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十万字的稿件,在这个还没什么电子档的时代,姚爱军写到手软才写出这么厚厚一沓近两本稿纸的长篇报告。编审看起来自然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儿。
随着中年编辑往下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被姚爱军的报告深深吸引住了。
“汪老师,大中午了,一起下去吃饭?”编审室的同事们叫他。
汪铭无意识的朝来人挥了挥手,他完全沉浸在了姚爱军的报告阐述中。国内的运动医学还在草创成型期,尚未成为外科学中的单独门类。虽然他们做学术期刊的人会接触到大量国外前沿研究成果,但在国内能如此明晰阐述形成自己理论的研究报告实在是少之又少。汪铭食髓知味般的一页页往下翻看,时不时勾勒出报告中的重点部分。
直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汪铭才抬起头来,兴奋的双眼因为激动染上了几分红丝。
他抬头问道:“你们谁今天看见主任了没,他在办公室吗?”
“哦,在的。刚我还去那边打过报告。”手下的小孩儿赶紧反馈了消息。
汪铭拿起手中的稿子,就往主任编辑室快步走去。
“牛主任,你看!”
“咦?又是这个姚爱军?”
“是的!真不知道他何许人也。南城市没听说有什么很厉害的研究单位,但您看他这报告。完整、有理、论据充分。刚好和去年芬兰人的那个研究报告不谋而合啊!”汪铭激动的说。
牛主任接过稿子,和汪铭之前一样,浏览了概要和后期数据后,又从他手边的一叠文件中抽出一份稿子,正是前几个月姚爱军被退稿的那篇!
两厢对比下,理论部分毫无破绽,新收到的来稿更为扎实有料。牛主任笑了笑,道:“这位同志也是很有意思,怎么就藏着掖着不报家门的。你让小许他们把这两个都复印下,我先看看,后天刚好是周三的碰头会,让外科那边的老王他们都论证一下。真的稿子没问题,我们也不能因为人家不肯报家门就埋没了。”
“好的!”汪铭又带着稿子一阵风似的出去了。
不出意外的,周三碰头会上,姚爱军的这份长篇论述又一次的引发了大家的争议。
“主任,我不建议发。咱们刊一直是老牌期刊,分量很重的。这个发出去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讨论和来函,没有具体对接单位,如何让人信服!”
“嗯,我也这么认为。汪老师这边说的也很对,这份报告价值很大。但这个发出去就要我们杂志的信誉帮他背书了!这个风险有点大啊!”
“老王,你怎么看?这块可是你们外科方向的,你可别不出声儿啊?”牛主任转头看了过去。
王向志手里夹着根烟,自己被点名也不紧不慢的,翻了手里的报告复印件一会儿,才抬头说:“这位“南城姚”,上次那篇稿子过来后,我找人打听了下。杜学梅,大众医学的小杜,她那边从半年前就开始收到这位的稿子,有的时候是通信咨询,有的时候是交流,根据小杜的说法,这位在“运动学”上有很特殊的造诣。说特殊,是他对很多前沿理论的切入点非常犀利,往往一针见血的点出小杜引入报告的关键点。但有些时候的来信咨询又显得很粗糙。”
“杜学梅,是最近那个“科学的运动”的小杜吗?”有人问道。
“就是她,她是我带过的一个学生。她去加州大学深造,回来后就一直从事运动学理论的翻译引入和研究。据她判断,她认为这位作者的研究恐怕就他一个人,是个自主型的研究员。”然后他顿了一下,看了眼牛主任,笑道:“高手在民间啊,主任。风险是挺大的,但我还是建议发吧。咱们杂志创办的时候,可不就是真理第一嘛。主任您还记得咱们说过的那句话,科学的勇士,最大的美德是”
“无畏!”
第七十四章 再遇张毅戈()
姚爱军的“运动肌群评估工具”模型在医学研究通讯上顺利发表,因为原稿件过长,医学研究通讯甚至不惜花费三期的容量,把稿件拆成三部分进行连载。
长达三个月的连续曝光获得的关注度非同一般,逐层深入的分析逻辑严密,数据详实,一下便引发了业内大范围的讨论。
“杜老师,您看!这不是长期和咱们杂志通讯的那位南城姚吗?他上医学研究通讯啦!”
杜学梅手里拿着杯清茶,桌上摊开的正是姚爱军发表在医学研究通讯上的那篇文章。“我就知道这位不是池中物啊!”
和大众医学相比,从科普杂志跨入专业级学术期刊,这是质的飞跃。如果半年前,杜学梅还在将姚爱军当做是一名普通的科学爱好者,那么现在,姚爱军已然是作为一个科研人的身份跨入了这个行业。
杜学梅从案头抽出一封杂志抬头的信纸,忙碌了起来。
有杜学梅这样一路看着姚爱军成长的人,更多的关注者却是对姚爱军一无所知,茫茫然的看着“南城姚”这个笔名异军突起的。
“南城姚!这是何许人?!”
“导师!这篇文章和我们的方向好像!”
“啊,原来这个现象可以这么分析!”
一时间,无数国内关注着运动学研究的眼光投向了“南城姚”这个名字,医学研究通讯的编辑部更是收到了大量来函,几乎都是奔着“南城姚”来的,人家找不到具体的通讯单位,自然只能将问题都抛向了杂志社。
“牛主任,您看看,咱们社多少年没收到这么多信了。收发室的箱子都要塞不下啦!”总编办的小许笑呵呵的捧着各方来函跟自家大主任汇报。
“都是关注“南城姚”的?”
“十有**都是他的!”小许把信件筛检到不同科室的大篮子里。以往他们这种学术期刊,大部分来稿都是靠约稿,能爆炸式的收到如此多的信件,真的十分罕见。
分好信件后,小许问道:“主任,“南城姚”的这些信件,给他发过去吗?”
牛主任笑眯眯的望过来:“你问问你们汪老师,你要是不给人发回去,小心小汪把你灭喽!”
小许吐了吐舌头,抱着一摞篮子跑去分发了。
为何这么多来函都寄往编辑部?因为作者通讯地址只有杂志社有!
作为一手发表单位,医学研究通讯算是成为这位南城姚的处女秀场了!这位“南城姚”的研究方向刚好是国内缺失的一块,往后只要对方能不断有成果产生并在自家杂志上发表,医学研究通讯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运动学研究成果曝光的集中地。学术期刊和研究员发展相辅相成,这对杂志对个人都是极好的,牛主任仿佛看到了未来几年后,医学研究通讯上的繁花似锦。
而此时正在南城二附小的姚爱军对此番学术圈的风暴还茫然无知,在杂志社寄来的样刊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转成铅字,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一次没有被退稿!
“姚同学,别忙走!还有个你的汇款单哩!”传达室的老大爷将他叫住。
老大爷识的字儿不多,平时除了收发信件,还第一次看见汇款单呢!“一百三十四块!不少钱哩!拿冠军杂志上也给钱啊?”老大爷八卦道。
作为校内风云人物,传达室的老大爷只知道姚爱军是个运动员,还是个能给学校拿冠军的运动员。四月的南城市春季运动会,又给咱二附小拿了块金牌啊!可为什么杂志社也给钱了?老大爷好奇。
姚爱军接过汇款单看了看,是杂志社寄来的稿费。习惯了后世支付版面费的姚爱军,一时间还有点不习惯,原来学术期刊发文,也是可以有稿费的啊!
他转头冲老头儿笑了笑,露出一口小白牙:“大爷,这可不是运动会奖金。这是表扬我学习好呢!”
“哎?”老大爷看着姚爱军跑跑跳跳的身影羡慕,“学习好就是好啊,哪儿都给钱!”一百多块钱可不是小钱呢,顶的上大爷几个月工资了!老大爷决定今晚就去女儿女婿家说说,咱家小丫头一定得抓抓好,别的不说,成绩一定要上进!
此时春光明媚,正是江淮流域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
但姚爱军知道,在这样明媚的背后,紧跟而来的便是90年代初最惨烈的一次大灾91年大洪水。
在他这只小蝴蝶的扇动下,从南城市开始,整个江淮省都提前开始了夏季防洪防汛宣传。之前帮消防支队拍的那支安全宣传片,在省教育厅和人防部门的推动下,都已经进入了各级中小学中播放。这也让姚爱军在获得去年的全国儿童赛冠军后,又爆发了一波明星效应。如果放在几年后,姚爱军还可以获得一个光荣的称呼网红!
人红了自然找的人也多。一天下午,姚爱军被叫到了班主任办公室,又一次看到了那位满面笑容带着沿海城市商圈味道却又长着北方人结实体魄的张毅戈张经理。
又是熟悉的“雅和居”。
在包间里坐定,张毅戈推了个纸袋过来:“唉,你看张大哥这事儿办的,除了来学校找你,都不知道上哪联系你呢!这个你拿着,算大哥送你又一次拿冠军嘛!”
姚爱军低头一瞧,喝!这可是著名的大哥大啊!这年头的大哥大好歹小一万呢!这可比他之前收到的代言费都贵了。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啊。
姚爱军眯了眯眼,推了回去:“张大哥太客气了。这个我真用不上。不说我才小学,就是整个南城也找不见几个用得上的地方啊。”
张毅戈见他只是轻飘飘的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只有在沿海地区才流行的“大哥大”,心道的确这孩子是个妖孽,愈发肯定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件事。
“怎么会用不上嘛,大家保持联络也是很重要的!”张毅戈满脸堆笑。
姚爱军没好意思说,他真不想要一个砖头似的手机啊,太傻了好吗!
他一个劲装小孩子,扑闪个大眼睛,就是不肯收。张毅戈也没办