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马上召集贵族院的负责人,同内阁、军部一起商议对李儒晋赏赐的是,这样主动权就全部掌握在皇帝是手里了。好一招移花接木。
在皇帝的强力推动下,对李儒进的赏赐终于出来了。封李儒晋为高等贵族,赏男爵爵位,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的四个字“与国同休”。
男爵是爵位中最低的一个等级,帽子小的很,可以说和李儒晋的立的功劳不成比例。但“与国同休”却又把这个帽子顶的很高,很结实,毕竟“与国同休”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太高了。
帝国不是没有世袭爵位,但传了三代,如果没有相对应的功劳,会被降爵位的,而“与国同休”就大大的不同了,不管传了多少代,只要大文帝国存在,李儒晋的后代都是男爵,不会有降爵的危险,除非犯了逆反,叛国之罪。
帝国从建国以来,这个是第二个赏“与国同休”的,第一个是开国公,帝国柱石,太祖所赐。赏“与国同休”已是六十之龄,而李儒晋只不过才一十八岁。
同时赏李儒晋的老妈为六品诰命,两个未过门的妻子正妻步秋月七品诰命,二夫人赵纤纤为从七品诰命。
皇帝为了拉拢李儒晋算是下了血本。
八十五。帝都风云()
对李儒晋的封赏出来之后,可以说是震惊朝野,一颗新贵正在冉冉升起,认识李儒晋的人为他庆贺,同时也为朝廷的大手笔而震惊,不认识李儒晋的人则四下打探,这李儒晋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帅知道自己没转进大长老的小布袋里,却让皇帝用小布袋给装了起来,而且是一下装两,自己和李儒晋都进去了,李儒晋是主要目标,自己是顺带的。谁让自己和李儒晋是师徒关系。
在封建社会,师徒关系可比父子关系更亲密,天地君师亲,这个顺序可不是白排的。
大帅无奈了,皇帝可是帝国最有权势的,没有之一,只有唯一。虽然皇权受内阁限制,但皇帝毕竟是皇帝,这没什么好说的。大帅做出了让步,李儒晋在身份上隶属军部,算是军方的人,同时兼任内阁的书记官。军政一肩挑。
军籍也被大帅的一纸令书,从南京军区调到了军部,属军部直属官员。军衔上没有变动,但实际权力却涨了不少。
书记官,官职并不高,只是六品官员,但所处的位置却是极为重要,是帝国唯一三品以下可以接触到帝国机密的官员。帝国所有高层会议,他都可以在场,记录会议内容。
而且书记官到最后十有八九都会进入内阁,成内阁长老之一。而李儒晋有是皇帝想要拉拢的,如果李儒晋和皇帝能够搞好关系,那么李儒晋就是未来的内阁首辅,前途无量啊!
李儒晋这三个字再次成为帝都的热门词汇,“与国同休”更是一大波贵族看的眼热,眼馋,哪怕用自己的帽子去换着四个字也是心甘情愿呀!
自己的帽子再大也是用纸做的,要想保住这个纸帽子还要子孙后代去拼命,用军功去换取,李儒晋家的就好了,哪怕他的子孙后代是个不学无术的混账家伙,只要不做大逆之事,这个帽子是妥妥的戴在头上,不愁不焦的,只要大文帝国还在,这个帽子便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就在大家为李儒晋的铁帽子而眼热,眼馋时,又一个关于李儒晋的消息让所有有女儿的贵族不淡定了,这个李儒晋竟让未结婚,虽有定下来的亲事,但是还没完婚。
帝都骚动了,媒婆变得抢手了,家里有未出阁女儿的贵族们四下打探李儒晋的下落,在确认李儒晋不在帝都已经回海州后,一大波媒婆、贵族管家,在搭乘各种交通工具,赶往海州。和皇族关系比较好的贵族则毫不犹豫的找到了皇帝,拐弯抹角说明来意,想通过皇帝直接赐婚,把这个女婿拐回家。
皇帝苦恼了,能找到他这的不用说,肯定不是泛泛之辈,不是王公大臣,就是豪门望族,目的都一个,请皇帝下旨赐婚,把李儒晋这个金龟婿拖回家。
找不到皇帝的,就找朱大帅,李儒晋不是您老的徒弟吗,可以为他当家做主呀,您看我们家的闺女,长像是沉鱼落雁,身材是婀娜多姿,年方二八,和您的徒弟李儒晋可是天生地设的一对呀!您老开个金口,就让小女许配给您的徒弟李儒晋吧。只要您老开口,别的一切都好说。
给这事闹的,大帅已经好几天没敢回家了,躲在军部里,心里又是苦恼又是自豪,苦恼的是说客太多,可自己真的没办法给李儒晋当家做主,只好躲在军部,让自己回不了家,自豪的李儒晋是自己的徒弟。
相同的一幕也发生在内阁,此刻四长老正苦笑的对大长老和三长老解释,因为李儒晋未婚的消息就是从他这走漏出去的,那日决定好对李儒晋的赏赐后,四长老李伟文回家后,就和老婆说了这事,在得知李儒晋才十八岁时,他老婆无意的问了一句李儒晋结婚了没有,他也随意的答了一句没有,不过却有了两个未过门的妻子。
说者无意,听者却留了心,他老婆的娘家还有个未出阁的外孙女,年芳十五,还没找到婆家。第二天他老婆就赶回娘家,和家里说了一下。结果,消息就这么传了出去。
李儒晋成了帝都的风云人物,大量的光环围绕在他的身上,自然就会有人不舒服了,特别是那些自命风流的才子,心里哪能服气,自己才是才子佳人的猪脚,又是在帝都,是自己的主场,岂能让一个外来的乡巴佬抢了风头。
经过一番研究,发现李儒晋只是个武夫,只不过发明了些枪械,开了几家超市,都属于奇淫技巧,不上台面的东西,有些东西他们这个层次根本就接触不,立刻就利用这点,开始抹黑李儒晋。
这下,帝都更是热闹了,有反对的就会有支持的,反对的大多是学士才子,而支持的就是部队里的热血少年了,但热血少年那里是学士才子的对手,学士才子很快就占据了上风,李儒晋被形容成胸无点墨的武夫。
一首《鹊桥仙》的出现,让所有的学士才子沉默了,作者赫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儒晋,而这首词的出处是帝国的贵族院,原本的复印件,写这首词的时间,背景,都详细的注解出来,甚至连这首词为什么没有广为流传的原因也写了出来。
这首《鹊桥仙》正是当初李儒晋写给步秋月的,而当初贵族院的赵元申更是亲自去海州调查李儒晋,这首词就是那时调查而来的,后来忙于皇家超市的事情,这首词便被忘了,藏于李儒晋的档案之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词一出,众学士才子都已哑口无言,至于真实度,不会有人怀疑的,那可是贵族院发出来的,真实性是有保证的,再说前因后果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这下,让李儒晋的热度更是上升了几个高度,原本只以为李儒晋是一介武夫,这时才发现这小子竟然是文武双全,这首《鹊桥仙》更是在帝都的众多女性之间流传,未婚的,已婚的,无不为之倾倒。
李儒晋大有成为“国民老公”的迹象。
八十六。二女的不安()
帝都发生的一切,身处海州的李儒晋并不知情,直到有一天,有来自的帝都的媒婆登门拜访时,李儒晋才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对劲,而且越来越多的媒婆登门,让李儒晋觉得事情大条了。因为来的媒婆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波一波的,常言说的好一家有女百家求,可他是个男的啊!
而且这些媒婆后面的来头都不小,不是王公大臣,就是名门望族,那些媒婆也都是能说会道,花言巧语,一根稻草都能说成黄金,死人都能说活的角色,李儒晋那是她们的对手,没几次就把李儒晋吓得不敢回家,在外游荡了。
李儒晋还不知道对他的赏赐已经颁布出来了,而负责颁赏的礼官还在往海州的路上,一行数十人,还有大量的器物要携带,所以速度要慢了许多。
李儒晋也没有闲着,上次开商超的事因为自己没有办成,李儒晋打算趁着假期把事情落实下来,这时正和小伙伴们忙的不可开交,地点也选好了,贷款也到手了,这件事还是海州市长董为智亲自帮忙办理的。
董为智也沾了李儒晋的不少光,在李儒晋的暗示下,率先向省政府提出了“军民共建”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表彰和支持,并把海州列为“军民共建”试点城市,还受到了省政府,南京军区领导的接见和表扬,捞了一大笔丰厚政治资本。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这次李儒晋来请他帮忙,那还不是尽心尽力,开商超这件事还可以拉动海州的经济发展,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
李儒晋不归家,那些媒婆找不到正主,开始想歪脑筋了,打起李儒晋两个未过门的妻子的主意了,希望两女能主动悔婚,为自家的小姐腾出位置来。
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利诱的,威胁的,许下种种承诺的。甚至有的提出只要答应悔婚,条件随便开。
这两个丫头都是小家小户出身,那见过如此阵仗,被逼迫的每日以泪洗面,惶惶不安,再加上李儒晋多日不登门,心里更是绝望,几日下来,便变得瘦骨嶙峋,往日灵动的大眼睛也失去了光彩,可惜情根深种,哪能忘得了李儒晋,又哪能答应各家媒婆的条件,正所谓“为伊消的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步秋月的哥哥步秋山每天也和李儒晋一起忙活,不知道家里的发生的事情,直到几日后,回家拿东西时,才发现妹妹的异常状态,询问之下,知道是妹妹和李儒晋之间出了误会,连忙安慰了妹妹,但他不是李儒晋,怎么能把妹妹安慰好。
急飕飕的出门,把李儒晋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