气,放他们进城。

    李信一进城,张石头得着信便赶忙来见他。

    这一段时间城外打的不可开交,上万的民军被上前鞑子骑兵圈住,然后就是毫无差别的砍杀射杀,简直是单方的屠杀。失去了锐气的民军几乎放弃了任何抵抗任由鞑子蹂躏。

    通过张石头的描述,李信基本可以确认,这伙人恐怕就是啸聚在一起的流民,不过他们敢以卵击石,不得不说勇气可嘉,但有勇气也不是这种打法。实力相当时自然可以面对面较量,但以若击强时便应该使用一切手段伺机而动,再攻击敌人弱点,而不是如此一味的猛打猛冲的蛮干,到头来没杀得了几个鞑子,还白白死伤了大批的百姓

    李信马不停蹄直奔西城,他放心不下城外的战况,更放心不下那成千上万的百姓。

    “捡重点说,说结果!”

    张石头终于不再啰嗦。

    “清还在与民军纠缠中,只怕稍后他们便来攻城……”

    “肃宁不能在呆下去了,我带着左队出去解救百姓,石头你组织人马。齐整之后立即出西城增援。”

    说这话的功夫,李信、陆九孔有德便到了北门下。张石头对城门里的军卒大手一挥:“开城!”

    冲出西城门之后,李信才发现短短一个时辰的功夫,这里已经成了人间的炼狱,到处是残肢断臂,哭泣声,喊杀声,痛苦的**声。尽管鞑子兵走的走战斗的战斗,被穿成一串的百姓仍旧没几个人敢于逃跑,逃跑的下场将十分惨烈。曾经有人试图逃跑,被抓回来以后,男人被砍去手脚直接丢到野外自生自灭,女人则被轮。奸之后仍旧难逃一死的厄运。

    有了这种震慑,谁还敢逃走,谁还敢冒着被**致死的危险离开这里呢?留在这里虽然将要给鞑子为奴为婢,但至少还能有口饭吃,还有命在。

    大明的百姓太过逆来顺受,太过没有血性。李信不知道鞑子惩处逃人之法的残酷,只觉得这些百姓们在没有鞑子兵看守的情形之下都不敢逃跑,实在令他大失所望。这样唯唯诺诺毫无血型可言的一群人,如何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大明?国家危难,匹夫有责,在这里完全就是一句屁话。

    当然,李信清楚,大明朝廷好与坏,关这些百姓何干呢?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有地种,有饭吃,有婆娘和孩子,便夫复何求。这便是大明百姓们毕生的追求。

    再远处,清军还在屠杀泄愤,就算屠杀毫无还手之力的数万人,也绝对是个力气活,一个个累的精疲力尽。白茫茫的雪地已经被染成通红一片。李信狠催胯下战马,清军似乎也注意到了一支冲过来的骑兵,但他们似乎并不想与之对阵,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脱离了民军,然后集结远远的遁去。

    一番动作行云流水,撤的干净漂亮,无懈可击,充分展示了清军的训练水准。李信自知追不上,就算追上了也未必能够占着便宜,是以留下来查看民军的伤亡情况。

    李信突然听到有人在喊:

    “李将军,是李将军救了咱们,是李将军救了咱们!咱们得救了!”

    李信莫名其妙,直到一个满身是血的年轻人在一位少年的搀扶下来到面前时,他才惊道:“曾敢?”

    没错,眼前受伤颇重之人正是曾敢!

    “我不是让你带着百姓们去太行山躲避鞑子兵锋吗?”

    曾敢十分虚弱,仍旧一本正经的驳斥道:“李将军此言差矣,正所谓国家危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曾敢还有功名在身的人,自当为朝廷,为皇帝陛下分忧。”

    李信听了这话就差点冲上去扇他来那个大嘴巴。还为朝廷,为皇帝陛下分忧,分忧个屁啊。你这一分忧,成千上万的百姓都给你陪葬了,你怎么就跟着一块没死了呢!

    许是觉得这么多百姓都因他而死,曾敢连自己都觉得这辩解是多么的苍白,毕竟那近万条几个时辰前还鲜活的生命此刻都以化成了满地的残肢断臂,终于强撑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悔不听李将军之言,曾敢对不起百姓们……”

    李信最终还是忍下了抽他一顿的冲动,话一出口也从责备变成了安慰。

    “你且安心养伤,这满地都是我大明忠魂,想必他们在天之灵也会保佑大明官军早一天将鞑子赶出长城!”

    李信放眼看去,原本数万百姓,如今十不存一,满地尸体流出的血水,将厚厚的白雪染得通红,一直红到雪地下的泥土之中。活着的人目光中也充满了惊恐与绝望,在这些幸存者脸上找不到一点那种绝处逢生的喜悦。

    李信转身命陆九去解救那些被穿成一串串的百姓,至于牲口和财货细软,处置方法比照昨夜,不能拿走的全部烧毁。

    过了好一阵,曾敢终于止住哭声,断断续续向李信讲述了自己是如何来到这肃宁城下,又是如何选择攻击鞑子押运财货大军的。

    原来,李信走后曾敢并不甘心就此逃往太行山避难,手中掌握着数万人,如果不趁此机会建功立业岂不是白白来这世上走一遭?因此,他并没有听从李信的建议,而是雄心勃勃的准备组建一支勤王大军。曾敢很开通,实行自愿原则,愿意留下来参军的双手欢迎,不愿意留下来的,可以任君离去。

    最终,还是有万余百姓留了下来。

    曾敢简单的将这万余人编队之后,便和刚刚任命的一干心腹商议该去何处。最终有人提议,不如跟着李信,看他去哪里,到时候万余大军突然出现,让他知道知道,大伙不是吃素的。

    但是大伙人困马乏,曾敢就定下了一个直接导致今日惨败的决定,先派出人跟踪李信的队伍,然后所有人在河谷就地休息,待天明再去追赶李信。

    直到早上,曾敢开始组织这万余人准备开拔,但奈何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命令的传达与执行效率低下的十分可怕。就在大伙乱哄哄一片的时候,鞑子骑兵出现了!

    而最先发现鞑子的竟是一名贪玩的孩子,指着河谷上的坡地天真烂漫的道:“看坡上,有大马骑……”k

    ;

第四十九章 王朴现身() 
骑大马的不一定都是好人,如果这个孩子有幸成人,想必这一幕将会让他铭记终身。趣*仅仅几十骑鞑子兵便敢直冲入河谷,横冲直撞,随之寒光乍闪,马刀出鞘,不及躲避的人被砍了个肢残臂折,鲜血四溅。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人们都惊呆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但好在这伙鞑子骑兵来去匆匆,他们仅仅蜻蜓点水般的在人群中冲了一下,便返回河谷之上的坡顶,打马消失在东方。

    这个小小的插曲雄心壮志的曾敢心头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预感,但紧接着昨晚派去跟踪李信的人赶了回来,并带来了一则让大伙兴奋不已的消息。

    李信带着人攻陷了肃宁城。

    这让曾敢原本重挫的信心猛然又提升了一大截,既然李信带着几百人都能打下县城,自己手握上万人,又有何惧?刚才不过是被鞑子打了个措手不及而已,如果摆开了阵势,真刀真枪的干上一架,谁赢谁输还未可知呢。

    在这种毫无理由根据的自信心催使下,曾敢带着人终于赶到肃宁城下,但他却惊讶的发现了一支长长的不见首尾的队伍。对于此曾敢再熟悉不过,分明就是押运财货人畜的队伍。

    自己曾受过的苦,自然是感同身受,曾敢没有半分犹豫,大军不做任何停留的直冲过去……

    最后落得如此下场是曾敢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幸存的百姓哪里还愿意在这尸山血海中多停留片刻,一旦缓过来之后都纷纷逃离此地,不过眨眼功夫便走的干干净净。曾敢一时间万念俱灰,长闭双目,泪水汩汩流下。李信虽然痛恨他为了建功立业的驱使而使近万百姓无辜惨死,但毕竟是出于想为这个天下做点事情的初衷。不忍心见他如此消沉下去,便想激他一激。

    “曾小兄,你倘若如此便死了一颗拳拳心,便是连我这武人都瞧你不起!”

    曾敢双目依然紧闭,似乎一切都于他无干,李信见他没有反应继续道:“不如随我去一同杀鞑子,你每杀一人,这满地忠魂便瞑目一人!等何时够了一万之数,就可以功德圆满,岂不好?”

    曾敢突然有了反应,愣愣的看着李信。

    “我害了这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