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知阁老的兵是?”
孙鉁苦笑:“这还多亏了教习斩杀刘泽清率山东军入直隶,兄与家严一路南奔正撞上留在顺德府的这些山东军,刘泽清带的好兵,个顶个的贪生怕死,直杀了几个参将才彻底将他们镇服住。”
李信暗暗心惊,别看孙鉁说的轻描淡写,以他和孙承宗不过都是些败军之将相,能在手握兵权的大将手中将队伍抢到手,直如火中取栗,还真没看出来,这孙鉁倒是杀伐决断。
“不知阁老需要李信做什么?”
孙鉁肃容道:“奏凯献俘一事家严已全部知晓,托孙鉁给教习带句话,一定要在京师等家严回来,公道自在人心!”
李信心头巨震,孙承宗竟然连自己内心的想法都猜中了十之七八,可这样乌烟瘴气的朝廷还有什么好留恋的?孙鉁接着又拱手道:“国事艰难,委屈李兄了!”
李信在孙鉁口中由李教习变成李兄,虽然只是几个字不同了,但其中的含义却让李信大为感动。
“如此,李信等阁老便是!”
孙鉁棱角分明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灿烂,“有李兄这句话,孙鉁便可回去向家严复命了。”说罢又是一抱拳:“战事紧急,咱们就此别过吧!”
李信望着马队疾驰远去,没有漫天的扬尘,只有似是无尽的雪片随着北风纷纷扬扬,将大地上的全部都掩盖在了迷茫的一片白色之下。
这场大雪直下了三天三夜,就在百姓们粮食即将耗尽的时刻,雪停了,京师封闭了数月之久的城门终于在没腰深的大雪中,隆隆开启。
北京城中送来了急需的粮食,也送来了皇帝的旨意。李信入京面圣,另有封赏,所部所有人马即行交割与京营,由提督方正化一体统率!
一场大雪竟然改变了一些事情,原本的五个觐见皇帝的名额不知所踪,大伙也不再提及此事,对于李信则是有人艳羡,有人惋惜,有人愤愤不平。
这三天的时间里,李信本是有机会离开的,但那日孙鉁的一番谈话使他鬼使神差的留了下来,这个结果也在他意料之中。
陆九愤愤不平,仍旧想劝说李信离开京师。李信则劝道:“兄弟们今后入了京营,便都有了官身,也算有了一个好归宿,李信夫复何求?兄弟们何苦再回去做马贼?只要咱们都在这大明军中,早晚有一天咱们兄弟还会再聚首的!”
任凭陆九如何反复劝说,李信只是不肯,陆九无奈之下长叹一声只好不再相劝。若是三日前,李信会毫不犹豫的带着兄弟们离开,回去做他们的马贼。但三日大雪给了他足够的时间思考,兄弟们之所以肯跟着他李信是相信他能带着大家打出一个光明的未来,可带着他们重新落草,又何来光明可言?
留在军中则可掌握更多的资源,待乱世彻底到来之时才有更多的资本自保,亦或是逐鹿天下。
这是李信的内心活动,当然不能明说与陆九。很快京营便来了人接收,让李信没想到的,竟然是京营提督方正化亲自前来。
方正化很是热情,让李信颇感意外,但出于内心深处对太监的某些偏见,让他一时之间很难适应这种热情。
“李将军少年英雄了得,曹公没少提起。那日在城上所见李将军用兵,方某也是佩服之至。”
李信赶紧回礼笑道:“提督谬赞,李信不过凭借一时侥幸。”
方正化似老友般随意拍了拍李信右臂,“请放心,李将军嫡系部下想要在京营中谋个什么位置,请尽管开口。曹公曾言……”一口一个曹公,李信如何不明白方正化其中的意思,只是说的如此露骨手法却落了下乘。对于方正化的示好,李信不置可否,方正化却全当他默许,欣然受之一般,将大小事宜大包大揽。
这让李信有些摸不清头脑,即便是曹化淳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没必要如此抬举吧?不过,让李信惊讶不已的还在后边,进城之后,满街的大雪几乎使整个北京城的交通瘫痪,好在几条主街已经由五城兵马司的人清理出来,还是可以走马的。他准备按照规矩去兵部报备,谁知半路上却遇到了内阁次辅薛国观,他在奏凯献俘典礼上见过此人,印象却并不深刻。
但对史书上记载的薛国观还是有些印象的,他曾当过崇祯朝的内阁首辅,现在既然还当着次辅,那就是说他还没迎来人生官场的顶峰,只是顶峰之后便意味着万丈深渊。诸多关于薛国观的记载,其中令李信最深刻的一句便是“帝徒以私愤杀之;赃又悬坐;人颇有冤之者。”
李信看着满脸笑意的薛国观,心中唏嘘,也是可官场可怜之人啊!争来斗去一辈子,何苦丢了性命!薛国观哪能想得到,就是眼前这丘八正在怜悯自己。
“李将军这是要去何处啊?”
堂堂次辅主动与一个武人打招呼当得是屈尊降贵了,与方正化这种幸进之臣不同,人家可是正儿八经十年苦读中了进士,在大明官场中大浪淘沙剩下的精英,能如此放低姿态,如何不让李信吃惊。
李信赶忙躬身大礼,“李信见过阁老,奉旨入京听用,正要去兵部报备。”
薛国观哈哈一笑,“还道何事,这种 事不一定要亲自前去,一只公文而已。”随即转头对随从的一名青袍官员说了几句,那官员连连点头,便打马一溜烟的去了。
由于战事的缘故,为了增加效率,京师所有在朝的官员,公事往来全部骑马,而放弃乘轿,这薛国观等人也不例外。
李信再三谢过薛国观,薛国观则大手一扬。
“这算不得什么大事,李将军为国效死,京城百官有目共睹,当得特事特办!”
随即薛国观便借口还有急事,带着人急匆匆走了。李信苦笑摇头,与上一次入城,这番与当朝次辅偶遇,当真让李信有冰火两重天之感。
方正化虽然是提督京营戎政,但究竟本差是司礼监秉笔,又兼着东厂提督,他的态度代表了一派人的态度。而薛国观是礼部侍郎又是内阁大学士当朝次辅,虽然山水不显,在朝中必然也有着自己的班底。今儿,看这两伙人的态度,分明是在拉拢自己,究竟这大雪封门这三日间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大人物能对他一个马贼出身的丘八纡尊降贵?
李信自是想破了头也没半点头绪,旨意是要求他明日进宫面圣,今儿才到晌午,无处可去之下,便只好直奔先前入城时栖身的台基厂。
台基厂这片地方多是提供给宫城匠人的临时住地,当初李信被安排在此地也是朝中有人故意为之,他倒不以为意,此处在天子脚下,到哪里都方便的紧,明日一早出门走不上几步便可到紫禁城。若是放在后世,这里的地可都是寸土寸金,这种独门小院又岂是寻常人住得起的?多住一日还赚了呢!
台基厂外的积雪基本也被清扫干净,但打开院门,只见院中积满了没腰深的大雪,李信所幸拾起院中几乎被积雪掩埋的工具清起雪来,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出了一身透汗,积雪全被清了出去,小院也焕然一变,拾掇的整洁利落。
李信正准备进屋生火歇息一会,便听外边有人尖着嗓子在高喊。
“李将军在此吗?”
随即叩门声啪啪响起,李信只好将院门打开,原来是几个小太监一溜排开,手里捧着各色东西。为首年龄稍长的似是首领太监,见着李信赶忙道:“曹公着小的们为李将军送来了所需物品,还请让小的们送到屋里。”
李信也是临时起意才来到这台基厂小院,讶道:“你们是如何得知李信在此?”
第一百零二章 栽赃陷害()
那太监首领态度极是可亲,“李将军乃曹公特意关照之人,小的们又岂敢怠慢了,这些东西?”说着他一指身边太监们捧着的各色东西,请示李信该放置于何处。
李信赶紧躬身谢礼。
“有劳公公,放进屋里即可。”
首领太监赶忙指挥着众小太监进屋,归置东西,收拾屋子忙的不亦乐乎,仿佛在伺候自己的主子一般。
李信又是连连称谢,心中不由得感慨唏嘘,不管朝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人前倨后恭的态度,恐怕就是皇帝对自己态度改变的晴雨表。却不知道皇帝又该如何安置他呢?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太监们将屋里收拾的焕然一新,首领太监让几个小太监留下来照顾李信,最后还是被李信给婉拒掉,只告诉他们一日三餐一定要准时送来,其他的自行解决便可。
几番推让,那太监拗不过李信,只好带着人离开。
榻上被褥枕头一律是新换的,旁边几案上还摆放着崭新的衣衫。坐在炭火盆上的水壶已经咕噜噜开始冒泡,腾腾的热气将屋子熏得暖意融融。李信将被褥铺开和衣而卧,仰躺其上,全身说不清的放松,竟沉沉的睡去了。
也说不清过了多久,李信迷迷糊糊间便听到外边有咚咚的敲门之声,睁开眼睛屋里漆黑一片,天竟已经黑透了。他心道莫不是又有谁来没话找话的套近乎了吧,只是数月以来从未如此放松过,一觉睡的身子酸软不堪,索性翻了个身不去理会。
谁知那敲门之声很快又演化成了砸门之声,最后只听哗啦一声,李信这回彻底精神了,有人竟将院门踹开了。他赶紧伸手去抄榻边的雁翎刀,却一下子抄了个空,他的大脑在飞速旋转,这才想起下午小太监们帮他收拾屋子的时候顺势将他放在榻边的刀收入了柜中。
李信起身便要去开柜门,房门被人一脚踹开,冷风顿时灌了进来,激的他打了个寒颤。黑暗中只见数名凶神恶煞般的大汉冲了进来,李信暗道不妙,奈何身子乏劲未消,动作还是晚了一步,只觉得脑际一阵剧痛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又不知过了多久,李信悠悠转醒,身子已经被冻得僵硬冰凉,他试着活动了一下手脚,似乎都还完好。知觉进一步恢复,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