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事堂的一干老臣们听到了这个令人震惊无比的消息后。一个个唉声叹气。
“此事。看來只能交由朝廷交涉了。”
姜曰广唉声叹气。最终出了个主意。
郑三俊冷哼了一声。
“交给朝廷怎么处理。现在的朝鲜蛮夷已经奉满清鞑子为正朔。朝廷又能奈之何。只能看看镇虏侯是何态度了。”
现在的朝鲜已经被满清所征服。他们已经不是大明的附属国。朝廷根本拿他们洠О旆āK羌热宦奥恿舜竺鞯纳檀H绻嫦虢饩觥3丝交鼓茉趺醋觥?墒浅时澈笳咀诺氖锹濉R坏┤悄樟寺鬻沧印J沟明沧釉俣冗倒啬锨帧U飧鲈鹑嗡芨旱闷稹
尽管满清前几年因为内讧实力大为折损。但是经过数年的恢复后。已经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姜曰广眼睛一亮。在他看來。镇虏侯向來重事商贾之事。这件事他八成会揽在身上。这样政事堂的压力可就减轻多了。他以前一直在翰林院任职清要。向來只管建议批判。说话容易的很。可自打进入政事堂经办具体事务之后。他才发现实干的不易。是以竟一扫此前的做派。凡是有空口白牙胡乱说话者。恨不得骂的他狗血淋头。
果不其然。三卫军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声明。坚决主张打击卑鄙的朝鲜小朝廷。
一向作为其喉舌的《公报》用了数版篇幅大力批判了朝鲜的这种卑劣行径。同时又呼吁官府对这种行为必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否则这些人将会变本加厉。
这一日早晨。姜曰广拿着最新的《公报》來到政事堂。见到郑三俊已经早早的赶來办公。不禁赞了一句:“郑兄每日早起晚归。姜某自叹弗如啊。”
郑三俊摇头苦笑了一句:“哎呀。姜兄就不要挖苦了。我何尝不想休息上几日。清闲清闲。奈何这些杂佐之事多如牛毛。不抓紧办完了。又如何能作为政事堂表率。激励下属啊。就是这张老脸也洠ТΩ榘 !
自打整合了江南官场后。李信先后提倡了一些新运动。比如简政。勤政这一项。当日事当日了。诚然提高了办事效率。但这些一向养尊处优的老爷们却都苦不堪言。
但是人人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经过精简衙门职事后。很多差事都被裁撤。往往一个官职就有一两个。甚至三五个人盯着。如果谁慢了半拍。那些下面虎视眈眈的人恨不得立即就将在位的人拉下马來。
不过。自此以后。南京官场上下风气面貌为之一变。令人赞叹不已。
“今日的《公报》已经读过。镇虏侯的意思也早在意料之中。只洠氲饺椿崛绱思弊趴健2恢蝸怼D训谰筒慌录づ索沧印_倒啬锨致稹!
姜曰广将手中的报纸搁在桌案上。又指点着报纸。说道:“评论上说的清楚。鞑子这几年韬光养晦数年。去岁又生了雪灾。是以断定今秋必有南侵举动……”
说道这里。姜曰广的声音一顿。
“这《公报》上说的让人心胆俱寒啊。孙阁老的时日无多了。只怕也就这几日。一旦他的死讯传出。鞑子必然会下定南侵的决心。如果此事不可避免。不如向那报上说的。咱们主动出击。袭取其后翼。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以解朝廷之危。”
很显然。姜曰广对这《公报》上的时事评论大为折服。只不知镇虏侯会不会这么做。
郑三俊毕竟要比姜曰广谨慎了许多。思量了一阵。还是觉得。一动不如一静。如果能稳住鞑子。怎么也比主动去招惹的好。
就在两个人还准备争执的时候。李信竟不请自來了。
“如何。二位可有了决断。”
李信这种一向开门见山的风格。让郑三俊和姜曰广很不适应。但既然他先提了出來。两个人又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姜曰广已经彻底被《公报》上的评论折服。认为应当对朝鲜这种跳梁小丑教训一番。而郑三俊则出于多年的谨慎经验。建议李信还是应该寻求战争以外的解决途径。
毕竟兵凶战危。一旦打起來。说不定会发生什么意外。而且杨嗣昌在河南正与李自成打的火热。一旦鞑子借口开战。朝廷势必将面临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他虽然在立场上站在了李信一边。不过毕竟朝廷与之唇亡齿寒。能不冒险还是不冒险的好。
最终。不出二人预料的。李信采纳了姜曰广的意见。
“满清鞑子今秋必然南侵。如果现在可以趁机威胁其后方。鞑子必不敢从容南侵。教训朝鲜非但不会给朝廷带來麻烦。反而会使朝廷从容度过即将到來的危机。”
五月十九。距离消息传回南京仅仅过去了五天。三卫军就做好了出兵的准备。大批的新军在城北集结演习。舰队彩旗招展在长江上鱼贯驶过。最终停在上元门外码头。
一时间。城中百姓纷纷涌向城北观看这多少年都难得一见的盛况。更有精明商贩推车担筐。赶到城北向看热闹的百姓兜售时令吃食赚钱。
让百姓们洠氲降氖恰4笈佬戮诰婺E哟蟮难菹昂蟆1悴欢系挠蟹秸蜃晃荻印E抛耪氲亩恿邢蚵胪范ァK匙怕胪反钤诖仙系南咸荽尤莸巧霞装濉
人们这才恍然。原來今日竟是三卫军誓师出征的日子。顿时便暴起了阵阵的欢呼之声。由于此前城中已经煽动出百姓们的同仇敌忾之心。对于三卫军打算教训昔日的属国叛臣。自是欢呼雀跃。
更有亲人被朝鲜掳掠之商民激动的潸然泪下。
“明军威武。三卫军威武。此战必胜。”
第八百八十九章 李达的担忧()
登船的三卫军中有一位十六岁的少年。此人正是姚启圣。不过他的身份却不是战兵。而是辅兵营中的一名普通士兵。与之一同登船的还有下身伤口已经彻底痊愈的田川卫门。只见他神情死板。腰间一把细长倭刀格外引人注意。他现在也已经是三卫军辅兵营中的正式一员。
对于这个叫姚启圣的年轻人。李信给与了他旁人难以理解的关注。亲自从浙江带回了南京。又在亲兵营中为他安排了职位。很显然。按照三卫军的招兵标准。此人无论是身量或者体能都不满足条件。不过即便如此。仍旧给了他一个令旁人艳羡不已的亲兵营员额。不过。姚启圣对此并不满足。当得知三卫军要出兵朝鲜的消息后。他坚持请求李信让他加入步战营。甚至表示就算不当这个劳什子队官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姚启圣自己也清楚他这个队里的带的都是些什么角色。比如田川卫门。还有一些倭寇中投降过來的高级重要人物。表面上。这是亲兵营。其实分明就是变相的看押这些镇虏侯不打算立时处死的俘虏。
最终李信耐不住姚启圣的软磨硬泡。答应他可以随军出征朝鲜。不过却不能加入三卫军的步战营。他只能以三卫军辅兵营的一名辅兵身份随军出征。姚启圣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來。
大丈夫就该斩杀胡虏。立功封侯。像现在这般 。终日和一群俘虏瞎胡混。岂不是蹉跎了这大好的光阴年华。不过。除此之外。他又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希望能够带上被他亲手阉掉的田川卫门。
“赶紧跟上。发什么愣。”
姚启圣不满的训斥着身后身行死板的随从。
田川卫门连忙毕恭毕敬的微微躬身。口中又习惯性的咳了一声。这个举动让姚启圣吓了一跳。赶忙扯住他的衣领。“不要命了。早就告诉你。不要随便弄这调调。不不是想被大明的官军把你生生撕了。扔到江中喂鱼去吧。”
明军对倭寇痛恨到了骨子里。田川卫门虽然沾着姚启圣的光也加入了辅兵营。但是他可不能保证这些桀骜不驯的兵老爷们会不会因为痛恨倭寇而将他私下里处置了。
田川卫门的语言天分很不错。半年的时间里。一口南京口音的官话已经说的很熟练。如果不是时不时的带出点倭寇的语言和习惯。一般人还真分不清他的真实身份。
姚启圣发现这些倭寇的性格古怪的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虽然在烧杀抢掠的时候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可一旦被打败以后。立即就温顺的像头绵羊。用一种近乎于变态的行为摇尾乞怜。
就实际而言。这田川卫门的个人勇武不容置疑。在前敌厮杀的时候或许还能用得到他。这也是姚启圣要求带着田川卫门最为同伴的原因之一。李信又如何看不出他的这点小聪明。只不过并不点破而已。
三卫军的辅兵平时也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的。训练的科目和内容丝毫不比三卫军的步战营要差。所不同的是。辅兵营普通军卒的身体条件要比三卫军的步战营略差一些而已。
辅兵营一旦作为步战营的补充力量。一样要用火枪列阵杀敌的。像姚启圣那种想象中。凭借个人勇武便能斩将杀敌的情况。将很少能够见到。
此次登船出兵的除了新军以外。还有当初曾参加过辽西大战的三卫军老营。
李信不轻视朝鲜人。他要用完全的准备來应对这次远征。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失败。
此次统领步战营的是三卫军副将程铭九。舰队总兵华莱士与副总兵何斌手下也有近千人的福建籍专门用于陆战的水兵。当所有士兵登船之后。船队在长江中鸣放了一**炮之后。就拉满了帆。向长江口行驶而去。
人山人海的码头。李信亦身处其中。
“镇虏侯何以如此骄纵那个叫姚启圣的少年。而今却又任由他去辽东送死。”
说话的是李达。他十分不解李信对姚启圣的态度。在此之前。李信一直都庇护着此人。可谁都知道让一个从未受过军事训练的普通人跟随大军出征。这几乎是九死一生的。
李信当然不能和他解释自己为何如此对待姚启圣的原因。当然。在李信记忆中的姚启圣。虽然是效命于满清的一代总督。但他还是相信。只要加以引导。一样会为大明所用。所以。这就需要让他一展所长。如果一直将他养在温室中。又如何能使他爆发出潜在的能力呢。
既然姚启圣如此坚定的要随军前往朝鲜。索性就让他去吧。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來溜溜。他不想因以姚启圣的智商和气运。能够死在这场远征的战斗中。
“你认为。这次出征。三卫军有几分获胜的把握。”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