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国公种田一二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悠,这是我用自己挣的钱买的,你不必顾虑什么,也不必担心,我——”少年的话在少女犀利的目光逼迫下断了。

    “许公子应该知道什么叫私相授受,什么叫xx……”

    被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被迫听了三遍女戒的少年,走在回家的路上许昌林笑着想,什么时候阿悠才愿意收下他送的东西呢?好在,那只毛笔和那块连自己都舍不得用的墨以父亲的名义送到她手里。

    “昌林,你回来了,怎么都没回家?”里正娘子正从许昌林家来,这时候在去马家的路上碰到他觉得格外奇怪。

    “阿婶,阿爸让我给机的钱,这就家去了!”许昌林微微一愣,连忙应声道。

    “是吗?我也要给马跃悠送钱去!”里正娘子随口便道,许昌林有些好奇,能让抠抠搜搜的婶子送钱,马跃悠又做了什么?

    “阿悠,这是你的六十文,酒曲还有没有,上次十包我都卖完了,这次还想加点要二十包,一包还是六文钱给我吧!”马跃悠开门里正娘子叽叽嘎嘎说了起来。

    马跃悠的酒曲里正娘子一包卖十文钱,不用吹灰之力就能白得四文,这次村里几个妇人早跟她商量好了要买。

    “还给你算六文钱,阿婶到家里取吧!”马跃悠也没想到,随便的一个甜酒曲就能卖六十文,这样家里又多了一个收入。

    ------题外话------

    古人捕捉根霉菌做酒曲是真事。

第三十一章 七月收稻() 
七月流火又下了几场雨,村里人赶忙抢收稻子,马家人时不时上山看天麻,马月明对森林熟悉了一些,这天领着马跃悠进林子打猎捡菌子。

    “阿妹,你打算买多少稻子?”因为小麦价格持续走高甚至超过了二十五文,马跃悠先后一共买了一百三十斤小麦,手里还剩些钱。

    “这次再不能犹豫,到时候不行就到镇里,或者县里买些。”毕竟跟青村的人混熟了,价钱也就不好讲,买的人觉着贵,卖的人又觉着贱了。

    马跃悠低头捡着枯木上的木耳,山里的木耳因为天然没有污染味道格外的好,只是要凭它买些钱还是不行,不得不说青村算是地理位置最好的地方,什么山货都有,又多,价钱极为便宜,有的卖掉了马跃悠都觉得对不起自己一天的劳动,大部分都留下自己做着吃。

    “咱家的鸡也不下蛋了,等过中秋节的时候,逮着卖过只留下一只母鸡杀了过年,你看怎么样?”马跃悠养的鸡下的蛋,算是够买下小些的生活用品,这也让她家省下不少钱。

    中秋节还有半个月呢,这个阿妹,考虑的可够长远。

第三十二章 玉淑酿酒,阿悠做冬衣() 
“阿悠,咱家啥时候能有点辣椒?”

    马跃悠想起就想笑,那天大兄吃了加了虾粉的煎饼提出来的要求,近四个月来,还是大兄在吃食上唯一提出的要求,可不,今儿逢集,她将抹了盐的鱼干晒出来就跟着玉淑婶一道上街去。

    “阿悠,你们家要买稻子吗?”玉淑没话找话,马家没有种粮食,前些时候又买了麦子,她想着稻子应该也而是要买的。

    “要买的阿婶,可是我现在手里没多生意正是淡季,等哥哥打猎卖掉了,十冬腊月从镇里买点算了。”

    “你的酒曲不是很赚钱的,我听人说酿酒好了可是一门大生意。”

    “粮食酿酒那是富贵人家才做的,寻常百姓做酒,虽然可以卖高价,可现在年月不同,还是留下裹腹要紧,若是太平盛世,我都愿意免费教人酿酒卖。”马跃悠怎么听不出来她话里的深意,听里正娘子说村里数玉淑婶做的甜酒香甜好吃,她怕是动了用粮食做酒的念头,正想着从她手里买进酒曲呢!

    “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倒是怪老成的,年轻人不就得有股子闯劲,你且说你手里还有多少酒曲,都卖与婶子如何?”

    “阿婶,没多少了,眼见着天气也要凉了,甜酒毕竟只有夏天吃最好。”马跃悠是不愿意卖酒曲给她的,她手里现在最起码有十几斤酒曲,一来,她是外乡人要是玉淑婶酿酒坏了会不会怪到她身上找她家来闹,二来,年景真的不好,粮食做酒真的不划算。

    玉淑脸上就有些姗姗,不似刚才热情,心里想着就算没有马跃悠的酒曲,她自己也能花钱买到,里正娘子那里最差的酒都卖到五十文一斤,比卖粮食不知道划算多少,她心也不重就做个二三百斤酒。

    上了街,玉淑便接着要去买肉与买作料的马跃悠分道扬镳了,马跃悠独自一个人到一个不起眼的杂货店买了大香肉桂之类,就是不见辣椒踪迹。

    “阿叔,你们这里有没有辣椒?”

    “那是什么?”

    “红色,辛辣辛辣的。”

    店家找来找去,最后一拍脑袋说五月的时候,遇到一个外地人卖给他一些辣椒籽,若是马跃悠要的话,他可以卖给她。

    “阿叔,现在已经过了种辣椒的时候,这东西要三月左右种,七八月收呢,你这个明年种不种得出来都两说。”

    那店主便说什么都要将辣椒籽卖给她,要她种种看,好歹不要浪费了,马跃悠也心动就用五文钱买了半斤辣椒籽,又到肉案上买了几斤大油,等了许久没见玉淑婶,自己便先回家了。

    “大兄,你给玉淑婶家的男人说一声,千万不要用粮食做酒!”马跃悠晚饭做米饭炒菜,还不忘抽空提醒马月明让他打声招呼。

    “知道了!”马月明只是应上一声,便继续手里的编制,至于他说没说只有他自己清楚。

    晚饭是难得的丰盛,一盘木耳肉丝,一盘凉菜,一盘韭菜炒蛋,三个人一共吃了一大罐米饭,马跃悠因为上街累了,早早休息,马跃祥跟着马月明悄悄到大屋说着什么。

    过了几天稻子下来,一斤要三十五文左右,马跃悠一听便灰心了一百文才买不到三斤,家里也就二两多还是准备买更晚便宜些的小黄米。

    因此,马家一家人更加勤快的服侍地里的南瓜和冬瓜,就指着它们能够长好些做充饥的粮食,马月明更是天黑不下山,天未亮就上山,马跃悠又开始天天往山上跑背有机土,捡院子里能用的地方都种上菠菜、小青菜等。

    对于青村本村人,今年可谓是大丰收,麦子成了,稻子又丰产,大部分家庭吃饭不愁还有结余,马跃悠下旬听说玉淑一家开始酿酒了,酒曲是从镇上得来的,她就更不愿意到村里去,见天的跟着马月明伺候山上的瓜地。

    八月初,天上下起了毛毛雨,带着一股子凉意,马跃悠看看兄妹三人还是去年穿的冬衣,心里寻思着要置办些新的,这又是一份银子,机二两银子卖给了里正娘子才扯了些布买了些最便宜的棉花开始做。

    许婆听说马跃悠买布,自动上门帮忙让马跃悠很是意外,可一想许昌林在县里上学说是过年才回来,便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许婆认真跟她学做青村简单的棉袄。

    棉衣比较麻烦,一个胳膊一个的缝制,还要填棉花,马跃悠便将许婆裁剪出来的布先缝起来,等许婆装上棉花,她再接着缝,先做的是小萝卜马跃祥的一套,娃娃的尤其小,又不好做,马跃悠便拘小萝卜在家里,慢慢的试好,量好尺寸,棉衣棉裤做好小萝卜便穿着试了试,结果当然是合身。

    “阿婆,你的手艺真好!”

    “小祥真会说话。”

    “……”

    小萝卜开心的卖乖,更是逗得老人呵呵大笑。

    马跃悠放任两人说话自己做了臊子面,晚上又嘱咐马跃祥送许婆回家,只等的小萝卜回来报告,马跃悠便开始缝制三个人的单衣,单衣选的料子又要棉些,质地轻薄,当然花钱自然多些。

    马月明很晚才回来,带着几只野味,现在他们一家都不敢自己吃,三两天攒起来拿到街上卖掉,顺便换些便宜的杂粮小米等,马跃悠有想过将它们做成卤味,可后来不得已放弃,山上的野味太多,卖不上好价钱的,也因为打的东西不一样,产品不固定也不好。

    花了三天的时间,马跃悠做好了一家过冬的棉衣,但是都只有一套,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家人大概要猫在家里,柴火再多都不嫌多,马跃悠强带着马跃祥上山背柴火,因为天还有些热大家忙碌几月,村里都还没开始砍柴,马家兄妹便捡着粗壮的干枝条往回背,闲暇就背柴这件事在马家一直持续到大雪开始下才算结束,甚至大屋里除了马月明睡觉的地方都堆的是干干的大柴,还有马跃悠睡觉的里屋,能放柴火的地方都放了,这是后话。

    这天,马跃悠看看天色,背着自家大兄自制的背篼上山。

第三十三章 玉淑酿酒酸做醋() 
山上的空气夹着一股冷意,秋天到了是收获的季节。

    “大兄,咱家的瓜怎么样?”马跃悠老远便见着大兄和小弟在瓜田里忙碌,瓜苗已经没有那么青翠,但是瓜要上霜才好还有十几天才能采摘。

    “阿姐,你看咱家南瓜,长得这么大!”小萝卜勉强抱起一个磨盘大的圆瓜,朝马跃悠喊道:“一个冬天都够吃了!”

    “快放下,别重的不长个子。”马跃悠连忙上前接过小弟手里的瓜,这小家伙苗子都断了,这个瓜只得等会儿拿回家吃。

    “阿姐!”见着断了苗的瓜,小萝卜也意识到自己可能犯错,“等会儿我背回家,咱们试试看好不好吃。”

    “好,那你采些小嫩草,回家喂鸡。”

    马跃悠心里牵挂的是地里的天麻,随便吩咐了小萝卜,便朝着被瓜掩护着的天麻地里走去,在外人看来马家可能不会种地,才留出这么大的空地什么都没种,可不知道这里才埋着他们一家最大的宝贝。

    马跃悠用竹棍小心的挖开,一窝拳头大的天麻个个肥嘟嘟的,三四个就有一斤,她连续挖了好几窝,见着背篼齐背带处了,才盖上早准备好的野草,伸了伸僵硬的腰站起身来,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